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6|回复: 0

不做网红,做生意:香港保险人自媒体的最优解

[复制链接]

601

主题

601

帖子

181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13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香港做保险,到底应该怎么用自媒体和短视频这件事,为你真正赚到钱。

你得认真听,因为接下来我讲的,是我过去五年用真金白银和无数个日夜换来的认知。我会非常真诚,但也可能会有点刺耳。

我看到太多人在小红书、视频号上,走偏了路。

今天发一张在瑰丽喝下午茶的照片,明天剪一个去欧洲旅行的Vlog,再不然就是展示一下新买的包包和首饰。

看起来光鲜亮丽,点赞评论也不少。



但我问一个问题:

这些内容,为你带来了多少可以签约的客户?

如果没有,或者说,投入产出比低到可以忽略不计,那么你所有的努力,本质上都是在进行一场昂贵的自我感动。
商业不等于网红也不等于粉丝

在线上做任何想赚钱的事,都必须先思考效率模型。

我做了五年内容商业化,核心工作就是帮人把流量变成钱。

所以我对变现效率的判断,几乎是一种本能。

如果你想做一个依靠精致生活方式变现的博主,你应该是什么身份?

是天生有钱有闲的富二代,是身材颜值顶尖的模特,或者是嫁入豪门的富太太。

因为他们的生活本身就是内容,他们做这件事的阻力最小,他们可以全职投入,他们的“人设”和内容是100%统一的。

但你是保险从业者。你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是你比别人更会用 labubu搭配爱马仕,还是你比别人更懂哪家餐厅的鱼子酱更新鲜?

都不是。

赚钱的本质,从来不是努力,而是发挥你的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



用大白话说,就是只扬长,不补短。

你的长板,你身上最稀缺、最不可替代的东西,是你对金融工具的深刻理解,是你对风险管理的专业认知,是你对香港这个离岸金融中心法律和制度优势的洞察力。

用你的业余爱好,去挑战别人吃饭的饭碗,这是最低效的竞争。

所以,结论很清晰:你应该赚你专业范围内的钱,这才是效率最高的选择。
为什么你的内容吸引不来客户?因为保险天生“反人性”

我也曾经天真地以为,像保险、法律这种客单价高、需求刚性的服务,做个人IP应该能赚爆了。

毕竟,我们当时卖几千块钱的美术、英语课,一个几千粉丝的账号都能轻松赚几十万。

但当我亲自下场操盘后,现实给了我一记响亮的耳光。

我挣扎、复盘、反思了很久,才想明白一个极其深刻,甚至有点残酷的底层逻辑:

以重疾、储蓄为代表的保险服务,不具备“种草”属性。

什么叫“种草”?

我刷到一个视频,一个博主把一块普普通通的猪头肉,讲得天花乱坠,吃得满嘴流油。

我本来没想吃,但他的内容在我的大脑里创造了需求,我被“种草”了,口水流下来,马上下单。

这是一个完整的“创造需求-满足需求”闭环。

商业培训也是一样。

我告诉你一个赚钱的方法,你本来不信。

但你关注我久了,被我的内容、案例、逻辑反复说服,你从不信到相信,最后付费,这也是“种草-拔草”。

但保险怎么种草?

你告诉我。

一个粉丝非常喜欢你,觉得你生活精致、为人真诚。

但他就因为喜欢你,会非得给自己“种”一个得大病的念头,然后来找你买重疾险吗?

一个家庭和睦、事业顺利的人,会因为看你喝了一杯咖啡,就立刻觉得自己需要一份终身寿险来做财富传承吗?

不会的。

保险这个东西,它交易的是一个概率极小、但后果极其严重的未来风险。



它的本质是反人性的。

没有人愿意主动去想那些生老病死、旦夕祸福的事情。
强行“种草”的致命恶果

无法种草,其实不可怕。

最可怕的是,你为了迎合平台流量,强行去用生活方式的内容去“种草”,必然会带来一个致命的恶果:

海量的、无效的、消耗你心神的“鸡毛蒜皮”式咨询。
    • 你发一张维港的照片,下面一堆人问你:“姐姐,这个滤镜是什么App?”• 你分享一个宝宝成长的瞬间,下面一堆人问你:“宝宝的衣服是哪个牌子的?”• 你分享理财心得,总有人在评论区问:“现在买黄金怎么样?比特币还能不能涨?”

他们是你的粉丝,但他们是你的客户吗?完全不是。

这些人把你的账号当成了生活指南和免费信息站。

偶尔有那么一两个对保险感兴趣的,一开口就是:“我就是随便问问”、“你们最便宜的保险多少钱?”、“你先帮我免费帮我出一份计划书吧?”。

当你试图进入专业沟通,一谈到具体方案和预算时,他们就瞬间消失了。

最后的结果是什么?

