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0|回复: 0

香港保险监管并不十分“严格”,为何从未有保险公司破产?

[复制链接]

468

主题

468

帖子

141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14
发表于 2025-3-23 19:58: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你好,我是全网有200万粉丝的理财科普博主水星姐,累计帮2000+家庭规划过跨境资产配置。

香港保监局最近发布了最新的年报,成绩斐然。

港险渗透率排全球第一位,保险密度排全球第二位!

[img=1080,auto]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png/zjJcrr2Bn14XGQoicdykLciapCmlvqZdBibwh2icuTcibc8cwpzTjvuVicia49G0fMu4ibTpEfOoxqyrc4KicKnncmgH5Fg/640?wx_fmt=png&from=appmsg[/img]

像安盛这样的全球十大保司,已经有6家在香港安营扎寨。

伴随着香港保险这些年的火热,质疑的声音也不乏少数。

比如在水星姐文章下面就有这样的留言:

[img=1170,auto]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jpg/zjJcrr2Bn14XGQoicdykLciapCmlvqZdBibco3C1PjEf0bScwiaE3RVlnrzKg3r35wsLb1hgia78NzxfzEic7c1FMqLQ/640?wx_fmt=jpeg&from=appmsg[/img]

他提到的汇率稳定问题,我在之前文章有详细分析过《人民币大涨!什么时候是兑换美元的“正确”时机?》,这里就不展开了。

重点看一下后面提到的,“投保百年,要是公司破产呢?”

首先要纠正一点,香港保险的百年老店并不少,我们熟悉的保诚、友邦、安盛、宏利等等都是。

另外,香港的保险业发展至今已有180多年的历史,中间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以及大大小小的经济危机;

至今都还没有人寿保险公司破产。

不过,濒临破产和被清盘的先例是有的。

比如近期被接管的泰禾人寿,它是香港第一家被接管的人寿保险公司。

但严格来说,也只是人事上的变动,业务不受影响。

所以,香港保险公司破产概率低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但如果你用内地险的监管做参照,会发现香港保险公司的自由度更高,限制更少。

那么,为什么在“弱监管”的环境下,香港保险还能屹立近两百年,且持续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大陆、香港对保司的监管机制有何不同,香港保监有哪些具体举措,万一破产保单如何保障……

今天水星姐就从这些方面展开,具体聊聊香港保险的安全性。



保险业三大保障机制

在探讨香港保险监管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大家更为熟悉的,内地保险监管机制。

这能为我们后续理解香港保险监管提供一个很好的参照。

内地保险主要从入场门槛、监管机制、善后机制三个方面,保障着保险市场的稳定和投保人的权益。

① 入场门槛

想在内地设立保险公司绝非易事。

依据《保险法》规定,设立保险公司,其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2亿元,且必须为实缴货币资本。

确保了进入市场的保险公司具备一定的资金实力。

同时,对股东资质也有着严格要求,需具有持续盈利能力,信誉良好等。

② 监管机制

银保监会对保险公司的经营行为有着全方位监督;

从产品设计到销售,再到理赔等各个环节都有严格规范。

比如在产品设计上,要求保险产品条款清晰、合理,不得存在误导消费者的内容。

此外,还会定期对保险公司的财务状况和业务运作进行评估和监测;

通过一系列指标来衡量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资金运用情况等。

[img=610px,408px]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png/zjJcrr2Bn14XGQoicdykLciapCmlvqZdBib3N5e9qtW0nEjwAunjd6zaZK8MDemKdKpWtQECK6RV9BiakPiadVKDN2Q/640?wx_fmt=png&from=appmsg[/img]

③ 善后机制

这是为投保人准备的一颗 “定心丸”。

当保险公司出现经营危机,面临破产或解散时,《保险法》规定,经监管同意后,其保单会由其他保险公司接手;

若没有其他保险公司愿意接手,监管会直接指定公司来接手。

像曾经的安邦保险被接管后,其保单平稳过渡,新成立的大家保险集团全面承接了安邦的业务,保障了投保人的权益。

这一系列机制层层相扣,为保险市场构筑起了坚固的安全防线。



港险的“弱监管强自律”

接下来,我们把目光再转回到香港保险监管机制上。

香港保险遵循的是【弱监管强自律】原则,也就是以结果为导向。

这里的“弱”并不是指安全兜底条例的弱,而是更强调市场自由化,对资本要求相对宽松。

比如在投资方面,保险公司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决定投资方向和策略。

这个跟内地有很大的不同。

内地险资限制比较严格,其资配体系中超过50%的部分,放在存款和债券中,只允许少部分进行股权投资。

[img=1080,auto]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png/zjJcrr2Bn14XGQoicdykLciapCmlvqZdBibLgWRQib8w96d5jSGXDia9y3OldKz0wCSUV1ZMM8Y73ZG5rkGzgBnnyyA/640?wx_fmt=png&from=appmsg[/img]

