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5|回复: 0

养老年金避坑指南:4步教你安全配置

[复制链接]

161

主题

161

帖子

49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93
发表于 2025-4-6 13: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咨询前阅

《关于我这个人》

《我的服务流程和咨询偏好(2025)》



   在客户眼里,保险里的养老年金,既简单又抽象

简单在于,业务员三言两语就能讲完

抽象在于,客户听完

每句都听懂了,但就是没懂

听君一席话,胜听一席话

没懂

就怕被忽悠

今天尝试一篇文章

带大家探一探养老年金的底层逻辑

高低看清它的眉眼

给大家四个具体行动指导

养老金的基本形态大致是存钱,然后等。

等到55岁/60岁…(这个时间你投保时,跟保险公司约定好,写进合同里)

保险公司开始按月/年给你打钱,打多少?

投保时,根据你的存钱额度和领取时间,已经计算出一个额度(一样写进合同)

无脑领钱就好了,只要人活着,这笔钱就会按时到你的账上,活多久领多久。

相当于你把现在的一坨现金,换成以后的一条源源不断的现金流。活得越久,保险公司需要付出的钱就越多。

发现没有

这个写进合同的【一个额度】,才是我们最关心的,

那我们就来看看,保险公司怎么计算我的领取额度的

涉及三个点:

保险公司投资可能产生的收益(定价利率)、

保险公司可能的成本费用(费用)

你可能活多长时间(存活时间)

具体精算过程很专业和复杂

简化一下,便于理解

它们之间的关系大致是这样:

【养老年金=(本金➖费用)✖(1+定价利率)^n➗存活时间】

先看【定价利率】:养老年金=(本金➖费用)✖(1+利率)^n➗存活时间

定价利率越高,养老金就越高,我们的收益就越高。

这个监管定了一个定价利率天花板:2.5% ,结果就是,无论你怎么设计产品,大致到 80 岁时的收益不能超过复利2.5%。

这是监管红线,超过这个收益,产品连发售资格都没有,全市场都一样。

关于定价利率,今年以来市场不断有风吹出来

说随着存款利率持续下行,保险定价利率即将迎来再一次调整

利率降,领取的养老年金也会降

这不是个利好的消息

什么时候降,不知道

所谓的马上降、下个月降

别信。没有的事

不过,一旦消息公布,产品下架会非常迅速

也许一个月,也许一周,也许就一天

这意味着,你需要时刻关注和甄别动态

有点累

所以,如果想买,深入了解后,果断出手是为上策

如果不想买,利率下降,跟你也没啥关系

再看【费用】:

养老年金=(本金➖费用)✖(1+定价利率)^n➗存活时间

费用越高,领取的养老金越低。

费用是啥?

就是保险公司的那些成本,

像办公场所的租金、员工工资、渠道费用、营销推广费用等。

咱们熟知的老牌保险公司,

是的就是你听过的那几家,

分支机构庞大,有代理人队伍,运营成本天然就比其他公司高。

而且砸了很多钱打广告,知名度高,

所以哪怕产品设计差一些,也大把人买

这类公司

从 2.5% 中扣掉的费用就非常高,客户到手的收益就更少了。

所以这类公司的养老年金,产品力普遍差(保司拿的利润高)。

不是他们做不出来好产品,是没必要做好产品

因为市场份额足够大,做些高利润产品,买的人依然很多。

不过,这类传统公司有几个品类,做得非常棒:医疗险、意外险,值得关注。

比如某邦的少儿意外险、个养;平安的意外和医疗险,真的好;

这些都属于引流品

你买了意外险和医疗险

业务员就有接触你的机会

紧接着重疾险、增额寿、养老金都可以买点呀

这些才是传统保司的利润品。

我们作为消费者,了解到这点,理性上就应该分散配置

养老金就要避开产品力差的传统公司。

最后,看【存活时间】

   养老年金=(本金➖费用)✖(1+定价利率)^n➗存活时间

保司认定的存活时间越长,我们的养老年金就越少

目前定价时,

保司认定的存活时长

是以第3套生命周期表来定的

80岁左右(男女有差异)

