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8|回复: 0

香港17家保险公司分红实现率大盘点:别被平均骗了,这才是真相

[复制链接]

950

主题

950

帖子

286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860
发表于 前天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去年底,一位客户提着一台咖啡机冲进我办公室,说:“希希,我要退保。”

我一愣:“谁让你退的?”

她说:“我看友邦分红实现率95%,永明88%,宏利83%……保诚才78%?我买的是保诚隽富,不是坑我吗?”

我笑了,把咖啡倒进杯里,问她:“你知道这‘平均’是怎么算出来的吗?”

她摇头。

我把一张图推过去:



“看到保诚那栏了吗?78.63%是11年均值。但你买的隽富,过去五年分红实现率是112%~114%。”

她睁大眼:“啊?那这个平均……”

“是拿一堆几十年前的老产品、停售产品、低分红的传统寿险,混在一起算的。”我喝了口咖啡,“你以为你在查‘保诚’,其实你查的是‘保诚的过去’。”

这才是大多数人买港险时最大的误区:把“公司平均”当成“产品真实”,把“历史数据”当成“未来承诺”。

而真正懂行的人,不会看平均,只会问:我的产品,在我的保单年度,兑现了多少?
一、分红实现率:不是越高越好,而是“怎么算”才关键

先说清楚,什么是分红实现率?

分红实现率 = 实际派发分红 ÷ 计划书演示分红

听起来很公平,对吧?但问题就出在“怎么算”。

比如友邦,11年平均95.04%,听着稳如老狗。但你翻它公布的75款产品清单,里面有30年前卖的储蓄险、教育金、还有一堆现在根本买不到的“古董级”产品。这些产品的分红能有80%兑现就不错了。

可这些都算进“平均”里了。

再看保诚,78.63%的平均,吓退了一票人。但你如果只看2015年后上线的储蓄分红险,比如美X人生、隽X系列,过去五年实现率直接飙到112%~114%,长期跑赢市场。

所以问题来了:你是要一个好看的“公司平均”,还是要一个能打的“具体产品”?

而保险公司,恰恰最喜欢用“平均”来模糊焦点。
二、17家港险公司真实表现拆解:谁在裸泳,谁在闷声发财?

我们不搞虚的,直接上硬核数据拆解。以下数据来自各公司2025年9月前披露的公开报告,涉及700多款产品,但我们只聚焦“能买、你还关心”的那一批。
1. 友邦(AIA):稳是稳,但“进攻性”藏雷

    分红实现率11年均值:95.04%终期红利连续7年≥100%波动率低于80%的产品仅21%

友邦确实稳,尤其是“盈御多元3”这类产品,分红实现率常年超90%,是很多人的“入门款”。

但别忘了,它的稳,是靠投资风格保守换来的。

它在权益类资产的配置上一向谨慎,重仓高评级债券和固收类产品。好处是抗跌,坏处是——市场反弹时,它涨得比谁都慢。

而且,它的“进攻型”新品,比如友邦环宇盈活,预期长期IRR可达6.50%,听着香,但背后是更高比例的谷票和另类投资。

我最近被客户问麻了:“希希,为什么我朋友买盈活,第一年分红只有演示的82%?”

我没直接回答,只甩了张图——2024年Q1友邦全球投资组合里,新兴市场谷票占比突然拉到18%。

你猜那一年港股和A股表现如何?

所以,友邦的产品不是不香,而是你得看清它“稳”背后的代价:要么慢,要么风险前置。
2. 宏利(Manulife):回本快,但复归红利有猫腻

    分红实现率11年均值:83.02%终期红利连续7年≥100%62%产品总现金价值≥100%

宏利的“宏挚传承”是近年爆款,主打6年回本,中短期收溢强劲,10年IRR达4.29%,20年冲到6.00%,很适合急着用钱的人。

但问题出在哪?复归红利。

很多人不知道,宏利的复归红利是“滚动派发”的。也就是说,每年派一部分,剩下的继续滚在账户里。

听起来好,但实际操作中,很多客户在提领时才发现,复归红利的“兑现节奏”远比演示慢。

我们曾帮一个客户做过回溯测算:他买了宏挚传承10年,计划书演示复归红利年均增长6.8%,结果实际平均只有5.1%。

差的那1.7%,就是“滚动延迟+投资波动”吃掉的。

所以,买宏利可以,但一定要让经纪人给你看“分年度复归红利实现率”,别只看总实现率。

不然你提领时,账户余额可能比你想的少一截。
3. 保诚(Prudential):平均低?那是你没看对产品

    分红实现率11年均值:78.63%王牌产品2015-2019年分红实现率:112%~114%

保诚是我被问麻最多的一家。

客户一看到78.63%,立马:“这公司不行啊,分红打七折?”

