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9|回复: 0

美联储降息,香港保险一个坏消息一个好消息!但真正的大坑你根本看不到

[复制链接]

865

主题

865

帖子

260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605
发表于 昨天 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联储又降息了。

2025年10月30日凌晨,降25个基点。这是从去年9月到现在,第5次降息。 利率市场风向一变,香港储蓄险圈立刻起波澜。



大多数人只知道:降息 = 收溢下降。 但真实情况比这复杂得多——真正影响你未来几十年回本速度和提领自由的,根本不是表面收溢。

我做港险咨询五年,这两年最常被客户问的是: “希希,我买的不是产品,是安全感。可为什么越看越心慌?”

今天咱们不玩虚的,直接上干货。
坏消息:预缴优惠正在“缩水”,每个月都在变贵

先说那个明面上的坏消息——预缴优惠在掉。

什么叫预缴优惠?

比如你计划分5年交,每年20万美元,共100万。 但你一次性把5年的钱全交了,保险公司为了鼓励你“早点给钱”,会给你一笔保正力息,通常叫“预缴保费保正优惠年利率”。

这个利率跟市场挂钩。美联储一降息,它立马下调。

来看最火的产品之一:友邦「环宇盈活」

去年9月,它的4年期预缴利率是 4.7%。 现在呢?降到了4.0%。

别觉得少了0.7%没啥大不了,算笔账你就坐不住了:
    总保费:100万美元原优惠可省:10.3万美元现在只能省:8.4万美元差额:1.9万美元 ≈ 15万港币

也就是说,同样一张保单,晚两个月买,多掏一辆宝马3系的钱。

而且这还不是终点。

你去看友邦最新的优惠公告:

推广期:2025年11月1日 - 11月30日 最后批核日:2026年1月31日

什么意思?——11月底大概率还会再降一波。

我统计了目前主流公司的预缴利率走势,发现一个规律:每次美联储降息后,1-2周内保险公司就会调降预缴利率。 动作最快的是友邦、安盛,慢一点的是宏利、保诚。

所以如果你打算买储蓄险,别等“下次降息再买”,因为“下次”只会更贵。
好消息:银行P值下调,融资保单收溢悄悄暴涨

但降息也有好处——对想做“融资保单”的人来说,这是黄金窗口期。

什么叫融资保单?

简单说:你出小部分钱,银行出大头帮你交保费,等保单现金价值涨起来,再用分红还贷款力息,长期持有实现“以小博大”。

比如一份200万美元的保单:
    你自己出40万银行贷你160万但你赚的是200万本金对应的复利回报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杠杆的味道?

关键就在于:贷款利率越低,你的净回报越高。

目前香港银行的蕞优惠贷款利率(P值)已经降到 3.25%,比上个月又低了0.125个点。

别小看这0.125%,我们拿市场上最火的融资标的——万通「富饶千秋」 来算一笔真实账。
案例测算:万通富饶千秋 + 交行融资

项目数值
总保费200万美元
实际总保费(含折扣)179.2万美元
客户首期投入41.8万美元
银行贷款140.1万美元
贷款利率3.25%
年力息支出≈4.55万美元

来看第9年的表现:
    退保价值:270.5万美元贷款本息合计:约181.1万美元扣除后净收溢:约89.4万美元你自己投入41.8万,净赚 47.6万美元

相当于9年翻一倍多,复利IRR达到6.87%,年化单利超12%。

如果你在两个月前提早操作,利率还是3.375%,那第9年净赚是 45.9万美元。

差了多少?1.7万美元!

别忘了,这只是差了0.125个百分点。 而美联储还在降,银行P值还在压,未来三个月可能是近五年融资成本最低的时段。

所以真正的红利期,现在才开始。

但我要提醒一句:不是所有产品都适合融资。

有些产品前期现金价值爬升慢,前5年根本 cover 不了贷款力息; 有的分红波动大,实现率一塌糊涂,扛不住长期负债。

我见过客户拿周大福匠心传承2去融资,结果第6年差点断供——因为当年分红只实现了68%,力息都还不上。

所以选对产品,比选对时机更重要。
你以为你在买高收溢?其实你在赌“分红实现率”

很多人挑储蓄险只看宣传页上的“预期IRR”,比如6.5%、6.31%…… 但没人告诉你:这些数字是理想状态下的峰值,现实往往骨感得多。

真正决定你能不能拿到钱的,是两个字:实现率。

什么叫分红实现率?

