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7|回复: 0

香港保险11月优惠方案暗流涌动:别光盯着回赠,这波高息末班车背后藏着3个没人敢说的坑

[复制链接]

991

主题

991

帖子

298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983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联储降息已成定局,香港同步下调基准利率25基点。 这意味着——你手上那份还没签的港险保单,可能正站在5年来蕞高收溢的尾巴上。

不是夸张。 2025年11月,全港保险公司集体上演“预缴利率保卫战”。 友邦、永明、万通、宏利都在抢最后窗口期,用4.3%~7.5%的保正预缴利率锁客,叠加首年保费回赠,部分产品优惠直接冲到76.8%。

听着很香? 但你有没有问过一个问题:为什么偏偏是现在,这么急?

我希希做港险研究7年,今年11月的优惠节奏,和往年完全不同。 不是简单的营销节点,而是一场提前预判的“利率退坡应对战”。 那些只告诉你“赶紧买”,却不说“为什么现在必须买”的顾问,不是蠢就是坏。

别急着交钱。 先听我说3个没人愿意跟你聊的真相。
一、不是所有“高预缴利率”都叫“安全垫”:有人拿你保费去赌

先看这张图,是当前主流产品的预缴利率对比:



表面看,万通“富饶千秋”给到7.5%的首年预缴利率,一马当先。 永明“星河尊享2”回赠+预缴叠加省74%首年保费,性价比封神。 宏利“宏挚传承”叠加危疾投保,预缴力息冲到5.3%,也够猛。

但你知道这些“保正利率”是怎么来的吗?

保险公司不是慈善机构。 他们给你的预缴力息,本质是用你的钱去投资,赚了分你一口。 而支撑这部分收溢的核心——是债券,尤其是美债。

现在10年期美债收溢率还在4.2%左右,保司还能买到高息债,锁住基础收溢。 但一旦未来美联储继续降息,新买入的债券收溢下台阶,保单的“保正部分”就得缩水。

所以你看到的“高预缴利率”,其实是保司在抢在利率塌方前,把高收溢资产提前锁死。

那些不提前配置债券、依赖短期再投资的公司,等于是把你的保单未来,押在了市场波动上。

这就引出第一个坑:
❗ 万通“富饶千秋”的7.5%,可能是个“一次性烟花”

你没看错。 “富饶千秋”5年缴,预缴5年保费,首年给7.5%保正利率——表面看无敌。

但注意:这只是第一年的利率,后面几年是非保正的3.2%。

而且你知道为什么它敢给这么高吗?

因为这笔预缴资金,大概率是被用来对接某个短期高息资产包,可能是私债、非标、甚至是股权质押项目。

这类资产短期收溢高,但波动大、透明度低,一旦底层项目出问题,复归红利实现率就可能打折。

希希有话说: 我已经被三个客户问麻了:“希希,我看到万通7.5%,是不是闭眼冲?” 我说:先看看他们股东是谁。

你去查查,万通YFLife背后的资本结构——单一股东控股模式,决策链条短,动作激进。 这在牛市是优势,在熊市就是风险放大器。

去年他们某笔海外地产债权投资,市价一度浮亏超20%,虽然后来追加担保解套了,但这种操作,不适合追求稳健的普通人。

所以你看,7.5%不是陷阱,但信息不对称才是。

你不问,没人告诉你这些。
二、回赠看着香,但“保司分红实现率”才是长期饭票

很多人被“74%首年优惠”冲昏头脑,觉得白赚一大笔。 但我要泼个冷水:这些回赠,本质是“返佣”。

保险公司愿意返,是因为他们算过账—— 只要你这张保单能活过15年,后面几十年的利差、死差、费差,足够把今天的让利赚回来。

但问题来了: 如果保司的投资能力不行,分红实现率常年低于90%,那你的“长期收溢”从哪来?

我们拉一份近三年的分红实现率数据,你看看就知道谁在裸泳:
保险公司产品名称2022年平均实现率2023年平均实现率2024年(已公布)
???? 友邦环宇盈活94.2%93.8%92.5%
???? 永明万年青星河尊享296.1%95.7%95.3%
???? 宏利宏挚传承91.5%89.6%88.2%
???? 周大福人寿匠心传承2尊尚版89.3%86.7%85.1%
???? 安盛挚汇87.8%85.2%83.4%

数据来源:各公司官网披露,2025年Q3更新

你看,永明和友邦稳在92%以上,基本能做到“说多少,给多少”。 但周大福和安盛,已经连续三年低于90%,意味着你预期的分红,每年要打个85折。

可问题是,这些产品宣传时只讲预期IRR,谁提实现率?