你的筛选成本,远远高于你的获客成本。

你每天看起来很忙,微信响个不停,但心力交瘁,却没有一张真正的保单转化。
忘掉IP,拥抱生意:这才是你的唯一正途

好了,指出了问题,更重要的是给出解决方案。

我的建议就一句话,你把它刻在脑子里:

我们不做IP,我们做生意。我们不要粉丝,我们只要客户。

忘掉“网红”、“IP”、“人设”这些虚无缥缥缈的词。

你要回归商业的本质。你的自媒体不是你的朋友圈,它是你的一个商业工具,一个高效的客户筛选器。

所以,你的内容策略必须发生180度的转变。

你的内容,不应该是“伪精致”,企图让所有人都喜欢你。
你的内容,应该是一枚枚“锋利的钩子”,只为了勾住那些真正的、高质量的潜在客户。

你应该做什么样的内容?我给你举几个例子:
    1. 案例拆解,而不是心灵鸡汤
      • 别说:“爱与责任,是给家人最好的礼物。”• 要说:“我的一位客户,40岁的企业主,去年是如何用一份200万美金保额的终身寿险,巧妙地将企业经营风险和家庭财富进行隔离的。我给你拆解一下里面的三个关键设计。”
    2. 条款对比,而不是泛泛而谈
      • 别说:“香港保险优势很多,全球理赔,美金计价。”• 要说:“香港《保险业条例》里的「不可争议条款」和内地保险法到底有什么本质区别?为什么它能最大限度地保护投保人的权益?我给你讲透彻。”
    3. 场景化方案,而不是产品说明书
      • 别说:“这款储蓄分红险,预期收益率高达7%。”• 要说:“一个预算每年5万美金的中产家庭,如果想规划孩子10年后去英美的留学费用,可以怎么利用香港的储蓄计划搭建一个稳定的教育金现金流?这里有三种方案的利弊分析。”


你看,这些内容,可能看的人不多,点赞评论更是寥寥无几。

你发下午茶,可能有1000个赞。你讲“不可争议条款”,可能只有1000个人看完,5个人点赞留言。

但是,朋友,你要清醒地认识到:

那1000个能静下心来看完你专业内容的人,才是你真正的潜在客户。而那5个给你点赞互动留言的人,就是你最需要立刻跟进的、极度精准的线索。

你的内容,为你自动完成了筛选。



它帮你过滤掉了99%看热闹的“粉丝”,留下了那1%真正有需求、有认知、有购买力的“客户”。

你不再需要从人海里捞针,你只需要服务好这几个被你的专业吸引而来的人。

这,才叫效率。
你知道,但你可能做不到

讲到这里,我相信你已经完全明白了底层的逻辑。

“道”已经很清晰了,但真正的挑战在于“术”。
    • 你怎么把脑子里专业的知识,转化成用户能听懂、愿意听的短视频脚本?• 你怎么设计你的“内容钩子”,才能精准地抓住你的目标客户?• 你怎么搭建一个从内容到私域,再到成交的,能稳定运转的系统?• 你怎么面对镜头,才能表现得既专业又真诚,而不是像在背稿子?

知道和做到之间,隔着一条巨大的鸿沟。你可以自己花一两年时间,去不断试错,去踩我当年踩过的所有坑。

或者,你可以选择一条更高效的路。

我用我过去五年的经验,为你设计了一个为期3个月的一对一深度孵化服务。

我不会给你上一堂几百人的大课,那没有意义。



在这3个月里,我会成为你的合伙人、你的导演、你的军师。
    • 我帮你进行最深度的个人定位,挖掘你身上最独特的专业优势。• 我教你一套可复制的,从选题、脚本到拍摄、剪辑的内容生产流程。• 我陪你打磨每一个视频,直到它成为一个能为你带来客户的锋利武器。• 我给你一套我们内部验证过无数次的高效客户转化系统。

这个服务的价格是 10万元 / 3个月。

这个价格,会自动过滤掉所有犹豫不决、不想all in的人。

我只服务那些真正有决心、有执行力、认可我理念的精英。

我的时间很贵,我希望把它花在能产生最大价值的人身上。

如果你认为用10万块,去撬动一个每年能为你带来百万甚至更高收入的、稳定运转的获客系统,是一笔划算的投资。

如果你已经厌倦了无效的努力和廉价的流量。

那么,我们可以约个时间,再深入地聊一次。

这一次,不聊理念,只聊具体的执行方案。



作者:微信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5-7-18 10:54 , Processed in 0.05939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