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预期年化收益6.5%!”“年度分红提取可达7%!”——香港保险计划书上醒目的非保证收益,让很多客户朋友们心动又迟疑:这些数字究竟是“触手可及的未来”,还是保险公司精心设计的“海市蜃楼”?今天,我们从香港自由的资本市场、港险险资去向、保监法规监管、历史分红数据等四大维度,拨开迷雾见真相。
香港自由经济市场:高收益的天然温床
1
为什么“非保证”在香港更有底气?
据《金融时报》称,到2028年,香港将超越瑞士,成为全球最大的离岸财富中心。加拿大智库菲沙研究所(Fraser Institute)发布《世界经济自由度2024年度报告》中显示,香港在165个经济体中获评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排名第一。在《2024年报》的五个评估大项中,香港在“国际贸易自由”、“监管”均位列首位,在“稳健货币”的排名亦升至全球第三。自由营商之城,为香港保险资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土壤。
✦
•
全球资产通行证:资金自由进出,无外汇管制,可灵活配置美股、欧债、亚太REITs等高收益资产。
✦
•
低税制红利:企业利得税仅16.5%,资本利得和股息收入免税,直接提升净收益。
✦
•
成熟资本市场:汇聚全球顶级投行、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险资可参与高门槛优质项目。
2
为什么6-7%的收益并不高?
我们不能以内地低息环境来定义港险收益,内地险资80%以上配置于国债、存款等低收益资产(2023年平均收益率约3.5%),且合同约定为全保证。而香港保险更适合用保底的长线基金来理解,险资权益类资产占比普遍达20%-50%,香港保险公司作为大型的机构投资者,能够轻松拿到全球的优质项目,结合低税环境,企业年盈利20%-30%并非难事,而给到客户这6-7%的收益,其实并不高。
险资投资去向:钱到底去了哪里?
1
揭秘保单红利的“造血系统”
香港保险公司如何运作你的保费?以某头部公司2023年投资组合为例:该公司投资资产总额2,235亿美元,其中近8成投资于固收类资产,2成投资于权益类资产和不动产。
来源:《友邦2023年中期业绩简报(英文版)》
在固收类资产1,689亿美元之中,包括政府及政府机构债券、公司债券、结构性证券、贷款和存款。大部分投资期限在10年以上,>10年以上占比72%、5-10年占比10%、1-5年占比13%、≤1年占比5%。反映出保险资金投资期限长、注重长期回报的特征。
来源:《友邦2023年中期业绩简报(英文版)》
政府债券及政府机构债券856亿美元,主要分布于亚太地区投资政府债券712亿美元、政府机构债券144亿美元,合计856亿美元,占比51%。政府债券主要分布于亚太地区,投资中国内地占比38%、泰国18%、韩国8%、新加坡8%、菲律宾和马来西亚各3%,美债占比为12%;政府机构债券,平均为A+评级。
来源:《友邦2023年中期业绩简报(英文版)》
公司债券768亿美元,均衡分布在各行业。平均信用评级为A-,主要投资于A和BBB评级债券,占比88%。
来源:《友邦2023年中期业绩简报(英文版)》
公司债券均衡分布在各个行业,包括金融、能源、通讯、工业、材料、消费、卫生保健。
来源:《友邦2023年中期业绩简报(英文版)》
2
关键机制:平滑调节基金
当市场暴涨时,保险公司将超额收益的30%-40%存入缓冲池;当市场暴跌时(如2022年港股大跌),则提取储备金补充分红。这种“以丰补歉”的设计,使得2020-2022年期间,主流产品分红实现率仍保持在90%以上。
香港保监局如何防止保险公司“画大饼”?
1
清盘机制
从理论上讲,香港保险公司当然可以破产。但香港保监局未雨绸缪,规定保司不得自动清盘。保监局更有权对破产申请进行审查和驳回。在清盘过程中,为了保障保单持有人的合法权益,保监局要求清盘人(保险公司)在转让业务给接盘人(保险公司)之前,必须继续经营长期业务,并且不得签订新的保险合约。同时,清算债务的顺序也应以保单持有人为优先。
来源:香港保监局官网
来源:香港保监局官网
这一条款跟内地“保险公司不允许破产,由国家保险保障基金接盘”是一个逻辑,只不过香港是由另外一家保司接盘,都是强制性,从而保障投保人权益。这也是香港从保险业从19世纪40年代发展至今,没有保险公司破产的先例。
2
偿付能力
香港保监规定,所有保险公司必须维持不低于150%的偿付能力充足率。这意味着保险公司需要定期向监管当局报告其偿付能力状况。如果某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规定的150%,香港保监局有权限制该公司开展新的业务活动。
偿付能力充足率是通过将公司的可用资本总额除最低资本要求来计算得出的。这一比率的设定是为了确保在面对不可预见的情况时,即使公司资产不足以覆盖其负债,保险公司仍然能够为投保人提供适当的保障。目前香港已实行偿二代制度,整体对保司的资本要求更加严格。
来源:香港保监局官网
3
GN16法规(核心武器)
为进一步保障全球港险保单持有人权益,2024年香港保监局对GN16再度升级,规定保险公司在每年6月30号前,在官网披露所有具有有效保单的产品分红实现率或过往派息率,进一步加强了分红率的披露和透明度,提升了对投保人的保障。
历史数据说话:分红实现率全景图
数据来源:各公司官网披露整理(截至2024Q4)
三个关键发现
短期波动可控:近3-5年的新推出产品,大部分公司达成较好,即便在2022年全球股灾中,头部产品实现率仍守住了90%底线;
Three Key Findings
长期表现良莠不齐:纵观持有期10年以上的保单,部分公司未能100%达成,且分红实现率各年份波动较大。
Three Key Findings
超额兑现存在:也有部分公司在牛市年份实现率达110%-150%。
Three Key Findings
除了短期好看的分红实现率,客户更应关注长期达成率及波幅大小,来判断一家公司的经营稳健度。就小编来看,长线实现率稳健度比列举某一年度实现率更重要。关于更多分红实现率数据,请添加小编微信:Yuki_20120808获取更多资料。
结语
香港保险的“非保证收益”,本质是保险公司在“自由市场+专业投资+严监管”框架下,向客户分享的长期投资成果。它不是1或0的关系,而是多或少的存在。它不是虚无的“大饼”,但也绝非稳赚的存款。
买港险
✅“信”的是香港市场机制与监管力度。
✅“看”的是险资全球配置能力。
✅“跟”的是历史数据的持续兑现。
投保建议
用闲资配置、持有10年以上、选择TOP3保司主力产品,让“非保证”成为你资产组合中“可预期的惊喜”。
风险提示: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END
【认识镜镜】
10年+港险从业服务团队
专业咨询&售后服务
全国可面见、全投保流程安排
香港身份规划、留学教育
1V1咨询:Yuki_20120808
作者:微信文章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