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6|回复: 0

债基"减速"快被货基追平:这场收益赛跑背后的真相与应对指南

[复制链接]

177

主题

177

帖子

54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41
发表于 2025-9-20 13: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债基和货基的收益差正在上演"龟兔赛跑"的反转剧情——曾经稳稳跑在前面的债基突然放慢脚步,眼看就要被素来"慢吞吞"的货基追上。不少投资者看着账户里债基的收益曲线日渐平缓,不禁疑惑:这到底是暂时的"中场休息",还是趋势性的"降速换挡"?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聊这场收益赛跑背后的门道。

一、债基收益"减速"的三重压力:利率、风险与资金的博弈

债基收益下降的背后,其实是三重市场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就像一辆车同时遇到了上坡路、路面颠簸和载重增加的多重考验。

首先是利率环境的"天花板效应"。今年以来央行持续保持流动性充裕,9月已经连续第4个月加量续作逆回购,仅9月15日就开展了6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宽松的货币环境让市场利率如温水煮青蛙般逐渐下行,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9月上半月一度突破1.8%,创下4月以来的新高 。这对债基来说可不是好消息——新发行债券的票面利率跟着下降,就像上班族的基本工资被调低;而存量高息债券的价格上涨空间也越来越小,相当于兼职收入也大幅缩水。债基的两大收入来源同时承压,收益自然难有起色。

其次是信用风险的"暗礁浮现"。今年以来债券市场并不平静,蓝光发展、广汇汽车等多家企业新增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其中蓝光发展的违约债券已达15只,违约金额超过120亿元 。这些信用事件就像游泳时遇到的暗流,债基经理为了避开这些"暗礁",不得不放弃部分高收益但风险较高的信用债,转而配置更安全但收益更低的国债或高等级信用债,这在无形中也拉低了整体收益水平。更麻烦的是,一旦持仓债券踩雷,不仅要面临价格下跌的损失,还要计提减值准备,相当于"辛苦攒的工资还得扣一笔医药费"。

最后是资金流动的"拥挤效应"。过去两年债市走牛吸引了大量资金涌入,一季度"固收+"产品单季新增规模就超千亿元。但今年9月以来,受基金费率调整等消息影响,债券型ETF单周净流出达43.09亿元,其中信用型ETF流出26.71亿元 。这种资金的集中撤离就像拥挤的电影院突然散场,很容易引发踩踏效应——为了应对赎回,基金经理不得不低价抛售债券,进一步加剧净值下跌,形成"赎回-抛售-下跌-更多赎回"的恶性循环。

这三重压力叠加,就让债基陷入了"收益下降但波动加大"的尴尬境地,难怪有投资者调侃:"现在买债基,感觉像花钱买颠簸。"

二、后期走势:政策与经济的"拔河赛"将决定债基命运

展望未来债基走势,关键要看政策面与基本面之间的"拔河赛"谁能占据上风。当前市场就像站在十字路口,多个变量的变化方向将共同决定债市的下一步走向。

从政策面来看,货币政策的"宽松接力棒"还在传递中。专家预测四季度央行有可能实施降准,并适时恢复国债买卖,这意味着数量型货币政策有望进一步发力。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也判断,美联储9月准备重启降息,这为我国货币政策打开了更大空间,降准降息仍在工具箱之中 。如果这些宽松政策落地,就像给债市送去"定心丸",有望稳定市场情绪并支撑债券价格。特别是央行若重启国债购买,将直接成为债市的"接盘侠",对长端债券形成有力支撑。

但从经济基本面来看,债市面临的压力也不容忽视。9月宏观经济报告显示,虽然实际产出有所放慢,但价格因素将支持名义增长改善,全年5%的增速目标有望实现 。更值得关注的是,房地产板块近期频出利好消息,9月19日就因地产利好导致10年期国债收益率直线上行重回1.8%。地产市场与债市通常存在"跷跷板"效应——地产回暖会提升风险偏好,吸引资金从债市流向股市和楼市,同时也可能推升通胀预期和实际利率,对债市形成压制。

