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3|回复: 0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

[复制链接]

149

主题

149

帖子

45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57
发表于 2025-1-30 09:07: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5 年和 2026 年,全球经济增速预计均为 3.3%,低于 3.7%的历史平均水平(2000 年 至 2019 年)。2025 年的预测值与 2024 年 10 月《世界经济展望》的预测基本持平,这 主要是因为美国增速的上调抵消了其他主要经济体增速的下调。全球的总体通胀率预 计将在 2025 年下降至 4.2%,到 2026 年下降至 3.5%。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相 比,发达经济体的总体通胀将更早回归至目标水平。

基线预测的中期风险偏向下行,而近期前景的特点在于存在分化风险。上行风险可能 在短期提振美国本已强劲的经济增长;而在巨大的政策不确定性下,其他国家的风险 偏向下行。政策对当前降通胀过程的扰动,可能会阻碍央行转向宽松的货币政策,从 而对财政可持续性和金融稳定产生影响。要管理这些风险,政策需要密切关注以下方 面:在通胀和实体经济活动之间妥善权衡取舍,重建缓冲,以及通过推动结构性改 革、加强多边规则与合作来提升中期增长前景。

影响经济前景的因素
全球经济保持稳定,尽管各国的差异巨大。部分亚洲和欧洲经济体公布的数据令人失 望,此后,2024 年第三季度全球 GDP 增速较 2024 年 10 月《世界经济展望》预测值下 调了 0.1 个百分点。中国的同比经济增速为 4.7%,低于预期。该国的净出口增速快于 预期,但在房地产市场延迟企稳、消费者信心持续低迷下,消费的放缓也快于预期, 前者仅部分抵消了后者的影响。印度增长的放缓也超过了预期,原因是工业活动的减 速超出了预期。欧元区增长继续低迷(德国的表现落后于其他欧元区国家),这在很 大程度上反映了制造业和货物出口的持续疲软,尽管消费随实际收入恢复而有所回 升。日本的产出小幅收缩,这源于暂时的供给扰动。相比之下,美国的势头依然强 劲,在强劲消费的推动下,第三季度经济同比增长了 2.7%。
全球通胀持续下行,但有迹象表明,一些国家的进展正趋于停滞,而少数国家的通胀 则居高不下。过去几个月,全球各国环比核心通胀的中位数仅略高于 2%。名义工资增长正呈现放缓迹象,同时,有迹象显示劳动力市场持续回归正常。虽然许多经济体的 核心商品价格通胀已回落至(或已低于)趋势水平,但服务价格通胀仍高于新冠疫情 前的平均水平,这在美国和欧元区尤其明显。在欧洲和拉美地区,部分新兴市场和发 展中经济体的通胀持续高企,这反映了一系列不同的原因。在通胀更具粘性的国家, 央行在宽松周期中行事更加谨慎,同时密切关注经济活动和劳动力市场的相关指标以 及汇率的走势。一些央行正在加息,这标志着货币政策出现了分化。

世界经济展望
全球金融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保持宽松, 不同辖区也存在一些差异。由于市场预期美国将出台更有利 于企业的政策,发达经济体的股市上 扬。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股票 估值更为低迷;而美元的普遍走强(这 主要源自关于美国出台新关税和加息的 预期)使金融环境更加趋紧。

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大幅上升,在贸 易、财政方面尤其如此,而各国之间存在一些差异。对于 2024 年新当 选政府政策转变的预期,影响了近几个 月的金融市场定价。部分亚洲和欧洲国 家的政局动荡令市场感到不安,且在财 政和结构性政策迟滞方面带来了更多的 不确定性。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包括中 东的局势)和全球贸易摩擦仍处于很高 水平。

