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吧
在过去的几年中,香港保险业备受青睐,众多内地的中高净值人群纷纷前往香港购买保险。据统计,2024年内地赴港投保保费超628亿,占全部新造保单保费的28.6%,同比增长6.5%,仅次于2016年港险巅峰期。
而刚刚过去的2025年上半年,赴港投保再掀热潮,业内预计2025年全年内地赴港投保保费将有望超2016年历史最高值!
许多朋友对香港保险产生了浓厚兴趣,然而内心也存在一些疑虑:香港的保险公司会面临破产吗?一旦保险公司破产,我所购买的保单是否还能得到保障?
首先,让我们明确一点:香港的保险公司确实存在破产的可能性,但这种情况极为罕见,在长达180年的时间里,香港从未有人寿保险公司破除的案例。
从法律视角审视,无论是依据内地的保险法规还是遵循国际通行的惯例,持有长期人寿保险单的保险公司均不得擅自解散。
依据香港《保险业条例》的条款:除非法庭下达了其他指令,否则清算人必须继续运营相关保险人的长期业务。
这表明,即便保险公司经营出现困难,也会在监管机构的协调下,由其他机构接管,以保障客户的权益不受损害。
(图源:网络,侵删)
香港保险业自发展以来已有超过180年的历史,期间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以及多次经济危机的洗礼,至今尚无一家人寿保险公司宣告破产。尽管如此,濒临破产和被清盘的案例确实存在。
以泰禾人寿为例,它是香港首家被接管的人寿保险公司。
2024年,香港保险监理局根据《保险业条例》(第41章)第35(2)(b)条的规定,全面接管了泰禾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泰禾人寿)的所有业务和资产。
接管泰禾人寿后,泰禾人寿的约9万张现有保单依然有效,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泰禾人寿将继续履行其保单承诺。目前,泰禾人寿拥有充足的资产来应对180亿元的保险负债,公司能够继续运营,避免了清盘的命运。对于投保人来说,清盘并非最佳选择,因此泰禾人寿正在寻求有效的修复方案,包括寻找新的投资者接手。
(图源:网络,侵删)
(图源:网络,侵删)
让我们回顾一个更早期的案例,即其昌人寿水火保险公司。
1909年,英国商人于香港成立了旗昌保险公司,主要经营火险、水险以及人寿保险业务。随后,他们又成立了专门的人寿保险公司,并在上海设立了代理机构。
1981年,佳宁集团收购了旗昌保险公司,并利用其资本进行高风险投机活动。不幸的是,1982年佳宁集团爆发了诈骗案并被清盘,旗昌保险公司也因资不抵债而陷入困境。最终,旗昌保险的非人寿业务部分在清偿债务后被清算,而人寿业务部分则由香港政府破产管理处接管。一年多后,保单被转给先卫保险公司,随后国卫集团收购先卫保险并成立了国卫保险亚洲。1992年,国卫保险亚洲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之后被安盛(AXA)接管。
直至今日,AXA安盛依然管理着相当数量的其昌保险保单,合同条款保持原样,确保了客户的权益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护。
那么,为何香港至今未曾出现过人寿保险公司破产的情况呢?
这并非偶然,而是得益于法律保障、严格监管、市场特性、行业运作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这些因素相互交织,使得香港保险市场即便在动荡的金融环境中也能保持稳定。
具体而言,存在五大难以倒闭的理由和六大监管手段。
一、五大难以倒闭的理由
1.历史积淀与经验
香港保险业的历史悠久,自1841年鸦片战争之后,迄今已走过180多个春秋。
在超过180年的演进过程中,所积累的丰富经验赋予了它们在金融风险面前强大的抵御能力,使它们能够泰然自若地应对危机,确保自身的稳定运营。
以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为例,当时形势极为严峻,许多世界知名的大型投资银行在这场风暴中倒下,宣布破产。然而,香港的保险公司却稳固地立足,保持了经营的稳健性。
2.金融行业的支柱
保险公司被认为是金融体系的中流砥柱,它们构成了最后的安全网,通常不会轻易倒闭。在香港,许多保险公司都是国际级的超大型企业,它们已经发展到“大到不能倒闭”(Too Big To Fail)的程度。
无论是在中国大陆、香港,还是其他国家和地区,保险都是市场上安全等级最高的金融产品之一。作为“社会稳定器”,保险的安全性与银行不相上下。
作为金融行业关键组成部分的香港保险公司,它们同样不太可能轻易面临倒闭的风险。
(图源:网络,侵删)
3. 精确的精算分析
精确的精算分析为香港保险公司的稳定性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通过精算分析,保险公司能够将风险分摊至更广泛的投保人群,确保对风险进行准确评估并有效分散。
在这一过程中,专业的精算师会考虑众多变量,包括预期寿命、疾病发生概率、未来利率走势等,以确保保险公司的稳健运作。
香港保险公司的精算师必须经过香港保监局的任命,并受到严格的监管监督。一旦保险公司出现相关问题,精算师将面临保监局的问责。
4.国际型保险公司的实力
香港保险市场主要由国际型保险公司构成,这些公司跨国经营,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庞大的资产。
它们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投资多样化,主要投资于政府国债等低风险资产,这使得这些公司的倒闭风险极低。
5.政府监管的严密性
政府的严格监管深入保险公司的核心,是确保其安全性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
以《保险业条例》为核心,众多细则覆盖运营的各个环节;严格规范精算师等专业人员的资质;加强财务监管,涉及费用、偿付能力等方面;全面规范行业运营,限制公司数量,明确经纪公司、集团资本等规范。
