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3|回复: 0

低利率下的“保险套利”:为什么最近香港保费融资突然火了?

[复制链接]

601

主题

601

帖子

181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13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在港险圈子里,一个词频频出现:保费融资。

不少朋友也来咨询保费融资相关的话题。

无论是投连险、储蓄险,还是高净值客户定制产品,银行+保险的组合突然热了起来。

特别是在2025年6月,港元拆息(HIBOR)跌至接近0,甚至有银行保费融资年利率做到1.5%以下,堪称“白送钱”。

那么,这波热潮到底意味着什么?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机会与风险?

一、什么是保费融资?

保费融资不是新事物,在之前的文章中曾经介绍过:

都在降杠杆,提供一个加杠杆思路

简单说,保费融资就是保单持有人不是全部用自有资金支付保费,而是:

拿保单去银行做抵押融资,由银行借钱交部分保费。

例如一份500万港币的储蓄型保险,原本需要一次性交清,但客户现在只付50万本金,其余450万由银行贷款,利率可能仅为 1.5%。

如果未来这张保单的内含回报是 5–6%,客户只需承担低成本贷款,就可以获得长期的复利收益,形成“利差套利”,经过测算,部分产品在保费融资后可以在十年内实现10%以上的年化复利。

二、为什么最近突然火了?

????1. 利率骤降,融资成本创新低

2025年6月,因资金大量流入,港币拆息(HIBOR)跌至0.05%以下。

银行体系结余暴涨至逾1200亿港元,短期融资成本极低。

多数保费融资以 “3个月HIBOR + 0.8%” 或 “最优惠利率 - 3%” 为定价模型,融资利率实际只有 1.3–1.5% 左右。

这种低利率使得“借钱买保险”变得前所未有地划算。

????2. 高储蓄险回报+美元回升预期,增强吸引力

2024年后,美元储蓄险重拾吸引力:

•        5年、10年储蓄计划预期年化收益率达 4.5–6%

•        美元加息周期已过,未来可能贬值,客户更愿意提前锁汇

•        香港保险产品在保值、传承、税务优化方面仍具优势

在回报远高于融资成本的背景下,客户趋之若鹜。

????‍????3. 银行、保险双方联动

这波热潮不仅来自客户的需求,也有机构推动的力量:

•        银行方面:在传统贷款增长乏力时,将保费融资作为高净值客户入口产品。

•        保险公司:推出多款“融资友好型产品”,鼓励客户放大杠杆。

多方协作,使得保费融资成为当前“全城热卖”的明星方案。

三、这是一门稳赚的生意吗?

答案是——不一定,因为背后仍有不小的风险与门槛。

⚠️1. 利率上升风险

HIBOR现在虽低,但未来如果美联储重启加息或资金流出香港,利率可能飙升至3%以上,一旦利差倒挂,融资人将承担亏损。

⚠️2. 保险收益不确定性

储蓄险虽有保证收益,但也有很大一部分是非保证收益;如果直接购买,长期来看自然是不会亏损,可是有了融资成本后就不一定了,若未来派息下调或汇率不利,回报率可能远低于预期。

⚠️3. 杠杆放大风险

融资比例越高,风险越大;若客户中途退保、断供或保单失效,不仅损失本金,还可能承担负债。

⚠️4. 客户适配性问题

这种结构性操作适合资产过千万、现金流稳定的高净值人士,普通家庭很难承受中长期波动。

小结:热潮的背后,是结构性金融机会

保费融资并不新鲜,但这次热潮的形成,是利率结构性下行+保险产品结构优化+银行渠道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合理杠杆下,它可以成为高净值家庭财富增值、美元资产配置、家族信托启动的有力工具。

但同时也提醒我们:金融工具从来不是无风险套利,它只是让有经验的人“多赚一些”,让盲目的人“赔得更快”。



作者:微信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5-7-18 11:28 , Processed in 0.03604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