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7|回复: 0

香港保险7大坑,不懂千万不要碰!

[复制链接]

803

主题

803

帖子

241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419
发表于 2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  “听说收益能到6.5%,是不是该赶紧买?”  “给孩子囤份香港保险,以后上学养老是不是就稳了?”  ”

最近镜镜收到不少这类有关香港保险的私信。

不可否认,香港保险凭借看似可观的收益、多元的功能,这些年确实吸引了不少关注,身边也有朋友跟风入手。

但要是真觉得它“完美无缺”,那可就太天真了 —— 香港保险的风险藏在细节里,只适合一部分人,要是盲目跟风,很可能踩坑。

今天镜镜把这些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摊开说,带大家看清它的“真面目”。

坑1:“高复利”慢慢来

短期别想“赚快钱”

“复利6.5%,20年资产翻倍”。

“给孩子买,几十年后就是教育金、养老金”。

这些宣传听着心动,但背后藏着两个关键前提,少一个都难实现。

一是持有时间要足够长。从主流产品来看,想让本金翻倍,至少要持有 15 年;要是想真正拿到宣传中的 6.5% 复利,得等 40-50 年。要是你计划 “存 5 年、10 年就取”,不仅拿不到高收益,甚至可能亏本——比如某款30岁女性投保、5年每年交10万的产品,前4年退保金还赶不上已交保费,封闭期内提前退出损失不小。

二是分红实现率要达标。香港储蓄险的收益里,大部分是“非保证分红”,能不能拿到手,全看保险公司每年的分红实现率是否≥100%。要是公司投资业绩不佳,承诺的收益很可能 “打水漂”,别光听业务员说 “肯定能达标”,现实中不少产品的长期分红实现率都低于预期。



简单说,想靠香港保险赚高收益,得有“把钱放几十年不动”的耐心和底气,短期用的钱、想赚快钱的,千万别碰。

坑2:不同公司差出“百万收益”

别被“表面利率”忽悠

有人觉得“香港保险收益都差不多”,其实大错特错——不同公司的产品,几十年下来收益能差上百万,关键就看两个核心:

一是保险公司的投资实力。有的公司管理资产规模大、投资团队专业,能在全球市场找到优质标的,盈利水平自然高;有的公司资源有限,投资范围窄,收益就容易落后。

二是长期分红实现率。这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隐形指标”。比如友邦某款终身寿险,保单年度10年后的总现金价值比率约 98%,而某家中小公司的同类产品,10年后比率可能只有90%——看似差8个百分点,要是投入50万美金,几十年后收益能差出几十万。

很多业务员只会给你看“预期收益表”,却绝口不提公司过往的分红实现率。买之前一定要主动查,最好看10年以上的数据,别被“口头承诺”骗了。



坑3:内地签单=“废纸一张”

别为省事儿踩雷

“不用去香港,在内地就能签单”,听到这话一定要警惕!

香港保险有个铁规矩:必须本人到香港本地签署,才能生效,要是在境内签单,就是“地下保单”,不受法律保护。

香港《保险公司条例》第41章写得很清楚:香港的保险公司在香港境内推介人寿保险合法,但在境外推介、签署的保单,一律无效。哪怕你找的是“正规中介”,只要没去香港签字,后续要是出险理赔、想退保,都没法维权——之前就有用户踩过这坑,交了几年保费,出事了才发现保单无效,钱全打了水漂。



别想着“省一趟机票钱”,真要想买,就按正规流程去香港签单,不然再多投入都是白费。

坑4:健康告知“差一句”

理赔可能“卡一辈子”

香港保险的“最高诚信原则”比内地严格得多,健康告知时哪怕漏说一句,都可能导致拒赔。

之前见过一个案例:李先生5年前买了香港重疾险,投保时没说自己有高血压 —— 他觉得“偶尔吃片药,不算大问题”。结果后来突发心梗申请理赔,保险公司查病历发现了高血压病史,直接拒赔。更麻烦的是,香港重疾险不适用“两年不可抗辩条款”(这一条只针对人寿保险),哪怕保单生效10年,只要查出未如实告知,照样能拒赔。

要是真发生纠纷,在香港维权的成本也很高——律师每小时收费1500-5000港币,就算打官司,耗时耗力还不一定能赢。买香港重疾险前,一定要把自己的体检异常、长期服药情况全说清楚,别抱有侥幸心理。

坑5:汇率波动“吞收益”

