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84|回复: 0

不满足定期和货基收益,防守端我们可以投什么?

[复制链接]

139

主题

139

帖子

42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27
发表于 2022-3-4 12:37: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什么我不建议买纯债基金一文中说到了防守端的纯债。

我认为它们几乎不会违约。收益又能比国债高一些。

我之前也说过一段话:



请大家根据自身情况酌情相信。

这些坚固的盾包括:同业存单,券商固定收益凭证,金融债。

当然还有国债,但国债没什么好聊的。

别急,一个一个聊。

我们都知道。我们去银行存钱,银行会给我们利息,我们从来没有怀疑过银行赖账不给利息,对吧。这个信心基于我们相信银行背靠政府,不会倒闭。

事实上国家为了防止风险,出台了存款保险制度,说如果银行出事,那存款最多赔50万。

然后资管新规不允许保本,结合两个法律条款看,如果身价大于50万,每家银行最多存50万是保本的理智选择。



你看它多绿,别多想,这代表安全,懂吗?

实际上,工商银行这种宇宙行,几乎没人担心它破产,存款大于50万的比比皆是。

道理很简单,百业之母的银行老大都出事,说明整个社会一定也乱了。那时命比钱重要。

个人存款大家很熟悉,那同业存单就是银行之间的存款。工商银行临时缺钱了,跟建设银行打个欠条,约定下利息,就这么简单。

因为是短期借款,救急,利率会比定期存款高一点点。

现成产品基金也有发行,大家在基金平台自行搜“同业”即可。目前一共6家,如果限购,多买几家即可。历史长期看能接近4%,买入后锁定7天,在货币基金只有年化2%的情况下,同业存单很舒服。

如果存款存单是基于银行的信用,那收益凭证就是基于券商的信用。或者说,收益凭证就是券商的存款。

券商同样牌照准入,信用等级极高,即使破产,也会有其他券商接手,我说的。

严格来说,券商的收益凭证分固定和浮动,但都保本。

我说的指狭义的固定收益凭证,券商在鼓励大家开户的时候,往往有一个广告,叫新手理财券,几个月年化收益能到5-6%,但最高可能只能买入5万,并且只能买一次。

哈哈,先让你踏进赌场,如果意志不坚定,迟早会玩更刺激的股票。

目前常态下的固定收益凭证收益也会有近4%,不到4%的居多,期限几个月不等。

购买渠道为各大证券APP,遗憾的是高收益的开户后只能买一次。



我随便找的图,仅为说明保本保息,并不代表现在你去买有这个利率。

金融债,顾名思义就是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典型的原来三大政策银行发行的金融债券,简称政金债。

国家开发银行发行的缩写为国开债+年份;

中国进出口银行发行的缩写为进出口债+年份;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发行的缩写为农发债+年份;

不光政金债,其他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发行的,都叫金融债。

重点来了,金融债呢,往往只在银行间市场交易,少部分在交易所交易。意思是大部分玩家都是机构,机构的韭菜含量少,即便发债的金融机构经营层面再困难,也会硬着头皮付息,只要还能在这个圈子混,就可以继续发债融资,有点借新还旧的味道,即使出事,也会有其他金融机构接手。所以也是相当安全的品种,这么说清楚了吧。

个人如果不满意货币基金和定期,同业存单基金和固定收益凭证值得考虑。

那么如果追求更高收益,很简单的一个风险考量:

如果我们对债券端的长期期望收益为6%。

假设安全的防守端债券收益为4%,进攻端的信用债收益8%,股票12%

那么做纯债,只能买债券的情况下,起码得花一半的仓位在垃圾债上才能达到6%的目标。

进攻端是股票的话,只需要1/3的仓位就能达到6%的预期。

而8%的债券,基本都是垃圾公司债,参考为什么我不建议买纯债基金,垃圾债是一定会爆的,全爆会损失50%。

而股票,往往只是回撤,就算全爆,是损失33%。

大部分低风险+小部分高风险的玩法很香,是风险管理大师塔勒布黑天鹅理论的实践应用。

老读者都知道,这种玩法在我的投资框架里更经典的叫9债1购。

现成的类似产品可转债是JSL老油条们玩滥的东西,长期保本,潜在收益也高。

其实债的这部分投稳小框架也可以用这个原理,外在表达就是固收+。

今天很忙,明天继续。
               
作者:配置者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4-11-28 11:48 , Processed in 0.03554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