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1|回复: 0

揭秘香港保险业“黑历史”之【保诚保险】

[复制链接]

625

主题

625

帖子

188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85
发表于 2025-7-1 01:4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众多香港保险品牌中,保诚(Prudential)是名副其实的老牌劲旅——自1848年起家,已在全球服务逾2,000万名客户,亦是进入内地高净值家庭视野最早的香港保司之一。

但即使是百年老店,也难免在发展过程中经历质疑与挑战。今天我就来拆拆保诚的台,拆解保诚保险在香港市场曾出现的“黑历史”与真实回应。
一、乱交保费、签单失信:代理人被禁14年

事件回顾:

2024年5月20日,据香港保险业监管局(IA)通报,一位保诚前代理人擅自将客户的数十张保单划归自己签单、并诱导客户直接向其私人账户转账保费。在被揭发后,涉事代理人被吊销资格,并处以14年禁业处分,系近年来最严厉的个人罚则之一。



问题本质:

香港保险高度依赖代理人渠道,个人操守缺口可能导致品牌信任受损。

保诚回应:

保诚第一时间配合调查,承诺加强代理人合规培训与客户提醒机制,并公开表示“绝不容忍任何失当行为”。

行业启示:

此类事件非保诚独有,但也反映出传统代理人体系的灰色风险仍需制度治理。


二、分红实现“冷热不均”:从17%到162%,波动极大

客户关注点:
近年来,保诚旗下约24款分红险产品中,仅不到20%实现率达100%以上,其余多数在30–90%之间波动。分红不如演示、收益落差大成为客户集中吐槽的焦点。
真实原因:(比较复杂)

①探索“英式分红”阶段

2010-2014年期间保诚的英式分红产品分红确实不佳,而其他保司只有5%左右收益的美式分红产品,根本没有6-7%收益的英式分红产品。

当其他竞争对手都没有这类产品的时候,保诚是在开辟一条新的道路,虽然前期并不顺利,但后来却成为了整个行业中的标配。

②挂钩资产与相互独立的分红机制

保诚采用的是较市场真实挂钩型红利机制,市场下行时红利下修幅度较大,缺乏“平滑机制”使年度红利更接近投资实际回报,产品间的投资账户也相对独立,而非“大锅饭”,这一点有利有弊。

保诚自2022年起对部分产品红利计算方式调整,引入红利稳定机制,并在官网披露各类产品的分红实现率、年度调整信息,逐步提升透明度。

③计价机制不同

债券是各家保险公司底层投资的主要资产,若投资债券并持有到期,总收益是确定的,但是持有的过程,债券实时价格随利率却是波动的。

保诚采用的是债券市值计价,也就是将持有过程中的波动也体现出来,这种方式最真实但有波动。

对应的计价方式是“面值计价”,相对平稳,很多人猜测其他保司用的是“面值计价”方式,但其他保司并没有正面回答。



解释了这么多,不是让大家认为保诚的分红实现率没有那么差,而是不要听销售人员随便的一句“分红率差,不要看了”而影响判断,甚至错过可能是真正需要的产品。

也同时提醒大家,新类型的产品上线,不要当“小白鼠”,稳定后再做选择。

虽然部分产品分红实现率确实很低,但保诚也在官网中披露了很多超过20年的产品,回报能超过6%,这也是其他保司未曾做到和披露的。



❸ 拒赔争议引发公愤:孩子重疾理赔案一度引起抗议

事件背景:

2018年,一宗涉及保诚香港的儿童重疾理赔纠纷引起了市场广泛关注。一位家长在公开场合控诉保诚拒绝赔偿其年幼孩子确诊严重疾病后的理赔申请。

理由是孩子在投保前曾有住院记录,但在健康告知环节中未被如实披露,因而触发了“重大未如实告知”的免责条款。

该事件的焦点并非在于条款的合法性,而是在于:

    保单投保人为父母,填写健康告知时可能未掌握完整的儿童住院病历;

    住院时间点在投保前多年,病因不被家属认为构成“重大疾病”风险;

    拒赔决定引发消费者对“保诚风控机制是否过于苛刻”与“核保流程是否人性化”的广泛质疑。

事件在媒体报道及社交平台上持续发酵,甚至引来部分市民在香港中环海港城前抗议,要求保诚“还消费者一个公道”。虽然最终结果未完全公开,但这起风波无疑对保诚的公众形象带来一定影响。

不过,从事后来看,保诚方面也逐渐加强了在投保流程中的健康告知指引、理赔前沟通机制,并在其后推出了多项理赔便捷化改革,如在线提交、智能理赔进度追踪、专属客户经理介入等举措,以期重建市场信任。


❹ App体验差、线上服务拉胯:科技投入未跟上时代节奏

用户抱怨集中在:

    保单信息加载缓慢;

    理赔上传功能卡顿;

    在线客服响应迟缓;

    多次系统升级造成数据错乱。

在“数智化”已成保险公司标配的大环境下,保诚的数字服务显得明显滞后。

保诚应对:

2023年起,保诚投入逾亿港元进行平台重建,推出新版本「PRUone」App,整合客户专区、保单管理、理赔进度查询等功能。不过,新系统上线初期依然频繁被用户吐槽“难用”“改得还不如旧的”。

中立看待:

数字化转型是所有老牌保险公司的必经之路,保诚的确动作偏慢,但持续升级中的态度也值得肯定。
✅ 写在最后:真正的百年企业,不怕面对真实

从代理问题、红利争议、理赔风波、到科技转型滞后,保诚保险的问题不止一次登上媒体与客户舆论场。但也正是这些问题,构成了一个保险公司“现实版的成长史”。

它曾遭遇挑战,也确实有疏漏;
它有过争议,也不断修补制度与流程;
它的客户群遍布全球,也正通过不断调整去适应新的时代需求。

也许,正是因为不完美,才更真实。
想了解更多香港保险背后的真实情况,欢迎关注我们????

???? 本号专注于:

    ✅ 香港保险产品测评

    ✅ 不同公司对比分析

    ✅ 投保流程与细节解读

    ✅ 分红险/储蓄险/超详细解析

如需定制方案,欢迎留言或私信联系我们

作者:微信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5-7-18 20:09 , Processed in 0.04651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