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2|回复: 0

香港保险:拨开“高收益”迷雾,洞察财富管理真谛

[复制链接]

699

主题

699

帖子

210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107
发表于 前天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当前全球经济变局下,高净值人士对跨境资产配置的需求日益增长,而香港保险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焦点。然而,近期市场关于香港保险“高预期回报”的讨论,以及一些质疑的声音,也让不少投资者感到困惑。   

         社交媒体上不乏关于“香港保险是精心设计的骗局”这类耸人听闻的言论。有评论员甚至犀利指出,香港保险在收益实现、提前支取等方面存在“深坑”,瞬间将热度不减的赴港投保推向风口浪尖。   



         尽管争议不断,但香港保险市场,特别是对内地客户的服务,依旧门庭若市。疫情后的2023年,赴港投保热潮不减,各大保险公司为了抢占市场,纷纷竞相提升其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例如,行业巨头友邦保险,其明星储蓄产品曾将“百年预期收益率”推至令人瞩目的7%。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百年预期收益率”仅仅是基于长期复利假设的演示数据,并非板上钉钉的保证收益。   

         面对市场过度竞争可能带来的风险,香港保险业监管局迅速响应,下调了分红保单的演示利率上限,规定不得超过6.5%。然而,友邦保险等公司则快速调整策略,在遵守新规的同时,转而强调“更快实现回本”和“更高的早期现金价值”。   

         这种行业与监管之间的“策略博弈”,无疑揭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香港保险高收益承诺背后所隐藏的深层考量与潜在不确定性。   
解析“高预期”的表象与内核

         针对市场上关于香港保险高收益的质疑,我们有必要深入剖析其核心症结:所谓的“稳健高回报”实现难度、收益构成中的不确定性因素、以及过早支取的代价。这些问题,确实触及了香港储蓄险产品的本质。   

         曾几何时,“7%复利”是香港保险吸引客户的“金字招牌”。但要真正达到这一收益,往往需要极长的持有期限,对于大多数投保人而言,这确实是一项艰巨的挑战。   

         深入审视,这一情况确实有其道理。   

         自2023年以来,香港保险市场的竞争态势异常激烈。更高的预期收益、更灵活的资金提取方案以及更丰富的功能,似乎成为了各类产品的“标准配置”。   

         以友邦保险的“盈御多元计划”为例,其百年预期收益率曾一度达到7%。然而,正如前述所指,这7%的预期收益率,其不确定性极高。   

         这种不确定性,主要源于保单的大部分收益被配置于风险较高的权益类资产。例如,该产品中权益类投资的占比高达75%。这种设计目的在于拉高演示计划书上的整体收益率——即演示回报率。   

         同时,保单收益中的“确定性部分”——保证收益率,却被压至极低。从长期来看,其年化保证收益率甚至不足0.5%,仅能确保客户收回本金。换言之,客户在计划书上看到的那些“美好蓝图”,绝大多数都是建立在高度乐观的假设之上,属于非保证收益。   

         非保证部分能否真正兑现,将直接取决于保险公司的分红实现率。   

         虽然友邦近期推出的新产品分红实现率表现亮眼,但值得注意的是,其早期发售的部分产品,收益表现已显露出疲软迹象。例如,友邦2015年的“充裕未来”系列产品,其2024年的分红实现率已从97%下降至93%。   

         此外,正如外界普遍指出的,香港保险的收益主要依赖后期复利增长,若选择提前支取,确实会面临“损失”。   

         目前香港市场热门的保单,多采用英式分红机制。这意味着部分红利直接派发,而另一部分则作为终期红利,以复利形式累积,使得长期收益看起来非常可观。但一旦提前支取,就意味着放弃了未来的复利增值,客户实际到手的金额将大打折扣。   

         同时,作为主要组成部分的终期红利会随投资市场波动,其最终金额只有在领取时才能确定。若市场环境不佳,演示计划书上的数字很可能无法完全兑现。   

         更需要我们高度警惕的是:香港保险“高收益”的宣传背后,可能隐藏着被低估的风险。   

         从香港保单设计来看,保单生效初期,现金价值主要来源于保证部分,相对稳定。然而,随着时间推移,非保证部分的占比逐渐增加,导致现金价值的波动性显著放大。这种设计很容易让客户忽视潜在的风险。在销售过程中,代理人往往只强调复利诱惑,而对收益实现的条件和潜在波动性,则常常轻描淡写,甚至避而不谈。   


监管与市场巨头的“攻防战”

         高达7%的演示收益率,不仅极大地抬高了客户预期,更直接加剧了香港保险市场的恶性竞争,最终不可避免地引发了监管部门的介入。   

         今年2月,香港保监局发布了《分红保单利益演示利率上限指引》,明确要求从2025年7月1日起,港元及非港元分红保单的最高演示年回报率,分别不得超过6%和6.5%。此举旨在有效遏制保险公司利用激进的投资假设进行市场营销,引导行业回归稳健发展。   

