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9|回复: 0

香港保险公司会倒闭吗?偿付能力这个数据有点意思!

[复制链接]

630

主题

630

帖子

190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900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提起香港保险,很多内地朋友第一反应就是友邦、保诚。

确实,这两家大佬深耕多年,代理人队伍庞大,名气响当当,成了不少人的首选“标签”。

但是,香港保险市场的优质选手可远不止这两位!

像美国万通(MassMutual)、加拿大宏利(Manulife)、法国安盛(AXA)、加拿大永明(Sun Life)这些国际老牌险企,

论管理资产的规模和产品分红的表现,那都是和友邦、保诚不相上下的实力派。

还有富卫(FWD)、周大福、安达(Chubb)、立桥(Liberty)这些后起之秀,靠着灵活的产品设计,也在市场上闯出了名堂。

看看2024年香港保险公司的总保费排名是不是有点感觉?



面对这些相对没那么“眼熟”的公司,不少人心里难免打鼓:

选它们的产品,万一……保险公司以后经营不善甚至倒闭了,我的保单权益还能有保障吗?

今天聊聊香港保险公司的“安全垫”——偿付能力体系,看完保你心里踏实不少!



01

“偿付能力”?说白了就是“赔得起”的本钱

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指的就是它有没有足够的“家底”来履行对保单持有人的赔付责任,以及偿还债务的能力。

这可是衡量一家保险公司财务健康状况的关键指标!

<img class="rich_pages wxw-img"  />

<img class="rich_pages wxw-img"  />

<img class="rich_pages wxw-img"  />

<img class="rich_pages wxw-img"  />

<img class="rich_pages wxw-img"  />
说人话:假设突然有一大批保单同时来理赔,保险公司口袋里有没有足够的钱,能爽快地把所有理赔款都支付出去?

偿付能力越强,保险公司“付不起钱”的风险就越小。

<img class="rich_pages wxw-img"  />

<img class="rich_pages wxw-img"  />

<img class="rich_pages wxw-img"  />

<img class="rich_pages wxw-img"  />

<img class="rich_pages wxw-img"  />

02

“本钱”够不够?“偿付能力充足率”告诉你

偿付能力强不强,主要看一个核心指标:偿付能力充足率。

香港《保险公司条例》规定得清清楚楚:

偿付能力充足率 = 保险公司实际拥有的资本 / 监管部门要求的最低资本
最低资本要求:这是监管爸爸给保险公司划的“安全线”,必须持有的最低本钱。实际资本:就是保险公司自己实实在在能拿出来扛风险的“老本”。
香港监管部门给所有保险公司定的达标线是150%。

保险公司手上的实际资本,至少要达到最低资本要求的1.5倍!

这就留出了相当大的安全空间。

03

香港监管的“紧箍咒”:三道安全闸(RBC)

香港对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监管,采用的是国际上成熟的 “风险为本的资本框架”(RBC, Risk-Based Capital)。

这套体系的核心思想就是:你有多少本钱,才能做多大的生意,必须兜得住底!

具体怎么管?

靠的是 “三支柱”监管框架:



<img class="rich_pages wxw-img"  />

<img class="rich_pages wxw-img"  />

<img class="rich_pages wxw-img"  />

<img class="rich_pages wxw-img"  />

<img class="rich_pages wxw-img"  />

1. 第一支柱:财务实力硬指标(量化方面)

这一关最硬核,直接算账!
资本门槛高: 除了少数特殊类型的公司,所有保险公司必须保证其资本基础任何时候都不能低于三个数:订明资本额、最低资本额以及2000万港元。哪个高就得满足哪个!充足率是核心: 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前面说的 偿付能力充足率(= 资本基础 / 订明资本额),必须不低于100%(但150%才是达标线)。风险算得细: 这个“订明资本额”可不是拍脑袋定的,它要把保险公司面临的各种风险都量化算进去,包括:市场风险(比如投资亏了)人寿保险风险(比如死亡率变化)一般保险风险(比如车险理赔多了)对手方违约风险(比如再保公司赖账)业务操作风险(比如内部流程出错)



