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周深圳一个姐姐微信我,发来一张某保险公司的产品演示书。
"大贺,你说这预期收益6.5%,是真的吗?这还算保险吗?"
我一看,又是一个被"高收益"迷了眼的。
其实她真正想问的是:这玩意儿靠谱吗?安全吗?会不会是个坑?
今天咱们就把话说开一点。
先说结论:它是保险,但更像一个长期储蓄工具
很多人刚接触港险,看到那收益率,心里就打鼓。
坦白讲,香港储蓄险确实是保险,但它更偏向于长期储蓄加投资的产品。
内地的储蓄险,保证利率明明白白写进合同,稳是稳了,但天花板也低。
香港分红险呢?你前期投一笔钱,保险公司拿去全球配置,赚了钱再以"非保证分红"的形式分给你。
所以很多人买它,是为了孩子教育金、自己养老金,或者家庭资产的长期增值。
但问题来了——它到底有没有保障?收益靠不靠谱?
合同里白纸黑字:保证部分少得可怜
很多人被宣传里的"预期收益"吸引,却没注意合同里的细节。
香港保险的预期分红,分两部分:保证部分+非保证部分。
而非保证部分往往占大头,保证部分?通常只有0.5%到1%,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这不是保险公司耍花招,而是它们的生存逻辑。
保司的目标是: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更高收益。
所以它们主动降低保底收益,把更多资金投到稳健资产里——比如优质政府债券、高信用等级企业债。
保证越低,反而越能轻装上阵,专注长期收益最大化。
但这也意味着:非保证部分可能高、可能低,极端情况下甚至为零。
就拿保诚来说,它是全香港唯一一家出现过分红回撤的保司,也不采用平滑机制,分红波动挺大。
以至于现在很多客户一提保诚,第一反应就是"不太稳"。
所以你心里得有数:高收益伴随的不是保本,而是风险共担。
那港险到底安不安全?
简单说几点????
第一,香港保险市场历史悠久,监管体系完善。
每家保司都受到严格监管,资金运作高度透明。
第二,大多数产品由跨国保险集团提供。
这些集团本身资金实力雄厚,投资能力靠谱。
第三,每年都会公布分红实现率。
你可以查得到它们过去是否兑现了当初演示的收益。
香港保监局这两年还升级了监管规则,要求所有2010年后发出的有效保单,都必须在官网披露分红实现率,每年6月30日前公布,方便客户查询。
保险公司怎么做到6.5%收益的?
你看现在港险很多产品预期收益都能到6.5%,如果不是限高令,7%以上的产品比比皆是。
拿一个0岁男孩、年交6万美金、交5年的案例来说????
市面上顶级的储蓄分红险,长期持有后,收益率普遍能稳定在6%以上。
安达传承守创-丰成最早第27年就能达到6.5%;
保诚信守明天8月18号升级后,28年登顶6.5%;
友邦环宇盈活第30年也能实现6.5%。
图片
内地分红险保证利率不超过2%,香港储蓄险却能做到6.5%,而且不用等五六十年,三十年就能实现。
为什么?
因为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投资渠道更丰富。
保险公司会把保费进行全球多元化配置:债券、股票、房地产、私募……不同类别资产分散风险。
图片
就拿富卫来说,虽然成立时间不算久,但截至2024年6月30日,它的固定收益资产投资占比超66%,其中99%是优质投资级别。
图片
公司债券占51%,政府债券占5%,股票和基金占25%,其他债券占3%。
图片
稳健配置+专业团队,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争取更好回报。
圈内最出名的案例:万通保险
万通保险背后的资产管理人是霸菱,连马云都买了万通的产品。
霸菱这家机构做了两百多年投资,管理的资产规模超过3816亿美元,外部客户超1200名,全球专业人士超1800位。
图片
更关键的是,霸菱是美国万通旗下的,而美国万通是香港万通的间接股东。
资管费用成本低,保司投资的盈余自然更可观。
此外,香港储蓄险产品设计本身是超长期的,能够跨周期平滑市场波动,发挥复利的长期效应。
绝大多数保司还会采用"平滑机制"——收益好的年份储备利润,市场不好的时候拿出来补贴,维持分红稳定性。
图片
所以我一直觉得,一家保险公司如果不想砸自己招牌,就一定会保证一个不错的分红实现率。
否则市场占有率根本持续不下去。
对香港顶级保司的产品感兴趣,随时联系我们,帮您详细分析~
作者:微信文章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