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9|回复: 0

香港保险3大天坑!千万不要再被骗了!

[复制链接]

610

主题

610

帖子

184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40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家有没有发现,去年和今年内地赴港投保的人越来越多了?

香港各大保险公司的签单室,甚至尖沙咀的酒店大堂,都挤满了前来投保的内地客。



房子不好卖,很多房产博主转型卖港险,赚的也是盆满钵满。



最近,经济学家郎咸平的一段视频在网上刷屏了。

视频里,郎教授炮轰内地人趋之若鹜的香港保险,称之为“一个精心策划的骗局”,他言辞犀利,详细列举了香港保险七宗罪:

① 7%的稳定回报难如登天

② 提前退保损失太大

③ 不同产品收益差别大

④ 疾病保险容易被拒赔

⑤ 维权成本高昂

⑥ 外汇管制

⑦ 在内地签署的保单无效

一石激起千层浪,把香港保险推上了舆论风口。

网上讨论的相关文章,99%都是保险业内人士所写,有炮轰郎教授过往劣迹的,也有假意逢迎实际还是引导大家去买保险的。

荣杏老师实在是看不下去了。

观点切磋而已,上升到人身攻击就过了。

在这里先亮明我的态度:保险作为保障型产品,在家庭资产体系中不可或缺。

为了避免一朝返贫,中产阶级们一定要配置好各种消费险,比如寿险、重疾险、意外险等。

但是所谓的分红险、年金险,我就呵呵了!远不如买套深圳房子实在。

不相信的话,随便在网上搜一下“香港保险避雷”,你会发现一个新世界。

01

郎教授列举的港险7宗罪,基本涵盖了投保前、产品收益、投保后理赔、资金去向等不同阶段,可以说是对香港保险的全盘否定。

实际上,荣杏老师认为有堆砌之嫌。

首先,“外汇管制”这玩意不是只针对港险,而是针对资金流动,帽子扣得有点太大了。

而“疾病保险容易被拒赔”,这难道不是所有保险的通病么?

至于“不同产品收益差别大”,股权投资、股票投资、各种基金理财等等,请问哪个金融产品不是这样的?

“在内地签署的保单无效”,这点也很好解决,把客户拉到香港去签约就完了,不过一点差旅费而已,不是啥大事。真正的地下保单也没几个。

港险真正的3大天坑,在于回报虚高、退保损失和维权成本,这才是让其伤筋动骨的点。

先说回报率。

港险最吸引大家的点,不就是号称回报率高达7%么?

它真的能实现这么高的回报率吗?

不要听港险从业人员的回答,业绩是现任的,包袱是后人的。

二三十年后的保单能否兑现演示回报,恐怕没有任何人关心。

咱们从历史中找答案就是了。

2015-2016年,很多香港保险公司推出过预期分红很高的产品,掀起过内地赴港投保的一股热潮,跟现在这股风潮很类似。



来看一个客户的真实保单案例。

2016年1月购买保诚隽升,2.5万美金/年,投保5年,总保费12.5万美金。

购买保单时写的第八年,即2024年预期收益是13.5万,但2024年实际达成是11万。

也就是说,8年过去了,不仅没达成预期,甚至还亏损了13.6%。





还有更有意思的,你们听说过“红利回撤惨案”么?

一位2017年买了隽升的客户,总保费32万美元,2023年查询时终期红利显示为5.4万美元,结果2024年再次查询时发现终期红利变成了3.8万。

客户怒了,上网发帖吐槽,结果发现竟然有一堆难兄难弟。

为啥已经显示的红利,还能变少(回撤)呢?

