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2|回复: 0

清北高才涌入,香港保险代理人年薪百万的日子回来了!

[复制链接]

601

主题

601

帖子

181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13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5



14









不少人都会有怎么一种刻板的印象:“港漂找工作最后似乎都会去卖保险”。

这属于一个时常被提起且加以探讨的论题,可有意思的是,那些先前拿到研究生录取通知或是通过高才、优才计划获得临时香港身份,亦或是凭借特殊人才签证抵达香港的人,突然某天就在朋友圈开始发布与港险相关的信息了。



紧接着便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辛辛苦苦读书多年,最后竟然不惜千里迢迢跑去香港卖保险,到底是为了什么?”

选择相信 选择坚持
打不完的电话,回复不完的短信。每日穿梭于机场、高铁站之间,几乎没有停歇的时候,天天还要去银行排队,这便是保险代理人的工作常态。

在过去的许多年里,香港保险很好地承接了内地居民财富大量增长后,对于家庭保障以及跨境资产配置的需求,成为了内地游客赴港必定会购买的“特产”之一。

最近和一位相识已久的香港朋友见面吃饭聊天,他叫 Alvin,年收入高达 100 多万。Alvin 硕士毕业后就留在香港从事保险工作,在香港做保险代理人都快有十年时间了,以前的收入确实相当不错。

然而前几年,由于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内地客户访港受到阻碍,香港保险业遭受了巨大的冲击。可他的脸上却洋溢着一种兴奋与愉悦的神情,完全看不到受到阴霾冲击的样子。



由于香港保险业的监管十分严格,从而确保了市场能够健康发展以及保障了客户的利益。

他可以算是经历过香港保险最为红利时期的人之一,同时也熬过了香港保险业因严格监管而导致零签单的低谷时期。在疫情期间,他有半年多的时间都处于失业状态,也曾考虑过放弃,转而从事销售、微商之类的工作。

但当回顾 2023 年初香港通关之后保险销售的繁荣景象时,他难以掩饰激动的情绪,有一种要把过去所消耗和浪费的时间与金钱都挣回来的感觉。

香港保险再度火爆


香港保险再度火爆起来,保险代理人们又重新开始了繁忙的工作。根据香港保险业监管局在 3 月末公布的数据显示,在 2023 年,内地访客前往香港购买个人人寿产品的规模超越了 2019 年的水平,达到 590 亿港元,仅仅次于 2016 年 727 亿港元这一历史高峰。香港保险的盛宴重新开启,包括 Alvin 在内的代理人们又回到了年薪百万的日子。


数据源自香港保险业监管局
通关之后,内地客户长久积压的需求得以集中释放。“有客户的孩子在这期间出生,一直想要给孩子配置相应的产品,等到通关后立马就过来了。”Alvin 这样介绍道。在去年 3 月末的时候,欧美银行业出现了如硅谷银行倒闭等风险事件,有传言说大量存款涌入香港银行业,香港居民排队存钱。但之后据财联社走访证实,排队的实际是位于海港城的友邦及保诚保险的缴费处,排队的人大部分是讲普通话的内地客户,排队时长超过 40 分钟。来香港买保险的内地客户们又回来了。香港旅游发展局的数据显示,2023 年全年访港旅客的初步数字为 3400 万人次,其中内地约有 2700 万人次访港。Alvin 表示,香港的储蓄险具有较高的中长期预期回报,从长期来看,预期内部收益率(IRR)能达到 5%-7%。此外,香港保险产品覆盖多币种,其资产投资于全球市场,能够更好、更灵活地实现长期资产规划以及财富传承。自去年以来,储蓄型产品得到了更多内地客户的青睐。Alvin 告诉大师兄,去年以来,当天往返的“签单特种兵”特别多,尤其是来自上海的客户。“有十多位客户都是这样,从机场出来,一离开禁区就签单。早上坐飞机会来,下午坐飞机回去,晚上还能赶回家陪孩子吃饭。”在最忙碌的一天,他签了 3 波客户,总体来说,大单客户更多。
保险代理人又回到了

