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91|回复: 0

货币基金到底安全吗?

[复制链接]

114

主题

114

帖子

35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52
发表于 2021-12-15 21: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书接上回:
货币基金到底是什么基金?货币基金利率为什么跌得这么厉害?

货币基金本质上是通过“众筹”的形式,大家一起凑钱借给银行,享受相对不错的收益,钱又短期就能取出来用,不啻为一个不错的投资方式。这么看下来,货币基金不应该是个非常安全的产品吗?那它到底会不会出现亏损呢?

我们先说理论。理论上来说,货币基金确实属于基金类产品。既然本质上是基金,那么它就是一种有风险的投资,也就是说,它不是保本的,有小概率是会发生亏损的。那这种亏损一般发生在什么时候呢?比如美国2008年次贷危机时。因为当时是一场危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各个国家金融机构的钱都很紧张,每个人都自顾不暇,都需要从各种渠道来筹钱。所以在那种情况下,货币基金理论上确确实实有可能出现被人取空的可能性,然后就会造成亏损和破产。这是理论上的情形。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货币基金的安全性还是非常高的。买货币基金的人,图的就是它能随时取、随时用,收益低点没关系,但流动性一定要非常好。所以呢,货币基金本身,就会投资一些非常安全的高流动性资产,因此它实际发生亏损的概率是非常非常小的。



比如说美国这么大的一个市场,从80年代以来,它一共只发生了两次货币基金“真正亏损”的事件,而且一共就涉及了两支基金。
一次是1994年,美国丹佛有一个社区银行,它发行了一个叫联邦政府的货币基金。由于它是购买了大量的浮动利率债券,这种债券的利率是会随市场变化的。而美国当时90年代的时候利率上升,浮动利率债券的价值就大幅下跌,结果就导致了这支货币基金的净值从1美元跌到0.96美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这支货币基金真的亏了。不过所幸亏损也不是很大,它一跌到了0.96美元以后,基金就马上被清盘了。并且当时整个经济状况运行良好,不存在大的经济危机,所以我认为可以把它看做是一次很偶然的事件吧。那么亏损的后续呢,这支基金其实一直都是社区银行这些机构在买,并没有个人的投资者,也就是老百姓去买。所以在这次亏损事件里,没有个人的利益受到直接损害,没人因为买它亏了,所以也就很少有人知道它真的亏了,于是这次亏损事件就没有造成很大的风波。
如果说,这次亏损是一次极小概率的偶然事件的话,那么第二次亏损,可能就会稍微有那么一点点“必然”的意味了。这一次亏损,发生在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候。有一支历史悠久的货币基金叫做 Primary Reserve Fund,它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比较严重,基金的净值一下子就跌到了一美金以下,也就是直接亏损了。当时散户甚至还完全没反应过来,但是这个基金大部分的持有人是机构,机构投资者对基金下跌特别敏感,毕竟它们的钱比较多嘛,收益哪怕只低了0.01%,对它们来说损失都是很明显的。所以机构立马就开始了大规模的赎回。这一波操作直接造成了,在散户还完全没有意识到的时候,这支基金已经在24小时之内损失了超过2/3,以至于最后被逼得要清盘,市场上当时真的是风声鹤唳。最后,为了避免对市场造成过度影响,美国联邦政府只好出手救市,给它们注入流动性,也就是直接出钱,才最终平息了事态。这也是货币基金历史上,比较著名,也比较严重的一次亏损事件。



不过呢,虽然我们详细聊了两次亏损,甚至还有一次是比较严重的,但其实放在美国这么大的一个市场里,从80年代到现在一共四十多年,货币基金一共也就只发生了这么两次真正的亏损事件。除了这两支基金之外,其他货币基金在这么长的时间里,甚至在当时如此严重的金融危机里,都完全没有出过风险事件。所以可见,在实际中,货币基金的安全性还是非常高的。

总结一下。从理论上来讲,货币基金属于有风险的投资,它是有亏损可能的;但是从历史数据和现实情况来看,货币基金的安全性相对是很高的。当然了,如果碰到的是金融危机这么大的事情,可能就要另当别论了。


往期精选
简单理个财,为什么要了解宏观背景?
互联网基金跟投变天了吗?
聊聊保险VS股票
这是风险共担者的医疗险清单
风险共担者的意外险清单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作者:西西弗斯式理想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4-11-27 23:44 , Processed in 0.03621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