这就要从港险的收益结构开始说起了。

港险收益 = 保证部分 + 非保证部分

保证部分是写进合同的,白纸黑字,一定给你的,不会变动。这个部分通常很低,大概0.2-0.5%左右。

非保证部分得看保司的投资水平和市场情况,收益可能存在较大波动,有可能高达6-7%。

非保证部分 = 复归红利 + 终期分红

复归红利是每年定期派发,一旦派发即不会变动,不会回撤。如果不提取,这部分会在你的保单账户中持续利滚利,不断增长。

终期分红是在保单终止(比如退保、身故、期满)时一次性给你,这部分与保司的资管、投资水平,以及市场行情强相关,可能带来较高收益,也可能亏损,存在较大的波动性。这部分是有可能回撤的,当然也可能比预期收益更高。





所以,港险所谓7%的回报率,只是计划书上的演示,并不是给你的承诺,俗称画饼。

真要拿到这个回报率,你得连续活70年,难如登天。

如果你从30岁开始投保,那么你要活到100岁,才可能拿到7%的稳健回报。

02

港险的第二大天坑,是提前退保损失巨大。

大到什么程度呢?

如果是投保几年内就反悔想退保,是要损失本金的。

很多香港保险产品十年之后的中期分红,也就是你退保拿到的分红占比只有40~60%。

而且这不是个别现象,是所有的公司都这么拉胯!

甚至还有20-30%左右的。

我一个朋友的孩子,他24岁时开始购买香港分红储蓄险,到他94岁以后,才能够得到7%的回报率。

如果在94岁之前退保,是拿不到7%的,能拿到多少呢?

能有5%、6%也行啊!

我告诉你,那是不可能的。

提前退保的回报率,是断崖式下滑。

搞不好是1%,甚至0%,很多接近0的。

比如下面这款产品,前面6年退保都是亏损的,直到第七年退保才能拿回本金。



如果你觉得不服气,想告香港保险公司?

这就引出了第三大天坑:港险维权成本极高,你根本告不起。

香港保险索偿投诉局只处理120万港币以内的纠纷,超过这个数额只能去法院。

在香港打官司,法律程序超级复杂,而且香港法律是保护这些保险公司利益的。

不仅如此,律师费还超级贵,最后算下来比理赔金还要高。

律师费按小时计算,普通律师3000块,资深大律师5000块,妥妥的花钱买教训。

根据香港保险投诉局2024-2025年报,过去五年每年的投诉结案数维持在350例左右,真正能得到赔偿的只有2.5%。

2024年的356例中,有154例表面证据不成立,占比43%;双方和解101例,占比28.5%;撤销投诉59例,占比16.5%;维持保险公司决定32例,占比9%;索偿得直9例,占比2.5%;建议通融处理1例,占比0.5%。

03

还有种观点,是保险从业人员经常灌输给客户的,太反智了,能让人笑掉大牙。

钱在自己手上怕控制不住花掉,所以要找保险公司做强制储蓄。



有多少人听过并且接受了上面这种说法的?

不相信自己,却相信别人比自己做得更好,妥妥的韭菜思维。

想要投资,首先保证自己的本金安全,保护不被割,你就赢了90%的人。

怎么保证不被割?

如果嫌存款或者银行理财回报率太低的,那就——买房子。

对于普通人来说,买房子是唯一一种能将资产控制在自己手上的理财方法。

不仅放在放在你名下谁也抢不走,而且可以自己住,可以出租给别人收租,更可以坐等房产升值,让房子帮你赚钱。

当然,这里特指一线城市核心区域的房子,那些三四五线城市、小县城的房子,通通不算。

以深圳为例,有商品房住宅、公寓、商铺、写字楼,也有农民房、军产房等等,品类多得很。

不过呢,房价涨幅越大、成长性越好的房子,租金越低。

房价多年稳定、没什么成长性的房子,反而租金回报率高。

比如科技园的「华润城」,一期89㎡三房市场价1250万,租金1.1万,年租金回报率1%;

前海的「前海润峯府」,110㎡三房价格1300万,租金1.4万,年租金回报率1.3%;

宝中的「海纳公馆」,89㎡三房市场价1000万左右,租金1万,年租金回报率1.2%;

龙华北站的「超核润府」,99㎡三房市场价700万左右,租金8K,年租金回报率1.4%。

而罗湖福田的老破小,位置好、配套好、但楼龄近30年了,市场价大概200万左右的一房一厅,能租到4~5K,年租金回报率有2.5~3%,还是很惊人的。

那么,如果从买房收租的角度来看,深圳的哪类房产租金更高呢?

