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3|回复: 0

保险入门:香港保险发展史

[复制链接]

919

主题

919

帖子

276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767
发表于 昨天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几年香港保险有多火?先让我们来看几组官方数据:2024年香港保险渗透率(保费占GDP比例)达18.2%,位列全球第一,显著高于美国(13.5%)、英国(12.3%)和日本(15.7%)等主要经济体;保险密度(人均保费)以亚洲第一、全球第二的排名展现市场成熟度,2024年人均保费约8.5万港元,仅次于瑞士。资产管理规模是香港保险市场的另一核心优势。截至2024年底,香港保险业管理资产超过4.5万亿美元,位居亚洲第一、全球第二,2025年上半年全港新单总保费达1737亿港元,与2024年上半年相比,实现了50.3%的同比增长,再次刷新历史纪录!

根据最新"全球金融中心指数",香港保险业综合排名全球第一,在"金融业发展水平"指标中位列全球第二,反映其作为国际保险枢纽的地位。



香港保险能取得今天辉煌的成绩,根据其悠久的发展史是分不开的,香港的保险行业从出现至今,已超过180年历史,伴随香港社会经济变迁、全球金融格局调整,还有监管体系的完善,香港保险发展史香港保险业的发展历程可概括为以下几个关键阶段:

1. 萌芽阶段(1841-1941)

1842年香港成为英国殖民地后,中国首家保险公司谏当保险行迁至香港,以航运和货物保险为核心业务。



1898年售出首张寿险保单,人寿保险业务正式萌芽。



1910年《保险法》颁布,确立法律框架,推动行业规范化。

2. 战乱与复苏(1941-1945)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占领香港,保险业遭受重创,大量保单遗失,业务停滞。

1945年香港重获解放后,保险业逐渐恢复。

3. 快速发展阶段(1945-1960)

战后香港经济腾飞,水险、火险等财产险业务爆发式增长。



1960年代引入保险代理制度,销售专业化加速,市场竞争加剧。

外资保险公司如宏利、友邦等陆续布局,此阶段为国际化奠定基础。

4.港险的国际化(1960-1980)

随着香港经济的蓬勃发展,确立了其亚洲四小龙的地位,香港也成为了亚太地区的国际金融中心,吸引了更多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保险业。



在此期间,香港保险市场推出了许多创新型产品,如投资连结保险和万能寿险,这些新产品不仅满足了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还有效推动了整个保险行业的进步与发展。到了1970年代,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并提高市场的透明度,香港政府开始加强保险业的监管力度。随着监管体系的逐步完善,香港保险业为未来的进一步规范化和国际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 规范化阶段(1980-1997)

1983年成立保险监理处,发布《保险公司条例》1984年实施《保险公司条例》,确立资本充足率、偿付能力等监管标准,要求“偿付能力充足率≥150%”。

1988年成立保险联合会,推动“分红储备金”制度雏形,平衡年度分红波动。



90年代美式分红占主导(市场份额超70%),因美元利率高企(5%-6%)契合其稳健特性。1995年英国保诚公司首次引入英式分红,初期遇冷,但1995-2005年实际年化收益6.5%,显著高于美式分红,逐渐吸引高净值客户。



此阶段行业告别野蛮生长,进入规范化发展轨道。

6. 全球化阶段(1997至今)

1997年回归后,内地客户涌入,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亚洲金融风暴后,银行进军保险市场,人寿保险业务强劲增长。

2017年香港保监局成立,强化监管,推动行业稳健发展。

2024年推行风险为本资本制度,提升行业抗风险能力。

香港保险业从早期的贸易保险基础,逐步发展为全球领先的保险市场,其发展历程体现了殖民历史、战乱影响、经济腾飞与全球化融合的多重因素。当前,香港保险以多元货币选择、灵活的财富传承功能和严格的监管体系为特色,持续吸引全球投资者。

作者:微信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5-11-28 10:35 , Processed in 0.04663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