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5|回复: 0

香港保险公司也会消失?从被接管的恒大人寿说起,聊聊有180年历史的香港保险!

[复制链接]

801

主题

801

帖子

241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413
发表于 昨天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家好,这里是帮大家打破信息差的小好。

前段时间,一则消息在朋友圈刷屏:恒大人寿正式退出历史舞台,由海港人寿全面接手其保险业务。

这不禁让许多人心里咯噔一下:原来,保险公司也不是铁饭碗。



仔细回想,类似的案例其实不少。

新华人寿、中华联合保险、安邦保险……这些曾经耳熟能详的名字,都曾因偿付能力危机被接管。

随后,大家保险、中汇人寿、瑞众人寿等新面孔陆续登场,承接原有业务。



看着这一连串的变迁,很多朋友问小好:香港的保险公司,会不会也出现类似问题?


香港保险公司会倒闭吗?

直截了当地说,不会。

在香港保险业18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还没有出现过人寿保险公司因经营不善而破产倒闭、无法履行保单责任的案例。

这个数字让人惊讶——从1840年至今,香港保险业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多次经济危机、金融风暴,不仅没有衰落,反而发展成为世界领先的保险市场。



这么长的时间跨度,足以让香港保险业积累丰富的风险管理经验。

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知道什么时候该谨慎,什么时候可进取。

在监管环境上,香港是弱监管强自律,依靠行业自律(香港保险业联会)和保险公司自身的风险意识和管理水平,完全市场化的运作。



以自律为主,并不意味着就没有监管,或者监管就躺平,任由市场和保险公司自由发展。

在保险业,香港保险《保险业条例》 (连同其附属法例)(第41章)是规管香港保险业的主体条例。



如下图所示,这里面涵盖更加细化的涉及到诸如精算师资格规格、长期负债厘定、偿付准备金、集团资本等规例、规则。



香港保监局依据《保险业条例》的条文,依据下面的细节对保险公司进行监督管理:

1、授权规定

2、充足的股本

3、充足的偿付准备金





香港如何守护你的保单?

香港保险业的稳定,靠的不是运气,而是一套成熟有效的保障机制。

1、法律构筑的安全网

香港《保险公司条例》明确规定,除非法庭另有命令,否则清盘人须继续经营保险人的长期业务,目的是将该业务作为正营运中的事业而转让给另一保险人。

通俗地说,就是法律不允许保险公司说倒就倒。

即使某家公司经营不下去,也必须有“接盘侠”出现,确保你们的保单权益不受影响。



2、多层次的风险分散

香港保险公司必须为其承保的风险提供足够的再保险安排。



这意味着,你们保单的风险实际上被分散到了全球的再保险市场。

即便发生重大赔付,也有再保险公司共同分担。

3、严格的高管审查

你们可能不知道,香港保险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东都必须经过保监局审批。

不仅是能力,连品格、履历都在审查范围之内。

有任何变动,都要按规矩重新申报。

4、透明的信息披露

根据《保险业条例》》(第41章)第17条,保险公司须每年向保监局呈交财务报表,如果是经营长期寿险业务的,每年须向保监局呈交一份精算调查报告和香港长期业务报表。

这种透明度,让监管机构和市场都能及时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
5、有方便监察的公司管治架构

保监局要求保险公司指定和实施公司管治架构,以便对保险公司的业务做出良好及稳妥的管理和监察,以充分确认与保障保单持有人的利益。


6、 在必要时对保险公司采取行动

香港保险业条例赋予了监管在一些必要情况下可以介入保险公司的业务并采取适当行动。

监管察觉到保险公司未有履行根据保险公司条例应承担的任何责任,或者不信纳保险公司的再保险安排充足,又或者不信任保险公司的财务状况及其在规定的监管基准。



具体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也有如下明确的规定,

比如限制保险公司实行新业务,限制保险公司可进行的投资种类,要求保险公司须维持相等于其负债的全额或者特定比例的资产等。



为什么香港保险公司更“抗压”?