前景展望
IMF 工作人员的预测假设在这些预测发布时,当前的政策仍然生效。这些预测考虑了近期的市场形势以及巨大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其被认为是暂时性的,影响会在约一年后消退),但未对当前正在公开辩论的潜在政策变化做出任何假设。能源大宗商品价格预计将在2025 年下跌 2.6%,幅度大于去年 10 月 的假设。这反映了因中国需求疲软和欧佩克+(石油输出国组织,加上俄罗斯等非成 员国)以外国家强劲供给导致的油价下跌,其部分被超预期的低温天气和供给扰动 (包括当前的中东冲突和气田停产)导致的天然气价格上涨所抵消。非燃料大宗商品 价格预计将在 2025 年上涨 2.5%,这是因为食品和饮料价格较 2024 年 10 月《世界经济 展望》有所上调(这源于恶劣天气对大型生产国造成了影响)。主要央行预计将持续 降息,不过降息速度不一,反映了各国不同的增长与通胀前景。2025 年至 2026 年,包 括美国在内的发达经济体预计将收紧财政政策立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亦是如 此,但幅度较小。

全球经济增长预计将保持稳定,但也乏 善可陈。2025 年和 2026 年的全球增速预计均为 3.3%,低于 3.7%的历史平均水 平(2000 年至 2019 年),与 10 月预测 基本持平。然 而,这一总体情况掩盖了各经济体的分 化路径以及不稳定的全球增长形势。

各发达经济体的增长预测值修正方向不 同。在美国,潜在需求仍然强劲,这源于强烈的财富效应、紧缩程度更低的货币政策立场,以及有利的金融环境。预计 2025 年的增速为 2.7%。这比 10 月的预测值高出了 0.5 个百分点,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2024 年影响的延续,以及劳动 力市场强劲、投资加速等其他走强迹象。2026 年,经济增速预计将逐渐下降至潜在水 平。

在欧元区,经济增速预计将回升,但过程将慢于 10 月的预期,因为地缘政治紧张局势 将持续影响市场情绪。2025 年的增速预测值被下调了 0.2 个百分点,至 1.0%,原因是2024 年底的增长势头弱于预期(尤其是制造业),以及政治和政策存在高度不确定 性。2026 年,随着金融环境趋于宽松、信心改善和不确定性有所下降,国内需求有望 走强,使增速上升至 1.4%。在其他发达经济体,两种相互抵消的因素使增速预测值保持相对稳定。一方面,实际 收入的恢复预计将支持消费的周期性复苏。另一方面,贸易方面的不利因素(包括贸 易政策不确定性的大幅上升)预计将使投资保持低迷。

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2025 年和 2026 年的增长表现预计将与 2024 年大致持 平。与 10 月预测相比,中国 2025 年的增速预测值被小幅上调 0.1 个百分点,至 4.6%。这一修正反映了 2024 年影响的延续,以及 11 月宣布的一揽子财政措施——其在很大 程度上抵消了贸易政策的巨大不确定性和房地产市场的拖累效应对投资的负面影响。 2026 年,随着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消退,加之退休年龄提高减缓了劳动力供给的 下降,预计经济增速将在很大程度上稳定在 4.5%。印度在 2025 年和 2026 年的经济增 速将稳定在 6.5%,这与 10 月的预测持平,且与其潜在增速一致。

中东和中亚的经济增速预计将加快,但幅度低于 10 月的预测值。这主要是因为沙特阿 拉伯 2025 年的增速预测值被下调了 1.3 个百分点,这主要源于欧佩克+减产措施的延长。拉美和加勒比地区 2025 年的总体经济增速预计将小幅提升至 2.5%,虽然该地区 最大的几个经济体的增长预计会放缓。

2025 年和 2026 年世界贸易量的估计值被小幅下调。这一修正的原因是贸易政策的不确 定性大幅增加,这很可能会对贸易密集型企业的投资造成巨大伤害。即便如此,在基线预测中,巨大不确定性的影响预计将是暂时性的。此外,鉴于贸易政策的巨大不确 定,加之各方预计有关国家贸易限制措施将收紧,一些贸易流动提前发生,这在短期 内起到了一定的缓和作用。

与 2024 年 10 月《世界经济展望》的预测相比,当前预 测变化不大。劳动力市场的逐渐降温预计将抑制需求压力。这一因素,再加上能源价格的预期下降,预计将使总体通胀持续回落至央行目标水平。尽管如此,2025 年美国 的通胀率预计将接近(但仍高于)2%的目标水平,而欧元区的通胀形势预计则将更加 温和。中国的低通胀预计将持续存在。结果是,美国与其他国家的预期政策利率差异 有所扩大。

