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货币市场基金因其兼具低风险、高流动性特点,且收益相对稳定,通常被视作现金等价物,享有 “准储蓄” 的美誉,在公募基金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截至 2025 年 5 月 31 日,市场上共有 371 只货币基金,净值规模达 14.4 万亿元,在 33.7 万亿元的公募基金总规模中占比 41.35%,主导地位明显。
从投资特性来看,货币市场基金主要投向货币市场工具,投资品种本身具有低风险属性,这使得货币基金在各类基金中风险等级最低。尽管货币基金合约一般不承诺本金保障,但基于其稳健的投资性质,现实中极少出现本金亏损的情况,安全性得到市场广泛认可。今天我们来简要探讨一下货币基金的投资范围、估值方法、估值核算及收益分配相关内容。
一、货币基金投资范围
根据《货币市场基金监督管理办法》规定,货币市场基金主要投资于以下金融工具:
现金;
期限在1年以内(含1 年)的银行存款、债券回购、中央银行票据、同业存单;
剩余期限在397天以内(含397 天)的债券、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资产支持证券;
中国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认可的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货币市场工具。
货币市场基金不得投资于以下金融工具:
股票;
可转换债券、可交换债券;
以定期存款利率为基准利率的浮动利率债券,已进入最后一个利率调整期的除外;
信用等级在AA+以下的债券与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
中国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禁止投资的其他金融工具。
推荐阅读:货币市场基金投资监督法规
二、货币基金估值方法
目前货币基金大多采用“摊余成本法”,即不采用上市交易的债券的市价计算基金资产净值。摊余成本法的核心在于实际利率的计算,目前都是由估值系统通过内置的算法模型自动完成。
摊余成本法是以实际利率法计算的摊余成本为基础,将溢价或折价在剩余期限内进行摊销,使得资产的账面价值相对稳定,从而预期收益较为平稳,估值不会因市场价格短期波动而大幅变化。追求稳定收益的同时,也牺牲了部分市场波动带来的收益。
同时,采用影子定价是对摊余成本法的补充和修正。基金管理人于每一计价日,采用市场利率和交易价格,对基金持有的计价对象进行重新评估,即 “影子定价”。当影子定价所确定的基金资产净值与摊余成本法计算的基金资产净值的偏离达到或超过一定程度时,基金管理人应根据风险控制的需要调整组合资产,以减小偏离。
当影子定价确定的基金资产净值与摊余成本法计算的基金资产净值的负偏离度绝对值达到0.25%时,基金管理人应当在5个交易日内将负偏离度绝对值调整到0.25%以内。
当正偏离度绝对值达到0.5%时,基金管理人应当暂停接受申购并在 5个交易日内将正偏离度绝对值调整到 0.5%以内。
当负偏离度绝对值达到0.5%时,基金管理人应当使用风险准备金或者固有资金弥补潜在资产损失,将负偏离度绝对值控制在0.5%以内。
当负偏离度绝对值连续两个交易日超过0.5%时,基金管理人应当采用公允价值估值方法对持有投资组合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或者采取暂停接受所有赎回申请并终止基金合同进行财产清算等措施。
三、 投资业务估值核算
货币型基金主要投资于债券、回购等安全性极高的短期金融品种。
1、债券投资估值核算
货币基金投资债券需严格遵循《货币市场基金监督管理办法》相关规定,采用摊余成本法进行计量,债券业务估值核算主要包括债券买入、日常计息、债券卖出、债券兑付核算等关键环节。
债券买入的估值核算
如果债券是溢价买入
借:债券投资_成本
借:债券投资_溢折价
借:应收利息
贷:应付交易费用
贷:证券清算款
如果折价买入
借:债券投资_成本
借:应收利息
贷:应付交易费用
贷:债券投资_溢折价
贷:证券清算款
案例一:某货币基金于2024年6月20日 于银行间购入金融债券“200405 CY_20农发05”100000张,成交净价10039270元,所含利息:36986.30元,交易费用为200元,结算日期为6月21日,实际日利率为:0.0049163143%。
该笔债券买入的会计分录为:
6月20日,债券买入会计凭证
借:证券投资_成本 10000000.00
借: 证券投资_溢折价 36986.30
借: 应收利息_证券 36986.30
贷:应付交易费用_费用 200
贷:证券清算款 10073772.60
6月21日,资金交收
借;证券清算款 10073772.60
贷:货币资产_资金 10073772.60
债券日常计息
按照购入债券的实际利率计算每日的利息收入及债券的每日应计利息(持仓*票面利率),确定每日溢折价的摊销金额。
溢价购入债券每日摊销会计处理:
借 应收利息_债券
贷 证券投资_溢折价
贷 利息收入_债券
折价购入债券每日摊销会计处理:
借 应收利息_债券
借 证券投资_溢折价
贷 利息收入_债券
案例一中,购入在债券的期初摊余成本为10036986.30,按照实际利率和票面金额计算出当日利息收入和应记利息。下面是溢折价摊销计算过程:
6月21日计提利息会计凭证:
借:应收利息_债券 616.44
贷:债券投资_溢折价 122.99
贷:利息收入_债券 493.45
按照溢折价摊销表,每天计提债券利息。
ps.在实务中债券的每日应收利息计算采用余额倒挤法;债券的利息收入债券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但国债和金融债券利息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晓赢曾分享过摊余成本法和债券利息计提的文章。
干货 | 详解那些需要计提利息的资产如何计量?