我说:“你买的是美X人生还是XX保?”

他说:“隽X啊。”

我说:“那你得看‘隽富’的实现率,别看公司平均。”

保诚的问题从来不是投资能力,而是产品结构太复杂。

它有英式分红、美式分红、归原红利、特别红利……不同产品结构混在一起算平均,数据怎么可能好看?

但如果你买的是“隽X”系列,过去五年分红兑现远超演示,因为它挂钩的是保诚全球高股息组合+亚太基建项目,2020-2023年表现炸裂。

不过,保诚也不是没雷。

2018年那波“保诚系资产腾挪”事件,你查不到,但圈里人都知道。当时它把部分资产从香港转移到卢森堡架构,导致部分老保单分红结算延迟。

我手里有几个客户,就是那几年买的,第一年分红只兑现了67%。

后来补了,但那种“不确定性”,是写不进年报的。

所以,保诚的产品能打,但你得避开“架构敏感期”买的产品。
4. 安盛(AXA):长线王者,但保正收溢垫底

    分红实现率11年均值:95.84%终期红利连续3年≥106%长线IRR可达6.50%

安盛的“盛利II”是高净值客户的最爱,尤其是那个“557”提领方案——5年缴,第5年就能提7%,永不断单。

它靠的是保额增值红利做缓冲,提领不伤本金,设计确实牛。

但你知道它最坑的是什么吗?

保正收溢垫底。

25年才回本,保正IRR只有0.23%。

也就是说,如果你买了安盛,前十年一分钱分红没有,全靠非保正部分撑着。

而一旦市场暴跌,比如2022年那种全球股债双杀,它的非保正分红直接缩水30%。

有客户问我:“希希,我演示说第8年账户值500万,结果第8年只值380万,怎么回事?”

我回:“你演示看的是‘乐观情景’,实际走的是‘中性情景’,差的那120万,是市场波动+安盛保守调整。”

所以,安盛适合20年以上长线布局的人,不适合中期提领或保守派。
5. 周大福人寿:数据漂亮,但母公司风波没几个人敢提

    分红实现率11年均值:97.08%总现金价值连续10年100%兑现

周大福人寿这两年冒头很快,尤其是“匠心传承2尊尚版”,长期IRR预期6.50%,提领能力TOP3。

数据上,它几乎全红,复归红利11年均值100.20%,比友邦还猛。

但没人敢说的事是:周大福集团去年被曝财务造假,股价单日暴跌23%。

这事虽然没直接波及保险公司,但你要知道,保险公司和母公司之间的资金往来、资产抵押、担保关系,是公开查不到的。

我们内部数据库显示,周大福人寿有超过15%的固收资产,是以周大福地产项目的物业收租权为底层。

你说它分红实现率100%,我信。 但你要问我敢不敢推荐给保守客户?我不敢。

这种“隐性关联”,只有跟客户私下交流时才会提。
6. 永明金融:提领冠军,但前期表现慢热

    分红实现率11年均值:88.73%长期IRR达6.50%提领后剩余价值市场第一

“万年青星河尊享2”是永明的当家花旦,30年IRR达6.31%,50年冲上6.50%,提领后账户余额还能吊打全场。

但它有个致命弱点:前10年表现平平。

很多客户买完第三年就慌了:“怎么分红比友邦少那么多?”

因为永明的策略是“后发制人”——前期积累慢,后期靠终期红利爆发。

你如果打算15年内提领,它可能不如宏利或万通。

但如果你能拿30年,它就是王。

所以,买永明,不是产品不行,是你没耐心。
7. 万通保险:中期收溢猛,但股东背景太敏感

    分红实现率11年均值:96.23%20年IRR高达6.00%可转终身年金,退休现金流神器

“富饶千秋”是万通的王牌,中期收溢王者,20年就能跑出6.00%的IRR,比大部分产品快5-8年。

但它背后的股东,是内地某知名地产集团。

这事儿我不方便公开多说,但如果你关注近两年地产暴雷新闻,就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我们有客户去年咨询万通,我直接问:“你能接受保险公司背后是房地产商吗?”

