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0|回复: 0

68岁大叔差点买错香港保险:别让 “高收益” 遮住了你的真实需求

[复制链接]

776

主题

776

帖子

233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338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周,一位 68 岁的男士找到我咨询,一开口就说 “想办香港那款傲**的保险”。细问之下才知道,原来是他刷短视频时,看到一位博主拍着桌子说 “这款产品 IRR 能到 6.5%,比内地理财强太多”,越看越心动了。

我没急着否定他,而是拿着产品条款和他的实际情况一点点拆解——3 天后,他主动说 “幸亏没买”。
这不是我第一次遇到被 “高收益” 忽悠的客户,尤其是中老年朋友,总觉得 “收益高就是好”,却忽略了 “这钱能不能拿到、什么时候能拿到、拿到时会不会缩水”。

今天就以这个真实案例为切入点,跟大家聊聊:理财型保险该怎么选?专业顾问到底在帮你避什么坑?一、案例背后的 4 个 “没想到”:高收益的 “陷阱” 都藏在细节里

这位 68 岁客户的诉求其实很简单:“手里有笔闲钱,想增值,要么自己日后用,用不完留给孩子。” 但他盯着 “6.5% IRR” 时,完全没注意到产品和他需求的 “致命错配”。
1. 没想到 “高收益” 要等 20 年,他可能等不起

傲**世的宣传里,“最高 IRR 6.5%” 确实吸睛,但这个收益有个前提 ——持有 30 年以上。我帮客户算了笔账:
    他 68 岁,若要拿到 6.5% 的收益,至少要持有到 98 岁;就算只持有 20 年到 88 岁,实际 IRR 也只有 4.2%,比他以为的 “高收益” 差了一大截;更关键的是:前 5 年退保会亏 15%-35% 本金,第 10 年现金价值才刚够 “不亏”,若期间需要用钱(比如突发医疗),不仅没收益,还得倒贴钱。对 68 岁的人来说,“钱能不能等 20 年” 不是概率问题,是现实问题 —— 我们规划理财,首先要算 “时间账”,而不是只看 “收益数”。
2. 没想到 “境外汇款” 没那么简单,钱可能出不去、也回不来

客户是内地居民,不在香港定居,想买这款香港理财险,首先要解决 “钱怎么出去” 的问题:
    内地个人每年外汇额度只有 5 万美元,而这款产品起投通常要 10 万 - 20 万美元,明显超额度;按外汇管理办法,“购汇用于买境外理财险” 本身就是违规的,银行若查到用途,会拒绝汇款。当然,客户也可能会擅自写其他原因,那样的话,只能责任自担喽;就算侥幸把钱转出去,未来想把保单现金价值换回人民币时,又会遇到 “资金来源证明” 的难题 —— 没有合法的完税证明、合法的理由,钱很难顺利转回内地,等于 “锁在境外”。我还见到过境外外币款项已经打到账上的,钱却一直被冻结的。
3. 没想到 “汇率风险” 会吃掉收益,赚的可能还没贬的多

这款产品以美元计价,客户手里的是人民币,这就绕不开 “汇率差”:

1)流动性需求的致命矛盾
假设:客户初始兑换:100 万人民币 → 14 万美元(汇率 7.14),客户若需在 88 岁前(20 年持有期)动用资金,汇率波动的影响将被强制兑现。例如:

      若 20 年后人民币升值至 6.5,14.7 万美元仅能兑换 95.55 万人民币,较本金亏损 4.45%。当然,你还可以说,说不定人民币会贬值,不就赚了吗?那问题是,你会愿意用保险来赌吗?

2)政策风险的叠加效应即使汇率有利,外汇汇入结汇时,根据《个人外汇管理办法》,客户每年也仅能兑换 5 万美元,14.7 万美元需分 3 年兑换,期间汇率波动更可能继续吞噬收益。
对中老年客户来说,“稳” 比 “高” 更重要 —— 汇率是不可控的风险,有必要为了不确定的收益,再额外承担这层风险吗?

4. 没想到 “香港保险” 不受内地监管,纠纷时叫天天不应

很多博主不会说的是:香港保险不受《保险法》保护,一旦出问题(比如理赔纠纷、公司违约),只能通过香港法律解决:
    找香港律师的费用,起步就要 5 万 - 10 万港元,远超普通客户的承受能力;就算胜诉,执行也需要跨地区协调,耗时耗力,对 68 岁的客户来说,根本耗不起。我从不说 “香港保险是骗人的”,但会明确告诉客户:买香港保险,本质是 “用监管便利换风险”,前提是你能承受这份风险 —— 而对大多数内地居民来说,这份风险没必要担。
二、为什么我们总被 “高收益” 带偏 ?3 个扎心的真相

聊完案例,很多人会问:“明明是常识性问题,为什么还会有人上当?” 其实不是客户笨,是 “高收益” 的套路刚好戳中了人性弱点:
1. 我们总喜欢 “听自己想听的”,自动忽略风险

博主们很懂怎么抓眼球:只讲 “6.5% IRR”,不讲 “要等 30 年”;只讲 “传承灵活”,不讲 “转换受保人要体检”;只讲 “比内地理财好”,不讲 “外汇和汇率风险”。

客户听到 “高收益” 时,会自动过滤掉那些 “不悦耳” 的细节 —— 就像这位 68 岁客户,他告诉我:“当时满脑子都是‘能多赚点’,根本没心思看条款里的小字。”
2. 信息差让 “专业术语” 成了忽悠工具

