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22|回复: 0

普通人买保险应该避开哪些坑——重疾险

[复制链接]

135

主题

135

帖子

41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15
发表于 2021-9-14 19: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尹娜」并设为星标



「尹娜」总第225篇文章

2021年第121篇原创

全系列分为6部分,包含:重疾险、意外险、医疗险、寿险、年金险、家庭保障规划,本文为第1部分。

12年金融女司机,国内万里挑一的保险从业人员的纯干货科普,提炼自我的新书《保险应该这样买》。

其实买保险最需要避免的就是两个大坑:一是买了根本赔不到;二是买了赔不到多少钱。除此之外,只是为了买到更好的、更有优势的产品。

目录:

01 避开这2个坑,重疾险就不白买

02 避开这5个坑,买到更好的重疾险

01

避开这2个坑,重疾险就不白买

重疾险是一次性赔付的,比如买100万保额重疾险,得了癌症直接赔付100万元。

买重疾险最大的坑是什么?一是买不上楞买,到赔的时候一分钱赔不到;二是得了癌症明明需要100万,却只买了50万保额。这是必须避开的。

还有一些坑最好避开,选到更有竞争力的产品、享受更好的服务。

01 买不上楞买

买不上重疾险的人很多,但闭着眼睛楞买的人也很多。

最近一位上海客户,萱萱的老公强哥,两个月前体检发现肝内结节,保险公司全部拒保或延期,要求一年后看结节有无变化再说。但他们在某保险公司的朋友,建议他们不告知直接买重疾险。

很多理赔纠纷都是买不上楞买造成的,有的是主观上存在侥幸心理,有的是压根不知道买重疾险还要做健康告知。比如下面图中就是未如实告知导致的拒赔纠纷:



保险公司的核保标准大同小异,对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患者或是得过癌症的客户,都不接受投保重疾险。

还有一类年轻朋友,看中了某款网络上性价比很高的重疾险,明明自己身体条件不符合健康问卷要求,却抱着侥幸心理楞买。看似买了个实惠,实则买了个炸弹。

那些不能购买重疾险的人该怎么办呢?

如果身体情况允许,可以选择防癌险。防癌险是只保障癌症这一种大病的“缩小版重疾险”,因为只保癌症,核保标准比重疾险更宽松,侧重评估被保险人的癌症风险。比如三高人群,买不了重疾险,但可以购买防癌险。

如果连防癌险都买不了,比如除了有三高疾病外,还有不明的肺部阴影,或是无法明确性质的结节、肿瘤等,那么是不能购买防癌险的。

这就没办法利用保险的杠杆了,但至少可以自行准备一个专用的大病基金账户,这个账户最好有这三个特点:

第一,专款专用,非大病不可取用;
第二,稳健增值,收益可靠;
第三,发生风险时方便取用。

结合这三个要求,可以考虑用年金保险或增额寿险来储存大病基金。

02 买个心理安慰

有些人买保险不是看自己需要多少,而是看身边朋友买了多少。但他没看到:自己年收入100万,朋友年收入10万,自己有300万房贷,朋友无债一身轻。结果是,用到保险的时候才知道,杯水车薪。

大家都知道重疾险的建议保额是3-5倍年收入,或3-5倍年支出。为什么?因为这才是有用的保额。

比如这个理赔案例:2020年9月,37岁的苏州地区某中学老师李女士,因体检发现双肺磨玻璃结节,形态不是很好,在苏州市立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为左上肺腺癌,病理显示为高分化腺癌。她3年前买了30万保额重疾险,拿到30万理赔金。够用吗?



中学老师,工作压力大家都懂的,一个得了肺癌的老师,如果能继续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恐怕要评劳模了。

再看下面这样的案例,白血病人做完移植手术10个月就去超市上班,两年后白血病复发。细思恐极,有多少人敢在这种情况下去上班,又有多少人能拖着这样的病体去上班?



在癌症治疗中,有一个“5年生存率”概念,知乎医疗健康领域IP“普外科曾医生”是这样说的:

“比如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是60%,就是指有60%的乳腺癌患者,存活时间可以超过5年。

为什么是5年生存率?而不是1年、2年生存率?这是因为癌症的复发和转移的高峰期在前5年。

如果5年之内没有复发和转移,那么以后出现复发和转移的概率就很低了,可以认为达到了临床‘治愈’。

所以,如果你不幸患癌,但是5年后没有复发和转移,那么恭喜你,基本上已经战胜癌症了。”

所以5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治疗和康复期。如果家里负责赚钱的人患上比较难治的癌症,家人怎么忍心在这关键的5年,让他赶快回去拼命工作?