<img class="rich_pages wxw-img"  />

<img class="rich_pages wxw-img"  />

<img class="rich_pages wxw-img"  />

<img class="rich_pages wxw-img"  />

<img class="rich_pages wxw-img"  />

2. 第二支柱:管理能力软实力(素质方面)

光有钱不够,还得会管风险!
企业风险管理(ERM):从2020年起,香港强制要求保险公司建立一套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比如,明确公司愿意承受多大的风险(风险偏好),设置重大风险的红线,还要做各种“压力测试”(模拟极端情况:比如金融危机、重大疫情),看看自己扛不扛得住。这能覆盖第一支柱没完全算到的风险。自身风险与偿付能力评估(ORSA): 保险公司每年都要自己做个全面的“风险体检”,评估自己的风险和偿付能力状况。这份重要的 《自险评估报告》 可不是随便写写,必须经过公司董事会或风险委员会审批,然后乖乖交给香港保险监管局(IA)过目。



<img class="rich_pages wxw-img"  />

<img class="rich_pages wxw-img"  />

<img class="rich_pages wxw-img"  />

<img class="rich_pages wxw-img"  />

<img class="rich_pages wxw-img"  />

3. 第三支柱:信息透明晒太阳(披露方面)

得让监管和市场看清楚!
给监管交作业: 保险公司必须按时(每月、每季、每年)向监管局提交一大堆法定报告和资料,规矩都写在《保险业(呈交报表、报告及资料)规则》里。给公众看成绩单: 这部分还在完善中。毕竟,把详细的财务报告完全公之于众是把双刃剑,香港保监局(IA)还在谨慎研究具体怎么操作更合适。

04

香港保险公司的“安全垫”到底有多厚?

稳得很!
历史证明: 香港保险业发展超过170年,至今没有一家保险公司倒闭过!还记得2008年那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吗?连雷曼兄弟这样的世界级投行都倒了,但香港的保险公司却稳住了阵脚。这底气,够硬吧?监管托底: 保险公司是香港这个全球前三金融中心的顶梁柱之一。为了保住这块“金字招牌”,监管对保险公司的要求极其严格——资本必须充足,风险必须可控。真要到了极端情况,监管爸爸绝不会袖手旁观,会果断出手,确保咱保单持有人的利益不受损,整个金融体系也不会乱。
实力雄厚: 香港的保险公司,很多是有着百年历史的外资跨国巨头,业务遍布全球。它们资产规模庞大,投资风格普遍偏稳健,像政府国债这类安全资产占了大头,实际偿付能力充足率远超150% 的监管底线,倒闭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最后的安全网: 退一万步讲,如果真有某家公司走到了那一步,还有多重保障:
a. 丰厚的偿付准备金;
b. 完善的再保险安排(风险早就分散出去了);
c. “大鱼吃小鱼”—— 其他实力更强的大保险公司很可能会出手收购,确保客户保单利益不受损失。



<img class="rich_pages wxw-img"  />

<img class="rich_pages wxw-img"  />

<img class="rich_pages wxw-img"  />

<img class="rich_pages wxw-img"  />

<img class="rich_pages wxw-img"  />

总结一下:

香港的保险公司,多数全球布局的百年老店,,投资稳健(尤其爱买国债这类安全资产),这从根本上就让“倒闭”这事儿变得非常非常遥远。

最特别的是,香港政府还会直接派官方精算师进驻每家保险公司的核心精算部门,全程盯着,从内部运营上保障客户的权益。

所以,在香港买保险,保险公司倒闭的风险极低极低。

就算真的遇到了那万分之一的情况,咱保单持有人的合法权益,也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放心选,安心投!

作者:微信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5-7-27 11:18 , Processed in 0.05036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