除了外部监管,香港保险公司自身的经营模式也决定了其稳定性。

1、投资策略的智慧

内地保险公司的储蓄险权益类投资比例通常在20%-30%,而香港的长期储蓄险则达到60%-70%,甚至更高。

而且,香港保险公司的投资范围遍布全球,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2、风险分担的公平

不知道你们注意到没有,香港储蓄险的保证收益通常在0.5%-1%之间,远低于内地产品。

这不是“小气”,而是合理的风险定价。

内地保险公司承诺了较高的保证收益,所有的投资风险都压在自己身上。

而香港保险公司则把风险和收益更加公平地分摊给了投保人。

保证收益低,意味着保险公司的负债压力小,自然更稳健。



国际评级告诉你谁更可靠

国际上三大评级机构——标普、穆迪和惠誉,对保险公司的评级是很重要的参考。

    标准普尔公司的信用评级分为20个级别, 投资级包括AAA、AA、A和BBB,投机级则分为BB、B、CCC、CC、C和D。

    信用级别由高到低排列,AAA级具有最高信用等级,D级最低,视为对条款的违约;



    穆迪长期评级共分九个级别:Aaa、Aa、A、Baa、Ba、B、Caa、Ca和C。

    其中Aaa级债务的信用质量最高,信用风险最低;C级债务为最低债券等级,收回本金及利息的机会微乎其微。

    惠誉的长期信用评级分为投资级和投机级,其中投资级包括AAA、AA、A和BBB,投机级则包括BB、B、CCC、CC、C、RD和D。

    AAA等级最高,表示最低的信贷风险;D为最低级别,表明一个实体或国家主权已对所有金融债务违约。



咱来看看香港几家主要保险公司的评级:

1、保诚,标普评级A,穆迪评级A2

2、友邦,标普评级AA-,穆迪评级Aa2

3、安盛,标普评级AA-,穆迪评级Aa3

4、宏利,标普评级AA-,穆迪评级A1

5、富通,标普评级A-,穆迪评级A3

6、忠意,标普评级A,穆迪评级A3

7、国寿,标普评级A,穆迪评级A1

这些评级都在投资级以上,有些甚至接近最高等级。

换句话说,在国际评级机构眼中,这些公司都是“优等生”。



写在最后

说了这么多,其实最想告诉大家的是:

无论是在内地还是香港,保险都可以说是最安全的金融资产之一。

银行可能破产,信托可能违约,券商可能倒闭,但保险公司不能“实质性破产”。这是由保险行业的特殊性和严格的监管保障所决定的。

香港保险业经过18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有效的运作体系。

法治精神是基石,市场化运作是特色,全球化配置是优势。

这些因素共同构筑了香港保险业的稳定性。

每次看到保险公司被接管的新闻,我都会更加深刻地意识到,选择保险公司的重要性。

不仅要看产品,更要看公司的实力和经营理念。

或许正是那种“把风险讲在前面”的诚实,才能让香港保险在风雨中稳步前行。

你们在选择保险产品时,最看重什么呢?

是公司的品牌,产品的收益,还是其他的因素?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我们一起探讨。

如果不知道怎么选,也欢迎私聊小好帮您挑选哦!

扫描文末二维码,可以免费领取《香港储蓄险对比》一整套+1v1资深精算师财富规划咨询!

如果你也觉得这篇文章不错的话,辛苦动动你的小手指,帮小好点个爱心吧!

关注小好,持续获取保险相关产品推荐及科普哦~

任何问题,欢迎扫码咨询:



市场有风险,操作需谨慎。

往期推荐:

>>香港保险又是全球第一!十一国庆赴港投保攻略全解析

>>工银亚洲推出自助开户机!一文搞懂线上、线下开户全流程

>>美国降息第一周,哪一家银行利率更高?

作者:微信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5-10-2 05:26 , Processed in 0.03837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