国际市场的外部变量也增添了不确定性。目前市场预期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高达84%,若如期降息将缓解全球资金流动压力。但美债收益率波动仍在持续,10年期美债收益率虽已跌破4%,但美国财政债务负担沉重,债务滚雪球效应短期内恐难停歇。这就像债市旁边的"邻居"在装修,即使自家没动,也可能受到噪音干扰。

综合来看,四季度债市大概率将进入"震荡市"状态——既不会重现此前的单边牛市,也不会出现持续暴跌,更多是在1.7%-1.9%的区间内上下波动。就像开车遇到了蜿蜒的山路,需要不断调整方向盘,激进加速或紧急刹车都不是明智之举。

三、操作建议:给不同需求投资者的"配置药方"

面对债基收益下行的新常态,投资者不必恐慌,但确实需要调整策略。就像天气变化时要及时增减衣物,不同类型的投资者应该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合适的应对方案。

对于短期资金(6个月以内) 来说,不妨考虑"货币基金+短债基金"的组合。当前货币基金平均七日年化收益率在2.0%-2.5%之间,虽然不高但胜在稳定灵活;而短债基金虽然近期也受市场调整影响,但波动明显小于中长期纯债基金,9月上半月仅下跌0.04% 。这种组合就像穿了"防风外套",既能抵御市场波动的寒风,又能保持一定的收益弹性。需要注意的是,选择货基时要关注规模和7日年化的稳定性,避免踩上"规模过小"或"收益虚高"的坑。

对于中期资金(6个月-2年) 而言,可以采取"核心+卫星"的配置策略。核心部分配置30%-50%的中短债基金,这类基金持仓久期通常在1-3年,受利率波动影响较小;卫星部分可以少量配置10%-20%的高等级信用债基金或科创债ETF,后者近期表现相对亮眼,9月上半月净流入12.76亿元 。这种组合就像"家常菜+特色菜"的搭配,既能保证基本营养,又能偶尔改善口味。操作上可以采用"定投+波段"的方式,在10年期国债收益率接近1.9%时适当加仓,接近1.7%时适度减仓。

对于长期资金(2年以上) 来说,当前市场调整反而可能是布局的好时机。历史经验表明,在利率处于相对高位时配置债基,未来获得正收益的概率更高。可以重点关注两类产品:一是管理规模在50-200亿元之间、历史回撤控制较好的纯债基金,这类基金通常投研实力较强且操作灵活;二是打新能力突出的二级债基,在股市震荡时能通过新股收益增强组合回报。但要牢记"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债基在家庭资产中的占比建议不超过50%,剩余部分可配置股票基金、黄金等其他资产分散风险。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要警惕两类"伪高收益"债基:一是近期收益明显高于同类但规模急剧缩水的产品,这很可能是为应对赎回被迫兑现浮盈的结果;二是持仓中低评级信用债占比过高的基金,在信用风险上升周期中这类产品"踩雷"概率较大。就像买水果不能只看外表光鲜,选择债基也不能盲目追逐短期收益。

结语:收益回归理性,投资更需平常心

债基收益下降直逼货基,本质上是市场周期轮动和资金再平衡的结果。过去几年债基的高收益其实是特殊市场环境下的产物,就像疫情期间的口罩生意,很难长期持续。随着市场回归常态,债基收益向合理中枢靠拢也是必然趋势。

对投资者而言,与其纠结于债基和货基的收益差距,不如重新审视自己的资产配置逻辑。投资就像马拉松比赛,一时的快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配速和节奏。如果追求绝对安全,货基和存款仍是首选;如果能承受一定波动换取更高收益,债基依然值得配置;如果风险承受能力较强,不妨适当增加股票资产的比例。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投资箴言:"市场永远不缺机会,缺的是准备充分的头脑和保持理性的心态。"在这个债基收益重新定位的时代,保持学习、灵活调整,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中稳步前行。记住,适合自己的配置,才是最好的配置。




作者:微信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5-10-2 09:17 , Processed in 0.03702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