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0|回复: 0

7月1日起,预期7%收益的香港保险将退出市场?

[复制链接]

408

主题

408

帖子

123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34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月17日,有香港媒体报道,香港保监局执行董事吕愈国表示,计划7月1日推出分红保单演示利率上限措施:港币保单上限为6%,非港币保单上限为6.5%,每年厘定更新一次。



据悉,该新监管措施为两地监管共识,旨在应对内地市场近年频发的误导销售问题,如承诺收益不兑现或信息隐瞒,导致消费者投诉激增。两地监管携手应对,旨在提升市场透明度,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

总结而言,若7月实施利率上限措施,则标志着预期回报率超过7%的香港储蓄分红保险产品将全面退出市场,迎来6.5%封顶的新时代,且此后推出的同类产品亦不得超过此上限,此举对港险市场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去年,香港保险业监管局就分红型保险产品的佣金结构和利益演示做意见征集。

征集意见表中,

罗列了三点关键信息:

1

利益最高演示美元6.5%,港元6.0%(乐观情景也不能超限额)

2

全行业一视同仁,要避免“规避措施”(排除钻空子行为)

3

预期收益率设上限外,亦考虑引入实际收益率上限



结合目前消息来看,政策虽存在提前实施或推迟落地的可能性,但无论如何,分红型保险产品收益上限由7%下调至6.5%就差“靴子落地”了!

1

收益上限调整至6.5%对市场的影响

(1)港险市场竞争格局的重塑

若香港储蓄分红险的收益上限调整至6.5%,将对港险市场产生深远影响,首要表现为市场竞争格局的全面重塑。

近年来,为巩固并扩大在激烈竞争中的市场份额,各大保险公司竞相提升产品预期收益率,致使当前市场中热门储蓄分红险的普遍收益已超越7%的基准。

然而,收益上限的调整将迫使这些高收益产品面临调整或下架的命运,从而引发市场结构的重大变革。

此外,随着精算模型的革新,传统的“567”、“566”等提取策略也将失效,市场参与者将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展开竞争。

在此背景下,如果香港储蓄分红险的收益上限真的调整至6.5%,拥有强大品牌力和丰富增值服务的大型保险公司或将更受消费者青睐!

(2)产品分红实现率的提高

预期收益的调低,在实际投资收益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将促使香港各大保险公司的分红实现率显著提高。

这一变化有助于增强消费者对保险公司的信任度,进而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3)保司产品研发成本的增加

收益上限的年度调整机制将加速保险公司的产品更新周期,相较于以往平均2年的更新周期,现在将缩短1倍,这要求保险公司具备更强的研发能力和更快的响应速度,以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

同时,上限的设定也迫使保险公司从新的视角设计产品,如增值服务、产品功能等方面的创新,以吸引消费者,这些创新举措无疑将增加保险公司的研发成本,但也将为市场带来更加多元化、更具竞争力的保险产品。

2

收益差背后的底层逻辑

香港储蓄分红险6%~7%的复利收益,是在保本基础上基于预期的演示收益。这些收益是精算师对过去的投资收益总结和未来的投资收益预期设定的预算,因此具有一定的浮动性和不确定性。

在香港保险市场,各大保险公司所采取的投资策略不同,所以导致产品收益存在较大差距。这种差异主要源于投资策略的不同,这些策略不仅关乎保障合同的履行能力,而且对产品收益表现产生直接影响。

通常,香港保险公司主要将资金投资于两大类资产????

一是固定收益类资产,如国债、企业债和其他类固定收益资产;

二是权益类资产,如股票、投资性房地产等。此外,还包括基金(在香港称为“集体投资计划”,简称“CIS”)和其他另类投资。保险产品的收益确定性取决于其背后的资产组合投资效果。

保险产品的保证收益和非保证收益水平,主要取决于其背后所配置的固收类资产和权益类资产的比例。



香港保险公司都是投资全球的,全球层面来讲,收益和其他有地区限制的保险公司是肯定不同的。

因此,成熟的投资者在选择保险产品时,不应该只看产品演示收益,而是应该穿透底层资产,识别资金流向,进行理性和客观的判断。

回报率为多少是合理水平?

