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9|回复: 0

基金业绩比较基准研究系列之二:国内主动型债券基金

[复制链接]

172

主题

172

帖子

52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26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随着国内公募基金市场的日益成熟,基金产品业绩比较基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2025年5月7日,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旨在推动行业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从重规模向重投资者回报转型,也强调了公募基金业绩比较基准的重要性。我们之前针对权益型基金推出了基金业绩比较基准研究系列报告第一篇,本文作为该系列的第二篇,将基于国内公募行业的主动型债券基金现状,重点分析各细分类型产品的基准设定及在实际运作中的偏离情况。

    广义主动型债券基金样本:我们依据基金的运作方式、投资范围及业绩比较基准,筛选出4191只广义的主动型债券基金作为研究样本,包含纯债基金和固收增强型债券基金,截至2025年一季度,合计规模达9.05万亿元。我们根据广义主动型债券基金的细分类型,将其进一步划分为:1、纯债类:中长期纯债型基金、中短期纯债型基金、短期纯债型基金;2、固收增强类:可转换债券型基金、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和偏债混合型基金。

    业绩比较基准形式多样:各细分类型的基准多以“债券指数”或“债券指数+利率”为主。中长期纯债型基金、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偏债混合型基金业绩比较基准以跟踪中债-综合全价(总值)指数为主、权重多分布在80%-100%范围内;可转换债券型基金以跟踪中证转债指数为主;固收增强类基金使用最多的主要权益类指数为沪深300指数。

    主动型债券基金与基准的相关性:可转换债券型基金、短期纯债型基金、中短期纯债型基金、中长期纯债型基金、偏债混合型基金与其业绩比较基准的相关性较高,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相关性较低。低相关性的基金主要是受其权益配置的影响,相对基准指数出现了一定的偏离。

    主动型债券基金的跟踪误差与超额收益:各类纯债型基金整体跟踪误差平均值小于含权类产品,各年份跟踪误差平均值基本都在2%以内。从固收增强型债基的情况来看,一级债基的跟踪误差较低,二级债基和偏债混合型基金较为接近,可转债基金的跟踪误差整体最高且波动较大。另一方面,纯债类基金大部分年份都能跑赢基准,平均跑赢幅度在2%以内。从固收增强型基金来看,偏债混合型基金平均超额收益较高,一级债基和二级债基超额收益分布以及数值较为接近,可转债基金各年超额收益波动范围最大,在过去的2022年-2024年间,各类含权类基金连续三年跑输其基准,2025年初至今超额收益转正。

    主动型债券基金大幅跑输基准的比例:纯债类基金整体上与基准偏离较小,大幅跑输基准的比例较少。固收增强类基金单年度的业绩表现与所选的时间区间及权益市场表现是相关的。从近三年来看,2022-2024年这一区间固收增强类基金整体跑输比例最高;长期维度下,主动型债券基金具备获取相对基准的正超额收益的能力,但各类基金内部业绩分化明显,如中长期纯债型基金时间越长整体跑输基准比例越高;中长期维度下基金大幅跑输基准的情况则受市场行情的影响较大,考察时间越长,大幅跑输的比例未必越低。

风险提示: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基金产品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亦不构成投资收益的保证或投资建议。

01.

引言

2025年5月7日,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旨在推动行业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从重规模向重投资者回报转型,也强调了公募基金业绩比较基准的重要性。在运营模式层面,强调“建立与基金业绩表现挂钩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浮动费率也强调对超额收益的考察”,考核机制调整层面,强调“基金相较业绩比较基准的收益与薪酬相挂钩。”

我们在前序的报告《基金业绩比较基准研究系列:国内主动型股混基金》中对于主动股混基金的情况做了深度分析。本报告作为该系列的第二篇,将基于国内公募行业的主动型债券基金产品现状,重点分析各类细分产品类型的基准设定及在实际运作中的偏离情况。

实际上,《行动方案》发布后,近期,已陆续有债券类基金发布将调整业绩比较基准的公告,其中有相当部分的产品是降低了某些基准指数的比例或更换主要基准指数为其他核心指数,例如:

