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18|回复: 0

重疾险:健康风险的第二道防火墙!

[复制链接]

137

主题

137

帖子

42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21
发表于 2020-7-14 18:3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很多人来说,买保险=买重疾险,可见重疾险的选购在消费者购买保险的决策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那今天我们来说说重疾险。



起源



这是重疾险之父,一位南非的心脏外科医师 Dr. Marius Barnard,发现自己的一部分病人在接受了成功的手术治疗后却仍然不久于人世,经过了解,他得知,高昂的治疗费用耗尽了病人的积蓄,导致病人在术后不得不拖着病体强行回到工作岗位。正常情况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需要3年以上的休养康复,而这些病人却在出院后不久就回到了工作岗位,这最终导致病人在术后几年内死去。

医师曾这样描述他的一位女性患者:
两年后,她再一次来到我的诊所,从她的眼神中,我再一次感受到了死亡的讯息。她呼吸急迫,脸色苍白毫无血色,眼神中布满了对死亡的恐惧。她还在工作,她需要为孩子们留下积蓄,为他们赚足汽油费,房租还有教育基金。两个月后,她去世了。

医师意识到,手术只能挽救肉体的生命,但却无法挽救一个人的经济生命——许多人在术后甚至失去了自己的房子,工作以及尊严。

于是他找到保险公司,于1983年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重大疾病保险,这款保险涉及四种重大疾病:突发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塞)、癌症(恶性肿瘤)、脑中风和冠状动脉搭桥术。据统计,当时80%的经费需求都由这四种疾病引发的。

重大疾病保险的意义不仅仅止于支付昂贵的医疗费用,更重要的作用在于为被保险人提供患病后的经济保障,尽可能避免他的家庭在经济上陷入困境。

发展历程

重疾险是在南非被发明的,它又是如何飘洋过海来和我们在一起的呢?



它又是如何落地生根并茁壮成长的呢?



野蛮生长

1995-2006

人寿保险公司从几家发展到了几十家,各家公司的重疾险条款基本上都是由外国条款直接翻译而来。

我们欧美人的基础医疗保障还是很完善的,我们把种重疾险当做“临终关怀”,属于没救了,给一笔钱,该吃吃、该喝喝、该玩玩,开开心心有尊严的见上帝!

我们中国人的社保医疗属于低水平覆盖,在“百万医疗”横空出世之前,商业医疗险更是对高额医疗风险更是杯水车薪,我们把重疾险当做“救命钱”,指望着这笔钱续命的!

中外医疗体系和文化的不同使得人们对重疾险的理解和使用预期都有很大的差异,而保险公司在销售过程中有意无意的误导销售、避重就轻的宣讲也在无形中扩大了这种差异的影响,这种差异也为后来的“友邦重疾事件”埋下了一个巨大的雷。

拨乱反正

2006-2007



矛盾在2006年爆发了,网上出现了篇影响极其深远的地震帖:《在中国千万别买保险》,声称某保险公司重疾险条款非常的苛刻,要达到保险公司的理赔要求,基本上活不了,属于“保死不保生”的“假重疾险”。



影响:

    事件本身的影响,保险业历来的“差口碑”,以及“保险黑”帖子在互联网的持续发酵,直到现在依然阻碍消费者投保的巨大绊脚石。

    事件虽然最终没有走向诉讼,庭外和解了,但也给监管部门一个警醒,未来避免类似的事件再发生,为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中国需要自己的“重疾险标准”,2007年08月01日出台了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共同制定并实施的《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后文简称《重疾规范》)。


循循善诱

2007-2013

《重疾规范》的发布,使得重疾产品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期。疾病定义参考国内外成人重疾险发展状况并结合现代医学进展情况的基础上制定的,So:定义主要针对保险期限为“成人期”的重疾险产品。

《重疾规范》还规定了6种高发必保疾病和25种承保疾病的标准化定义。



在重疾层面上,各家公司在条款的差异上不大,25种的标准化定义重疾基本上占了保险公司理赔数据的95%以上,So:目前市面上突破天际的“病种数量”,以及25种标准化定义之外的个别疾病的条款差异,实际理赔权重影响率可能不到1%或1‰。


    2007年,中信保诚人寿推出了行业内首款“减额给付”的轻症附加险“及时予”,开启了“轻症时代”。

    2010年。华夏人寿推出了两全其美,首次引入了重疾二次赔付的概念。

    2010年,昆仑健康首推轻症“额外赔付”附加险。

    2011年,明亚保险经纪联合人保寿险(承保公司和体检)、慕尼黑再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和亲情健康(体检)推出真正意义市场化的优选体定期寿险并可附加提前给付重疾的产品——精选优选。

