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7|回复: 0

从业 12 年,我把香港保险 “选品逻辑” 拆给你:3 个客户踩过的坑,帮你避开 90% 的错

[复制链接]

807

主题

807

帖子

243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431
发表于 2025-8-27 19:4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了解更多香港保险咨讯可以关注我们团队账号
最近总有客户拿着五花八门的港险计划书来找我:

“你看这款产品演示 IRR6.8%,比你之前推荐的还高,是不是该选这个?”

每次我都得先翻出这家公司的分红实现率报告,再跟他们算 “实际能拿到手的钱”

从业 12 年,见过太多人被 “表面高收益” 吸引,忽略了背后的风险,最后要么中途退保亏本金,要么到期分红没兑现,白忙活一场。

今天就结合我亲手处理的 3 个客户案例,跟大家说透香港保险的 “选品真相”

没有虚头巴脑的术语,全是实打实的避坑经验,不管你是第一次了解港险,还是已经在对比产品,都能帮你少走弯路。
一、先别急着看收益!这 2 个 “基础问题” 没搞懂,选啥都错

有个客户 28 岁,刚工作几年攒了 20 万,想投香港储蓄险 “赚点快钱”,一上来就问 “哪款产品 5 年收益最高”。我先问了他两个问题:“这 20 万是不是 3 年内肯定不用?能接受每年的分红有轻微波动吗?” 他愣了半天说:“我还没想过要用多久,就是觉得港险收益高才想投。”

最后我没给他推荐任何产品,反而劝他先理清楚需求 —— 从业这么多年,我发现 80% 的错选,都是因为没搞懂 “资金使用时间” 和 “风险承受力”。

比如你手里的钱 3 年内可能要用(比如买房、结婚),那香港储蓄险绝对不适合 —— 前 5 年退保会亏本金,有个客户买了才 2 年就急用钱,最后只拿回 30% 的本金,悔得不行;但如果你的钱能放 10 年以上(比如给孩子存教育金、自己养老),能接受非保证分红有一点点波动(只要公司靠谱,长期基本能兑现),那港险的长期收益才看得出来。

我常跟客户说:“港险不是‘理财神器’,是‘长期存钱罐’—— 你得先确定钱能放多久,再谈收益,不然再高的演示利率都是画饼。”
二、案例 1:选小公司 “高收益”,最后分红没兑现

3 年前有个客户,不听我劝,选了一家小公司的储蓄险 —— 当时那款产品演示 IRR7.2%,比友邦、保诚这些大公司高 0.5%-0.8%,客户觉得 “能多赚点是点”。

结果去年,客户来找我吐槽:“之前承诺的分红只兑现了 70%,实际 IRR 才 5.1%,还不如当初选友邦的产品。” 我帮他查了那家公司的分红实现率报告,发现不仅他这款,其他产品的实现率也都在 70%-80% 之间,而且公司的偿付能力从 200% 降到了 180%,投资组合里高风险资产占比还特别高。

其实选港险,公司比产品重要多了 —— 我一般会让客户优先选 “经营 50 年以上、分红实现率 90% 以上、偿付能力 200% 以上” 的大公司,比如友邦(近 10 年分红实现率 98%)、万通(年金产品实现率 100%),虽然演示收益可能不是最高,但承诺的分红基本能拿到,不会让你 “空欢喜一场”。
三、案例 2:只看 “IRR 数字”,忽略 “提取后的收益”

还有个客户,对比产品时,觉得某款产品 30 年 IRR6.5%,比另一款高 0.2%,就果断选了前者。结果今年他想每年提取 5% 的现金价值当生活费,一算才发现:提取 10 年后,剩余现金价值比另一款产品少了 12 万 —— 原来那款 “高 IRR” 的产品,提取规则更严格,提取后收益会大幅缩水。

我帮客户算收益时,从来不会只看 “静态 IRR”,都会算 “提取后的动态收益”—— 比如你想 60 岁后每年提钱养老,就得看 “提取后 IRR 还能剩多少”;想给孩子存教育金,就得看 “18-22 岁每年提取后,保单还剩多少钱”。

有个客户给 10 岁孩子存教育金,我帮他对比了友邦和万通的产品:友邦静态 IRR6.5%,但每年提取 8 万后,22 岁时保单剩余价值 45 万;万通静态 IRR6.3%,提取后剩余价值 52 万 —— 最后客户选了万通,因为 “不仅够孩子上学用,剩下的钱还能当自己的养老金”。
四、案例 3:跟风买 “多元货币保单”,最后用不上还亏手续费

这两年多元货币保单特别火,有个客户听朋友说 “能换 9 种货币,以后移民方便”,就跟风买了。结果今年他跟我说 “根本没移民计划,货币转换还得交 0.5% 的手续费,纯属浪费”。

其实多元货币功能,只适合 “有明确跨境需求” 的人 —— 比如孩子确定要去英国留学,提前把保单换成英镑,锁定汇率;或者自己计划去澳洲养老,换成澳元。如果没有这些需求,选美元保单就够了,美元是全球通用货币,以后不管换什么货币都方便,还不用花转换手续费。

我常跟客户说:“产品功能不是越多越好,能用得上的才值钱 —— 别为了‘可能用得上’的功能多花钱,最后反而亏了手续费。”
最后给大家 3 个 “选港险的实在建议”

    先理需求,再挑产品:把 “钱能放多久、用来干嘛、能接受多少风险” 这 3 个问题想清楚,比看 100 份计划书都有用 —— 比如存教育金就选 “回本快、提取灵活” 的,存养老就选 “长期收益稳、能转换年金” 的。优先选大公司,查分红实现率:去香港保监局官网或 10Life 查产品的历史实现率,至少看 5 年以上的数据,实现率稳定在 90% 以上的才靠谱,小公司再便宜也别碰。找个靠谱的顾问,别自己瞎琢磨:港险的条款和收益计算很复杂,我见过太多客户自己看计划书,漏看 “非保证收益占比”“提取规则” 这些关键信息,最后踩坑。找个从业 5 年以上的顾问,让他帮你算 “实际能拿到的钱”,比自己瞎研究强多了。


从业 12 年,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香港保险没有 “最好”,只有 “最适合”。别被 “高收益”“多功能” 迷惑,想清楚自己要什么,选对公司和产品,才能让港险真正帮你守住财富,而不是成为 “后悔的投资”。

如果你也在纠结选哪款港险,或者想算自己的钱能有多少收益,随时找我聊 —— 我不是只会卖产品,更会帮你对着家庭情况 “量身定制”,毕竟钱放对地方,才能越存越多。



作者:微信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5-10-2 20:46 , Processed in 0.07795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