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2|回复: 0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上调对全球经济增速的预期

[复制链接]

162

主题

162

帖子

49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96
发表于 2025-8-4 14: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在刚刚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更新》报告里将2025年和2026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分别上调至3.0%和3.1%,比该组织在今年4月的基准预测分别上调了0.2和0.1个百分点。报告指出,全球经济在持续不确定性中保持脆弱韧性,预期上调主要是因为实际生效的美国关税税率低于4月宣布的水平、全球金融状况改善(包括美元走弱)以及部分主要经济体的财政扩张政策。尽管如此,未来全球经济前景的风险仍倾向于下行,特朗普关税战、地缘冲突、财政赤字和全球经济割裂(fragmentation)加剧都可能导致经济前景恶化。

维持至今的增长韧性

特朗普发动的关税战无疑是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和变数。不过迄今为止,实际落地的税率比之前威胁征收的明显要低。7月29日,中美谈判代表在斯德哥尔摩新一轮经贸谈判后同意将原定于8月12日到期的关税休战协议再延长90天(尚未签订协议)。时隔两天,白宫发布行政令,对部分国家重新设定“对等关税”税率标准(8月7日生效),欧盟、日本等与美国达成协议的主要经济体获得相对优惠税率安排,瑞士和南非将分别面临高达39%和30%的惩罚性关税,印度将被征收25%关税,中国台湾、越南将被征收20%的关税,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印尼商品将被征收19%的关税。此外,特朗普单独宣布将对加拿大的关税税率从25%上调至35%,新关税将于8月1日生效。



美国实际税率与全球不确定性

今年4月以来,全球金融状况有所放松。美国股市已收复了4月2日关税冲击带来的损失并创下新高,全球其他股市也因关税因素和好于预期的宏观经济数据而上涨。值得注意的是,美元进一步贬值,使得发达经济体的隐含政策利率路径趋于平缓,并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提供了一定的货币政策空间。尽管许多国家的债务和赤字水平非常高,但收益率曲线的陡峭化程度仍处于历史正常范围内。



全球金融状况(相对历史均值的偏离标准差)

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经济增速比IMF在4月份的预测高出0.3个百分点,其主要推动力是国际贸易和投资,而私人消费则较为疲软。分地区来看:美国GDP按年率计算下降了0.5%,为三年来的首次季度收缩。欧元区GDP增速加快至2.5%,主要由投资和净出口推动,且爱尔兰是增长的主要贡献者(若排除爱尔兰,欧元区增速将降至1.4%)。中国GDP按年率计算超预期增长6.0%,主要得益于出口的推动(人民币贬值与美元走势一致,对美出口下降被对世界其他地区出口的强劲增长所抵消)以及财政措施支持的消费。日本GDP按年率计算收缩0.2%,疲软的私人消费和净出口拖累了增长。全球贸易在第一季度增长强劲,但高频指标显示第二季度的囤货行为正在消退。



中国按目的地划分的累计出口增长(百分比)

全球整体通胀中位数略有上升,但核心通胀显著放缓,目前已低于2%。包括欧元区在内的多个经济体出现了低于预期的通胀数据。美国的通胀小幅上升,初步迹象显示关税和美元疲软已传导至部分进口敏感类别的消费者价格,生产者的中间品成本也有所上升。

充满不确定性的预测

IMF预测,全球经济增速在2025年和2026年的预测值分别为3.0%和3.1%,低于2024年(3.3%)和疫情前的历史平均水平(3.7%),但仍高于4月的基准预测。

发达经济体增速预计在2025年为1.5%,2026年为1.6%。

在美国,由于关税税率低于4月2日宣布的水平且金融状况更为宽松,2025年预计增长1.9%。这与4月基准预测相比上调了0.1个百分点,部分抵消因素是私人需求降温快于预期和移民减少。2026年增速预计小幅上升至2.0%,主要得益于“大而美法案”通过企业投资税收优惠带来的短期提振。这与4月基准预测相比上调了0.3个百分点。IMF估计,“大而美法案”可能在2030年之前平均每年提高美国产出约0.5%(相对于无此财政方案的情况)。

欧元区2025年增速预计将加快至1.0%(较4月上调了0.2个百分点),2026年为1.2%(与4月一致)。

其他发达经济体2025年增速预计将放缓至1.6%,2026年回升至2.1%。部分经济体的货币升值抵消了更宽松金融状况的有利影响,而实际关税税率与4月基准预测持平或略高(原因是5月对汽车零部件加征的新关税和6月对钢铁和铝的关税翻倍)。



世界及发达经济体GDP增速及预测值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2025年和2026年的增速预计分别为4.1%和4.0%。与4月的预测相比,中国2025年的增速上调了0.8个百分点至4.8%,反映了2025年上半年强于预期的活动(仅第一季度的GDP表现就为全年增长率贡献了0.6个百分点的技术性上调)以及中美关税的显著降低。库存积累的复苏预计将部分抵消2025年下半年囤货行为的消退。中国2026年的增速也上调了0.2个百分点至4.2%,同样反映了实际关税税率的降低。