经济展望面临的风险
从中期看,经济前景面临的风险状况偏向下行,全球经济增速预计将低于 2025 年至 2026 年的平均水平,而提前五年的预测值为 3%左右。相比之下,短期风险可能会加 剧各国之间的分化:美国的短期风险偏向上行;而在巨大政策不确定性和当前调整 (特别是欧洲的能源调整和中国的房地产调整)带来的不利因素下,大多数其他经济 体普遍存在下行风险。

例如,如果保护主义政策升级,带来新一波关税,可能会加剧贸易紧张局势,减少投 资,损害市场效率,扭曲贸易流动,并再次扰乱供应链。短期和中期的经济增长均可 能受到影响,但不同经济体受影响的程度不同。

在减税等新出台的扩张性措施的推动下,美国更宽松的财政政策可能会在短期提振经 济活动,且对全球增长产生小幅的正面溢出效应。但从更长期来看,这么做可能会需 要更大规模的财政政策调整,这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如削弱美国国债作为全球安全资 产的作用)对市场和经济产生扰动。此外,更宽松财政政策所需的更多借款,可能会 在全球范围内增加对资本的需求,这将导致利率上升,并可能抑制其他地区的经济活 动。

美国的信心和积极情绪(部分源于去监管)可能会同时提振经济的需求和供给。放松 过度严格的监管和减少企业的繁文缛节可能会增加投资,从而刺激美国的短期增长; 但美元升值可能会加剧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资本流出风险,并推高风险溢价。 此外,如果过多撤销旨在限制风险承担和债务积累的监管措施,可能会在长期加剧美 国的繁荣-萧条波动,并对世界其他地区产生影响。如果财政前景趋弱或结构性改革进展停滞,则可能会放大宏观金融稳定的下行风险。其他供给侧冲击,例如流入美国的移民减少导致的劳动力扰动,可能会在调整期永久性地减少潜在产出并提高通胀。这些因素对美国经济的短期提振作用将进一步凸显出不同经济体增长形势的分化。如果关税和劳动力减少的不利影响占据主导地位,那么全球以及美国的经济活动可能会在中期受到负面影响。

不确定性高企:在不同国家,每一种因素的影响都会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且受到贸易和金融联系的影响;对其他国家所采取行动的政策反应可能以多种方式(包括报复性关税升级)发挥作用;不同的政策组合或不同幅度的政策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可能大不相同。

首先全球经济正在走出近 年来最严重的一次通胀飙升。与 2017 年至 2021 年相比,如今的通胀预期 (尤其是许多发达经济体的通胀预期) 已远高于央行的目标水平。其 次,与 2016 年相比,许多主要经济体 所处的周期位置更易导致通胀走高。第三,以对难以替代的特定材料或中间产品的限制为形式出台报复措施,可能对总体通 胀造成巨大的影响。

通胀压力再度上升的风险可能促使央行进行加息,并加剧各国货币政策的分化。如果 利率在更长时间维持在更高水平,则可能加剧财政、金融和外部风险。利差和关税等 因素导致的美元走强,可能会改变资本流动的模式和全球失衡状况,并使宏观经济的 权衡取舍更趋复杂。
除了经济政策转变带来的风险外,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也可能加剧,导致大宗商品价格 再次飙升。中东地区和乌克兰的冲突可能会恶化,并对相关贸易线路以及食品和能源 价格造成直接影响。大宗商品进口国受到的影响可能尤其巨大,因为大宗商品价格上 涨带来的滞胀影响会因美元升值而变得更加严重。

从上行风险来看,如果有关国家的新政府能够就现有贸易协定进行重新谈判并达成新 的协议,那么全球经济活动可能会出现反弹。这可能会更快减小不确定性,并大大减反的影响。
虽然近期的实证研究发现,关税对进口价格的传导程度很高,但对消费者价格的传导估计值较低,且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尽管如此,若干因素表明,与先前贸易争端时的情况相比,本轮关税上调对通胀的上行风险可能会更大。



作者:微信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5-2-22 11:40 , Processed in 0.03521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