“IRR”“英式分红”“现金价值” 这些术语,对普通客户来说太陌生了:
    博主说 “IRR 6.5%”,客户以为是 “每年稳拿 6.5%”,却不知道这是 “预期最高值”,实际收益可能因市场波动下调;博主说 “分红实现率 100%”,客户以为是 “所有产品都能实现”,却不知道 “终期红利实现率高,不代表这款产品的实现率高”。专业顾问的价值,就是把这些 “术语” 翻译成 “人话”,帮你看清 “收益背后的条件”。
3. 很多人把 “理财” 当成 “捡钱”,忘了 “先问需求,再选产品”

最核心的问题是:大家买理财险时,先看 “收益多少”,再想 “我要解决什么问题”,这本身就搞反了顺序。

这位客户直到我问他 “你这笔钱是想自己用(比如养老),还是想留给孩子?能确定放多久不用?” 时,才愣住说 “没想那么细,就觉得收益高就好”。

理财的本质是 “解决问题”:想养老,就看 “能不能定期领钱、领多久”;想传承,就看 “能不能顺利传给孩子、有没有法律风险”;想应急,就看 “能不能随时取、亏不亏钱”—— 收益只是 “附加项”,不是 “唯一标准”。
三、作为 20多年的金融老兵,我是怎么帮客户 “拨开迷雾” 的?

从银行行长,到现在的保险经纪顾问,始终相信:专业的顾问,不是 “卖产品”,而是 “帮客户理清需求,再匹配方案”。 遇到像这位 68 岁客户这样的情况,我会分 3 步引导:
第一步:先问 “3 个问题”,把需求落地

不聊产品,先聊 “人” 和 “钱”:
    “这笔钱你计划用在什么地方?是自己养老、给孩子传承,还是应急备用?”(明确用途)“这笔钱能确定放多久不用?1 年、5 年,还是 10 年以上?”(明确时间)“如果出现亏损,你能接受多大比例的损失?比如亏 5% 会不会影响生活?”(明确风险承受力)


这位客户,最后说 “主要想自己养老用,最多能放 10 年,不想亏本金”—— 需求一明确,就知道 “傲**世根本不适合他”:10 年收益低、不能定期领钱、还有亏损风险,完全不符合他的需求。
第二步:用 “对比法” 拆解方案,不做 “单向否定”

我不会说 “这款产品不好”,而是拿 “符合他需求的方案” 做对比:
    若想养老领钱:客户是内国居民,无移民海外的打算,推荐内地的年金险,每年能固定领钱,本金有保证,不用担汇率风险;若想稳健增值:推荐分红寿险,第 5-7 年就能回本,急需用钱时能随时减保,IRR 也有 3-4% 左右,虽然比 6.5% 低,但 相对“稳” 且 “灵活”;若想传承:推荐结合 “遗嘱 + 信托”,比香港保险更合规,不用担跨境风险,传承时还能指定 “怎么领、领多少”(比如孩子结婚时领一部分,创业时领一部分)。


客户看完对比后,自己就明白了:“原来不是收益高就好,适合自己的才是好的。”
第三步:帮客户 “算明白账”,不玩数字游戏

不管推荐什么方案,我都会把 “现金价值表” 摊开,一笔一笔算:
    第 5 年能拿多少钱?第 10 年能拿多少钱?若提前退保,会亏多少?若每年领钱,能领多久?


比如帮这位客户算某款分红险时,他看到 “第 5 年现金价值超过本金,第 10 年 IRR 3.3%,想领钱时随时能减保,不用扣手续费”,才松了口气:“这才是我想要的 —— 稳,还能用得上。”
四、最后:38 元/人/次线上咨询费,帮你避开 “理财坑”

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否定某款产品,而是想告诉大家:理财规划没有 “标准答案”,只有 “适合你的答案”。 很多人之所以被忽悠,不是因为产品太复杂,而是因为没人帮你 “把需求理清楚、把风险讲明白”。

我们是依托于央企的保险经纪平台的专业顾问,不代表任何一家保险公司,只代表客户利益,中立客观。



本人从事金融行业20多年,做过 10 年银行行长,具备“全国金融理财管理师”“中华遗嘱库传承管理师”“中信信托、保险金信托规划师” 资格,是美国百万圆桌 MDRT 会员 —— 这些资历不是为了 “装门面”,而是为了能帮你从 “银行、保险、遗嘱、信托” 多个维度,做更全面的规划。

如果你也有 “家庭理财没方向”“不知道买什么产品”“担心被忽悠” 的问题,欢迎加我微信,预约我的收费咨询服务:38 元 /人/次。
这38元,不是为了赚多少钱,而是为了让你找对人,少走弯路!
    理清 “自己到底需要什么”,不被 “高收益” 带偏;看懂 “产品条款里的坑”,比如 “回本时间”“退保损失”“风险点”;拿到 “适合你的初步方案”,知道下一步该往哪走。

毕竟,理财是一辈子的事,花 38 元避开可能亏几万、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坑,很值。
以下是我的微信二维码:

(联系方式:18665727294,备注 “付费理财咨询” 即可预约)
最后想说:

我从事金融行业将近30年,见过太多人因为 “盲从高收益” 而追悔莫及。其实,好的理财规划,从来不是 “赚最多的钱”,而是 “用合适的方式,解决自己的问题”。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你擦亮眼睛,也期待能帮你做一份 “踏实、靠谱” 的理财方案。

作者:微信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5-9-8 05:35 , Processed in 0.05267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