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6|回复: 0

香港保险:中高净值家庭应对资产波动,优化配置新路径

[复制链接]

776

主题

776

帖子

233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338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房地产市场曾是财富的象征,如今却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要理解当前的困境,我们必须回溯其昔日的兴盛之源。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为应对出口萎缩,转向内需拉动。随之而来的“四万亿”刺激计划,催生了独特的土地金融模式。地方政府以土地作为抵押品,通过信托等影子银行渠道筹集资金,大量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这在短期内显著推动了GDP增长,但也将土地财政逐步演变为“土地金融化”。



在这股土地金融浪潮下,居民、房地产企业与地方政府的负债水平同步飙升:
    居民侧:通过降低首付、放宽限购等刺激措施,家庭负债率从2008年的18%跃升至2021年的64%。房企侧:信托、理财等影子银行资金涌入房地产,通过“明股实债”等方式,其表外负债规模累积至万亿级别。政府侧:地方政府债务从2009年的2.79万亿元激增至2022年的35万亿元,土地出让金长期占据地方财政收入的30%以上。

这种由债务驱动的增长模式,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前的资产证券化狂热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我们所称的实体经济产能过剩,实则与金融体系的债务累积互为表里。几年前,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及宏观债务水平持续攀升等挑战。这三者看似独立,却共同揭示了中国经济深层矛盾的“三位一体”特性。

如果实际经济增长不足以产生足够的税收来偿还债务,那么最终可能需要通过通货膨胀来推高物价。而通货膨胀的本质,是对普通民众财富的一种隐性征收。事实上,当地方政府无力独自承担债务,又无法宣告破产时,任何形式的地方政府债务,最终都将由全体公民共同承担,无论是直接税收还是间接通胀。《这次不一样?》一书以“八百年金融危机史”为副标题,通过详尽的历史与数据分析,揭示了金融危机的必然重演。无论是主权债务危机、银行危机、通货膨胀、货币危机,抑或汇率危机,都一再上演。究其根源,在于人类认知的偏差,易于陷入“繁荣的陷阱”。政府、银行、企业或普通消费者,在经济繁荣时期往往过度举债,并进行错误投资。政府向经济体系注入大量资金,表面上推动了经济增长,却暗藏巨大风险。私人部门的借贷“狂欢”,可能推高房价和股价,使资产价格超出其长期可持续水平。而这些资产价格的上涨,反过来又让银行看起来比平时更稳健、盈利能力更强。于是,这种由债务催生的繁荣,便会制造出一种错觉,让人误以为政府决策英明,金融机构盈利超凡,国家生活水平也因此优越。然而,此类繁荣的结局往往是悲剧性的。
有效需求困境与城市化悖论

尽管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65%,但户籍城镇化率仅为47%,这表明仍有2.8亿农民工未能真正融入城市生活。



这揭示了“伪城市化”的问题:土地的城镇化进程快于人口的市民化进程,导致公共服务供给与居民住房支付能力之间存在严重脱节。



当前,我们面临以下显著挑战:
    土地收入持续萎缩:2022年至2024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累计下降高达44.1%,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已跌破20%。债务风险日益凸显:传统的土地抵押融资模式导致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急剧膨胀,截至2023年,城投债余额已突破60万亿元大关。

鉴于此,我们究竟应如何审视当前的房地产价格?朱宁教授的著作《刚性泡沫》为我们提供了深刻见解,这部作品是这位著名经济学家、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在2018年荣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的力作。它如同大前研一2019年常被推荐的《M型社会》一样,展现出极强的预见性。
关键指标之一:租售比

即租金回报率,公式为年租金除以房屋售价。目前,各大城市的租售比常年低于2%,甚至低至1.5%。这意味着,当前的房屋价格与租金都在同步下跌。



有人通过透支未来现金流购房,从而推高了房价,但绝没有人会加杠杆去租房子。因此,租售比更能真实反映房产的实际价值。租售比是国际上广泛用于衡量房地产价格合理性的标准。如果将房地产视为一项投资品,那么租金与房价的比例,便是这项投资品的稳态投资收益率。之所以强调“稳态”,是因为在许多国家,房地产价格的波动趋势并不明显。因此,在进行投资衡量时,出于安全考虑,通常只计算租金带来的投资收益率,而不考虑房价升值可能带来的收益。

以北京和上海为例,这两座城市的租售比在2008年至2013年间,已从国际普遍认可的3%-5%的区间,下跌至2013年的1.5%-2%。这一水平甚至低于同期中国银行业的存款利率(约3.5%)。2014年至2017年,全国房价进一步上涨,越来越多的城市租售比降至1%-2%的区间,不仅远不足以覆盖购房者的资金成本,并且还有继续下降的趋势。
关键指标之二:房价与当地居民收入的比例