赚的可能不如亏的多

香港保险大多用美元或港元计价,这意味着你的收益会被汇率 “牵着走”,可能刚赚了收益,就被汇率波动“吐回去”。

举个例子:2021年买港险时,1美元=6.45人民币,要是年交5万美金,当年要花 32.25万人民币;到了2025年,汇率涨到1美元=7.25人民币,同样交5万美金,就得花36.25万人民币,比之前多交4万。

反过来也一样:要是未来领钱时人民币升值,1美元=6人民币,原本能换100万人民币的保险金,只能拿到82万,收益直接缩水18%。

虽然可以通过“汇率低点换汇”“选人民币缴费产品”减少风险,但说到底,买香港保险就等于要承担汇率波动的风险,要是接受不了,最好别碰。

坑6:“提现方案”是噱头

提前领钱可能亏更多

“年缴费,6年开始每年领6%”“领到老还能保本”,不少香港保险的 “提领方案”(比如“566”“225”)听着很诱人,尤其是对比内地 1%+ 的银行利率,更是觉得“划算”。



但这些方案的收益都是“预期值”,能不能实现全看分红实现率。比如某款产品宣传 “第10年能领5万美金”,要是当年分红实现率只有70%,实际只能拿到3.5万,差距很大。

更关键的是,要是很多人都选“快速提领”,保险公司的资金压力会变大,可能会“降低长期收益”来平衡——说白了,你现在多领的钱,其实是提前拿走了未来的收益,长期来看反而不划算。不管是内地还是香港的分红险,核心都在于“长期持有”,别被短期提现的噱头迷惑。

坑7:早期分红实现率“掺水分”

长期数据才靠谱

“我们公司分红实现率连续5年100%!”听到这种话,别忙着心动——早期的分红实现率,参考价值其实很低。

仔细看保险公司的收益表就会发现,保单前几年的分红金额本来就少,而且处于“回本阶段”,所谓的“100% 分红实现率”,本质上是保险公司把你交的本金“还”给你,根本体现不出真实的投资能力。

真正要看的是“回本后的长期数据”。比如保单生效10年后,有的公司分红实现率能维持在90%以上,有的却跌到80%以下,这时候的差距才是真实实力的体现。买之前一定要查公司10年以上的分红实现率,别被“短期达标”骗了。

镜镜这边统计了香港主流保司的分红实现率数据,可以清晰的看到各家公司长期的数据情况。如果需要完整的分红实现率手册可以联系镜镜:Yuki_20120808。



总结

香港保险不是“坏东西”,但也绝对不是“人人都该买”。它的门槛和风险都很高,只适合满足这些条件的人:

1

手里有一定“闲钱”,而且能存储20年以上不用。

2

有明确的需求,比如外资配置、孩子留学、移民、财富传承。

3

能接受汇率波动、长期持有、严格健康告知这些风险。

要是你不符合这些条件,只是听说“收益高”就想入手,大概率会踩坑。要是你确实有需求,也能接受风险,建议先做好功课——镜镜整理了一份《香港保险防坑手册》,里面有2025年主流保司的分红实现率、产品对比、签单注意事项,需要的话可以私信获取,帮你少走弯路。想了解更多关于香港保险公司的资讯,或定制一对一方案,请关注公众号,或添加镜镜微信:Yuki_20120808,为您提供全面、客观的港险配置建议,为家庭资产做稳稳的托底。

总之,买保险别跟风,看清风险、匹配需求,才是最关键的。



下期见。



【免责声明】本文的内容只在香港传播,不能诠释为在香港境外提供或出售或游说购买任何保险产品,且仅供参考之用。若有任何疑问,应向持牌保险顾问寻求专业意见。

推荐阅读

从80万存款5年缩水看养老:光靠存钱不够,你需要“活到老领到老”的方案

美联储降息,如何影响你的钱袋子?

全球查税神器CRS时代,如何影响你的钱袋子?

香港2年期短缴储蓄险排行榜出炉,看完秒懂!

香港保险如何隔离婚姻风险?

预缴利率高达10.1%,香港保险9月最新优惠汇总

香港十二家热门保司图鉴+ APP下载指南

香港友邦股东实力及投资策略全面介绍

香港保险公司到底怎么选?看这篇就够了!

【攻略】香港6大银行在线开户指南

深挖友邦环宇盈H:号称7年回本、16年翻倍,值得掏腰包吗?

END



【认识镜镜】

10年+港险从业服务团队

专业咨询&售后服务

全国可面见、全投保流程安排

香港身份规划、留学教育

1V1咨询:Yuki_20120808







作者:微信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5-10-2 15:10 , Processed in 0.03903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