商业地产,比如商务公寓、写字楼、商铺、厂房等等,租金回报率3%起步,5%甚至10%的耐心淘一淘也能找到。

所以,想要躺平收租的房产,还得是商业地产。

就投资难度而言,商务公寓<写字楼<商铺<厂房。

对于普通人来说,买商务公寓是最简单的,它既可以办公、商务使用,也可以居住,租金回报率也不错。目前的深圳市场,已经有不少3~5%租金收益的商务公寓产品,加上这几年很多公寓价格已经打骨折,现在入手算是不错的时机。

写字楼要麻烦一点,深圳的写字楼空置率一直都比较高,加上这几年大行情不好,写字楼租金也一降再降,导致很多写字楼的二房东亏大发了。

不过写字楼的价格差异不会太大,由于是办公使用,不同楼层、不同朝向、是否有阳台、是不是通透对流,这些对于租户做生意没太大影响。所以写字楼的投资难度相对没那么大,主要还是地段、人流方面的影响。

商铺的投资难度就大得多。以前有一铺养三代的说法,现在是一不小心一铺毁三代。

同一个商场或者小区,不同位置的商铺人流量差异很大,受市场欢迎程度差异也大,因此租金差异也非常大,很考验买家的眼光和专业性。

何况现在线下生意不好做,商铺的空置率远远大于写字楼。

厂房就不具体分析了,一般面积都挺大,占用的资金体量也更大,属于大宗资产的范畴了,普通人很少接触到。

深圳过去几年的楼市行情,住宅价格大幅下跌,商业地产价格下跌幅度其实更大,开发商也好、二手业主也罢,都有不少急需出货低价出售公寓、写字楼、商铺的现象。

PS:小产权/农民房其实租金收益更高,但毕竟是非标产品,需要的专业度更高,我们这里不做分析。

深圳商办价格腰斩,现在抄底是馅饼还是陷阱?

现在有不少专业投资选手,正盯着这些高性价比的笋盘。

他们可以说是躺平收租的典型,早年依靠天时地利的运气买了不少小产权、公寓、厂房、写字楼等等,也得益于他们的眼光和胆识,如今每个月稳定收租几万到几十万不等。

大环境不好对他们有影响吗?

也有,但不过是租金收入从30万跌到25万,或者10万跌到8万的差异。

既然你都愿意把钱交给别人打理,去承受长达几十年的不确定收益,甘愿冒着本金损失的风险,为什么不静下心来,好好选套深圳的房子,安心当房东收租呢?

深圳的二手房,可不会动不动就锁定你六七十年,你想卖随时能卖掉。

房租收益也能稳定在3-5%,未来随着通货膨胀还可能达到6-10%,这收益是谁都抢不走的。

何况深圳房价继续往下走的空间不大,反而是熊了几年,随时可能一触即发。

人这一生,始终在为自己的认知买单。

评论区分享你对港险和深圳房产的看法,点赞前3送《港险避坑指南》+《深圳高租金楼盘清单》。



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买对房子。

毕竟现在买卖房子的摩擦成本+时间成本都挺高,谨慎为妙。

对于普通人而言,买房是非常低频的决策,大部分人都缺乏经验。

同时买房又是极个性化的,每个人的资金、需求、目标、喜好都不一样,适合且喜欢的房子自然也不一样。而每一个片区、每一个楼盘,都有其价值点和卖点。

凭感觉买房子,如同随机买彩票,中奖的概率实在太低,恐怕绝大部分人都没有这样的好运气。

买对房子靠的是系统性、框架性的筛选和科学决策,所以还是通过咨询来探讨和决策会更为合适。网上交流千百遍,不如线下见一面。

如果你在买房这件事上遇到任何困惑,或者你不知道哪个房子更适合你,都可以找荣杏姐做一次线下1V1深度咨询,这绝对是你做过最明智的决策(值回千倍票价):

100%买方立场,源自华为思维模型,全方位定制化、专业可靠,帮你提前规划好方案,避开所有看不见的坑,一次性买对房子。

扫码添加下面微信,可以找到我,注明“咨询”。





作者:微信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5-7-27 11:28 , Processed in 0.03976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