相较4月份的基准预测,全球贸易量在2025年上调了0.9个百分点,2026年下调了0.6个百分点。短期内,由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高企和预期贸易限制收紧,部分贸易囤货行为提供了抵消作用,但预计这种效应将在2025年下半年消退,相关的拖累将在2026年显现。美元走弱放大了关税冲击而非吸收冲击,导致关税对美国经常账户余额产生了积极影响。中期内,经常账户盈余经济体的扩张性财政方案预计将有助于减少全球失衡。

全球通胀预计将继续下降,整体通胀率在2025年降至4.2%,2026年降至3.6%,与4月基准预测基本一致,需求降温和能源价格下跌的趋势仍在持续。然而,整体数据掩盖了跨国差异。关税冲击将逐渐传导至美国消费者价格,并在2025年下半年推高通胀。在其他地区,关税构成负面需求冲击,降低了通胀压力。预计美国的通胀率在2026年仍将高于2%的目标,而欧元区的通胀更为温和。中国的整体通胀率预计与4月预测基本持平(国内能源价格低于预期),但核心通胀率小幅上调至2025年的0.5%和2026年的0.8%。这些调整反映了近期高于预期的数据以及关税的降低。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GDP增速及预测值

需要指出的是,IMF的预测是在假定当下很多外部条件(如关税税率、各国财政政策力度和央行货币政策取向等)不变的前提下做出的。如果这些条件发生显著变化,那么预测模型的相关结论也需要进行调整。总体而言,全球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依然很大。

未来风险远远大于机遇

特朗普贸易战是最大的风险来源——未来冲击可能是税率大幅上升、谈判破裂以及保护主义措施升级。此外,对电子和制药等领域的额外行业关税可能提高实际关税税率并造成瓶颈,放大更高关税的直接效应。针对关键投入品的非关税措施可能导致全球供应链混乱。额外关税和非关税措施的通胀影响可能显著且持久。企业对现有和新建贸易联系的投资可能受到影响,从而减缓贸易和产出的增长,尤其是出口导向型经济体。

中东或乌克兰等地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升级可能给全球经济带来新的负面供给冲击。航运路线和供应链可能中断,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这些力量将抑制增长并重新点燃通胀压力。央行在应对贸易环境挑战的同时,可能面临更艰难的政策权衡。



地缘政治风险指数

财政脆弱性可能变得更加突出,对金融市场产生影响并外溢至实体经济。包括巴西、法国和美国在内的多个经济体预计将在公共债务处于历史高位的背景下运行大规模财政赤字,这可能推高期限溢价并收紧全球金融状况。由财政可持续性担忧引发的美国期限溢价(term premium)上升也可能加剧金融市场的过度波动。



经和组织(OECD)国家中央政府债务占GDP之比

囤货行为提高了2025年上半年的经济表现,但也带来了放大潜在负面冲击影响的敞口。库存过剩可能使进口订单的降幅超过预期。如果囤货商品的需求未能实现或金融状况收紧,企业可能面临持有成本上升和潜在损失。

有限的利好可能仍然主要来自关税方面——贸易谈判的突破性进展若能建立一个可预测的框架,可能进一步降低实际关税税率和其他保护主义措施。通过显著降低不确定性和增强政策可预测性,非歧视性的降低贸易壁垒协议可能促进投资和其他商业决策。如果协议不仅涵盖货物贸易,还包括数字服务和外国投资,其影响可能更大。长期来看,这将带来更快的生产率增长和对外部冲击的更强韧性。

结语:以政策确定性应对环境不确定性

面对多重风险和高度不确定性,各国政府和央行亟需采取适当的政策干预以维持市场信心和确保增长的可持续性。

在当前国际贸易体系规则无法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务实合作至关重要,各国应通过推动清晰透明的贸易框架来减少不确定性。双边谈判应以减少贸易和投资壁垒为目标,不应针对第三方提高壁垒。个别国家由内部原因导致的贸易失衡问题,应从自身经济结构寻找根本原因,而不应滥加关税嫁祸他国。贸易、产业政策和税收等领域的国际合作可以缓解跨国溢出效应,支持脆弱经济体。

在持续的贸易紧张局势和关税演变的背景下,财政政策在满足关键支出需求的同时,应关注恢复财政空间并确保公共债务可持续性。各国应增加财政收入,提高支出效率,撬动私人部门投资,并利用自动稳定器应对负面需求冲击。

央行必须根据国情谨慎调整货币政策,以维护价格和金融稳定。对贸易伙伴加征关税(无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的国家面临供给冲击,这些国家的央行需要在保护实体经济与防止高通胀之间做出艰难权衡。相比之下,未加征关税的国家面临需求冲击,央行可以逐步降低政策利率。
最终,提升中期增长前景是缓解宏观经济矛盾的唯一可持续途径。劳动力市场、教育、监管和竞争等领域的持久结构性改革可以提高生产率、潜在增长率和就业率。此外,推广数字化和人工智能应用等促进技术进步措施可以进一步增强增长潜力。

作者:微信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5-8-12 03:12 , Processed in 0.03634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