所以重疾险的保额,一般以弥补5年左右的收入损失为基础。假如一个人年收入40万元,购买200万元保额的重疾险,发生大病,可以一次性获得200万元理赔金,就可以让病人在更平静、坦然的状态下治病、养病。

「买保险就是买保额」这句话虽然已经被说滥了,但不得不再次强调,保额买的不够,和不买保险之间,就像是五十步和百步的区别。

所以,先梳理保障缺口,再买保险。保障缺口要根据承担的家庭责任、收入支出水平、已有的保障来分析。



02

避开这5个坑,买到更好的重疾险
01 不买好的,只买听说过的

是不是听过的保险公司卖的重疾险就好,没听过的就不靠谱?不是的,要看合同怎么约定。合同比公司知名度重要多了。

有一位朋友15年前在某家非常知名的保险公司买了一份重疾险,那时候的产品只保重疾——比如癌症、心脏搭桥手术,不保轻度重疾——比如原位癌、心脏支架手术。

前两年他做了个心脏支架手术,想理赔,保险公司告诉他:合同里不保障心脏支架手术,所以不能赔。

再知名的保险公司,也是商业机构,得按合同理赔。现在绝大多数重疾险都保障心脏支架手术了,即便再不知名的公司,只要合同条款里保障心脏支架手术,他的情况也能理赔。

所以买任何保险,包括重疾险时,一定要先看合同条款,了解清楚合同中规定的保障责任怎么样。

保险公司再好,对于条款里没有规定的保障责任,也是不会赔偿的。

比如某知名保险公司的重疾险产品中规定:“重疾赔付之后,合同终止。”那么当一个人得了急性心肌梗塞,获得重疾理赔金后,合同终止了。如果几年后他又做了心脏搭桥手术,还能再拿着合同找保险公司理赔吗?

即便保险公司再知名,它也不可能理赔。即便告到法院,也不赔。

而如果保险合同中规定:“若被保险人自首次重疾确诊之日起 1 年后,再次确诊其他重疾,我们将按基本保险金额给付第二次重度疾病保险金。”那么,对于几年后的心脏搭桥手术,就是“理所当然”的赔付,再不知名的保险公司,它也得赔付。

我们买重疾险,一定要先看条款,后看公司,也就是“先小人、后君子”。首先,最大化“理所当然”的利益;然后在此基础上,寻找服务意识比较好的公司,这是锦上添花。如果条款不行,再知名的保险公司也没用。

02 买个重疾定义宽松的

某某公司代理人说他家重疾险对于重疾的理赔标准,比别的公司更宽松。鬼话!

有没有哪家公司的重疾定义比别人家宽松的?有,但只是发生率极低的个别疾病。

对于最高发的疾病——发生率超过95%的28种重疾,行业协会有统一的规定,只要在中国大陆经营的保险公司,重疾险都按照行业协会的规范制定疾病定义,大家都一样。

2007年,保险行业协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共同制定了中国人最高发的25种重疾清单——《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明确了每一种重疾的理赔标准。

2020年,又根据医学技术进步,对《规范》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规范》包含了28种重疾和3种轻症。《规范》中的28种重疾,已涵盖了重疾理赔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

虽然《规范》中要求必须保的重疾为6种(恶性肿瘤——重度、较重急性心肌梗死、严重脑中风后遗症、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冠状动脉搭桥术、严重慢性肾衰竭),但其实市面上的重疾险产品基本都主动包含了全部28种高发重疾。

而《规范》之外的病种为保险公司自行制定,数量虽多,发生概率不高,不必过度关注。

而且即便是把这些保险公司自行增加的疾病定义拿来对比,也没有任何一款产品在所有疾病的定义上都更宽松。我在公众号“尹娜”里做了很多重疾险产品对比,其中有一部分就是“重疾定义”,随便摘录其中一篇:



对于重疾险中的疾病定义不用过度关注,还是把精力放在对重疾理赔金额、次数、对第二重疾理赔宽松度的对比上。还有,关注是否包含高发轻症。

虽然大部分重疾险都包括轻症保障,但它不是必须保障的项目。

2007年版的《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中只规定了25种重疾,没有规定轻症疾病定义。

2020年修订的《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2020年修订版)》中增加了3种高发轻症的定义,但并不是强制保障的,而是说, 轻症保障可以有,也可以没有。

如果有轻症保障,则必须包括这3种高发轻症:轻度恶性肿瘤、较轻急性心肌梗死、轻度脑中风后遗症。其他轻症保险公司可以自行增加。

除了这三种轻症,我们还要特别关注其他高发轻症,特别是“原位癌”“微创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含心脏支架)”这两种。

03 有病赔钱,没病还能用来养老

算了吧!