而香港保司的资金则不受这些限制,权益类资产比例上限可以到75%。

[img=734,auto]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png/zjJcrr2Bn14XGQoicdykLciapCmlvqZdBiboa9NqtT22Zt7FVuFOR5lDZVJHGngwmoNfXQGR8XN3942c9P7Rktmag/640?wx_fmt=png&from=appmsg[/img]

加上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投资策略更自由;

可以跨币种、跨国家地在全世界范围内捕捉投资机会,充分享受了全球经济增长的红利。

这也是港险预期收益能到7%,而内地固收储蓄险只有2.5%的原因。

[img=1080,auto]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png/zjJcrr2Bn14XGQoicdykLciapCmlvqZdBibwrRoIW5M2SQ5Xjj8MicOLsg3Pfz0Ns9z7y4VZYpe0Uw7CT9siczSdquA/640?wx_fmt=png&from=appmsg[/img]

在产品定价上,也不像内地险一样有预定利率的红线,虽然7月后会执行6.5%演示利率限高;

但保险公司在设计险种、开发产品、订立保单条款方面,还是会有很大的自主权。

为了保持业务长期稳定,保险公司都会经过严密的精算,找到盈利和产品竞争之间的平衡。

也就是在市场的选择中,实现“强自律”的闭环。

内地和香港这种“市场自由度”上的差别,还源自于产品本身收益结构的差异。

大陆储蓄险以固定收益型为主,比如增额终身寿险、年金险,目前预定利率限制在2.5%左右;

资金投向以国内固收类资产为主,如债券、银行存款,收益受利率下行影响较大;

这种刚兑型的产品,保证兑付的份额越高,耗费的资本金越庞大,负债端压力也就越大。

产品设计和投资如果没有强监管,保险公司经营稳定性容易被动摇。

而香港储蓄分红险这种“风险共担”的模式,则可以做到“轻装上阵”,更好地发挥长期资本的金融获利效用。

而对于投资者来说,这种“风险”其实是有限的,首先是分红险长期来说,本金不会亏损;

其次香港分红险大部分底层资产还是固收型债券,以全球高息优质债筑底,再做权益分散,博取高收益。

未来内地保险业日趋成熟,分红险也将会成为主流。



“抓大放小”式的严格

香港保险“弱监管”的“弱”,只在于保险公司产品的把控自由度和投资策略上;

而对于入场门槛、监管机制、善后机制这三大原则性问题,同样有着严格的规定。

在注册资本上,经营长期寿险业务,最低2000万港币,对股东背景同样也是多重考核。

[img=1080,auto]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png/zjJcrr2Bn14XGQoicdykLciapCmlvqZdBibE6V0M1KBkktT0Z1sXLONdqQ9MKktqVsCB2sWDE4fTLBBQTPib34ibegw/640?wx_fmt=png&from=appmsg[/img]

除了入场门槛高外,另外还有着层层规管,来确保保险公司的稳定经营。

    偿付准备金

保险公司需要维持充足的偿付准备金,以确保在保险公司业绩出现大幅下滑,或者资产负债大幅波动,且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时;

能继续帮助保险公司维持运营,为投保人提供合理保障。

[img=1080,auto]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png/zjJcrr2Bn14XGQoicdykLciapCmlvqZdBibpFicsc9htvJOaqR7HL1yxpZib6ib8RvXUSU3iaCoSOjBpheXXn6MQdPHAw/640?wx_fmt=png&from=appmsg[/img]

[img=1071,auto]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png/zjJcrr2Bn14XGQoicdykLciapCmlvqZdBibPEBln5Fw22L8sJGFr4sJwEkdoS5t5K0bWIDkY9W5WT361eJwj21oyw/640?wx_fmt=png&from=appmsg[/img]

这里面有个指标,保监画了红线。

保险公司需要定期向监管当局报告其偿付能力状况,且必须维持一个不低于 150% 的偿付能力充足率。

如果低于这条线,将会限制该公司开展新的业务活动,还可能会对其投资行为进行干预,要求其补充资本等。

    再保险机制

根据保监局的规定,保险公司必须为其经营的保险业务作出足够的再保险安排。

在遇到极端风险的情况下,再保险公司将分担一部分赔偿责任,降低保险公司的损失。

相当于我们的保单,上了双重保障。

    港府掌控人事核心

港府在每家合法经营的保险公司的核心精算部门,都会指派一位政府任命的精算师,从公司内部监管保险公司的运作。

如果母公司出现财务风险,港府指定的精算师,会绕过保司董事会,直接上报港府。

而且《保险业条例》规定,保司在委任某些控权人,包括行政总裁之前,必须获得保监局的事先批准。

    日常经营规管

香港保司经营过程中,保监也设置了日常运营、定期检查方面的要求。

[img=611px,661px]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png/zjJcrr2Bn14XGQoicdykLciapCmlvqZdBibiaGQw2JOF7eFEl1dnlFVJrQj6duoZavseTuPRjZIpGY90BBIklgYdRA/640?wx_fmt=png&from=appmsg[/img]


