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0|回复: 0

买香港保险的人,真的信7%复利吗?真相关乎资产配置的底层逻辑

[复制链接]

822

主题

822

帖子

247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476
发表于 2025-8-21 11: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香港储蓄险以“7%复利”的宣传进入视野时,旁观者总会好奇:购买者真的迷信这个数字吗?但接触过实际买家后会发现,他们的决策逻辑远比表面数字复杂——7%不过是被误解的表象,真正驱动他们的,是对美元资产配置、纪律性储蓄和跨周期安全的深层需求。

一、7%复利:被拆解的“预期”与“现实”

香港储蓄险的宣传中,7%复利常以“预期收益”呈现,但稍有经验的买家都清楚:

        •        非保证收益的本质:该数字是保险公司基于投资回报的乐观演示,并非合同保证条款。买家更关注的是保险公司过往二三十年的“分红实现率”,例如部分公司近五年实际年化收益稳定在4%~5%,这一区间已足够跑赢内地低风险理财(如国债、大额存单)。

        •        用时间换空间的逻辑:即便实际收益为4%~5%,通过复利效应和长达二三十年的锁定周期,资金仍能实现可观增长。以100万本金为例,按4.5%复利计算,30年后本息合计可达332万,这种“确定性积累”更契合子女留学、养老等长期规划。

二、超越数字的核心诉求:三重配置逻辑

1. 合法布局美元资产的安全性

对跨境资产配置的家庭而言,持有受香港法律保护的美元保单,本质是在分散单一货币风险。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其保险监管体系(如保监局《承保长期保险业务指引》)要求保险公司维持充足资本缓冲,而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也为保单价值提供了货币层面的抗风险属性。这种“法律保障+货币分散”的组合,比单纯的高利率演示更具吸引力。

2. 强制储蓄的“纪律性工具”

香港储蓄险动辄锁定资金10~20年,表面是流动性限制,实则是财务自律的“刚需”:

        •        避免短期市场波动导致的资金挪用(如股市震荡、消费冲动);

        •        为明确目标(如孩子18岁留学、自己60岁退休)建立“专款专用”的资金池。

有买家直言:“如果钱放在活期账户,早被各种开支消耗了,保单的长期性反而帮我守住了规划的底线。”

3. 穿越经济周期的确定性规划

在全球低利率环境下,内地理财收益持续下行(如年金险预定利率从4.025%降至3%),而香港储蓄险的长期收益虽非最高,却能通过“保证部分+非保证分红”的结构,平衡安全性与收益性。尤其对高净值人群而言,这种“抗周期”的稳定增长,比短期高收益更符合资产配置的核心逻辑。

三、破除误解:他们买的从来不是“复利幻觉”

当有人质疑“7%复利能否实现”时,实则忽略了香港保险买家的成熟认知:

        •        他们清楚“收益演示≠实际回报”,但更信任香港保险市场百年积累的监管体系(如分红保单独立账户管理、历史分红透明度);

        •        他们不追求“暴富”,而是用保单作为“资产压舱石”,搭配其他高风险投资(如股票、基金)构建组合;

        •        对普通家庭而言,若目标是“为孩子存一笔确定的教育金”或“为自己准备养老补充”,香港储蓄险的“法律确定性+长期复利”确实提供了一种可量化的解决方案。

说到底,香港保险的吸引力从来不在某个数字,而在于它能否成为家庭资产配置中的“安全锚点”。如果你也在思考如何穿越经济波动,为未来锁定一份确定的保障,或许该关注的不是“7%”,而是这套方案背后的法律框架、货币属性和规划逻辑——毕竟真正的理财智慧,从来不是追逐数字,而是理解自己需要什么。

“你好!我是酸奶,一位独立的香港保险经纪人。我的角色是客观分析需求,帮你从市场中挑选真正合适的保险。有疑问或需要规划?欢迎加我微信:Suannaigc01



作者:微信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5-10-2 23:30 , Processed in 0.03610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