总之,香港保险公司的安全性得以保证,是由多重因素共同构成的。严格的监管、精细的精算、国际型保险公司的实力都为香港保险市场的稳定运营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图源:网络,侵删)
二、香港保险六大监管规定
这些规定涵盖了授权、偿付准备金、再保险、适当人选、经营规管、干预措施等多个方面,为保险市场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它们显著降低了保险公司破产的概率,并为投保人和保险公司的利益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1.授权经营
根据《保险公司条例》第6条的规定,除了获得授权的保险公司、劳合社或经保险业监督认可的承保人组织外,任何个人或组织均不得在香港开展保险业务。
这意味着,任何公司若希望在香港或从香港经营保险业务,必须依照规定向香港保监局申请授权,并满足严格的资本要求。特别是对于经营寿险业务的公司,准入门槛正变得越来越高。
截至2023年6月30日,香港共有164家获得授权的保险公司,其中53家保险公司提供包括寿险在内的长期保险产品。
在2010年至2023年的多年时间里,仅有7家新保险公司获得了在香港经营寿险业务的授权。
2. 充足的股本与偿付准备金
保险公司必须满足特定的资本要求,以确保其资产足以覆盖负债,从而保障投保人的权益。
根据监管规定,在香港经营一般及长期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最低实缴股本要求为2,000万港元。这仅仅是最低要求,实际上,为了维持一个更高的适当安全水平,保险公司需要保持比这个数字更高的资本。
(图源:网络,侵删)
此外,保险公司必须保持充足的偿付准备金,以确保在业绩大幅下滑或资产负债出现大幅波动,甚至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下,仍能继续运营并为投保人提供合理的保障。
保监局会设定一个合理的安全偿付准备金要求,确保保险公司的资产超过负债的数额,必须维持在高于偿付准备金的水平。
在监控层面,保险业监管机构要求非人寿保险公司和人寿保险公司分别维持至少200%和150%的偿付准备金比率。
(图源:网络,侵删)
(图源:网络,侵删)
为了普及知识,香港的保险业务主要分为一般保险业务和长期业务。目前备受关注的分红储蓄险和杠杆寿险,属于长期业务,即人寿保险业务。
自2024年7月1日起,香港保险业将引入风险为本的资本制度,各保险公司的资本要求将与其风险状况相匹配。
监管机构要求保险公司建立有效的工具来识别、监控、管理和减轻其所承担的风险。此外,保险公司至少每年向保监局提交一份《自险评估报告》,以进一步加强其动态风险管理能力。
3.充分的再保险安排
再保险公司是承担保险公司风险的机构。在遭遇极端风险事件时,再保险公司会承担部分赔偿责任,从而减轻保险公司的损失。有了再保险的支持,无论面临何种严峻挑战,保险公司都能保持稳定运营,避免“翻船”。
4. 管理人员和股东的适当人选
根据《保险业条例》,保险公司若要委任包括行政总裁在内的某些关键职位人员,必须事先获得保监局的批准。
为了确保候选人适合担任这些关键职位,保监局制定了一套准则,不仅会评估其学历、资历、财务状况等硬性条件,还会考虑其信誉、品格、可靠性和诚信等软性因素。
保险公司若要对控权人、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或委任精算师进行任命或变更,必须遵循《保险业条例》规定的程序。这一程序旨在确保所有委任的变更都是出于合适人选的考虑。
5. 经营过程中的规管
在香港,保险公司开展业务后,保监局为这些公司建立了一套管理和监控的制度,以确保其合规经营。
(图源:网络,侵删)
6.香港保险监理局的监管干预
香港保险监管局被赋予了广泛的监管权力,以便在保险公司出现异常情况时能够迅速采取行动,保护投保人和潜在保单持有人的权益。这些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限制保费收入、规定资产保管等。一旦某些公司陷入困境,监管机构会介入进行兼并或资产转移,以确保保单的持续有效。这便是“保单无风险”的核心。
以文章开头提及的泰禾人寿为例,早在2020年,由于连续多年偿付能力充足率不达标,该公司受到了一系列监管措施的限制,包括暂停其开展新业务;指定普华永道的专业人士作为顾问,在资产和财务管理、投资策略及向保单持有人派发分红等特定领域提供专业支持,以保障保单持有人的利益。
总体而言,无论是在内地还是香港,保险都是安全性极高的金融工具,背后有一系列制度设计来确保保险公司的稳健运营,从而尽可能地保障消费者的利益。在购买保险时,客户朋友们也可以尽量挑选历史悠久的大公司,其丰富的历史遗留资产和投资经验,给投保人更大的保障。
免责声明
本微信公众号所载任何文章、音视频、数据及资料并不构成亦不应被诠释为向香港境外之任何人士招揽、要约、出售、提供、建议或游说购买任何保险产品。上述任何资料仅供参考,有关内容只属一般资讯,不应被视为并且不构成专业意见或任何产品或服务的要约、招揽或建议,亦不可视为任何产品或服务的销售邀请。本微信公众号所载的产品及服务不代表都适合或适用于所有个别人士或任何类别的人士, 就上述任何资料提及的主题作出任何决定前,建议向专业人士寻求独立意见。本微信公众号不就所载文章、音视频、数据及资料的准确性、完整性、可靠性或适合任何特定用途,作出任何明示或暗示的说明、保证或陈述,也恕不负责该等文章、音视频、数据及资料之任何错误、遗漏或过时(如有)。本微信公众号明确表明概不因他人使用或诠释以上之任何资料而承担任何责任。
END
注:本公众号所发布的内容,没有注明“原创”字样的,均源于网络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本平台将及时审查并删除被侵权内容,本平台将不承担任何责任。
作者:微信文章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