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69|回复: 0

重疾险 vs 医疗险:为什么99%的人都买错了顺序?

[复制链接]

179

主题

179

帖子

54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47
发表于 2024-12-6 17:0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ey,我是老谢,

见字如面。

说实话,

关于「先买重疾险还是医疗险」的问题,

我真的回答了太多次了。

它不仅出现在各种客户咨询里,

甚至在朋友聚会时也常被拿出来讨论。

今天我就来彻底说清楚,

为什么重疾险永远排在医疗险的前面。




重疾险的硬核逻辑

大家先记住一条关键原则:

长期重疾险的双保证机制 -

保证续保+保证费率。

这两个硬核点几乎是保险市场上的稀有品。

什么意思呢?

你买了重疾险后,

只要合同生效,

保险公司是不能反悔的。

换句话说,

只要你不主动退保,

保险公司无论如何都得按照原定条款继续给你保障,

费率也不会因为你身体状况变差或者医疗费用上涨而改变。

这就是所谓的「双保证」,

请你一定记住,

并背下来!

反观医疗险呢?

大部分都没有这种“硬保证”。

它们不仅可能随时调整费率,

还可能直接停售或拒保。

要是你在续保时身体出了点问题,

很可能连再续约的机会都没有。

小结一下:

1)重疾险是一种「买定离手」的保险,

锁定的不是短期风险,

而是你未来几十年的稳定保障。

2)医疗险,

撑死就是一年一保,

和重疾险根本不在一个档次。

二、医疗险的“玻璃心”

有人可能会说,

医疗险虽然没有重疾险那样稳定,

但保额高、价格便宜啊!

确实,

很多百万医疗险的年保费才300块,

动辄200万的保障听起来非常诱人。

可是,

你有没有想过,

便宜的背后往往藏着“玻璃心”般的脆弱呢:????

1. 续保问题:一年到期,命运难测
医疗险最大的硬伤,就是不能保证续保。

也就是说,

今年买了医疗险,

并不代表明年还能买到同样的产品。

假设你在第一年不幸患病,

第二年续保就会变得异常困难。

更糟糕的是,

很多人不是一年内突然生病,

而是身体逐渐走下坡路。

这种情况下,

你可能既不符合重疾险的投保条件,

又因为既往病史无法续保医疗险,

最终彻底失去保障。

2. 费率问题:说涨就涨,毫无商量
医疗险的费率调整同样是一大“雷区”。

现在市面上有一些号称“保证续保”的医疗险产品,

最多保证20年。

但注意,

这个“保证”仅仅是指20年内不会因为理赔记录而拒保,

并不意味着费率不变。

一旦医疗险的产品定价不足以覆盖风险,

保险公司完全可以大幅度上调保费,

而你只能被动接受。

3. 医疗险的尴尬:

规则随时变,谁也掌控不了

相比重疾险清晰的理赔标准,

医疗险的理赔条件和监管规定更容易变动。

举个例子,

很多医疗险赔付的门急诊费用,

其定义是由医疗监管部门来定的,

而这些标准可能每年都在调整。

这种不可控性,

让医疗险更像是“短期工具”,

稳定性远远不及重疾险。

三、经济误区

很多消费者在对比重疾险和医疗险时,

最直观的感受就是 - 重疾险好贵,医疗险好便宜啊!

同样是几十万的保障,

重疾险一年要3000多块,

而百万医疗险只要300块,

这样一看,

似乎医疗险更划算?

但别忘了,

保险的意义不在于“省钱”,

而在于“省心”。

1. 保费低,不等于保障高
医疗险的保费低是有原因的,

因为它的保障范围很局限。

它只能覆盖你未来一年内的医疗费用,

而不能锁定更长远的健康风险。

一旦某年身体出了状况,

就可能面临续保无门的问题。

2. 重疾险贵,贵在它的长远价值
重疾险的价格看似高昂,

但它带来的保障是稳定且可持续的。

特别是对年轻人来说,

越早购买重疾险,

保费越划算。

相当于以较低的成本,

提前为自己锁定几十年的健康保障。

四、从生活场景看“重疾VS医疗”

买保险其实就像修漏水的屋顶,

如果你家房顶漏水了,

你有两种选择:

1)用便宜的填缝剂暂时补一补,短期内看起来没问题,但过不了几年可能又开始漏水;

2)干脆花大价钱,把屋顶整个重新做一遍防水工程,虽然贵,但能长久解决问题。

医疗险就像填缝剂,看起来便宜又方便,但它只能暂时填补短期的风险。
重疾险则是那个“掀了屋顶重做防水”的工程,虽然价格高,却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五、为什么医疗险注定只是“配角”?

有人会问:“香港的医疗险不是保证续保吗?是不是更靠谱?”
的确,香港部分医疗险产品具备续保保证,但注意,它们并没有费率保证。
这意味着保险公司可以在续保时大幅度调整保费,而消费者无法拒绝。
这种“保证续保但不保证费率”的模式,看似稳妥,实则同样脆弱。
不仅是香港,全球的医疗险市场都存在类似的问题。
相比之下,重疾险的“硬保证”是更稳定、更长效的健康保障方式。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都会建议优先配置重疾险,而非医疗险。
其实,

我买筛选保险其实就像选队友,

你需要找到那个关键时刻能「拉你一把」的人,而不是那个只能锦上添花的助攻。

所以,请记住:先买重疾险,再买医疗险。
这不是玄学,而是经过无数实践验证的“保险优先级定律”。
Ps:对了,一定要躲开那些强制捆绑身故责任的重疾险哈!
|||||||||
讲完,下课。

作者:微信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5-4-12 02:38 , Processed in 0.03998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