    2012年,中英人寿推出轻症多次赔付的产品——吉祥安康。


“友邦重疾事件”之后,轻症迎合了市场对于降低重疾险产品理赔条件的诉求。

大抵只有再保险才有最准确轻症的理赔数据,也只有它们才知道哪些是真的高发,而这些是商业机密,不能也不愿公开。

我们也只能从这近几年各家公司的重疾理赔数据中整理和推测高发轻症,公认的以下10种:

    极早期恶性肿瘤或恶性病变

    轻微脑中风

    冠状动脉介入术(非开胸手术)

    不典型心肌梗塞

    较小面积Ⅲ度烧伤

    视力严重受损

    主动脉内手术(非开胸)

    轻度颅脑手术

    脑垂体、脑囊肿、脑动脉瘤及脑血管瘤


《重疾规范》并未轻症条款进行约束和规范,So:各家公司对于轻症内容的操作空间还是蛮大的,比如某某福直到今天,它的轻症依然被人诟病:种类少,高发病种基本没有。

Ps:总要提示

如果你对重疾险没啥概念,随便找个目前市面上的重疾险产品的条款,从头到尾仔细看一遍,尤其疾病释义的部分。

群雄逐鹿

2013-2017

2013年,保险产品预订利率上限从2.5%提高到了3.5%,利率市场化改革释放市场红利,一些新生代保险公司也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使得保险产品大幅降价。

2013年,泰康人寿经代渠道的乐宁重疾险和中英人寿经代渠道的康佑一生重疾险拉开了价格战的序幕。

同年,弘康人寿推出了独立保额的纯重疾险(不带身故责任);平安人寿推出了费改产品——平安福,虽然之后屡次“升级”,但是品牌溢价依旧十分严重;中意人寿推出了DIY的组合产品——一生保。

2014年的华夏人寿常青树重疾险系列一直都是性价比的代名词。

2015年的同方全球康健一生重疾险首次有了“轻症豁免”,其“恶性肿瘤疾病保险”和“恶性肿瘤津贴保险”两个附加险具有很强的超前设计,大大提高了理赔权重。

2016年同方全球人寿的康健一生多倍保重疾险和工银安盛人寿的御享人生重疾险,在重疾分组多次赔付的领域双雄争霸了一段时间之后,中意人寿首次推出了重疾不分组多次赔付的重疾险——悦享安康。

2017年,天安人寿推出恶性肿瘤单列一组的重疾分组多次赔付产品——健康源优享。光大永明人寿也推出了中症产品。

群魔乱舞

2017-2020

互联网电商平台的兴起,让市场有种群魔乱舞的感觉,像十多年前的团购网一样。为了吸引流量,满天飞的网红产品,没有最“性价比”,只有更“性价比”。



几年过去了,资本稍微清醒了点,价格战的操作空间也没多少了,也再那么狂热砸钱亏本赚吆喝。消费者也被“不见底的地板价”的网红产品刷的有点麻木,认真反思保险商品是否只有“条款和费率”,保单外的服务是否更具价值。

线上和线下目前两条相对泾渭分明的产品线,线上(互联网)渠道主打产品性价比,线下个人零售渠道主打优质服务。

医疗险和重疾险

当我们面临健康风险时,第一个要解决问题因为医疗费用带来的直接而显现的损失,So:《医疗险:健康风险的第一道防火墙!》

健康风险不仅需要我们花时间精力去治疗,让我们的身心受到极大的压力,更会让我们的“劳动力价值”受到极大的损失,而这又是间接而隐性的损失。



即使到了今天,很多消费者甚至从业者都依然把重疾险当做“医疗险”的逻辑来说选购重疾险,这是一种“把冰箱当空调用”的逻辑,而这种逻辑在现实中会有三个巨大的矛盾点:


    应用场景:医疗险针对的标的是医疗费造成财产损失;重疾险针对的标的从某种意义来说,更多聚焦的是收入(人力资本或劳动力价值)的损失。

    应用类型:医疗险的补偿量是不确定的,遵循“医疗费用(财产)损失补偿原则”,实报实销;重疾险的补偿量是确定的,消费者和保险公司共同确定被保险人的劳动力价值补偿量,定额给付。

    产品类型:市面上的医疗险大多为自然阶梯费率的1年期短期险,有一定的被动中断风险,虽然新版《健康保险管理办法》激励保险公司开发长期医疗险,但是市场端现在反应还没真正开始;市面上的重疾险大多都是均衡费率的长期险,无被动中断风险。


小结:医疗险和重疾险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如果只买医疗险,不说“百万医疗”,即使是高端医疗的最高配,买到极致,那也只能做到“看病不花钱”,不了家庭现金流的问题(参考本文第一部分:重疾险的起源)。

