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7|回复: 0

意外险中的“180天赔付”限定,让医生落泪了

[复制链接]

165

主题

165

帖子

50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05
发表于 2025-6-17 02:55: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算是熟读各家保司的商业医疗保险合同,尤其是意外医疗险合同。我一直坚信,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保险合同是以人为本的,是能够覆盖大多数人对于医疗安全的需求的。

接手了新医院之后,我接触了很快安宁疗护病房的大夫。以前的我,总是站在医疗和赔付的角度看保险,帮助患者争取到最大利益,可当我换到生死的角度,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医疗险的时候,发现世界都不一样了。

生亦何欢,死亦何苦,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几乎所有的意外险种中都有“一般意外身故赔付”的选项。截取常规条例中对“一般身故赔付”的定义是:

若被保险人因遭受事故,且自该事故发生之日起一百八十日内身故的,则本公司给付保险金予身故保险受益人。

由此可见,意外身故赔付金的领取,需要有两个条件。首先,身故原因是由于事故引发的。第二,在事故发生180人去世,受益人才能领取保险金。

第一条需要明确,比如说,被保险人意外跌倒,跌倒后突发心脏病,最后因为心梗猝死,那么他就的受益人就无法领取身故赔偿金。但是,如果他是摔倒后发生了脑外伤,从而引发脑溢血最终离开,身故赔偿金是可以被领取到的。也就是说,只有外伤是死亡的第一诱因时,才能被保险公司认定为“意外身故责任”。

对于第二条,也就是180天后的身故责任,意思是说:身故赔付金只有患者在事故发生180天内去世,家属才有可能拿到。



前几天一个医生朋友给我讲了件事:他收诊一个木质楼底突然坍塌,一脚踩空并坠落的小男孩,男孩出现了严重脑损伤,但脑干功能还留存着一部分,因此处于植物人状态。这个小患者在病房里躺了好几个月,被送来时盖在他身上的小毯子都变短了----他在昏迷状态时还悄悄长了一点点个。

一段时间过后,小患者出现了角膜反射,即在被轻触角膜时,他可以眨眨眼睛了。抓握反射、屈肌反射也渐渐形成了,一切都在向好的地方发展。只是医生一向秉承保守谨慎的态度,对他是否能够苏醒不敢下轻易判断。

可是,几个月过去了,孩子的爸爸找到医生,拐弯抹角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生意出现了很大的资金断裂问题,医药费是一个无底洞,而且现在孩子还没有吞咽功能,需要依靠鼻饲提供营养。要不简单点,拔管停止治疗吧,自己和老婆还不算太高龄,过两年大不了再生一个。

安宁疗护病房的存在意义,本身就不是治病救人,而是送患者体面离开。可是,经过几个月的治疗,孩子还长个了,说明生长发育和各项身体功能还没停止反而让病房里的医护人员重燃了一丝希望。于是,我的医生朋友劝孩子的父亲回去再和家人商量下,毕竟这是他们的亲骨肉,孩子的人生也才刚刚开始。再坚持一段时间,要是还没有好转,再说放弃的事。

父亲这边刚离开,孩子的母亲就气急败坏找到医生,道出了实情:原来,小患者有一个意外伤害险,其中意外身故赔偿金是50万元,但赔偿条件是意外发生后的180天内方可获赔。孩子的爸爸思来想去,与其花更多的医疗费去赌孩子什么时候能苏醒,不如在180天到来之前放弃治疗,最少能得到50万元的保险赔付。

其实不管是亲情还是爱情,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模糊的标价,时间、金钱、失望的情绪、外界干扰,都会让这个标价在人心中上下浮动。好在,在孩子母亲的据理力争下,孩子的父亲让步了,没有最终拔管,也再也没拿到身故赔偿金。

过了一段日子,孩子被转到了下级社区医院里住院,又过了几个月,人走了后来又听说,孩子的父亲向法院提出了离婚,他在不停地指责孩子妈:为什么不活得现实一点,最后人没了,钱也没拿到。



给我讲述这段亲身经历的故事时,我的医生朋友都有点泪湿,她说:我也是孩子的妈妈,我实在搞不懂,为什么有人不愿意用50万元去下一次注,而赌注,是自己的亲生骨肉的生或者死。

我想,这就是人与人之间对待生命的差别吧。人在死亡面前,最有价值的东西不是医疗技术,而是希望。如果能以50万元的代价去买一份生的希望,不论结局如何,都是值得的。最少,在我来回往复与患者家属经历了数场生离死别之后,在我下定决心要做这家坚持安宁疗护理念的医院之后,我是这么认为的。

如果说作为医院方,在赔付了大量的意外险案例之后,还能得到一点赔付心得的话,那就是意外医疗险的受益人那栏,一定要谨慎填写。要知道,不管是夫妻、父女,还是母子,只要人在世,大家都站在一个家庭立场上。但只要其中一个成员离世,立场就会立刻发生改变。

如果你是一个家庭主妇,家里的经济支柱是老公,那么意外险受益人最好写自己的父母。想想看,如果意外身故的受益人是给你花医药费的老公,他可能会考虑付出与回报的性价比会像小孩的爸爸一样考虑问题:别到时候我的医疗费花完了,身故赔付也泡汤了。在生和死的边缘,尽少地花医药费、尽早地拿到身故赔偿金,也许是更现实的选择。

可是,如果意外身故受益人是父母,不是给你支付医疗费的那一方,那么在生死抉择的那一刻,矛盾就会和缓不少。



今天下午,我拖拖拉拉地写完了这个关于意外险赔付的故事,满心悲凉。以前,我会从过往经验中总结一些东西,希望读到的人能够得以参考。但是,面对无懈可击的合同条款和冰冷无情的人间烟火,我发现面面俱到,在保险赔付中是一道无解题。此生多寒凉,此身越重洋,但愿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能够有尽量多的支付第三方,站在自己的身边,保护我们语焉不详的人生吧。

作者:微信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5-7-20 08:24 , Processed in 0.03884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