干货 | 摊余成本法也能很简单?通俗理解及实务案例详解
债券卖出
债券溢价卖出的会计凭证
借:银行存款
贷:债券投资——溢折价
贷:应收利息
贷:应付交易费用
贷:投资收益——债券差价收入
债券折价卖出的会计凭证:
借:银行存款
借:债券投资——溢折价
贷:应收利息
贷:应付交易费用
贷:投资收益——债券差价收入
债券兑付
债券到期兑付的会计分录
借:证券清算款
贷:债券投资——面值
贷:应收利息
2、回购业务核算
回购交易是一种短期融资行为。在回购交易中,一方(正回购方)将证券等金融资产出售给另一方(逆回购方),同时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日期,正回购方按照约定的价格从逆回购方买回相等种类、数量证券的交易行为。而回购款就是正回购方在回购时需要支付给逆回购方的资金。其计算通常涉及到初始交易价格、约定的回购利率以及回购期限等因素。
逆回购(融出资金)会计凭证
借: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贷: 货币资产_资金
贷:应付交易费用
正回购(融进资金)会计凭证
借 银行存款
贷 卖出回购金融资产
贷 应付交易费用
案例二:某货币基金2024年6月24日开展1天银行间质押式逆回购资金5亿元,发生手续费450元,回购利率2.02%。
6月24日 逆回购首期会计凭证:
借: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500000450.00
贷:货币资产_资金 500000000.00
贷:应付交易费用_费用 450.00
计提回购收益:
借 应收利息_证券 27,632.19
贷 利息收入_证券 27,632.19
6月25日到期会计凭证:
借:货币资产_资金 500,028,082.19
贷: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500,000,450.00
贷:应收利息_证券 27,632.19
四、基金的收益与分配
货币市场基金实行按日结转损益机制。因此其损益类科目在每日终了时余额均为零。具体结转流程为:损益类科目的余额首先全额结转至 “本期利润” 科目,随后 “本期利润” 科目余额再结转至 “利润分配 —— 未分配利润” 科目;最终,“利润分配 —— 未分配利润” 科目的余额结转至 “应付利润”,并据此完成货币市场基金份额的转换。
收入类科目结转凭证:
借:收入类科目余额
贷:本期利润-已实现
费用类凭证:
借:本期利润-已实现
贷:费用类客户余额
利润凭证凭证:
借:本期利润-已实现
贷:利润分配-为分配利润-已实现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已实现
贷:应付利润
利润转货币市场基金份额:
借:应付利润
贷:实收基金
货币基金的收益分配方式为红利再投,即基金获得的收益不直接以现金形式发放给投资者,而是自动转化为基金份额,增加投资者持有的基金份额数量。在此基础上,红利再投资进一步细分为两种形式:
按日结转份额:在按日结转份额的情况下,每天的分红会结转为份额,在会计处理上,这部分结转的份额计入所有者权益中的 “实收基金” 科目。由于是按日结转,该部分收益将从下一交易日起参与分红再投资,同时也会参与相关费用(如管理费、托管费等)的提取。这种方式下,投资者的收益会随着每日的结转不断复利增长。
按月结转份额:对于按月结转份额的情况,每天产生的分红并不立即结转为份额,而是在会计上处理为负债类科目 “应付利润”。在未结转为份额之前,这部分收益不参与分红再投资,也不参与相关费用的提取。只有到了每月结转的时候,才会将累计的收益结转为份额,计入 “实收基金”。
货币市场基金工作日必须披露每万份基金净收益和 7 日年化收益率这两项核心收益指标。两种收益结转方式,七日年化收益率计算公式有所不同:
一是“日日分红,按月结转”,相当于日日单利,月月复利。
二是“日日分红,按日结转”,相当于日日复利。
单利计算公式为:(∑Ri/7)×365/10000份×100%
复利计算公式为:{[π(1+Ri/10000)]^(365/7)-1}×100% π表示连乘 i=1...7
其中,Ri为最近第i公历日(i=1,2…..7)的每万份收益。
四、货币基金估值表
货币基金估值表的样式如下。作为货币基金运营成果的最终呈现载体,其核心价值在于为对外披露的各项关键指标提供数据支撑 —— 需公开披露的指标均源自估值表。估值表完整涵盖了基金持有的各类资产、负债的成本与市值信息,其中核心指标包括今日可用头寸、每万份基金净收益、7 日年化收益率、偏离度等,全面反映基金的资产状况、收益水平。
关于基金估值表详细解读,请阅读:
干货 | 如何优雅读懂基金估值表
作者:微信文章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