    如果只买重疾险,理赔条件会相对较高,一般来说:“重疾必住院,住院未必重疾”,且如果直接拿重疾险当医疗险来覆盖医疗风险,成本会很高,如同拿冰箱当空调用。


产品结构



“提前给付”:

名词解释下:将“寿险(死亡)保额”提前到“重疾(未身故)”的时候给付。举例某某寿险51万保额附加提前给付型重疾50万保额。

    重疾赔付50万,之后身故赔付1万。

    未重疾直身故直接赔付51万。

So:二者共用了50万的保额,重症之后,寿险要“减额”。

相对于医疗险的“事后理赔”,很多国人对重疾险的理解依然是“救命钱”,是“事先给付”的钱。

从前文的《重疾规范》中我们得知,重疾险承保的病种分为“确诊赔付”,“术后赔付”和“状态赔付”三大类,“术后赔付”和“状态赔付”肯定无法满足“事先给付”的要求,即使是“确诊赔付”,在实务中能满足“事先赔付”要求的,可能也就恶性肿瘤了的概率大点。So:如果有人跟你说重疾险得了病就能拿钱,不是忽悠你,就是他自己都没搞懂啥是重疾险。“提前给付”并非“事先理赔”。

理赔报告

近几年,各家保险公司纷纷发布《理赔报告》,除了为保险正名(理赔不难)的宣传作用之外,我们整理了各家公司的《理赔报告》,抽丝剥茧,从中梳理出一些对我们投保有指定性意义的意见。

数据会告诉我们很多,往后会有更多的《理赔报告》,整体来说一些特性的事情在短期的几年内是不容易改变的,所以可以作为相对长期的指引。

1

高发年龄

对于有些“精于计算”的人来说,自己买10万保额,等20年交完,我的所交总保费可能已经差不多等于保额甚至超过保额了,要是我把它投入股市,按我这能力,翻个几倍肯定不是啥问题。



逻辑上的错误是默认了自己能顺利交完20年的保费,单纯地认为缴费过程就是个财富积累过程,也忽视了其他非保险渠道的资金风险,投资成本以及行为成本等翡翠重要的因素。

2

人均理赔金额

这块没啥说的,就一个字:低!从各家保险公司的《理赔报告》来看,人均重疾理赔大概只有10万左右,31-60岁(家庭责任期)内,重疾赔付占比近2/3,重疾保额是严重不足的。So:近一年两年重疾险发展出来了一个人非常有意义的形态(60岁前多赔N%)。

3

高发“病种”

梳理各家公司各年份的数据,大体呈现为恶性肿瘤占比约70%,心脑血管疾病占20%,其他占比10%。

从发生率来说,心脑血管疾病本身比恶性肿瘤要高,只是恶性肿瘤属于“确诊即赔”系列,心脑血管属于“术后赔付”或“状态赔付”,简单的说:恶性肿瘤赔付率高主要原因是恶性肿瘤容易赔。So:恶性肿瘤多赔的重疾险是更加实在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现在突破天际的重疾种类,从理赔权重的方面来说,占比是很低的,可能影响程度只有万分之一、十万分之一甚至百万分之一,So: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病种”不在选购重疾险的参考标准内。而中国人口基数是很大,即使百万分之一的概率,15亿人的基数也将有1500人会中招,So:在产品其他属性相同情况下,选择“病种”多的。

4

高发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是重疾理赔权重最高的,占比大致2/3,那么不同性别不同恶性肿瘤上的理赔数据又有哪些不同?



甲状腺癌一枝独秀,So:大家要理解为什么保险公司对甲状腺癌草木皆兵。而大部分甲状腺为乳头状癌,治愈率高,转移率和死亡率都极低,且治疗费用也不高,甲状腺癌素有“喜癌”之称, 这种对保险公司造成极大的赔付压力有不太符合重疾险承保病种要求的疾病,新版《重疾定义》也把这一类甲状腺癌归结到“轻症”。

男女性高发癌症的具体部位还是有很大不同的,男性整体呈现消化道癌症较多,女性整体呈现生殖器官癌症较多,而消化道的5年存活率相对较低,生子器官的5年存活率相对较高,So:癌症二次赔付总体上来说,还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尤其对女性来说。

新版《重疾定义》

今年新版的《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发了两次征求意见稿:



现在还处在真球意见稿之中,现在就不过多赘述了,等正式版发布,一切都尘埃落定,在做详解。

——     end     ——

        部分产品已上线龙舟的保险网店,可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查看产品页面。

  龙舟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微信号 : longzhoumama

许益希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微信号 : xuyixibaoxian
               
作者:许益希的自留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4-11-25 01:28 , Processed in 0.04126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