·浦银安盛双债增强:自5月9日起,将业绩比较基准由“中证综合债券指数收益率*50%+中证可转换债券指数收益率*40%+沪深300指数收益率*10%”,变更为“中债综合(全价)指数收益率*55%+中证可转换债券指数收益率*30%+银行活期存款利率(税后)*10%+沪深300指数收益率*5%”

·浦银安盛稳健增利:自5月9日起,将业绩比较基准由“中证全债指数”,变更为“中债综合(全价)指数收益率*85%+银行活期存款利率(税后)*10%+中证可转换债券指数收益率*5% ”

·鹏华普天债券:自5月13日起,将业绩比较基准由“中证综合债指数收益率”,变更为“中债综合全价(1年以下)指数收益率”

·天弘庆享:自5月19日起,将业绩比较基准由“中债综合全价指数收益率*80%+沪深300指数收益率*20%”,变更为“CFETS银行间普惠金融债券指数(全价)收益率*95%+银行活期存款利率(税后)*5%”

02.

主动型债券基金业绩比较基准特征

1、广义主动型债券基金样本选取

在广义主动型债券基金的样本选择上,我们选取截至2025年5月7日仍处于存续状态且已设置业绩比较基准的广义主动型债券基金(仅保留初始份额,剔除封闭式产品),包括中长期纯债型基金、中短期纯债型基金、短期纯债型基金、可转换债券型基金、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和偏债混合型基金共7类基金。总共筛选出4191只基金,合计规模达9.05万亿元。后续若不做特别说明,下文中的“主动型债券基金”均指这4191只样本。

从主动型债券基金的样本结构来看,中长期纯债型基金产品数量最多、规模最大,对应数量和规模分别为2074只、6.22万亿元,在全部样本中的占比分别为49.49%、68.69%。平均规模方面,以中长期纯债型基金、中短期纯债型基金、短期纯债型基金为代表的纯债产品的平均规模显著高于固收增强类基金(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和偏债混合型基金)。



2、业绩基准构成方式

我们统计了4191只主动型债券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情况,从结果来看,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主要有单一债券指数或者不同指数加权复合等多种形式。

对主动型债券基金业绩比较基准内指数加以分类,归纳得到债券指数、转债指数、股债混合指数、股票指数、利率、固定收益率共6个大类,其中债券指数可进一步拆分成综合债、利率债、信用债、同业存单、绿色债券共5个细分类型,股票指数可进一步拆分成A股全市场、A股大盘、A股中小盘、A股红利、A股自由现金流、A股区域主题、港股全市场、港股大盘、港股红利共9个细分类型。





基于上述成分指数的分类,我们进一步分析七类广义主动型债券基金基准设置特征。

·纯债类基金业绩比较基准构成情况

在中长期纯债型基金样本中,最常用的基准设定为单一“债券指数”,采用该类业绩基准的基金数量与规模分别为1287只和3.68万亿元,占比分别为62%和59%。其次为“债券指数+利率”,数量与规模分别为565只和1.11万亿元,占比分别为27%和18%。

中短期纯债型基金样本以“债券指数+利率”、“债券指数”两类业绩基准为主。在基金数量上,两类基准分别为179只、22只(占比分别为86%、11%);在基金规模上,两类基准分别为4680.33亿元、682.44亿元(占比分别为83%、12%)。

在短期纯债型基金样本中,同样以“债券指数+利率”、“债券指数”两类业绩基准为主,但在分布比例上相对均衡。在基金数量上,两类基准分别为75只、53只(占比分别为53%、37%);在基金规模上,两类基准分别为2055.38亿元、1735.28亿元(占比分别为51%、43%)。