以某款产品为例,分析下香港保险公司是如何在全球进行投资的,为投保人提供6%~7%的年化回报。



该产品投资的资产中,25%~55%的资金被投资于债券及其他固定收益类资产,主要用于支持保单持有人的担保责任。这些资产主要包括政府债券和公司债券,且大部分投资于美国和亚洲市场,确保了资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而剩余的45%~75%的资金,则投资于非固定收益类资产,如公开发行股票、私募股权和房地产等,这些资产主要分布在美国、欧洲和亚洲市场,旨在通过多元化投资实现更高的收益。

对于美元保单而言,保费的主要部分被投资于美股市场。

过去30年间,美国标普500指数的表现尤为突出,年化收益率超8%。



在此基础上,保险公司资管团队通过运用主动投资策略,进一步在8.62%的基准收益上进行增厚,扣除必要的成本后,为保单持有人提供5%~6%的年化回报率,这一水平在合理范围内。

所以,如果储蓄分红险的收益上限调整至6.5%,其实对投保人影响不是很大,毕竟在当前的金融市场环境中,这一调整幅度处于相对稳健且可接受的范围内。对于多数投保人而言,他们更看重的是资金的安全性与长期稳健增长,而非短期的剧烈波动或超高收益。

3

港险市场自由竞争且监管严格

香港保险市场自由竞争

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保险公司产品收益受市场机制动态调节。

承诺收益过高,保险公司投资端压力大,需寻高回报且稳健投资以抵御波动,否则会面临分红难兑现;承诺收益过低,产品市场竞争力弱,难吸引投资者与消费者,市场份额及品牌影响力下降,保险公司无法在自由市场竞争中胜出。

因此,保险公司就需要找到风险与收益的平衡点,确保分红可信且可持续,维护好品牌形象,同时灵活投资与创新设计提升竞争力,以应对复杂市场环境。

香港保险市场监管严格

香港保险受香港保监局监管,规定保司于每年6月30日之前,在官网披露分红实现率或过往派息率,进一步加强了分红率的披露和透明度,提升了对投保人的保障!



(图片制作:香港全方位,转载请注明来源)

而分红达成率的高低会影响他们后续收保费,所以每家保司都会尽可能地提高分红达成表现。

虽分红存在不确定性,但按照监管规定,目前大多保司在官网披露分红实现率在95%-105%之间。

2023年各大保司的分红实现率的详情可见????香港8大保司2023年最新分红实现率大盘点!究竟谁家产品分红第一?

4

理性做出投资决策

无论任何时候,投资者应当秉持理性的态度,审慎评估并做出最为适宜的投资选择。

而储蓄分红险,作为家庭资产配置不可或缺的一环,投资者在挑选保险产品时,应该深入了解产品的特性、底层资产结构与资金流向,根据个人的投资目标及风险承受能力,做出明智且理性的决定。



(图片制作:香港全方位,转载请注明来源)

总之,无论该措施是否会在7月推出,投资者都应保持理性,不仅要关注产品收益率的变动,更要深入了解保险产品背后的投资策略、风险管理模式以及保险公司的信誉与实力,以长远的眼光审视投资机遇,做出最优的投资选择才是硬道理!

香港保险相关文章:

香港保险丨2025年2月最新优惠汇总! 多家保司延长预缴优惠,最高9.5%!

2025香港投资“三驾马车”:港股、港楼、港险,全都被“买爆”!

2025年,我要给孩子买香港重疾险!

香港保险公司最新排名揭晓,谁才是真正的行业龙头?

春节有一种炫富叫:爸妈用压岁钱给我买了香港保险!

END
申明:本文并不构成亦不应被诠释为向香港境外之任何人士招揽、要约、出售、提供、建议或游说购买任何保险产品。本文所载资料仅供参考,有关内容只属一般资讯,不可视为任何产品或服务的销售邀请。如对本文的内容有任何疑问,应向独立人士寻求专业意见。任何情况下,慨不就本文内容的任何建议、意见或陈述而引至的直接或间接、特殊、附带、相应而生的任何损害、损失或法律责任承担任何责任。任何因未经本公众号授权而转载而带来的问题或纠纷均由转载方负责。*版权免责声明:部分图文分享自互联网,如侵权请微信告知处理;


星标关注「香港全方位」
了解更多香港资讯

作者:微信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5-2-22 22:17 , Processed in 0.03685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