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0|回复: 0

没错!重疾险的理赔金,本来就是你自己交的钱 【那为什么要买重疾险?】

[复制链接]

179

主题

179

帖子

54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47
发表于 2025-6-19 22: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秉言保·第80篇原创公众号文章

有人算了一笔账,说重疾险理赔的钱也不比自己交的多多少,说白了赔的本来就是自己交的那些。

到底该不该买重疾险,这个账,你有没有算明白过?

重疾险理赔的,就是你交的钱

可以确定的一点就是:重疾险理赔的巨额保险金,本质上就是你自己交的钱。

但重疾险仍然非买不可。

理由1,风险杠杆

重疾险解决的是,患了重大疾病之后的现金流问题。

看数据之前,先科普一个关于重疾险的经典误区:“医疗险解决看病的医疗费用问题、重疾险解决患病失能后的收入中断损失”,这个观点早就不成立了。医疗险解决大额医疗费用的功能非常有限,特别是在DRG付费这一系列医疗改革之后,大额医疗费用主要是靠重疾险解决的。

《DRG/DIP付费现状 :百万医疗险 · 中高端医疗险 · 重疾险》

《百万医疗险“平替”? 劝退!所有【终身防癌医疗险】都不值得买》

具体内容不扩展了,有兴趣可以了解一下DRG医疗改革相关话题。

举例:

以30岁男性为例,50万终身保额,只买【达尔文11号重疾险】的基础保障,分30年缴费,每年保费是5985元,30年总保费179550元。

支付的保费和获赔的保额:

    首年杠杆比是 1:83.5

    5年杠杆比是 1:16.7

    30年杠杆比是 1:2.78


很多人买了重疾险,内心大概率认为自己这辈子不太会患上重大疾病的。所以这个杠杆比不能单独看,还需要结合重大疾病的实际发生概率。

有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是:人一生患重大疾病的概率是72.18%。根据《中国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2020)》统计的数据,0-105岁的累计重疾发生率,男性是98.6307%,女性是94.7150%‌。



重大疾病年轻化的趋势是存在的,但也同时符合年龄越大越高发的趋势,除了一小部分人运气不太好,能够在高杠杆的年龄就获得重疾险理赔;大多数人患重疾是60岁以后的事。

30年后杠杆比看着没那么吸引人,这就是大部分认为买重疾险不如自己存钱的原因。


    缴费期出险

假设30岁投保,分30年缴费,重大疾病理赔前不发生任何轻症/中症,按缴费期最后一年发生重疾来算,每年支出的5985元保费,获得的50万保险理赔金,计算内部收益率IRR=5.98%,折算SI=11.51%。



30-59岁这个人生核心年龄段发生重疾,计算的结果比这个会高更多。

普通人、普通的家庭,用自己的钱去投资,有哪一种投资能超过重疾险回报率?


    平均年龄出险


按《发生率表》的统计数据,男性平均在77岁会发生重大疾病;还是这份50万保额的终身重疾险,77岁获赔的内部收益率IRR=3.09%,折算SI=5.49%。



这个时间跨度是47年,同样的问题:

什么样的投资能完全无风险,确定长期达到这个收益率水平?

理由2,强制储蓄

虽然重疾险趸缴最划算,但保费是可以分期的,为了减轻缴费压力,通常分20年或30年缴费。每年的零散资金最终变成“定向使用的应急金”,这个过程跟存公积金,扣养老保险一样,是强制储蓄下累积成的专属资金。

但如果一直很健康,一直没患重疾呢?

按照刚才举例男性平均在77岁发生重大疾病,另一半不发生重大疾病的人,重疾险保费不就白交了吗?

保险业有个经典的比喻:

“保险像千万人共建水库,每人贡献一桶水,谁家着火了就取一缸水救急。没着火的人看似亏了,但获得了长期的安心和保障”。

但重疾险没这么简单,它还有【现金价值】。

你可以理解为,【现金价值】=退保能拿回的保费。

举例:

还是以30岁投保【达尔文11号重疾险】为例,50万终身保额,一次性趸交132525元,等待期过后发生重大疾病,撬动的理赔金始终是50万,而合同约定的现金价值是不断在变化的。



保单第25年,现金价值超过所交保费;77岁时如果没患重疾,觉得重疾险没用,如果对应现金价值退保,可以退回169840元。

当然,我告诉你可以退保,只是个“套路”罢了。

真到了77岁,早已经买不到任何有价值的商业健康险了,重大疾病发生率接近最高值的年龄段,谁会放弃50万保额,去换17万现金价值?

理由3,资产保护

如果你理财技能了得,能够确保资金获得长期稳定回报,那反而应该比一般家庭更能理解“资金谋划”的真正高明之处:

资产保护。

很多关于保险的例子,听起来像为了让你买保险刻意编撰的“鬼故事”。其实大病返贫的本质,在于一开始就没有准备那笔安全和稳定的备用金。很多中产家庭,一顿饭花5位数不会影响生活,但一次性拿50万现金,可能已经是腾挪的极限了。

即使你没亲自吃过紧急变现的亏,最近几年身边朋友的真实案例也遍地都是:一步腾挪出错,断了资金链,几十年白干。

顺风的时候谁的资产三表都好看,环境一变,再有资产也抵不过“现金为王”。





秉言:

对重疾险,我建议消费者坦然接受一个事实:

重疾险的理赔金本质上就是你自己的钱,但它作为一个工具,用精算思维把不确定的风险转化成了确定性成本,强制储蓄的同时又赋予资金“杠杆属性”,增强财富的确定性,消除风险的破坏性。

资金谋划的高明之处,

不在于跑赢市场,而在于不输给无常。

退路不决堤。

而已。

本篇观点延伸:

普通人买保险,两种最离谱的“保险智商税”
DRG医疗改革后,保障最完美的百万医疗险被大多数人错过了

✄✄✄ 欢迎留言、私信交流。(ღ( ´・ᴗ・` ) )

                                               ✿分享、☃点赞、✔在看~

作者:微信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5-7-4 06:21 , Processed in 0.03796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