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2|回复: 0

内地资本涌入香港保险市场:洞察高净值客户的跨境配置新机遇

[复制链接]

825

主题

825

帖子

248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485
发表于 昨天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期,电商巨头京东集团( 09618.HK )正大举进军香港保险行业,其已确认取得香港保险经纪牌照,并积极在当地广纳贤才,组建专业队伍。此举不仅标志着京东在金融服务领域的战略性扩张,也引发了市场对香港保险前景的广泛关注。



根据领英( LinkedIn )和猎聘网上的招聘信息,京东近期在香港地区以“京东”及“京东保险”名义,广泛招募各类保险专业人才。招聘职位涵盖“保险出单员”、“香港IS”、“Insurance support 经理”、“保险营销推动岗”、“运营总监”等多个核心岗位,甚至包括至关重要的香港“合规负责人”,充分展现了其对深耕香港业务的重视程度。

此次大规模招聘活动,不仅通过“京东”、“京东保险”、“京东科技”等品牌在内地及香港多个招聘平台同步进行,更明确指出所有职位的工作地点均设于香港,清晰表明了京东在当地构建专业保险服务团队的坚定意图。



值得注意的是,“合规负责人( 香港 )”一职的招聘条件极为严格,要求申请者具备8 年以上香港保险经纪公司的实际管理经验,并需承担统筹公司日常运营、与香港保监局及各大保险公司对接、以及对经营业绩负责等多项重要职责。

此外,其他招聘岗位也普遍要求应聘者持有香港当地相关保险牌照,熟悉本地保险产品体系,并具备服务高净值客户的丰富经验及卓越的实战能力。

事实上,这并非京东首次涉足保险领域。

早在 2018 年 7 月,京东便通过投资 4.83 亿元人民币入股安联财险,持股 30% ,随后该公司更名为“京东安联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到了 2023 年,京东进一步增持 3% 股权,使其目前持股比例达到 33% ,成为该公司的单一最大股东之一。

此次成功获取香港保险经纪牌照,其深层用意在于将京东在内地积累的保险运营经验,进一步拓展至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国际金融市场。

更值得回顾的是,京东早年也曾通过收购的方式布局香港金融牌照。在 2010 年代,京东收购了君盛亚洲投资有限公司,并将其更名为“京东证券有限公司”( Jingdong Securities Limited ),该公司曾持有香港证监会的 1 号、4 号、9 号牌照,但后续并未续期。另一实体“京东币链科技( 香港 )有限公司”( 前称京东资产管理 )也曾持有 4 号及 9 号牌照,同样未能延续。因此,此次密集的招聘行动,无疑标志着京东正系统性地重启其在港的金融战略蓝图。




一、内地金融巨头纷纷抢滩香港市场


    泰康保险:瞄准香港寿险牌照

    今年 5 月,港媒独家披露,泰康保险已积极在香港申请寿险牌照,其目标直指跨境养老保险业务。坊间传闻,泰康的牌照获批可能指日可待。



    尽管官方尚未正式宣布,但多方迹象已让业内人士嗅到了变革的气息。从申请流程的“光速”推进,到其业务规则与香港严苛监管要求的高度契合,再到与本地金融机构的频繁互动,泰康的这一系列布局,让市场对其成为中资保险在港的“第五极”充满无限期待。

    中国平安:曲线布局香港寿险业务

    3 月 5 日,媒体报道指出,PAO Bank 已成功获得保监局颁发的保险代理机构牌照,并分别与平安香港及富卫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实际上,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平安一直在为进军香港市场积极准备,例如 2019 年就已启动了香港寿险牌照的申请工作。

    最新进展是,2024 年 7 月,中国平安正式发布公告,通过全资子公司安科技术与平安海外控股,共同持有的陆金所控股股权比例达到 41.40% 。随着特别股息计划的完成,中国平安通过上述子公司的持股比例将显著提升至 56.82% ,从而使陆金所控股正式成为中国平安的控股子公司,并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畴。

    在寿险牌照申请前景尚不明朗的情况下,平安通过银保合作的创新模式,巧妙地间接参与到香港寿险市场。借助 PAO Bank 的渠道优势销售寿险产品,实现了部分寿险业务的落地。通过这些策略性操作,平安在深化香港市场布局方面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阿里巴巴:2017 年已入局香港保险

    2017 年 8 月,云锋金融宣布,联合蚂蚁金服、新加坡投资公司(GIC)、新浪以及多位内地富豪,以总计 131 亿港元的代价,成功收购了美国万通保险亚洲。其中,云锋金融占据了 60% 的股权。


          随后,在 2018 年 11 月 18 日,云锋金融正式对外宣布,完成收购香港保险公司美国万通保险亚洲 60% 股权的所有先决条件,标志着交易正式交付完成。

    如今的万通保险,已然发展成为香港保险业中一股不容忽视的新兴力量。

    越秀集团:成功收购香港人寿

    10 月 9 日,广州地区资产规模领先的国有企业——越秀集团,斥资 18 亿港元,正式完成了对香港人寿保险公司的全资收购,成功将香港寿险牌照收入囊中。



    香港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自 2001 年成立以来,主要通过与多家银行合作的模式来销售其保险产品,合作银行包括创兴银行、招商永隆银行、华侨银行( 香港 )以及上海商业银行等。

    腾讯:2017 年进军香港线上保险

    作为香港首家纯线上人寿保险公司 Blue ,在过去一年里已逐渐被市场熟知,而其背后的大股东之一,正是内地互联网巨头腾讯。



    早在 2017 年初,腾讯就宣布将联手高瓴资本以及英杰华人寿,共同发展原英杰华在香港的子公司,并致力于推动数字保险业务。

    随后,2018 年,他们推出了香港首家线上人寿保险公司 Blue ,其模式与众安人寿类似,主打数字化线上保险产品。
二、香港保险市场:未来前景广阔

香港,作为亚洲地区最发达的寿险市场之一,其保险产品设计灵活多样,涵盖多种货币选择,久期较长,且拥有成熟完善的制度体系。长期以来,这里一直是中外保险巨头“兵家必争之地”。



中资企业之所以愿意投入巨资和精力在此布局,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香港保险市场存在着“看得见的增量”—— 即市场需求的直接爆发。

数据显示,2024 年,内地访客在香港购买的保单保费高达628 亿港元,这一惊人数字占据了香港整体保费收入的近 3 成。





可以预见,未来香港保险市场的前景将持续向好,这无疑将进一步推动各大保险公司在产品设计与服务体验上的升级与创新。

对于广大的内地客户而言,随着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积极进驻香港保险市场,未来在选择保险产品时将拥有更为丰富的选项,并享受到更优质的服务体验!如果您有任何需求或疑问,欢迎随时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并不构成亦不应被诠释为向香港境外之任何人士招揽、要约、出售、提供、建议或游说购买任何保险产品。本文所载资料仅供参考,有关内容只属一般资讯,不可视为任何产品或服务的销售邀请。如对本文的内容有任何疑问,应向独立人士寻求专业意见。任何情况下,概不就本文内容的任何建议、意见或陈述而引至的直接或间接、特殊、附带、相应而生的任何损害、损失或法律责任承担任何责任。任何因未经本公众号授权而转载而带来的问题或纠纷均由转载方负责。

作者:微信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5-10-25 05:21 , Processed in 0.03805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