重疾险保费相比意外险、寿险要高,有些业务员的解决方案是让它保费更高。建议客户买重疾险时附加两全保险,到一定年龄可以把已交保费全部返还回来,“用来养老”是他们普遍的说辞。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知乎有这样一个问题:

“买了第一份重疾险并且加了两全险,本以为是只要活到65岁就可以返两全险的保额。

但因没仔细看合同,直到今天才发现是65岁之前不出险才可以赔付两全险的额度,是否退保?”

是的,大部分两全保险都是这样的,只有没理赔过重疾,到一定年龄时才能返还保费,如果理赔过重疾,保费也不会返还的。

千万别期待用某一个保险解决所有问题。最好的方式,是用重疾险解决大病风险,用养老金保险解决长寿风险,用保险产品组合实现风险全面覆盖。养老金保险和重疾险是相互独立的,即便发生过重疾,也不影响领取养老金。

还有人买重疾险加两全险,是为了“有病赔病、没病拿钱”——可能抱着一种保险不能白买的态度,或者生怕买了重疾险,没得重疾就白买了。

如果抱着这种目的,更没必要加两全,因为95%的重疾险都是“储蓄型”,如果一生平安没有发生重疾,会在百年后把保额赔给孩子,成为家族财富传承。

04 少花点钱,不加“保费豁免”附加险了

省钱不在这上头。

所谓保费豁免,被保人达到某些特定情况(如重疾、轻、中症疾病等),可以不再缴纳后续保费,保险合同仍然有效。

绝大多数重疾险自带保费豁免条款,首次轻症、中症、重疾,都可以豁免后期未交保费,合同继续有效。

但也有少部分重疾险,我就不点名了,都是很知名的保险公司产品,保费豁免险需要单独交费附加。交吧,这钱值得花。

这是明亚保险经纪公司发布的一则理赔案例,被《中国银行保险报》评选为“2019—2020年度年度影响力赔案”:

孙先生2018年购买了6家保险公司共计320万元保额的重疾险。

2019年在小区踢球时不慎被球击伤左侧面部,造成左耳膜裂伤,最终左耳全聋,获6家保险公司共计103万元的轻症理赔金,豁免后续保费313万元。

05 越便宜越好

在保险这个行业,“越贵越好”和“越便宜越好”都是伪命题,信息壁垒太高了。

某些知名保险公司重疾险很贵,但保障责任却没多少,人家赚的是“品牌费”。也有些知名网红重疾险“便宜又大碗”,靠的就是网络自购,减少人工成本,靠客服电话打天下。

买保险是门技术,得懂其中的门道,看得懂条款,也知道后续理赔怎么弄。

买保险也是门艺术,一门平衡的艺术,得在保险公司和保险合同之间做平衡,在产品性价比和后续服务之间平衡,在保费预算和保障品质之间平衡。

先看合同,后看公司。在合同条款有优势的前提下,选择那些服务意识好、服务实力强的保险公司,是最稳妥的。

在买保险时,应该引入“木桶理论”,如果一份保险的“木桶”是由保障责任、保费、公司服务实力三块板子共同构成的,那么我们要尽力拉长每一块板,让木桶装下更多水。在微观经济学中,这是“帕累托改进”。

对于中产或高净值客户,保费预算不那么紧张,比较在意品牌和服务,建议在品牌服务好的公司里,选择保障责任更强的,实现“帕累托改进”,甚至“帕累托最优”。

如果在意品牌和服务,同时又想追求更高保额,可以在保费较低的产品和“帕累托最优”的产品里各配置一部分。

如果预算确实紧张,建议先把预算集中在产品这块木板上,待以后收入提升,预算宽裕了,如果身体条件还可以,再加保服务比较好的。

- The End -

推荐阅读:
40岁左右,怎么买重疾险?
娜姐答疑:买了重疾险,会不会生病不赔?
挑选重疾险,有四个要点
娜姐答疑:买重疾险真的很有必要吗?
买重疾险,要不要看公司?







点个在看让朋友也看见


               
作者:尹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4-11-26 16:36 , Processed in 0.03816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