年薪百万的日子



在 2019 年以前,因着内地客户对赴港投保的热忱不断上扬,诸多赴港求学的内地留学生转而成为保险代理人,并且迅速达成了年入百万的成就。然而在之后无法通关的那段时间,众多代理人收入只能够勉强维持生计,只得无奈转行。然而今时不同往日,Alvin 表示,去年他的薪资近乎 100 万元左右,今年也有望冲击百万大关。这般收入层级,于香港保险代理人里是相对常见的。“香港的生活开销颇高,再加上出差去见客户的交际花费等等,唯有赚取到百万层级的收入,才能够拥有较为体面的生活,也才能够长久地坚持下去。”Alvin 如此表示,“我的感觉就是,总算熬过来了。”香港保险行业的巨头友邦保险与英国保诚的业绩也一举扫除此前的消沉态势。友邦保险在 2023 年的报告中指明,其香港业务在 2023 年获取了 14.30 亿美元的新业务价值,同比大幅增长 82%。友邦称,这得益于 2 月份通关恢复后中国内地访客的回归,以及来自本地客户群体的增长。其旗舰分红储蓄产品的需求极为强劲,整体年化新保费呈翻倍态势增长至 24.07 亿美元。保诚在 2023 年于中国香港地区的年度保费等值销售额达到 19.66 亿美元,同比剧增 277%。“由于单均保费规模较大,储蓄产品成为年度保费等值销售额的主要贡献要素。”
卖房转投香港保险



销售虽再度回到巅峰状态,然而内地访客所购置的保险产品类型却已发生巨大变化。
据香港保险业监管局的统计表明,在 2023 年内地访客购买的产品里,终身寿险为保单量贡献了 54.8%,重疾险则贡献了 34.2%的保单量;可在保费贡献方面,终身寿险的保费达到 478.09 亿港元,占比高达 81.1%,其与储蓄寿险总计贡献了 91%的保费。但重疾险的保费仅有 18.28 亿港元,占比仅为 3.1%。而拿 2017 年作例子,内地访客购买的医疗/保障型保单数目占比高达 95%,储蓄/投资型保单占比为 5%;在保费规模的贡献上,医疗/保障型保单贡献了 64%的保费,储蓄/投资型保单占比为 36%。

数据源自香港保险业监管局
“我们的统计数据表明,用户画像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也就是每年缴费 10 万美元的大金额保单增多,同时年轻人的重疾险保单数量也有所增加。”Alvin 介绍说。Alvin 告诉大师兄,在前些年,中产家庭以及中小企业主是购置香港保险的主要力量。他经手最多的就是每年两三万的重疾险保单,以及一些中产家庭的储蓄规划,年缴费在 1 万到 2 万美元之间。过去,内地客户普遍认为香港的重疾产品保障更优,在旅游的时候顺便给自己购置一份保险,而且这类产品很容易通过口口相传,老客户介绍新客户来购买。Alvin 曾经遇到过一整个办公室的同事都找他购买重疾险的情况。但在去年,代理人们明显察觉到,中产客户更倾向于把钱牢牢握在手中,以应对不时之需。“保险产品短则五年,长则二三十年,中产家庭的收入不确定性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大,对于这种中长期的规划就会更加谨慎。”Alvin 介绍道。在前些年,不乏有客户出现断缴或者提前支取保费的需求。



然而大单客户却变得更多了。去年,Alvin 签下的最大一单来自某一线城市的一对夫妻,保单年缴 30 万美元、缴费期 5 年,总保费折合人民币达 1085 万元。Alvin 介绍,大约 80%的客户来自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在去年的大单客户中,不少人是卖掉房子后缺乏合适的投资渠道,因而选择将部分资金投向香港保单。年缴费 10 万美元、缴费期 5 年的保单(约 360 万元)最为常见。“这就相当于北京、上海半套房子的价格,这种体量的单子非常多。”另外有保险代理人提到,有客户卖掉了在新一线城市闲置的住宅,将其转换为美元保单以给孩子提供保障。在孩子 5 岁时年缴 15 万美元,缴费期 5 年,等到孩子 25 岁时就可以每年提取 14 万美元,一直领取到 60 岁。不仅仅是香港保险,自去年以来内地保险产品也受到了极大的追捧。



多家银行的年报披露,2023 年代理保险收入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主要原因是,存款利率下降,理财投资收益下滑且不再保本,而保险产品的保证利率达到 3%乃至 3.5%,明显高于同期的存款利率,因此受到了投资者的青睐。有业界人士表示,在内地监管叫停保证利率为 3.5%的保险产品后,一些用户也将目光投向了保证利率和结算利率更高的香港保险。
清北高才涌入 代理人扩容



为吸引全球人才,香港于 2022 年底推出了“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以下简称“高才通”),其中包括北大、清华、南京大学等 13 所知名内地高校。该计划受到众多重视子女教育的内地高端人才的热烈追捧。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 3 月末,高才通共收到 77000 人申请,获批 62000 人,其中有 48000 多名高才已抵达香港。这些高才的月收入中位数为 5 万元,约四分之一的高才平均月收入达到十万元或以上。“身边申请高才的朋友,怎么感觉个个都在做保险呢?”有网友对此感到疑惑。“保险工作的方式非常灵活,可以是全职也可以是兼职。对于短期内还没有拖家带口到香港定居的高才来说相当友好,不会对内地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影响。”Alvin 对大师兄表示。他自己就是从事保险代理的高才申请者之一。