    数据指标透明

保险公司需要公开分红实现率,偿付能力充足率情况,并接受国际评级机构(如标普、穆迪)监督。

作为消费者筛选产品的重要指标,保险公司需要维持数据好看,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占市场份额。



港险的善后机制

层层监管,和分红险“风险共担”的属性,就决定了香港保险不会轻易破产。

万一真的出现经营危机,面临破产或清盘时,香港的《保险业条例》也有明确规定来保障投保人的权益。

首先,保险公司不得自动清盘,保监局有权对破产申请进行审查和驳回。

若最终还是进入清盘程序,已售的保单需转让给接盘的保险公司;

在转让之前,清盘保险公司必须继续经营长期业务,并且不得签订新的保险合约。

同时,清算债务的顺序以保单持有人为优先。

[img=782,auto]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png/zjJcrr2Bn14XGQoicdykLciapCmlvqZdBibqa59KzVBRxicXzB5SH12p0URURzibhwkr7ib3Clakn4fuCBLtNB72FdZA/640?wx_fmt=png&from=appmsg[/img]

我们以最近泰禾人寿被接管的案例来看一下,这也是香港保险180多年历史中,仅有的一个案例。

泰禾人寿的经营危机主要源于其违规投资,以及一系列后续问题。

2020 年年中,香港保监局揭发该等投资后,便向泰禾人寿施加了一连串监管措施;

包括保护泰禾人寿在香港的银行存款及资产 ,加强监控以防止其违反监管规定进行关联交易,限制其投资等。

但最后泰禾也没能引入新策略的投资者,主要股东还涉及多宗追债法律诉讼,危机并未得到有效解决。

去年七月,泰禾人寿正式被保监指定的专业人士接管。

泰禾人寿发布公告称,所有现有保单将不受经理任命影响,公司会维持正常业务运作,包括保单行政、索赔和其他客户服务 。

[img=844,auto]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png/zjJcrr2Bn14XGQoicdykLciapCmlvqZdBibCnnSw9uibbU8wPNuQcISDfliceMTriaq9C6icq9pQuUKaXJVf0EfhprTcQ/640?wx_fmt=png&from=appmsg[/img]

由此可见,香港保险除了自带市场调节基因,整个经营过程中都有着严密的把控及兜底措施;

安全性保障比较到位,大家不用过多担心。

其实纵观全球,当初2008年波及全球的金融风暴中,世界级的投行都有破产,保险公司却依然稳健如初。

毕竟无论在哪个国家或者地区,保险都是社会金融体系最后一道防火墙。

但就像我经常在文章里提到的:香港分红险的预期收益高,潜在的试错成本也非常高,大部分人根本就不太适合买港险。即便你有需求,也一定要了解清楚公司产品的优点和缺点以后,再做理性选择。

要是你想省时省力,水星姐也把最新HK险的对比资料整理好了。



需要资料,或者想做针对性咨询的朋友,都可以随时找我。

找到值得信赖的港险专业人士不容易,欢迎大家来找我们团队咨询,沟通没压迫感、且经常往返香港和大湾区其他城市之间,关于香港储蓄险的一切信息,我们都乐于跟你分享。



我是水星姐,36岁就提前退休的理财规划师,专注港险科普与长期低风险资产咨询,咱们下期再见。

关于「莎莎港险圈」

摊牌了!这就是我36岁提前退休的底气

关于「为什么要选择香港保险」

香港保险根本就不是保险!

都2025年了,你真的了解香港储蓄险么?

现在配置这类美元资产,收益可能超过7.19%!
“家里陆续买了200万港险,6%高分红是最不值一提的优点!”
关于「产品测评」

香港保险怎么选?2025年九大保司深度测评+避坑指南

2025香港保险排行榜单,选错直接亏300万

6年回本+IRR超6%?2025年宏挚传承到底值得买么?

蛇年香港储蓄险“新产品”测评:安盛“盛L”、友邦“活X”,谁才是真正的收益之王?

港险快返王!5万美金存5年,6年后每年收息12万元!

2025年,别再被港险的分红实现率给骗了!

安盛杀疯了!先拿回本金,再每年白赚11万养老金

从7.2%到6.5%,香港保险至暗时刻?

安盛vs宏利vs友邦vs保诚,香港老四家该如何选?

宏利完胜友邦?40岁25万美金,撬动终身每年21万养老金+1000万传承

作者:微信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5-4-12 03:29 , Processed in 0.03981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