根据前述基准内成分指数分类方式,我们对纯债类基金基准构成进行梳理,并列示了纯债类基金前五名细分基准类型。在纯债类基金中,细分基准类型多以“债券指数(综合债)”或“债券指数(综合债)+利率”为主。中长期纯债型基金中,“债券指数(综合债)”类型基金最多,为1167只,数量占比为56%,根据截至2025Q1的基金规模,规模占比54%;中短期纯债型基金中,“债券指数(综合债)+利率”类基准最多,为173只,数量占比83%,规模占比79%;短期纯债型基金中,“债券指数(综合债)+利率”类基准最多,为74只,数量占比52%,规模占比51%。



·债券增强类基金业绩比较基准构成情况

可转换债券型基金样本的基准以“转债指数+债券指数+股票指数”为主,对应基金数量与规模分别是26只和391.77亿元,占比分别为68%和75%。其次为“转债指数+债券指数”,设置该类基准的转债基金的数量与规模分别是8亿元和40.06亿元,占比分别为21%和8%。

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样本中业绩比较基准的种类繁多,包括“债券指数”、“债券指数+转债指数”、“利率+固定收益率”等6大类形式。其中采用“债券指数”形式基准的基金数量与规模分别为281只、5442.13亿元,占比分别为67%、70%;采用“债券指数+利率”形式基准的基金数量与规模分别为98只、1049.02亿元,占比分别为23%、14%。



在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样本中,有包括“债券指数+股票指数”、“债券指数”、“债券指数+股票指数+利率”在内的11大类形式的基准。其中,“债券指数+股票指数”、“债券指数”出现频率高,对应基金规模大,对应基金数量分别为416只、79只,占比分别为69%、13%;对应基金规模分别为4881.90亿元、1424.41亿元,占比分别为62%、18%。

在偏债混合型基金样本中,同样也有包括“债券指数+股票指数”、“债券指数+股票指数+利率”等6大类形式的基准。采用“债券指数+股票指数”、“债券指数+股票指数+利率”两种基准的基金数量分别为611只和78只,占比分别为87%和11%。基金规模分别为2056.80亿元和313.26亿元,占比分别为82%和13%。



固收增强类基金的细分基准类型更加多样,多以指数复合形式为主,除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外,固收增强类基金基准多同时包含债券指数与A股指数。其中,可转换债券型基金以“债券指数(综合债)+转债指数+股票指数(A股大盘)”为主,对应数量为22只,占该类基金比例58%,根据截至2025Q1的基金规模,规模占比71%;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中,“债券指数(综合债)”类型基金最多,为261只,数量占比62%,规模占比66%;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中,“债券指数(综合债)+股票指数(A股大盘)”类型基金最多,为180只,数量占比30%,规模占比29%;偏债混合型基金中,“债券指数(综合债)+股票指数(A股大盘)+股票指数(港股大盘)”类型基金最多,为226只,数量占比32%,规模占比36%。



3、业绩基准常用指数

·主要基准指数使用情况

为了统计主动型债券基金最常用的业绩比较基准指数以及在常见指数上的分布,我们选出基金业绩比较基准中权重最高的指数作为其“主要基准指数”,并对不同类型的主动型债券基金进行分类统计。

在中长期纯债型基金池中,前十大主要基准指数以中债编制的指数为主。其中主要基准指数为中债-综合全价(总值)指数的基金数量高达964只,占比52.56%,规模为25489.55亿元,占比46.54%。



在中短期纯债型基金池中,除了半年定存外,前十大主要基准指数基本上均为中债编制的指数,其中主要基准指数为中债-总财富(1-3年)指数的基金数量为68只,占比高达35.60%,规模为2198.02亿元,占比同样为42.12%。



在短期纯债型基金池中,前十大主要基准指数中包括4个中债指数、2个中证指数、3种存款利率,这些基金大多以中债-综合财富(1年以下)指数为主要基准,跟踪基金数量为103只,占比高达72.54%,规模为3231.08亿元,占比79.73%。



在可转换债券型基金池中,“主要基准指数”数量较少,大部分为转债指数。其中中证转债为第一大主要基准指数,跟踪基金数量为28只,占比73.68%,规模为367.13亿元,占比70.26%。