就是保险公司当年承诺派发的非保正红利,实际发了多少。 100% = 全部兑现;80% = 少了两成。

我们拉了2024年全港主流产品的分红实现率数据,发现几个扎心事实:
    友邦盈御多元3:长期实现率稳定在90%-95%,但2023年英镑保单实现率仅82%(汇率+投资双杀)安盛盛利II:2022年部分保单复归红利实现率低至74%保诚信守明天:2021年5年期保单分红实现率仅69%,客户集体投诉,保监局都有备案宏利宏挚传承:2023年美元保单实现率88%,但复归红利部分只有79%

这些数据官网上不会写,经纪公司宣传时更不会提。

可一旦你买了,发现“说好的6.5%怎么只有5.2%”,再回头就晚了。

希希有话说: 我们有个客户,2019年买了保诚「特级隽升」,宣传页写长期IRR 6.4%。 今年第6年退保,发现实际内部收溢率才3.8%。 问他知不知道实现率?他说:“当初经纪人说‘基本都能实现’。”

这就是信息差的代价。
你以为品牌大就稳?这些“母公司风波”才真要命

再说个更隐蔽的风险——股东背景和母公司稳定性。

你以为你买的是“友邦”、“保诚”,其实背后站着的是谁,可能你根本不知道。

举个例子:万通「富饶千秋」

这款产品中期收溢确实猛,20年IRR能做到6.00%,提领也灵活。 但它背后的股东,是YHG International,一家注册在开曼的离岸公司。

而这家公司,2022年曾被曝出关联交易异常、资金挪用嫌疑,虽然后来澄清了,但资本市场信心一度崩塌。

更关键的是:万通没有母公司担保。 它的偿付能力完全依赖自身运营,一旦投资失利或出现大规模退保,流动性极易出问题。

我们内部数据库显示,过去三年有超过12%的客户在第5-7年选择退保,原因就是担心长期实现率撑不住。

再比如:周大福匠心传承2

名字听着体面,背靠周大福集团。 但你知道吗?2024年初,周大福金业板块出现流动性危机,被迫出售部分保险子公司股权。

虽然没直接影响保险公司,但业内都知道,这类“非核心资产”在母公司缺钱时,往往是最先被切割的。

还有忠意启航创富,意大利老牌险企,看似稳重。 可它在2023年年报中披露:亚洲区投资组合中,中国地产债占比高达18%,恒大、融创相关持仓至今未完全出清。

这些事,在官网查不到,在销售话术里更不会提。

但作为配置港险的人,你得知道:你买的不只是一个产品,而是一家公司的未来信用。
提领设计的“猫腻”:你以为能灵活取钱?可能取了就亏

很多人买储蓄险,是为了未来“灵活提领”——比如退休每年领一笔。

但很多产品在提领机制上埋了坑。

来看两个典型:
1. 安盛盛利II:“557”提领方案真香?未必

安盛推的“557”方案——5年缴,第5年起每年提7%。 听起来很诱人,永不断单,还能越提越多。

但它的结构是:拿未来红利贴现当前现金流。

换句话说,你提的7%,其实是提前借的债,由后续保单收溢来还。

如果后续分红不及预期,账户余额反而会萎缩。

我们模拟过一个案例: 同样是30年持有期,选择“557”提领 vs “566”提领(第6年提6%), 到第30年,前者账户剩余价值比后者少了23%。

这不是收溢问题,是现金流设计的陷阱。
2. 太平颐年乐享2:入息领取像养老金?但急用钱时取不出

这款产品主打“指定入息领取”,每年固定打钱到账户,适合养老。

但它的问题是:领取方式锁定,不能临时追加额度。

客户A买了这款,原计划每年领5万港币。 去年突发重病,想临时提取20万应急,结果被告知:“只能按原计划领,多提要退保。”

最后只能忍痛退保,损失近15万前期投入。

所以提领功能,不能只看“能领多少”,还得看“能不能随时调整”。
分红结构的秘密:保正 vs 非保正,谁在撑场面?

再拆一层——分红结构。

香港储蓄险的回报,一般由三部分构成:
    保正现金价值(回本底线)归原红利( annually declared,一旦派发即锁定)复归红利( terminal bonus,到期一次性发放)

这三者风险等级完全不同。
    保正部分:雷打不动,写进合同归原红利:每年派,派了就锁,相对安全复归红利:最后才给,波动最大,最容易缩水

我们对比了几款头部产品:
产品保正部分占比(第10年)复归红利占比(第30年)
永明万年青星河尊享258%22%
友邦环宇盈活52%28%
安盛盛利II49%35%
宏利宏挚传承55%30%
保诚信守明天61%25%

看出问题了吗?

越是宣传“高预期收溢”的产品,越依赖复归红利。 而复归红利,恰恰是实现率最不稳定的部分。

像安盛盛利II这种,35%的回报押在最后一次性发放上,等于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万一市场不好,保险公司直接砍bonus,你连申诉都没用。

希希遇到过客户问:“为什么同样交5年,我朋友的保单第10年现金价值比我高10万?”

