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关注▲ 港探险▲ 带你探索香港保险
[img=900,auto]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GHLAFcR4BSRMByQHAEexBmbAAypLAyBk9RvMDqJmGQsXOiaorLqLMojCG7c5icXqoBbgEursJScLYibvrIib1Qy0Qg/640?wx_fmt=jpeg&from=appmsg[/img]
▲ 港探险|第212篇原创分享▲
前几天刷香港招聘网站,突然看到京东的岗位在首页霸屏!
合规负责人开40-65k还16薪,保险顾问、运营总监岗位都有,工作地点全在香港中西区、湾仔区。
[img=810,auto]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GHLAFcR4BSRMByQHAEexBmbAAypLAyBkMUXGyPrPSSa782hgkPX098kpDUOcceafiaTdxaWBPOuJlxp4yHiakNDg/640?wx_fmt=png&from=appmsg[/img]
仔细一看才知道,京东刚拿到香港保险经纪牌照,这是要正经组建团队,在港险市场分一杯羹了!
这可不是京东第一次碰保险。早在2018年它就入股安联财险(后来改名“京东安联”),2023年又增持到33%,成了最大股东之一;
之前还试过收购香港证券牌照,虽然没续期,但这次拿保险经纪牌照,明显是想把内地的保险经验复制到香港,盯着大湾区和国际市场的蛋糕。
再看这次的招聘要求,也能看出京东的野心:
合规负责人要8年以上香港保险经纪管理经验,得能对接保监局、扛业绩;
保险顾问得有香港牌照,还得会服务高净值客户。
这哪是“试水”,明明是奔着“正经做业务”来的。
其实京东只是个缩影,最近两年内地巨头扎进香港保险圈的动作,也太明显了...
01
泰康
今年5月就有港媒爆料,泰康在申请香港寿险牌照,目标很明确——做跨境养老保险。
虽然没官宣,但业内都传“牌照快批了”:从流程推进速度,到业务规划贴合香港监管要求,再到跟本地金融机构频繁对接,泰康这是想当中资保险在港的“第五极”。
02
平安
平安早就想进香港寿险市场,2019年就申请过牌照,没等来结果,今年换了个思路:3月让PAO Bank拿了保险代理牌照,再跟PAO Bank签合作,借银行渠道卖平安香港的寿险产品。相当于“曲线入场”,先把业务落地再说。
03
阿里
阿里系入局更早,2017年云锋金融就联合蚂蚁金服、GIC等,花131亿收购了美国万通保险亚洲(现在的万通保险),云锋占60%股权。
[img=601,auto]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GHLAFcR4BSRMByQHAEexBmbAAypLAyBk14CML2xtqWJNp8XJYSKNeicOssuMsZeUMZauic9AwzyjOX5AsHk0FDIA/640?wx_fmt=other&from=appmsg[/img]
现在万通已经成了香港保险圈的“新兴势力”,产品和服务都有阿里系的影子。
04
越秀
今年10月,广州国企越秀集团更直接,花18亿全资收购香港人寿,直接拿到寿险牌照。香港人寿本来就跟创兴、招商永隆等银行合作卖保险,越秀接手后,等于把现成的渠道和客户都拿下了。
[img=1024,auto]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GHLAFcR4BSRMByQHAEexBmbAAypLAyBkpS1B1Hf18gicuw9ejSIn4Nfo3MkyHuBHniagxHJSuaRjZibGFTyRbML9w/640?wx_fmt=other&from=appmsg[/img]
05
腾讯
腾讯2017年就跟高瓴资本联手,把英杰华香港子公司改造成网上人寿保险公司Blue——香港首家纯线上寿险公司,跟众安保险类似,靠数字化简化投保流程,现在也成了年轻客户的热门选择。
[img=1080,auto]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GHLAFcR4BSRMByQHAEexBmbAAypLAyBkqPCBlHbyDWIaJvx76GDvtkYq35ibKWyBR8tdqMx7dZiaDBBUVicXjS5pA/640?wx_fmt=other&from=appmsg[/img]
这些巨头不是瞎跟风,香港保险本身就是块“香饽饽”:作为亚洲最发达的寿险市场,产品灵活(能换货币、能提领)、制度成熟、久期长,早就成了中资、外资的必争之地。
更关键的是“需求爆发”:2024年全港新造保费达2198亿港元,其中内地访客就贡献了628亿,占了近三成!
[img=1080,auto]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GHLAFcR4BSRMByQHAEexBmbAAypLAyBkmX27Oh1jICdttRopOtNfpUhe0vDntascQZPHpp02IMPbh7qLZm3Rag/640?wx_fmt=other&from=appmsg[/img]
这还没算上跨境养老、资产配置的潜在需求——巨头们抢着来,就是看准了这块增量市场。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这是好事吗?
当然是!
巨头扎堆进来,竞争变激烈,最终受益的是咱们投保人:
选择更多了:不光有友邦、保诚这些老牌,还有京东、腾讯、阿里系的新玩家,产品会更贴合内地客户需求;
服务更好了:互联网巨头擅长数字化,以后投保、理赔可能更方便,不用再跑香港排队;
保障更稳了:中资背景的保司进来,加上香港本身的监管,资金安全更有底。
现在的香港保险市场,就像“群雄逐鹿”,但最终拼的还是产品、服务和口碑。
你觉得下一个杀进来的会是哪家内地巨头?
如果想了解港险的产品,或者想对比传统保司的优势,也可以扫码找我,帮你整理最新的产品对比表,选港险不踩坑!
[img=900,auto]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GHLAFcR4BSRMByQHAEexBmbAAypLAyBk9RvMDqJmGQsXOiaorLqLMojCG7c5icXqoBbgEursJScLYibvrIib1Qy0Qg/640?wx_fmt=jpeg&from=appmsg[/img]
声明:资产配置有其风险性,需根据自身需求谨慎选择。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直接投资建议,特此说明。
作者:微信文章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