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的主要基准指数以中债-综合全价(总值)指数为主,跟踪基金数量为171只,占比46.47%,规模为2708.94亿元,占比40.99%。



在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池中,最常见的主要基准指数为中债-综合全价(总值)指数,跟踪基金数量为274只,占比47.32%,规模为3097.41亿元,占比40.84%。



在偏债混合型基金池中,除三年定存外,绝大部分主要基准指数为债券指数。同样,中债-综合全价(总值)指数为第一大主要基准指数,跟踪基金数量为273只,占比39.51%,规模为954.12亿元,占比39.19%。



·固收增强型基金中权益类指数使用情况

为统计固收增强型基金中权益类指数使用情况,我们统计了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偏债混合型基金、可转换债券型基金基准中前五名权益类指数的分布情况。并从基金基准中涉及的全部权益类指数和主要权益类指数两个维度出发,分别进行统计,其中“主要权益类指数”是指某一基金基准涉及多种权益类指数时权重最高的权益类指数。

从固收增强型基金基准中出现数量最多的前N大权益类指数来看,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和偏债混合型基金基准跟踪的权益指数以沪深300指数和恒生指数为主,分别对应跟踪A股大盘和港股大盘,可转换债券型基金基准跟踪的权益指数以沪深300指数为主。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中,业绩基准包含沪深300指数和恒生指数的跟踪基金数量分别为426只、112只,占该类基金数量的70.41%、18.51%;偏债混合型基金中,业绩基准包含沪深300指数和恒生指数的跟踪基金数量分别为591只、273只,分别占该类基金数量的83.83%、38.72%,除沪深300指数和恒生指数外,这两类基金包含的其他权益类指数主要为中证港股通综合指数(CNY)、中证800指数、恒生综合指数;可转换债券型基金中,业绩基准包含沪深300指数的基金有25只,占比65.79%。



从固收增强型基金权重最高的前N大主要权益类指数来看,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偏债混合型基金、可转换债券型基金基准跟踪的主要权益指数以沪深300指数为主。通过与上表使用全部权益类指数的结果对比,可以发现,固收增强型基金业绩基准虽然大多持有港股指数,但主要是小幅持有,主要权益类指数仍为A股大盘指数。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中,对比全部权益类指数统计的跟踪恒生指数基金数量为112只,主要权益类指数为恒生指数的基金仅有11只,业绩基准主要权益类指数前两名为沪深300指数和恒生指数,对应的跟踪基金数量分别为415只、42只,占该类基金数量占比的68.60%、6.94%;偏债混合型基金中,业绩基准主要权益类指数以沪深300指数和中证800指数为主;可转换债券型基金中,业绩基准主要权益类指数仍以沪深300指数为主。



4、常用指数簇对比

·中债与中证两大体系公司对比

中国的主要债券指数主要有两大体系,包括由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公司(简称中央结算)体系编制的中债指数以及由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编制的中证债券指数和上证债券指数。公司概况如下表所示:



按编制方法不同,中债指数体系分为中债总指数族、中债成分指数族、中债策略型指数族、中债iBoxx指数族、中债外币计价指数族、中债绿色及可持续发展指数族、中债利率指数族、中债定制指数族、中债主题指数族、中债多资产指数族、中债美元债券指数族、离岸人民币债指数族多系列。中央结算公司为绝大部分的中债指数提供了财富、全价、净价三组点位值和6个按照待偿期分段的子指数,并分别附有久期、凸性等指数的评价指标。其中,财富指数是以债券全价计算的指数值,考虑了付息日利息再投资因素,在样本券付息时再投资计入指数之中。全价指数是以债券全价计算的指数值,债券付息后利息不再计入指数之中。净价指数则不考虑债券利息。此外,中债债券指数除提供不考虑待偿期分段的总值指数外,部分债券指数还提供待偿期分段子指数,待偿期分段子指数是将指数中的成分券按待偿期的不同,细分为1年以下、1-3年、3-5年、5-7年、7-10年、10年以上6个区间段,各区间段单独形成一个子指数。

