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3|回复: 0

香港VS内地,保险到底怎么选

[复制链接]

669

主题

669

帖子

201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17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更新|第47篇图|网络文|Lily微信|Lilyzhuo1991
经常有姐妹问我,香港保险和内地保险到底怎么选择。
仿佛跟选金城武还是吴彦祖一样难。

其实,真没有那么难。

当我把两地保险的区别掰开了揉碎了讲,如何选择就非常简单了。

先来看看储蓄险的底层逻辑。

其实没有一种保险叫储蓄险。

储蓄险本质是一个有收益的寿险,保险标的是人的寿命。

那为什么寿险可以当作跟基金、银行存款一样的理财工具呢?

因为保单就是一场“l跨时间、跨风险的资金借贷,保单就是合同。

你把保费交给保险公司,相当于签了一份“长期借款合同”——

你把钱“借”给它,它用这笔钱去投资赚钱,再按合同约定,连本带利“还”你。

既然是“长期借款合同”,那把钱借给谁,收益肯定不一样。


01香港储蓄险:“浮动借条”

香港储蓄险的收益模式更像合伙开公司。

你把钱“借”给公司,它拿去全球投资(股票、私募、房产、大宗商品等)。

赚了钱按比例分你,亏了则可能少分一点(但不可能亏本)。



为什么能“高收益”?

因为香港保险监管宽松,保险公司投资范围覆盖全球。

全球好的投资机会,香港保险公司都可以去尝试,

比如香港友邦美元储蓄险的投资组合如下:

-35%投向美国科技股(受益于AI浪潮)

-25%投向印度股市(新兴市场高增长)

-20%配置美国10年期国债(锁定3.5%无风险收益)

-剩余20%为PE基金(投资新能源、生物医药)。

这样投资范围更广、公司收益更高的公司,当然给你的回报也就越高。

02内地储蓄险:“保本借条”


内地储蓄险(如增额终身寿险、养老年金险)的收益模式,更像“银行定期存款”。

保险公司承诺一个保底利率,这个利率不会很高,但直接写进合同,雷打不动。



为什么能保证利率呢?

因为内地保险公司受严格监管,投资范围被“框死”。

内地保险公司超80%资金必须投向国债、AAA级企业债、银行存款等“几乎不会亏”的资产。

股票、基金等权益类投资比例不超过30%(实际多数公司仅10%-15%)。

既然投资被限制,对应收益比较能确定,浮动很小。

那保险公司就干脆给一个能做到的收益。

但是,现在的大环境大家都知道。

无风险的长期国债利率已跌破2%,内地保司保证收益的保险越来越少、利率越来越低。

未来内地储蓄险也会参考香港保险,以分红险为主了。

既然都是分红险,那就更有趣了。

03普通人如何选

了解了香港保险和内地保险收益差距的底层逻辑,那如何选到适合自己的储蓄工具就很简单了。

看几个方面

看资金使用时间:

-5年内要用钱(如装修、补习班)→ 选内地(第5年现金价值≈已交保费)

-10年以上不用钱(如养老/传承)→ 选香港(功能多、长期复利更高)

看风险承受力

不想有一点点波动→ 选内地(保底收益写死),但要接受利率越来越低

能接受“短期波动换长期高收益”→ 选香港(需接受前7年可能“不赚反亏”)

看功能需求

未来要出国留学/移民→ 选香港美元(对冲人民币贬值风险);

只用人民币→ 选内地(无汇率麻烦)。

终极理财建议
    高净值/中产人群:香港保单占50%,内地保单占30%,黄金/REITs占20%(分散风险)。

    中产/普通家庭:内地保单为主(教育金/养老金),香港保单补充(美元资产+传承)。

    香港储蓄险像“股票型基金”,靠主动投资博取高收益。

    内地储蓄险如“货币基金”,求稳不求快。


2025年市场分化加剧,普通人需根据资金用途、风险偏好、持有周期,选择“进攻型”或“防守型”配置。




谢谢你在人群中多看了我一眼。

小广告想买保险想卖保险都可以找我呀(备注:城市)


作者:微信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5-7-27 11:26 , Processed in 0.03633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