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5|回复: 0

工作篇:香港保险的“货币转换功能”,实操真实度如何?

[复制链接]

807

主题

807

帖子

243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431
发表于 2025-10-13 05:44: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开篇,请教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是如何理解,港险保单里的“多元货币转换功能”?作为一个从业者,如实讲,我卖过很多港险资产保单,不同公司,不同货币,不同保费预算。作为一个客户,我也买过2-3家香港保险产品,也是不同公司,不同货币,是的,不同货币,我买的有美金保单,也有人民币保单。但事实上,对于“货币转换功能”,我自己一直以来都有个大大的疑问?它们,到底是如何转换的?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先列一个前提。截止在2025年10月12日前,据我所知,香港保险这个市场,还没有人真实操刀过,任何一起“货币转换”的案例。所谓保单计价货币的转换功能,最早的追溯时间要从“安盛香港”讲起, 2022 年初,安盛保险(AXA)率先推出的【挚汇储蓄计划】,开创了这一先河。首次实现了保单价值在 9 种货币(包括美元、人民币、欧元、英镑等)之间的自由转换。友邦(AIA)随后在 2022 年 10 月,推出的【盈御多元货币计划 2】,进一步优化了转换机制,允许客户从第 2 个保单周年日起转换货币,并首次引入红利解锁功能。如果按照这个时间线索推算,事实上,该功能的真实上架时间不过2年多点。加之,货币转换功能的启用,通常需要满足持有保单2年以上,这样综合下来,即使是最早的买入者,无非今年刚刚具备启用的权限。也就容易理解,为什么当前市场下,没有实操的案例作为参考依据。备注:如果同业小伙伴儿,有实操案例,欢迎分享。基于此,大家目前所看到信息,都仅仅是基于不同博主,不同经纪人的“理论探讨分析”。既然是“理论分析”,没有对错之分,都是每个人根据条款出发“主观层面”的分享表达。如此,下边我所有的内容输出,也仅仅是我的“主观表达”,其中难免带有一些错误之处(偏颇观点),还请各位理解。接下来,发车。全文会分为3个模块。1,什么是,港险保单的货币转换功能?2,不同公司,对于货币转换功能,条款是如何要求的?3,我是如何看待“货币转换功能”的?我们逐一开始。一,什么是,港险保单的货币转换功能?
我们先来看看,友邦香港公司的官方手册的介绍。



简单讲,比如一份保单,它支持多种货币投保(港币,美金,人民币,英镑,加元等)。
部分保单购买者,一开始看好“美金”,认为美金保单长期回报率更高,且汇率稳定,值得入手。
但时间长了以后,可能间隔5-10年,该保单持有者意念发生了改变,对于美金保单的长期走势,产生了担心焦虑,单方面打算更改“保单的计价货币”。
那么他就可以向保险公司提出申请,把保单的计价货币,从美金更改为“其他货币”。
大致是这么意思。
作为一个,一线的从业者,我看很多经纪销售人员给客户讲时,会提到“不用担心汇率变化”,如果未来人民币汇率上涨,我们直接申请“货币转换”就好了,这样就可以完美解决“汇率摩擦”问题。
.......啊....这个回答,但凡有点经济学常识的客户,都会意识到逻辑漏洞。
但现实是,很多客户是不具备经济学常识的,所以他不提,我不讲,这个问题就过了,保单销售就完成了。
当然,我也见过部分客户,他不提,销售主动讲了,但客户方依然坚持,那就不是销售的“锅”,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的认识买单。
二,
不同公司,对于货币转换功能,条款是如何要求的?
我一共,拣选了2家公司,把它们官方手册资料扒了下来,作为参考依据。
备注:下述所有的分析,均属于“主观表达”,如有错误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还是先来看下,港险老大哥,友邦香港的解释。




以,友邦环宇为例,启用“货币转换功能”后,转换前,转换后的产品,事实上产品结构“不会发生变化”。
第二张图片,写的非常清楚,申请转换的话,它是转换到“环宇盈活系列内”的新保单货币最新计划。
大白话讲:一开始,我们我们买入的美金保单,其产品结构涵盖“保证+复归+终期”,三结构完善的计划,未来我们申请转换功能,转换后的产品结构,依然是“保证+复归+终期”。
因为,它的转换机制写的很清楚,须在“环宇盈活系列内”。
在这个规则的束缚下,至少可以做到产品结构的“相对稳定性”。
那申请转换时,转换率,如何量定呢?
第一张图片,写的也很清楚,保证价值和非保证价值,会按照不同因素厘定和调整,市场货币汇率也会由公司“酌情考虑决定”。
我尝试用大白话展开讲下。
比如持有保单第10年,当时保证账户价值6万美金,复归账户价值8万美金,终期账户价值10万美金。
此时,保单持有人申请启用“货币转换功能”,将美金保单,调整为“人民币保单”。
假如当时,市场的基准汇率是1:7。
理论完美的情况,转化为人民币保单,应该是各个账户价值*7,即可。
但根据条款约定,事实上,保险公司是可以按照1:6.8或者1:6.5,来进行转换。
摩擦少的部分,大家可以理解为“辛苦费”,因为计价货币的调整,往往对应保险公司的底层资产的投资布局也要调整。
有调整,就有损耗,有损耗,就有成本,这个成本就要有人买单。
只是,具体损耗成本是多少,根据实时情况酌情量定。