中证债券指数包含综合、利率、信用以及可转债指数四类指数。中证全债指数和中证综合债券指数是两个常用的综合指数。

·系列债券指数对比

为比较中债与中证指数的差异,我们选取了中债与中证的几个主要指数进行对比,其中,中债选择了3个使用频率较高的财富指数,中证则是选择了全债指数和综合债指数。

中债与中证主要指数对比:从成份券上市地点来看,中证债券指数成份券上市地点包括银行间债券市场以及沪深交易所,中债指数成份券上市地点更为广泛,还包括柜台;从债券剩余期限和信用级别来看,中证债券指数剩余期限为1个月或1年及以上,信用级别需为BBB及以上债券,中债综合与新综合指数剩余期限均为1天及以上,且各信用等级都会被纳入考虑,中债总指数剩余期限则为1年及以上。

中债主要指数对比:从中债系列主要指数对比来看,中债新综合指数在中债综合指数的样本基础上去掉了流通受限债券(如私募债、定向募集债券等)的债券,交易性更好,除此之外,中债新综合财富指数的利息本金再投资采取了略微不同的处理方法。根据债券指数收益处理方式不同,中债指数又可分为财富、全价、净价三组总值指数,以及相应待偿期分段子指数。

中证主要指数对比:从中证系列主要指数对比来看,中证全债指数成份券为剩余期限1年及以上,中证综合债指数成份券剩余期限1个月及以上,在中证全债成份券基础上包括短期融资券。除此之外,不同于中债体系,中证体系还编制发布了中证可转换债券指数,以反映沪深交易所可转换债券的整体表现。大部分可转债券基金以此作为主要基准指数,截至2025Q1,跟踪该指数的可转债基金规模为367.13亿元,占可转债基金总规模70.26%。



5、“主要基准指数”的权重分布

基于上一节的统计结果可知,对于多数主动型债券基金而言,中债-综合全价(总值)指数、中债-综合财富(总值)指数为主要基准指数,因此本节将进一步分析基金在中债-综合全价(总值)指数、中债-综合财富(总值)指数上的权重分布情况。此外,我们会对含权类产品的主要权益类基准指数的权重分布情况进行统计。

·广义债券基金业绩比较基准中主要债券指数权重分布情况

主基准指数为中债-综合全价(总值)指数的广义债券基金中,中长期纯债型基金、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和二级基金在中债-综合全价(总值)指数上的权重基本在90-100%附近;偏债混合型基金在中债-综合全价(总值)指数上的权重分布集中在80-89%;可转债基金在中债-综合全价(总值)指数上的权重多数不超过30%。



主基准指数为中债-综合财富(总值)指数的基金中,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和中长期纯债基金在中债-综合财富(总值)指数的权重以90-100%居多;偏债混合型基金业绩基准在中债-综合财富(总值)指数上的权重主要分布在80%-89%之间;可转换债券型基金在业绩基准中仅含有低于30%的中债-综合财富(总值)指数。整体结论与主基准指数为中债-综合全价(总值)指数的基金一致。



·增强债券类基金业绩比较基准中主要股票指数权重分布情况

仅有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可转换债券型基金和偏债混合型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中有权益指数,且权益指数的选择多为沪深300和中证800指数。我们对基准中的权益指数为沪深300和中证800的基金进行梳理,从下图中可以看到: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的业绩基准含有股票指数的权重多数在5-15%之间,且权重比较集中;可转债债券型基金的业绩基准中含有股票指数的权重基本在10-15%,偏债混合型基金较为分布相对宽泛,主要集中在10-25%。





03.