一查才发现:他买的是复归型为主的产品,朋友买的是归原型为主的。

前期看着差不多,十年后差距拉开。
高收溢背后的代价:永明万年青星河尊享2,真的适合你吗?

说到这,必须提一下永明万年青星河尊享2——

目前公认的“提领王者”,30年IRR达6.31%,50年冲到6.50%, 剩余现金价值在“566”提领下长期霸榜第一。

但它有两个几乎没人敢明说的短板:
    前10年回本慢:虽然6年回本,但前5年现金价值增长平缓,不适合短期资金规划对持有者的“战略耐心”要求极高:必须拿满20年以上,否则收溢大打折扣

我们有个客户,买了50万港币,第8年急用钱退保,IRR仅2.1%,连通胀都没跑赢。

更关键是:它的归原红利虽然锁定快,但年度增幅逐年递减。 第5年可能涨8%,第15年就只剩4%了。

所以它适合的,是那种“完全不动、纯粹传代”的客户。 如果你想着“哪天需要用钱就提一点”,可能会失望。
谁在悄悄调整条款?这些“静默变更”你根本看不到

保险公司不会发公告说“我们改条款了”,但有些调整,已经发生。

比如:
    友邦:2024年起,新单「盈御多元3」的红利分配模型微调,从“均衡派发”转向“前期保守、后期冲刺”,意味着前几年红利可能低于历史水平宏利:2025年新单「宏挚传承」复归红利计算方式变更,投资连动系数提高,分红更依赖市场表现安盛:新单「盛利II」增加了 “可持续性调整机制”,理论上可在极端情况下削减红利

这些变更不会大张旗鼓宣传,但直接影响你的长期收溢。

我查了保监局备案文件,这些都属于“非重大变更”,无需客户重新签核。

所以你买的,可能和去年的同一款产品,本质上已经是不同的东西。
希希私藏:那款不公开卖的“央企级”产品

说这么多,你也看出来了: 市面上的产品,要么收溢虚高,要么结构复杂,要么股东成谜。

有没有一款,既安全又高回报,还能抗周期?

有。

但它不直接对公众销售。

这是我们保智库和国寿海外合作的一款专属储蓄险,2025年10月刚上线,名字不方便公开讲。

这款产品的厉害之处在于:
    央企背景:中国人寿集团全资海外子公司,资金实力、抗风险能力顶级短期爆发力强:9年时间,客户资金可实现年化单利10.5% 的回报收溢兑现快:不像其他产品要等20年才发力,它前5年增长曲线就明显领先支持灵活提领:第5年起可部分提取,不影响后续分红

但它也有门槛:
    起投额 100万港币(原为200万,近期政策松动)需要验资,证明资金来源合法名额稀缺,目前每月仅开放少量额度

我们内部测试过,在不同分红实现率情景下,它的最差情况IRR仍能维持在5.8%以上,远超同类产品。

但它不适合所有人。

如果你预算紧张,或者只想短期持有,还是更推荐永明万年青、友邦环宇盈活这类主流产品。
最后提醒:别只看“收溢”,这几个坑必须避开

买港险,别被6.5%的数字迷住眼。 真正决定你能不能拿得到钱的,是这几件事:
    分红实现率历史:至少看5年,重点关注复归红利部分股东背景透明度:母公司是否稳健?有无爆雷史?提领灵活性:能否随时调整?有没有锁定期?费用结构:保费融资类产品尤其要注意贷款手续费、汇率成本合同条款变更记录:有没有“静默调整”?是否影响长期收溢

我们曾帮一位客户做方案对比,他原本打算买某款宣传“6.7%”的产品。 结果我们一拆解,发现其复归红利占比40%+,且母公司近三年投资亏损累计超百亿。

最后换成了更稳健的组合方案,虽然预期IRR少了0.3%,但确定性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
如果你还在纠结买哪款……不妨先搞清自己真正要什么

很多人问我:“希希,到底哪款最好?”

我说: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
    想短期提领?看永明、安盛想长期传承?看万通、友邦想稳妥葆本?看宏利、保诚想高杠杆放大收溢?考虑融资保单+低P值窗口期

但更重要的是:你得清楚自己的风险承受力。

别等到第6年发现分红没兑现,才来问“为什么跟说的不一样”。

















"投资有风险,决策须谨慎。本文所述保险产品及测评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账号不售卖任何保险产品,只提供客观数据测评;保单分红均为非保证收益,可能受市场波动影响;需自行承担相关风险。"

作者:微信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5-11-18 18:11 , Processed in 0.03841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