如果大家有完整具体看过环宇的手册资料,应该对我上面这个截图,不会陌生。
这个是它的风险提示函件。
行用货币转换功能:新计划与原计划,可能有“显著差异”,包括条款,保障机制,投资策略,组合等等。
也有可能,转换新计划后,货币转换功能也随之取缔,那么也就意味着现有计划之下,作为保单持有人,可能有且仅有1次“货币转换的机会”。
看到这,大家觉得,这和各位预期理想中的“货币转换功能”,是一样的嘛?
简单总结下:
友邦环宇的货币转换,理论上,转换前/后的“产品结构”不会发生改变。
但启用该功能时,具体的转换率,根据保险公司依当时市场情况酌情量定,并非无损(这一点,我历史文章写过多次,这里不再过多阐述)。
其次,依据环宇的产品手册风险提示函,不保证,转换后的新产品“依然具备”货币转换功能,极端情况下,可能是唯一的一次机会。
针对,这一点,我稍微做个补充,友邦香港这么写,我认为并没有错,它还算诚实,因为的确未来在实际转换过程中,会转到什么样的产品,当时市场环境如何,保险公司企业本身盈利稳健程度如何,都没有办法确定。
这么来约定,也让保险公司有了更大的“容错空间”。
从企业经营角度讲,么有问题。
但从客户角度讲,要慎用货币转换功能。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香港永明。



同样,启用货币转换时,兑换汇率由“香港永明,不时厘定的市场汇率进行兑换”。
这一点,基本和香港友邦保持一致。
我再强调下,大家切不要以为,启用“货币转换功能”是无损的。
稍微动点脑筋思考,就会有结论,它是不可能“无损”,一旦有动作,就有损耗,有损耗,就有成本,就一定需要有人来买单。
转换前后的产品结构上,我认为香港永明会写的更“清晰些”,它是按照“假设于同一年度缮发的新保单货币,进行厘定的”。
什么意思?
比如,当前我是以美金投保,10万美金5年交,持有保单第10年,我申请转换为英镑保单。
保险公司,会假设模拟,我于10年前,购买的保单为“等值10万美金的英镑保单”,在持有第10年时间,对应的英镑价值为多少。
以这个为参考基准,进行“货币转换”。
至少,从这个角度讲,它相对意义上,保证了“产品结构的完整性”。
这里还有一个细节:启用货币转换功能,是需要保险公司“审核批准”的,并非,保单持有人(客户)单方面想要申请,就能直接更改的。
这一点,基本各家公司一致,这个地方我做补充。



这是香港永明,星河尊享系列风险提示函。
如同友邦一样,启用货币转换后,虽然“三账户结构”不会改变,但是每个账户价值的占比权重,是有可能发生变化的。
具体行权时,也以参考当时都法律法规情况而定。
在写香港永明,这部分内容时,我主观认为,它的条理依据相比“友邦”的来讲,会相对更加清晰些(没有好坏之分,不必展开过渡解读)。
其他的公司,对于货币转换功能是如何量定的?
大家可以自行打开官网手册资料阅读,我给你们分享2个指标纬度做参考。
一,转换前后“产品结构”是否会变化调整。
比如,部分产品可能转换前是“保证+复归+终期”,这样的组合,但未来申请转换后,产品结构可能会变成“保证+终期”。
这样一旦产品结构发生变化,对于部分购买者,原本是“中期提取需求”,随着产品结构调整,保单的实际效用会大大降低。
二,转换前后“转换汇率”如何量定。
根据我目前看到的,不同公司条款机制,大家差异不会很大,只是有的公司会写的更加“清晰些”,这里我不具体讲哪家公司,避免有炒作的嫌疑。
三,
我是如何看待“货币转换功能”的?
如果是我文章老读者,应该很清楚,我历史写“货币转换功能”相关解释,已经很多了。
你们可以在公众号文章,检索关键词“货币转换”它会出来很多,有兴趣的话,大家可以自行阅读参考。
前段时间,我有幸和几位业内前辈交流,之后,我对港险资产保单,有了众多的想法改变,有好的点,也要一些不好的点。
这是真实,诚恳的话。
坦白讲,就拿货币转换功能来说,当前市场中很多公司,其实自己都不知道后续如何落地,但是看其他公司有这个功能,自己也先写上,后续等有人启用,再根据适时情况,决定如何落实。
是不是,感觉有种草台班子的赶脚?
那如果我再告诉你,实际上有很多的功能,都么有实操案例,目前都是“纸上谈兵”的阶段,你们会不会觉得更意外?
这种现象,各位不要觉得它仅仅存在于“某一个行业”,事实上,各行各业都是如此,谁也不要嘲笑谁。
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在没有遇到真实情况那一刻,都是纸糊的蚂蚱,一切都要实践,唯有实践出真知。
话说回来,对于客户朋友们,即使是在有限的信息接触下,其实也可以根据部分线索来优中选优,拣到适合自己的产品,只是需要花费点功夫。
四,
今天大概这么多,准备收工。
各位晚安。
如需1V1咨询:有偿服务,199元/位。
欢迎添加我的微信,围观我的朋友圈。
我会每日分享,我的思考成长。
推荐阅读:搞懂香港保险,真挺难的。
推荐阅读:如何做一份 “港险” 方案。
推荐阅读:香港保险,哪家产品最好?
推荐阅读:港险案例:一份总预算35万美金的计划书。下边,我的唯一微信添加,请务必备注您的来意


作者:微信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5-10-25 05:22 , Processed in 0.03800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