基金与基准的相关性及其他分析

1、主动型债券基金与其基准的相关性分析

本节我们将分析各类广义主动型债券基金与其业绩比较基准在近三年(2022年5月7日至2025年5月7日)的Pearson相关系数。需要指出的是,考虑到基金和基准收益率数据缺失的情况,统计时我们会剔除成立时间不满3年+3个月、近三年存在基准调整和无相关基准指数行情数据的基金,最后可供分析的样本数量为2922只。

从各类型主动型债券基金和业绩比较基准的相关性来看,可转换债券型基金、短期纯债型基金、中短期纯债型基金、中长期纯债型基金、偏债混合型基金与其业绩比较基准的相关性较高,近三年平均相关系数分别为0.8375、0.6811、0.7434、0.7297、0.7062,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和二级基金与其业绩比较基准的相关性较低,近三年平均相关系数分别为0.4758、0.4180。



主动型债券基金与其业绩比较基准近三年的相关系数分布图表明,整体上相关系数的直方图明显左偏,即有一小部分基金(主要为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和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与其基准的相关系数很小甚至为负数。整体来看,与基准的相关性在0.5以下的基金数量共550只,在全部样本中占比18.82%。

进一步看,与基准的相关性在0.1以下(包括负数)的基金共223只,其中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占比较高,与基准相关性在0.1以下的基金数量分别为60、99只。

对于与基准的相关性在0.1-0.5之间的基金而言,其中一部分基金是由于相比基准而言权益敞口分化;另一部分基金是由于相比基准而言,部分中长期纯债型基与基准的久期偏离相对较大,从而相关性较低。



2、基金相对基准的跟踪误差与超额收益

本节将重点分析过去不同年份期间主动型债券基金相对各自业绩比较基准的跟踪误差与超额收益。

·年化跟踪误差

我们分别统计了各类主动型债券基金相对其业绩比较基准的平均(年化)跟踪误差。从下图中可以看到,各类纯债型基金整体跟踪误差平均值小于含权类产品,各年份跟踪误差平均值基本都在2%以内。从固收增强型债基的情况来看,一级债基的跟踪误差较低,二级债基和偏债混合型基金较为接近,可转债基金的跟踪误差整体最高且波动较大。2020年以来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偏债混合型基金跟踪误差平均值基本处于5%以内,而可转债基金的跟踪误差波动范围较大,尤其是2015年可转换债券型基金跟踪误差平均值超过20%,剩余年份各基本处于10%的范围内。



超额收益率

本节我们将统计主动型债券基金池中各类基金相对其基准的年度超额收益。结果显示,除了个别年份可能会存在小幅跑输的情况外,纯债类基金大部分年份都能能跑赢基准,平均跑赢幅度在2%以内。从固收增强型基金来看,偏债混合型基金平均超额收益较高,一级债基和二级债基超额收益分布以及数值较为接近,可转债基金各年超额收益波动范围最大。跑赢基准的年份往往会获取相当可观的超额收益,同时跑输基准的年份内相对亏损也更大。在2022年至2024年间,含权类基金基本上连续三年跑输其基准,2025年初至今,各类主动型债券基金超额收益均转为正,且2025年以来可转换债券型基金相对其基准的超额收益较为可观。



为排除含权债基的权益配置影响,我们统计了纯债型基金中主要基准指数为财富债券指数或全价债券指数的样本平均超额收益表现。整体来看,纯债类基金主要基准指数为全价债券指数的平均超额收益表现好于财富债券指数的平均超额收益表现,且在各年度均跑赢,主要是因为相比于全价指数,财富债券指数考虑了利息再投资因素,跟踪该类指数基金整体更难跑赢基准。



3、大幅跑输基准的基金类型分布

本节我们将研究主动型债券基金大幅跑输基准的情况,对于大幅跑输基准的定义,我们通过设定不同的阈值,统计分年度和滚动三年的超额收益,对跑输业绩比较基准指数5%以上和10%以上进行测试。

·年度间比较

从纯债类基金分年度大幅跑输基准数量占比情况来看,纯债类基金整体上与基准的偏离较小,大幅跑输基准的比例较少,短期纯债型、中短期纯债型基金分年度超额收益均未出现跑输基准10%的情况,中长期纯债型基金2018年有2只基金跑输基准10%,占总体样本数量0.53%,6只基金跑输基准5%,占总体样本数量1.60%,中短期纯债型基金2020年有1只基金跑输基准5%,占总体样本数量1.64%。