“我们团队曾讨论过,上述月薪水平主要还是在金融业,包括保险行业才能够提供。”Alvin 说。他有高才同事去年甚至拿到了超过 200 万港元的收入,这样就可以以顶尖人才身份申请 6 年续签,直接通往永居就更有保障了。在香港保险创下新高的背后,代理人团队快速扩容所带来的红利也不容小觑。尽管缺乏权威的统计数据,但 Alvin 告诉大师兄,他所在的团队就享受到了香港高才、优才扩容的红利。“目前团队中超过一半是高才,清北的比例超过 10%。”高才、优才申请者自身实力较强,他们的人脉关系中也有较多高净值客户。一位保险代理人告诉大师兄,他原本担心向朋友介绍保险产品需要费一番口舌,没想到身边的高净值人群对香港保险的了解已经相当充分。没多久,他就顺利签下了第一单,首期保费缴费额高达上百万元。



友邦指出,代理人团队为友邦香港业务的新业务价值贡献最大。新入职代理人数增长了 59%,新代理的生产力也有了卓越的增长。保诚也指出,其完成了 2023 年招募 4000 名代理的目标,活跃代理数量增长了 72%,每名活跃代理的月度新业务利润增长了 128%。香港地区的代理渠道为其贡献了 70%的年度保费等值销售额,同比强劲增长 352%。

香港保险还能持续火爆多久



这场盛宴究竟还能延续多长时间?从业者们仍在持续关注。据友邦保险于 4 月 29 日所披露的 2024 年一季报表明,友邦保险的香港业务达成了 43%的新业务价值增长,其新业务价值利润率也从 2023 年下半年的 58.1%提升至 64.3%。“就在 2024 年 3 月,友邦保险香港业务实现了自 2023 年 2 月全面恢复通关后最高的单月新业务价值。”
Alvin 向大师兄透露,大单客户的成交周期通常会有两三个月甚至更久,部分有意愿的客户会延续至今年来完成签单。然而,之前也有多位保险行业人士向大师兄指出,一季度内地赴港投保的热潮已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在大陆访客积压的需求集中释放之后,香港保险后续将会面临一些挑战。富通保险行政总裁叶文杰近日在接受媒体访问时提及,今年前几个月本地保单的销售情况不算太理想。



香港本地客户或许会选择部署买楼、买股;而通关已释放了积压的购买力,未来几年内地客户的购买力或许难以期望如去年那般强劲。再加上近期廉政公署调查一家保险经纪涉嫌对内地客户违规销售保单,短期内或许会带来影响。

Alvin 觉得,香港保险产品的相对优势依旧存在,居民的收入有望逐步复苏,他对香港保险市场依然比较乐观。保险属于中长期的规划安排,在当下的经济状况下,并非居民的优先配置选项。

此外,在低利率环境中,保险产品的保证利率相较于存款具有优势,甚至有保单的结算利率能够达到 7%-8%,不过随着美元加息,当前境外定期存款利率升高,甚至有 3 个月的短期存款利率可以达到 4%,相当一部分资金会分流至银行存款当中。有统计数据显示,在香港保险市场上仅有不到四成的产品能够实现预期回报。购买时一定要仔细进行甄别挑选。



Alvin向大师兄强调:社交媒体上存在许多一入行就能年薪百万的事例,但实际情况是,保险行业的留存率通常低于 20%,大部分人一年连 10 万都挣不到,有些还是为了达成业绩要求而自己掏钱购买的,没多久便离职了。

他表示,刚入行的新人消耗的是自身的人脉资源,等熟人开拓完毕后,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保险代理人的工作本质说到底还是销售。”一些人受到看似高薪的诱惑而涌入,但究竟是否适合,还需交给时间去检验。



请点

支持!


您所看的正是别人所需的,感谢您观看或转发!











END





热门港险产品推荐


点击文字可打开“链接
1. 香港储蓄险-富通【匠心传承】2. 香港储蓄险-友邦【盈御多元货币计划3】3. 香港储蓄险-保诚【隽富多元货币计划】4. 香港储蓄险-万通【富饶千秋】5. 香港储蓄险-富卫【盈聚环球寿险计划】6. 香港储蓄险-宏利【宏挚传承保障计划】

作者:微信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5-7-18 11:25 , Processed in 0.03789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