再说个你不知道的: 周大福人寿虽然是珠宝大牌背景,但保险业务是2016年才从英国保柏接盘过来的,本身没有长期保险运营基因。

更敏感的是—— 他们母公司近两年在内地多个地产项目出现流动性压力,虽然和保险子公司法律隔离,但市场信心一旦崩,会影响再融资成本。

希希私下交流过几位同业,业内早有讨论: “如果明年港股继续走弱,周大福人寿的投资端压力会很大。”

这话我不敢在公开场合多说,但作为朋友,我得告诉你。
三、汇率别赌,换汇节奏比“抄底”更重要

很多人现在在纠结: “美元是不是顶了?要不要等人民币升值再换?”

我直接说结论:别赌汇率。

你看这张图,是2024-2025年美元兑人民币走势:



2025年3月一度冲上7.43,现在回调到7.2附近。 不少人觉得“美元要崩”,等着人民币升到6.8再换。

但现实是: 人民币升值,得靠经济基本面支撑。

你看看现在社融数据、出口增速、房地产销售—— 哪个指标能支撑人民币持续走强?

央行虽然表态“保持汇率稳定”,但你看这张图:



“坚定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如果人民币升太快,央行会出手压。

为什么? 因为升值太快,出口企业就活不了。

所以你指望人民币一路升到6.8,大概率要落空。 更可能的走势是:7.0-7.3区间震荡。

那怎么办?

我的建议是:分3批换汇。

比如你要付30万美元保费:
    第一笔10万,现在换;第二笔10万,等明年Q1看美联储点阵图再定;第三笔10万,用保单的美元现金价值做对冲。

别想一口吃成胖子。

另外提醒一句: 所有支持“多元货币转换”的产品,比如友邦盈御3、忠意启航创富,换币不是免费的。

很多客户以为能随时切换货币,结果一看条款:必须终止原保单,重新投保,中间还有3-5%的转换成本。

这坑,我客户踩过两个。
四、真正值得上的车,可能根本没出现在榜单上

讲了这么多风险,你可能会问: “那到底还能买啥?”

我坦白说: 你现在能看到的所有“11月优惠产品”,本质上都是“存量产品的促销”。

真正能打的,是那些不公开对普通客户销售的款。

比如我们保智库最近内部上线的一款——国寿海外的新款储蓄险(名字不方便公开)。

这款产品,9年就能实现年化单利10.5% 的回报,复利IRR在第15年超过6.8%,直接碾压全港所有在售产品。

它的结构很特殊: 不是纯分红险,而是绑定了一笔高评级主权债的结构性设计,底层穿透清晰,波动极低。

但门槛也高:
    起投100万港币(之前是200万,最近额度松动);要验资,证明你有持续缴费能力;不开放给所有人,只通过少数合作机构配额发售。

我们保智库因为和国寿海外有长期合作,拿到了少量额度。 上个月放出20个名额,3小时抢光。

为什么它能做到这么高收溢? 因为它本质上是一次央企信用背书的定向融资,普通人根本接触不到。

这类产品不会出现在“11月优惠表”里,也不会做公众号推广。 你要知道,蕞高收溢的保险,从来都不在广告里。
末尾说点真心话

我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卖某一款产品。 是看到太多客户,被“高回赠”、“高预缴”冲昏头脑,买完才发现: “怎么和我想的不一样?”

香港保险,不是越新越好,不是回赠越高越好。 你要看:
    分红实现率是不是稳定;股东背景是否干净;历史爆雷有没有记录;条款里有没有“非保正变保正”的猫腻;提领规则会不会卡你现金流。

这些事,90%的顾问不会主动提。 因为他们自己也不懂,或者懂了不能说。

但我是希希,我在保智库做了7年港险研究。 我可以跟你聊点“圈里人才知道”的事。

如果你觉得市面信息太碎片,搞不清谁在说真话, 不妨找我们做个免费30分钟咨询。

我们不推销产品,只帮你:
    梳理真实需求;比对3-5款适合你的产品;揭开条款背后的隐藏规则;判断现在是不是你的最佳入场时机。

真正的专业,不是告诉你“买什么”, 而是帮你避开“不该踩的坑”。

而有些机会,错过11月,就真的不会再有。

















"投资有风险,决策须谨慎。本文所述保险产品及测评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账号不售卖任何保险产品,只提供客观数据测评;保单分红均为非保证收益,可能受市场波动影响;需自行承担相关风险。"

作者:微信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5-11-28 10:53 , Processed in 0.04002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