从固收增强类基金分年度大幅跑输基准数量占比来看,不同年份间含权类债券基金大幅跑输基准的数量占比变化较为相似。2018年股票市场震荡下行,含权类债券基金大幅跑输基准的比例迅速上升,大部分基金处于大幅跑输基准5%但未超过10%的范围,如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2018年大幅跑输基准5%比例为34.88%,跑输基准10%的比例有所降低,为12.79%;2022年和2024年在波动的市场行情下,含权类基金整体跑输基准的比例相较往年平均水平有所放大。从2025年以来的超额收益的表现来看,含权债券基金的权益部分收益有所改善,跑输比例开始下降。由此可见,基金单年度的业绩表现与所选的时间区间及在相应区间内的市场表现是相关的。整体来看,权益市场表现好的时候,含权类债券基金大幅跑输基准的比例较低,权益市场表现差的时候该比例就会升高,不同年份间的波动较大。



我们进一步计算滚动三年的超额收益情况,统计固收增强型基金大幅跑输基准的数量占比。从近3年基金大幅跑输基准数量占比情况来看, 2024年达到最高,2022-2024年这一时间段整体股市较为波动,且除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外,其他三类基金大幅跑输基准10%的比例均较高。2025年整体跑输基准比例有一定下降,偏债混合型基金跑输基准比例下降较少。跑输基准5%比例方面,由38.22%(2024年)下降至34.01%(2025年),跑输基准10%的比例方面,由18.22%(2024年)下降至14.87%(2025年)。如果从长周期的平均表现来看,一级债基跑输基准的比例最低,二级债基和偏债混合型基金比较接近,可转债基金跑输基准5%和10%的比例均较高。



·短、中、长期比较

接下来我们将从短中长期的维度进行比较,测算近1年、近2年、近3年、近5年基金大幅跑输业绩比较基准的比例。从下表的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近5年主动型债券基金相对基准获得的平均超额收益显著高于近1年、近2年和近3年,且从5年的维度看,各细分类型的主动型债券基金相对基准的平均超额收益均为正,可见在长期维度下主动型债券基金具备获取相对基准的正超额收益的能力。不过,不能忽略是,每个细分类型下都有一定比例的基金大幅跑输业绩比较基准,这说明即使是长期维度下,主动型债券基金内部的业绩分化非常明显。

此外,从近2年和近3年的数据来看,由于大部分时间处于股市调整期,故含权基金相对基准的平均超额收益较低,其中可转债基金和偏债混合型基金出现大幅跑输基准的基金数量占比非常高,高于近1年和近5年的数据,这则说明中长期维度下基金大幅跑输基准的情况受到考察期内市场行情的影响较大,未必是时间越长,大幅跑输的比例越低,与对应的时间区间也有关。



04.

总结与展望

本篇报告作为基金业绩比较基准系列的第二篇,系统性地展示与分析了国内主动型债券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现状,重点分析了各类细分产品类型的基准设定及在实际运作中的偏离情况。本文将主动型债券基金分为七类,展示了国内主动型债券基金业绩比较基准的分布特征情况,并分析了各类基金与其基准的跟踪误差和超额收益对比。

在主动型债券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分布层面,本文统计分析了国内主动型债券基金复合基准的现状、各类主动型债券基金的核心基准指数以及这些基金在对应核心基准上的权重分布。统计结果显示,主动型债券基金的业绩基准以“债券指数” 或“债券指数+利率”形式为主,其中中长期纯债型基金、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偏债混合型基金业绩比较基准以跟踪中债-综合全价(总值)指数为主、可转换债券型基金以跟踪中证转债指数为主。

在主动型债券基金与其业绩比较基准的跟踪误差和超额收益对比层面,本文首先考察了各类基金与其基准的相关性,并进一步从跟踪误差、超额收益的角度分析了各类基金相对其业绩基准的偏离情况,也结合政策导向着重统计了基金相对业绩比较基准出现大幅跑输的情形。分析结果显示:

·在相关性方面,可转换债券型基金、短期纯债型基金、中短期纯债型基金、中长期纯债型基金、偏债混合型基金与其业绩比较基准的相关性较高,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相关性较低。低相关性的基金主要是受其权益配置影响,相对基准指数出现了一定的偏离。

·在跟踪误差方面,各类纯债型基金整体跟踪误差平均值小于含权类产品,各年份跟踪误差平均值基本都在2%以内。从固收增强型债基的情况来看,一级债基的跟踪误差较低,二级债基和偏债混合型基金较为接近,可转债基金的跟踪误差整体最高且波动较大。2012年以来,除了可转换债券型基金跟踪误差波动范围较大,尤其是2015年可转换债券型基金跟踪误差平均值超过20%,剩余年份各类主动型债券基金平均跟踪误差基本处于10%的范围内。

·在超额收益方面,纯债类基金大部分年份都能能跑赢基准,平均跑赢幅度在2%以内。从固收增强型基金来看,偏债混合型基金平均超额收益较高,一级债基和二级债基超额收益分布以及数值较为接近,可转债基金各年超额收益波动范围最大。同时,纯债类基金主要基准指数为全价债券指数的平均超额收益表现好于财富债券指数的平均超额收益表现,且在各年度均跑赢。

·在大幅跑输基准方面,我们以5%和10%的比例分别进行测试,纯债类基金整体上与基准的偏离较小,大幅跑输基准的比例较少。固收增强类基金单年度的业绩表现与所选的时间区间及权益市场表现是相关的。从近三年来看,2022-2024年这一区间固收增强类基金整体跑输比例最高;在长期维度下,主动型债券基金具备获取相对基准的正超额收益的能力,但各类基金内部业绩分化明显,如中长期纯债型基金时间越长整体跑输基准比例越高;中长期维度下基金大幅跑输基准的情况则受市场行情的影响较大,考察时间越长,大幅跑输的比例未必越低。

后续我们将继续在基金业绩比较基准系列进行深入探索,进一步覆盖国内其他类型基金,也会将探索领域延伸到海外成熟资管市场。

05.

风险提示

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基金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亦不构成投资收益的保证或投资建议。

重要申明

文章节选自《基金业绩比较基准研究系列之二:国内主动型债券基金》(2025/5/26)。

风险提示

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基金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亦不构成投资收益的保证或投资建议。

分析师承诺

负责本研究报告的每一位证券分析师,在此申明,本报告清晰、准确地反映了分析师本人的研究观点。本人薪酬的任何部分过去不曾与、现在不与,未来也将不会与本报告中的具体推荐或观点直接或间接相关。

本报告分析师

徐燕红 SAC职业证书编号:S1090524120003

季燕妮 SAC职业证书编号:S1090525040002

特别提示

本公众号不是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招商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只是转发招商证券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观点,订阅者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对资料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

本公众号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所述证券或金融工具买卖的出价或征价,评级、目标价、估值、盈利预测等分析判断亦不构成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投资建议。该等信息、意见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具有针对性、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订阅者应当对本公众号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招商证券对本公众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所造成的任何后果,招商证券均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仅供招商证券股份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公众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内容的适当性,招商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公众号所载资料而视相关人员为专业投资者客户。

一般声明

本公众号仅是转发招商证券已发布报告的部分观点,所载盈利预测、目标价格、评级、估值等观点的给予是基于一系列的假设和前提条件,订阅者只有在了解相关报告中的全部信息基础上,才可能对相关观点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如欲了解完整观点,应参见招商证券网站(http://www.cmschina.com/yf.html)所载完整报告。

本公众号所载资料较之招商证券正式发布的报告存在延时转发的情况,并有可能因报告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仅为报告出具日的观点和判断。该等意见、评估及预测无需通知即可随时更改。

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涉及的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走势可能受各种因素影响,过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预示和担保。在不同时期,招商证券可能会发出与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招商证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或交易观点。

本公众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招商证券所有,招商证券对本公众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招商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作者:微信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5-7-20 02:06 , Processed in 0.03812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