         保监局执行董事曾撰文指出,近年来业界为招揽业务过分夸大预期回报,若任其发展,一旦投资环境恶化导致产品无法兑现高回报,势必引发大规模客户投诉和信任危机,严重损害香港保险业声誉。   



         面对监管新规,友邦香港展现出极快的反应速度,几乎在6.5%上限生效的同时,迅速推出了一款“更具吸引力”的新产品:“环宇盈活”储蓄计划。   

         该产品虽将演示利率严格控制在6.5%上限内,却巧妙地调整了结构,转而主打“更快回本”和“更高前期收益”,甚至宣称“重新定义了储蓄保险的价值标杆”。   

         官方宣传称,该产品在保单的第30个年度即可实现总内部回报率(IRR)达到6.5%,相较于友邦以往的旗舰产品,这显著提升了中短期的预期回报。   

         然而,此举在业界被普遍解读为“转换跑道继续竞争”。   

         监管机构设定演示利率上限的初衷,是为无序竞争“踩刹车”,促使险企摆脱对“高收益噱头”的盲目追逐。但友邦却在收益率上限“迫降”的同时,迅速转向比拼回本速度和早期利益。这被市场人士质疑为变相违背监管意图,通过新的营销卖点刺激销售,恐将使行业再次陷入“饮鸩止渴”的循环。   

         尤其令人诟病的是,对于那些在6月份购买7%旧产品的客户而言,当看到在更短年限内有更佳回报的新产品问世时,不少人感到意外和不满,甚至直言“感觉被出卖”。   

         如此一来,监管新规的效果无疑大打折扣,而消费者也因此陷入迷茫:今天斥巨资购买的“最优”产品,明天很可能就被更新、更具吸引力的计划所超越。   
短期业绩与长期风险的平衡

         友邦激进推出的“环宇盈活”,不过是当前香港保险市场“激烈竞争怪圈”的一个缩影。   



         放眼香港保险市场,所有公司都卷入一场近乎搏命的“市场争夺战”。无论是友邦、保诚,还是宏利,无不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全力角逐。   

         一旦有公司率先推出更具吸引力的方案,其他竞争对手若不及时跟进,客户和市场份额便可能迅速流失,导致短期业绩落后。其结果,就是一场永无止境的“创新竞赛”。   

         透过香港保险市场的这场“激战”,不难窥见友邦及其一众香港保险管理层深层的增长焦虑。尽管保费规模与利润连年增长,加上此前公布的120亿美元回购计划,友邦却始终未能获得资本市场的“热烈响应”。   

         恒生指数水涨船高,而友邦的股价却一直持续震荡低迷,目前仅相当于2021年高峰期的70%。究其深层原因,正是友邦的增长幅度出现了放缓迹象。   

         例如,反映公司承保业务质量的新业务价值,目前仅与2019年水平相当。为了交出一份亮眼的财报,继续“深耕市场”,成为了友邦别无选择的“策略之举”。   

         在业绩发布会上,友邦管理层也坦承,香港等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各渠道确实需要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才能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至于二三十年后,这些保单究竟能否真正兑现当初演示的回报,恐怕已非当前管理层所能考虑——如果真的出现什么风险,那时候的管理层或许早已“迭代数轮”。   

         正如业内那句充满哲理的调侃:“当期的业绩属于在任者,未来的责任留给后来人。”

         这场短期的业绩争夺战,暗藏着行业长期的巨大隐患。然而在巨大的业绩压力之下,“紧急刹车”却成为了无人敢做的选择。   

         在内地利率持续下行的大背景下,赴港抢购港险的热潮,更需要我们警惕狂热背后的风险传导。   

         监管层曾发出警告,内地客户对港险产品往往了解并不深入。如果在销售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夸大收益等问题,那么将来一旦实际回报未能达到预期,最终“买单”的很可能还是内地监管部门——因为那些感到受骗的内地客户,最终会向内地监管部门寻求介入与解决。   



         本文并不构成亦不应被诠释为向香港境外之任何人士招揽、要约、出售、提供、建议或游说购买任何保险产品。本文所载资料仅供参考,有关内容只属一般资讯,不可视为任何产品或服务的销售邀请。如对本文的内容有任何疑问,应向独立人士寻求专业意见。任何情况下,概不就本文内容的任何建议、意见或陈述而引至的直接或间接、特殊、附带、相应而生的任何损害、损失或法律责任承担任何责任。任何因未经本公众号授权而转载而带来的问题或纠纷均由转载方负责。   

作者:微信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5-8-12 03:13 , Processed in 0.03653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