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2|回复: 0

财经大V郎咸平炮轰香港保险,从业6年的我用真实案例告诉你答案

[复制链接]

606

主题

606

帖子

182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28
发表于 2025-7-9 16:33: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家好,我是小冯妮儿。

最近郎咸平教授关于香港保险的"七宗罪"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不少朋友都在问我怎么看。

作为一个在保险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从业者,我觉得有必要站出来,用事实和数据说话,给大家一个客观的分析。

郎教授的观点确实有一定道理,但很多地方存在信息滞后和以偏概全的问题。

让我逐一来分析这七个所谓的"致命缺陷"。
外汇管制?其实路子多着呢



郎教授说的"单笔超50万上报反洗钱系统"、"每年只能购汇5万美元",这些确实是现实存在的监管要求。

但是——

这就像说因为高速公路有限速,所以不能开车一样。

实际操作中,解决方案多得是:

香港银行账户是最直接的路径。 我的客户在首次赴港签单时,90%都会同时开设香港银行账户。后续通过内地银行的境外汇款功能,将资金汇入香港账户,再通过自动转账缴费,完全合规。

已有海外资产的客户更简单。 直接用境外资金支付,根本不受内地外汇管制影响。

保单失效风险? 香港保险有30天宽限期,还有保单假期的功能。因为不同原因无法缴费,都可以申请最多长达 2 年的保单假期,而保证了保单不失效。

我们处理过一些客户,他保单失效是因为根本没有专业服务人员提醒他,所以,保单断保了都不知道,所以有个专业靠谱服务团队是非常重要的。
收益承诺泡沫?数据会说话



"保底收益只有0.2%-0.5%"、"分红实现率只有40%-60%"——这些数字听起来确实不太好看。

但这恰恰说明了香港保险的诚实。

香港保险的分红演示分为"保证"和"非保证"两部分,白纸黑字告诉你哪些是确定的,哪些是预期的。而且保险公司会公布实际的分红实现率,每年都要交一张考卷,保险公司的压力也是非常大的。

这些数据都是公开可查的,不是我编的。

说"需要持续缴费70年才能达到7%回报"更是误解。储蓄险的复利效应,通常在15-20年后就能看到明显效果。

就像种树一样,前几年看不出什么,但时间一长,复利的威力就显现了。
流动性陷阱?工具用对了吗



"早期退保损失惨重"、"15年内现金价值可能为零"——这些说法技术上没错,但忽略了一个关键点:

储蓄险本来就不是活期存款。

这就像你买了房子,第二年就要卖,肯定亏钱。但你能说买房是陷阱吗?

香港保险提供了丰富的流动性解决方案:

保单贷款: 通常可以贷到现金价值的80%-90%,利率只有2%-4%,比信用卡便宜多了。

部分提取: 从非保证红利部分提取现金,保单主体继续增值。

减额缴清: 如果实在缴不起保费,可以用现金价值购买减额保单,保障继续有效。

至于"第五年提现导致30年收益减少233万"的案例,这恰恰证明了复利的力量。提前取钱当然会影响未来收益,这是数学常识,不是产品缺陷。
法律效力风险?恰恰证明了规范



"必须赴港签署"、"地下保单无效"——郎教授说的这些,恰恰从反面证明了香港保险的严谨。

赴港签署是保障,不是障碍。 这确保了:

    保险合同在香港法律框架下订立

    履行反洗钱和客户身份验证义务

    客户充分了解产品条款和风险


"无限告知"是误解。 香港保险要求告知的是"重要事实",即那些会影响核保决策的信息。一个持续数月的胸痛是重要事实,偶尔感冒不是。
理赔障碍?事实胜于雄辩

"两年不可抗辩条款不适用"——这完全是错误信息。

不可抗辩条款是香港人寿保险的标准条款。 除欺诈外,保单生效满两年,保险公司不得对保单有效性提出异议。

理赔的核心在于"重要事实"。 如果故意隐瞒重大病史(如已确诊癌症),无论多少年都可能被拒赔,这是合理的。但对于非故意的、非重要的信息遗漏,保险公司通常会采取更通融的处理方式。
维权成本畸高?有更好的选择

"索赔纠纷超过120万港币必须诉讼"、"律师费5000港币/小时"——这些数字听起来确实吓人。

但是——

香港有完善的争议解决机制:

    保险索偿投诉局(ICIB):处理50万港币以下的争议,免费

    金融纠纷调解中心:提供专业调解服务

    保险业监管局:监督保险公司合规经营

大部分争议都能在这些机制下得到解决,根本不需要打官司。
法律体系倾斜?恰恰相反



"香港法律偏向大机构"、"无冷静期"——这些说法完全不符合事实。

香港保险有强制性的21天冷静期。 从保单交付或发出领取通知书之日起计算,客户可以无理由取消保单,获得全额退还保费。

香港普通法系以独立、透明著称。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的是合法签订的契约双方权利,而非倾斜于任何一方。

香港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包括保险业监管局、证监会等机构,首要职责就是保护投资者和消费者权益。

.

说到底,任何金融产品都有风险,关键是要理性看待。

郎教授提出的一些风险点确实存在,但将这些风险极端化、片面化,进而全盘否定香港保险的价值,这是不客观的。

作为创业者,我深知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但我更知道,因噎废食从来不是明智的选择。

香港保险作为全球最成熟、最规范的保险市场之一,其价值不容否定。

关键是要选对产品、找对顾问、做好规划。

想了解更多香港保险的真实情况?扫描下方二维码,领取《香港保险避坑指南》,让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



作者:微信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5-7-18 11:27 , Processed in 0.03657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