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6|回复: 0

香港保险:洞悉楼市变局,重塑高净值家庭财富版图

[复制链接]

803

主题

803

帖子

241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419
发表于 2025-9-6 15:4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过去二十年,中国房地产市场无疑是财富增长的引擎,但当下,其光芒已然黯淡。要透彻理解这一转变,我们必须回顾其崛起轨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出口受阻迫使中国经济转向内需。在此背景下,一项史无前例的“4万亿”刺激计划启动,并催生了一种独特的土地金融化模式。地方政府通过设立融资平台,以土地抵押、政府信用担保,借道“影子银行”体系获取巨额资金,投向基建和新区开发。这虽短期内刺激了GDP高速增长,却也让传统土地财政演变为高度依赖债务的“土地金融”体系。        



            在这土地金融狂潮下,居民、地产企业与地方政府的负债率同步飙升:        
    家庭层面:通过宽松的购房政策,居民负债率从2008年的18%飙升至2021年的64%。开发商层面:信托、理财等“影子银行”工具为开发商输血,通过“明股实债”等手段,表外负债累积至万亿规模。地方政府层面:地方债务从2009年的2.79万亿增至2022年的35万亿,土地出让金长期占据财政收入的30%以上。

            这种由债务驱动的增长模式,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前的资产证券化狂热如出一辙。实体经济的产能过剩,与金融领域的债务堆积,恰是问题的两面。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宏观债务高企等问题被反复提及,这三者并非孤立,而是构成中国经济深层矛盾的“三位一体”。        

            当实际经济增长不足以支撑政府偿还债务时,最终的路径便是通过通货膨胀推高物价。而通货膨胀,本质上是对全民征收的隐形税。若地方政府无力偿债且无法破产,其债务最终将由所有公民通过税收或通胀共同承担。正如《这次不一样?》所揭示的“八百年金融危机史”,从主权债务到银行、货币、汇率危机,历史总在重演。根本原因在于人类易陷入“繁荣的错觉”:政府、银行、企业和个人在经济上行期往往过度借贷、盲目投资。政府的现金注入看似繁荣,实则风险暗藏。私营部门的借贷狂欢可能推高房价股价,使其偏离可持续水平。这些债务催生的短期繁荣,让人误以为政府英明、金融机构强大、生活优越。然而,此类繁荣的终局往往令人扼腕。
有效需求困境与“伪城市化”之殇

            尽管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65%,但户籍城镇化率仅47%,这表明近2.8亿农民工未能真正融入城市。        



            这暴露了我国“伪城市化”的深层矛盾:土地城镇化速度远超人口市民化进程,导致公共服务与居民住房支付能力严重脱节。        



    土地财政困境:2022至2024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累计骤降44.1%,在财政收入中占比已不足20%。地方债务攀升:依赖土地抵押融资导致地方隐性债务持续膨胀,截至2023年城投债余额已突破60万亿元。

            面对这些严峻现实,我们应如何理性审视房地产价格?朱宁教授的著作《刚性泡沫》提供了深刻视角,该书荣获2018年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其预见性可与2019年大前研一的《M型社会》比肩。        
衡量楼市泡沫的关键指标一:租金回报率

            租金回报率,即年租金除以房屋售价。我国主要城市租金回报率长期低于2%,甚至低至1.5%。目前,房价与租金均承压。        



买房者可透支未来现金流加杠杆,但租房者绝不会。因此,租金回报率更能反映房产的真实价值。这是国际通用的房地产估值标准。若将房产视为投资,租售比便是其稳态收益率。强调“稳态”是因在多数国家,房价波动不显,投资评估仅计算租金回报,不计房价升值。以京沪为例,2008-2013年其租金回报率已从国际公认的3%-5%降至1.5%-2%,甚至低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约3.5%)。2014-2017年房价进一步上涨,导致更多城市租金回报率跌至1%-2%,远不足以覆盖购房资金成本,且仍呈下降趋势。        
衡量楼市泡沫的关键指标二:房价收入比

            另一个国际常用指标是房价与当地居民收入的比例。彭博社2022年报告显示,深圳、香港、北京、上海、广州的房价分别是当地居民年收入的46.6倍、46.0倍、45.8倍、36.8倍、29.3倍。这意味着,居民需奋斗30到40年才能在当地购得一套房。而东京、伦敦、温哥华、悉尼、纽约等国际大都市的房价收入比远低于此,分别为13.3倍、11.5倍、11.3倍、9.9倍、9.3倍。显而易见,中国的房价收入比再次远超国际一线城市平均水平。        

            截至2022年,房地产在中国家庭总资产中占比高达70%,部分家庭甚至超过90%。当房产成为核心投资品,其价格波动直接影响家庭财富。因此,家庭资产结构的调整已刻不容缓。通过多元化配置,方能有效降低财富风险,实现保值增值。        
房产替代品的选择:金融资产的优势

            将实物房产转向金融资产,核心理由有三:        

理由一:省心省力,收益更稳健且可观

            让我们务实地算一笔账:假设您在上海拥有一套价值500万的房产,即便租金回报率乐观估计为2%,您仍需处理水电煤、物业费、房屋维护、家电维修、中介与租客关系等繁琐事务。即便空置一日,也会侵蚀那微薄的2%收益。????        

            换一种生活方式如何?若拥有一份1000万本金、每年可实现5%以上复利增长的金融资产。您只需安坐家中,定期收取保险公司支付的“租金”,而无需担忧外部楼市政策或税改动向。这难道不是一种更从容、更优雅的财富管理之道吗?您仍可保留一套自住房产。而分散配置、对冲风险、主动管理预期收益并平抑波动,这无疑是高段位投资者的明智之举。

理由二:财富传承免税,不受婚姻财产分割影响

案例启示:某客户的姥姥、母亲相继过世,房产顺利传承至客户手中,未产生额外成本。然而,当客户因移民出售该房产时,由于不符合“满五唯一”条件,最终被征收了高达20%的个人所得税。????        



            直系亲属间的房产继承通常免征个税,但一旦该房产转售变现,尤其是不符合特定免税条件时,将面临20%的财产转让个税,这意味着500万房产可能需缴纳100万税款。        

人寿保险不仅是理财工具,更是家族财富传承的利器,兼具“活遗嘱”功能。终身寿险具备被动传承和数倍增值的特点。例如,将500万财富配置于终身寿险,在两代传承后,其价值可实现倍增,且受益人无需缴纳个人所得税,也避免了实物资产变现的复杂流程。???? 终身寿险通过指定受益人,可确保财富精准传承至独生子女或第三代,且保单财产属于个人专属,不受婚姻纠纷导致的财产分割影响。



            对于家族结构复杂的客户,终身寿险可依据投保人意愿,弹性设定份额、范围和顺序,实现财富对指定受益人的精准分配。        

理由三:洞察宏观趋势,增量经济乏力背景下,遗产/赠与税或渐行渐近

            房地产税何时真正落地?虽无定论,但其到来已是必然,原因何在?        



            为何征收房地产税?        



            因为当前社会财富增量不足(这一点相信大家深有体会),因此必然要转向对存量财富的再分配!        



“共同富裕”、“三次分配”、二十大报告提出的“规范财富累积机制”、以及《民法典》中的“遗产管理人制度”——这些关键信号,若您能洞察并领悟,便已抢占先机。        



            总而言之,实物资产向金融资产的转变,以及应税资产向免税资产的优化,已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随着国内房地产价值持续调整,社会整体投资回报率亦日益走低,资产荒已成为高净值人士普遍面临的挑战。        



   
作者:微信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5-10-2 15:35 , Processed in 0.06438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