这是行业共识

坏消息是

第四套生命周期表去年已经测算出来,今年会落地

意味着,保司认定的存活时间变长

从上面公式来看,生命周期表一旦更新

再买养老年金,花一样多的钱,我们的养老金领取会变少

这也不是一个利好消息

进一步增加了决策的紧迫性



到这里

我们大致理解了,养老金领取金额是怎么确定的

基本是围绕定价利率、费用和存活时长

对我们行动的指导,两点:

1、避开传统保司

2、定价利率一下调,以及第四套生命周期表启用,都意味着养老年金领取下降,提示我们要有决策的紧迫性

了解了这个领取金额,咱们继续往下

来了解一下它的领取形式

在实际业务中,领取金额从过去以定额为主的形式(终身额度不变)

逐步演变出了一些创新的领取方式:逐年递增、先高后低、先低后高

  

这个怎么选择?

这时候废话文学就来了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但具体是什么情况,还得看情况

看什么情况:养老不同阶段花费情况(比如养老后期考虑请保姆、护理花费多)、其他可用资源情况等

需要你的业务员,根据你的情况来给建议

比如,后期请保姆和护理费用,用其他资产解决,可以选定额养老金

比如后期保姆和护理费用,也用养老年金解决,可以定额和前低后高组合搭配

大致是这样的思路

对我们行动的指导:

3、根据养老不同阶段的大致花费,可以选择产品组合搭配

养老金最核心关注点在于领取金额

到这里,也说得差不多了

但是,问题还没结束

因为,涉及我们利益的不止是领取金额,还有两个:

现金价值和身故金

领钱之余,我们交的保费和产生的收益在哪里呢?

在现金价值里。

这些钱是可以操作退保取出来的,满足灵活用钱的需要

还有一个我们会很担心的问题:

养老年金,活得越久,从保险公司那里领的钱会越多

那么如果噶得太早,我怕自己亏了。

这种情况,合同里的约定:

在领钱之前噶了,看已交保费和现金价值,哪个多按哪个金额退钱

至少,也是我们已经交的保费;

在领钱之后没多久噶了,这时不同产品,约定有不同:

有保证领取约定的产品,把还没有领的金额返还给家人,这个金额大致是保费的1.5-2倍左右;

没有保证约定的产品,会在合同中,写明白补齐保费返还;还有的产品非常狠,啥也不返。

目前为止,一款养老年金,关乎客户利益的最关键的三个维度,已经全部出场:领取金额;身故金;现金价值。

它们归属不同的对象,并且之间是互相制衡的,一头高一头就低。

领取金额属于被保险人

身故金属于受益人

现金价值属于投保人

领取很高的产品,有可能领取后现金价值归0,且没有身故金

终身伴随现价的产品,领取大概率不高……

跷跷板逻辑

你看到的所有产品,都是如此,不存在任何一款是三个维度都拉满的。

如果此时有销售一味地说他家有多好,那就得小心,到底有哪头是被制衡住的?

所以,第四个指导动作:

4、在选品的时候,要先想想自己到底是关注领取,还是关注退保用钱灵活度,还是关注噶了留钱给后代。

这三个维度,优先序列不一样,对应适合的公司和产品也就不一样

   写到这里,已经超过2千500字,最后再总结一下,就搁笔

   4个指导动作:

   1、避开传统保司

2、定价利率一下调,以及第四套生命周期表启用,都意味着养老年金领取下降,提示我们要有决策的紧迫性

3、根据养老不同阶段的大致花费,可以选择产品组合搭配

4、在选品的时候,要先想想自己到底是关注领取,还是关注退保用钱灵活度,还是关注噶了留钱给后代

这4点,不用完全严格遵守

但是你有知情权

有了知情权

再被忽悠

就很难了。

我的联系方式:

咨询加v:zgfe6666,请备注好来意。

作者:微信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5-4-24 21:56 , Processed in 0.03683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