国际上另一个广泛使用的房地产价格衡量标准,是房价与当地居民收入的比例。根据2022年彭博社的一则报道,深圳、香港、北京、上海、广州的房价分别是当地居民年收入的46.6倍、46.0倍、45.8倍、36.8倍和29.3倍。这意味着,当地居民需要其30至40年的总收入,才能在当地购买一套房产。而其他主要国际大都市的房价与收入比例,则远低于中国城市的水平。东京、伦敦、温哥华、悉尼、纽约的房价分别是当地居民收入的13.3倍、11.5倍、11.3倍、9.9倍和9.3倍。由此可见,若以房价收入比来衡量,中国主要城市的房价再次远远超过国际一线城市的平均水平。

2022年,房地产在中国家庭总资产中的占比高达70%,部分家庭甚至超过90%。房产作为一种投资标的,其价格的波动注定会带来财富的波动。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调整的,便是资产结构。通过多元化的资产配置,才能有效降低家庭财富的波动风险,实现保值增值。
房产的替代资产在哪里?

将实物房产替换为金融房产的理由一:无需耗费心力,收益更稳健且更高
让我们更务实地思考。一套价值500万元的上海房产,就算往高了说,年化收益率也顶多2%。日常还得操心水电煤气费、物业费,烦恼下水道堵塞、电路故障,维修空调、微波炉、电视机等家电是否完好。此外,还要与中介、租客打交道,哪怕只是断租一天,都可能拖累那微薄的2%收益。是不是可以换个思路?

想象一下,拥有一份1000万元本金、年化复利收益率达到5%以上的金融资产。每年足不出户就能从保险公司收取“租金”,任凭外面楼市政策与税改的红头文件满天飞,是不是也能算是一种更轻松的生活方式?您依然可以保留作为刚需的房产,但通过分散投资、对冲风险,主动调整对预期收益的预期,并同时降低波动性,这无疑是更高段位的投资方法论。
理由二:保单免征个税,不涉及遗产税,实现增值传承且不受婚姻分割影响
以一个真实案例为例:一位姥姥的房产,无成本过继给母亲,母亲去世后又无成本过继给客户。客户在办理移民后出售该房产,因不满足“满五唯一”的免个税条件,需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



近亲之间的继承通常无需缴纳个人所得税,但一旦将房产变现出售给陌生人,财产转让个人所得税率高达20%,意味着500万元的房产将产生100万元的税费。人寿保险不仅是一种理财产品,更是家族财富传承的重要工具,兼具类遗嘱功能。终身寿险具备被动传承和数倍传承的特点。例如,500万元的财富通过保险传承,在第二代离世后,受益将倍增传承给下一代,且无需缴纳个人所得税,也避免了实物资产变现的繁琐过程。



????终身寿险指定受益人后,即使是独生子女的第三代,保险财产也属于个人财产,不受婚姻分割的影响。对于多子女的复杂家庭,保险规划可根据投保人的意愿、份额、范围和顺序,精准地分配给指定的受益人。
理由三:洞察社会趋势,经济增量不足,遗产税/赠与税呼之欲出
房产税何时会真正落地?虽然无人能给出确切时间,但其到来已是必然,原因何在?



为何要征收房产税?



因为社会财富的增量已显不足(这一点我们都能真切感受到),因此,财富分配必然会转向存量财富的再分配!



“共同富裕”、“三次分配”、“二十大报告中规范财富累积机制”、“民法典中的遗产管理人制度”——这一系列关键词,理解了它们就意味着您把握住了未来趋势。这些政策动向都指向了一个明确的方向。



综上所述,将实物资产逐步转化为金融资产,将应税资产优化配置为免税资产,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随着国内房地产价值的持续探底,社会整体投资回报率也日渐走低,“资产荒”已成为摆在投资者面前的普遍难题。



免责声明:本文并不构成亦不应被诠释为向香港境外之任何人士招揽、要约、出售、提供、建议或游说购买任何保险产品。本文所载资料仅供参考,有关内容只属一般资讯,不可视为任何产品或服务的销售邀请。如对本文的内容有任何疑问,应向独立人士寻求专业意见。任何情况下,概不就本文内容的任何建议、意见或陈述而引至的直接或间接、特殊、附带、相应而生的任何损害、损失或法律责任承担任何责任。任何因未经本公众号授权而转载而带来的问题或纠纷均由转载方负责。

作者:微信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5-9-8 05:42 , Processed in 0.03673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