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中国内地保险监管机构宣布,自9月1日起,再次下调内地人身险预定利率。具体而言,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设定为2.0%,分红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为1.75%,万能型保险产品最低保证利率上限则为1.0%。
预定利率调整对保险产品的直接影响
预定利率的调整,对保险产品价格与收益产生直接影响。保障类产品,如终身寿险、重疾险、定期寿险等,价格将有所上扬;固定收益类产品,如增额寿险,其收益本就处于较低水平,此次调整后收益将进一步降低。从长远视角审视,主打固定收益、固定保额保费的产品,竞争力将逐渐式微,市场处境愈发尴尬。
与香港寿险产品的对比及差异根源
与香港寿险产品相比,内地寿险产品本就定价偏高,此次涨价后,差距进一步拉大。香港寿险产品自带分红与投资属性,这一特性使其在市场竞争中优势尽显。两地保险产品存在显著差异,根源在于监管部门对保险公司长期经营理念的不同。香港监管部门更倾向于市场化运作,鼓励产品向分红型保险结构转型。这种模式下,保险公司与客户利益深度绑定,共同应对市场波动,最终实现收益提升与产品定价优化的双赢局面。
内地保险产品设计的制约因素与市场波动常态
反观内地,长期保险产品设计受短期金融市场表现掣肘。过去十余年,房地产市场调控、中美金融战、科技战、贸易战以及疫情冲击等多重因素叠加,严重打击了市场信心。然而,若将时间轴拉长至保单存续期的30年、50年甚至100年,类似2018-2024年长达6、7年的单边下跌行情,实属市场周期性波动的正常现象。以恒生指数为例,2021-2023年期间,从3万点暴跌至15000点;标普500指数也曾出现连续下跌,如互联网泡沫时期连续3年下滑,最高点1552点跌至最低点768点;2008年金融危机时,同样连续3年下跌,从最高点1576点跌至666点。A股沪深300指数也未能幸免,2007-2008年,两年内从5891点跌至1606点;2015-2016年,从5380点跌至2800点。大周期内的大幅波动是市场常态,只是此前内地市场鲜少遭遇如此复杂严峻的形势。此次疫情冲击、中美贸易战以及美国大幅加息、人民币贬值等多重因素共振,进一步削弱了市场信心。在此背景下,增额终身寿这类终身固定收益产品应运而生,但这无疑是中国保险史上的特殊产物。此类长期固定收益产品,将客户、保险公司及整个行业置于两难境地,潜藏巨大风险。其问世,实则是普通客户、保险公司产品经理及投资经理在面对前所未有的市场下跌时,集体陷入迷茫的无奈之举。
保险公司与客户的利益共同体关系及市场展望
实际上,客户与保险公司本应是利益共同体,而非对立关系。保险公司应引领客户共同应对风险,实现长期稳健发展。保险产品作为长周期、长久期金融工具,穿越牛熊周期是其基本职能。历经大幅下跌后,市场终将迎来曙光。当前,美国利率维持在4.25%-4.5%区间,而香港市场与A股市场已呈现显著回升态势。以港股龙头腾讯为例,其股价距离前期高点仅一步之遥(腾讯最高692.5港元,现已达621港元)。随着美元持续降息,香港与内地市场创出新高指日可待。
提升内地保险产品竞争力的路径与借鉴方向
若保险公司与监管部门逐步放宽监管限制,允许保险公司将更多长期资金投向A股、香港市场及其他潜在市场,内地保险产品的竞争力将得到显著提升。展望未来,外国人赴香港购买离岸人民币保单、赴上海购买人民币计价寿险保单的场景并非遥不可及。此外,内地保险行业可借鉴指数寿险经验,设计更高杠杆的人民币计价大额寿险保单,挂钩恒生科技指数、沪深300指数、A50指数等。以下为香港三款典型大额寿险产品案例,以供内地市场参考:1)大额寿险(人民币计价):40岁男性非吸烟者,中国内地身份,初始寿险保额1000万元人民币,20年缴费,年交保费123,600元人民币。
2)大额寿险(美元计价):40岁男性非吸烟者,中国内地身份,初始寿险保额150万美元,20年缴费,年交保费21,420美元。
3)大额寿险(挂钩指数的指数寿险产品):40岁男性非吸烟者,中国内地身份,初始寿险保额300万美元,20年缴费,年交保费20,808美元。
期待未来内地市场无需出境,消费者即可便捷选购此类具有竞争力的保险产品。中国内地保险行业前景广阔,未来可期,让我们共同期待其破局突围、蓬勃发展!
如果您想要进一步了解或想测算香港保险, 新加坡保险,美国保险以及百慕大保险的收益、方案配置、产品对比、保额预算等欢迎扫码加V交流沟通!
THE END
免责声明
本公众号不保证所提供资讯的精确性和完整性,一切以官方资料为准!
以上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推介或邀约客户投资。请读者仅作资讯参考,如涉版权问题,请后台留言删除,谢谢!
作者:微信文章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