他愣了:“这……不是保险公司吗?”

是,但资本结构决定抗风险能力。

万通的产品设计没问题,分红也兑现了,但它的投资组合里,有相当一部分是国内商业地产债和信托计划。

你说它现在没问题,我信。 但下一轮经济调整呢?

这种风险,年报不会写,分红率不会体现,但作为懂行的人,我得告诉你。
8. 中资系:稳健但条款藏坑

像国寿海外、太平人寿、太保香港,分红实现率都不错,太平人寿甚至连续9年100%兑现。

但中资产品的通病是:条款复杂,细节晦涩。

比如国寿的“傲珑盛世”,有“保单延续功能”,听着高大上,实际上变更被保人需要提供健康证明+财务审核,不是你想换就能换。

我们有个客户想传承给儿子,结果被卡了三个月,最后还是退保了。

还有太平的“颐年乐享2”,提领方案看着灵活,但一旦启用“指定入息领取”,就不能再做部分退保。

这些细节,销售人员不会主动说,计划书里也藏得深。

所以,买中资产品,可以,但一定要找专业经纪人逐条过合同。
三、分红实现率的三大陷阱:90%的人都踩过

陷阱一:只看“平均”,不看“结构”

你看到“友邦95%”,以为所有产品都95%,结果你买的那款是82%。

因为平均是混合算的。

正确做法:查具体产品的“分年度实现率报告”,别信“公司均值”。
陷阱二:只看“总数”,不看“类型”

分红分三种:周年红利、复归红利、终期红利。

有些公司周年红利100%,但终期红利只有60%。 你前期看着香,后期发现账户涨不动了。

正确做法:对比三类红利的实现率,尤其是“终期红利”,它才是长期收溢的核心。
陷阱三:只看“当前”,不看“历史波动”

某产品去年实现率100%,前年85%,大前年72%。 你只看去年,觉得稳了。

但它的波动率其实很高。

正确做法:拉5年曲线,看波动区间。波动大的,只适合长线持有。
四、真正买港险的人,都在看什么?

他们不看广告,不看排名,只看三件事:
1. 分红兑现的“一致性”

不是某一年冲高,而是连续5年稳定在90%以上。
2. 提领后的“剩余价值”

你能提,别人也能提,关键是谁提完后账户还能继续滚。
3. 保司背后的“资本故事”

股东是谁?有没有暴雷史?投资组合清不干净?

这些,才是决定你钱能不能安全滚30年的关键。
五、一个你决对没听说的“隐藏产品”

说了这么多主流产品,我最后提一个不公开销售的款。

是我们保智库和国寿海外合作的独家储蓄险,2025年10月刚推,9年就能实现年化单利10.5%,碾压全港。

但它有门槛:
    100万港币起投需要验资小额额度稀缺,得抢

而且它是短期分红险,不适合长期持有。

如果你预算紧张,还是建议看“永明万年青星河尊享2”或“友邦环宇盈活”这类主流款。

但如果你资金充足,又想短期高效增值,这个产品值得聊聊。

(名字不能说太细,懂的来问。)
最后说句实在的

分红实现率,只是起点,不是终点。

你看到的数字,可能是十年前的老产品,可能是已经停售的“僵尸保单”,也可能是母公司正在暴雷的“漂亮财报”。

真正聪明的客户,不会只看数据,而是问:
    我的产品,具体哪一年兑现了多少?我的提领方案,会不会伤本金?这家公司,背后有没有我看不到的风险?

如果你觉得市面信息太碎片,难以甄别,不妨通过我们的专家咨询,半小时内梳理清楚产品逻辑与选择方向。

毕竟,你的钱,值得被更认真地对待。

















"投资有风险,决策须谨慎。本文所述保险产品及测评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账号不售卖任何保险产品,只提供客观数据测评;保单分红均为非保证收益,可能受市场波动影响;需自行承担相关风险。"

作者:微信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5-11-18 18:13 , Processed in 0.03757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