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两年商业医疗险的普及度还是挺高的,但大众的认知基本停留在百万医疗。在过去的一段时期里百万医疗确实帮助了很多被保人。但百万医疗还是有自己的局限性,而这些局限随着DRG的全面实施正在被放大。
DRG的影响
DRG就是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说人话就是,治疗每一种病应该花多少钱,医保局都已经规定好了标准,如果一个病人治疗结束出院的时候,花的钱比医保局规定的标准少,医院就有得赚,如果超出医保规定的标准,医院就亏了。
随着医保DRG结算制度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大家渐渐的也看到了其硬币的两面性。有的人认为是好事,报销比例多了,自费的少了,过度医疗的情况基本不会存在了,老百姓看病的负担实实在在的减轻了。有的人认为不好,因为公立医院里,有一些想买的药买不到了,想用的器材用不上了,想用回原来的药不但要自掏腰包,有的时候甚至连自掏腰包的机会都没有,没有就是没有!
百万医疗险通常有1万免赔额的赔付门槛,指的是在医保报销之后自费部分超过1万才达到理赔的起付线。如果是惠民保类的普惠性医疗险,理赔的门槛还要更高一些。所以如果治疗过程中自费部分少了,那么意味着达到理赔起付线的难度更大了。
另一方面,为了防止过度医疗,控制医疗费用。公立医院将更加偏向保守,价格低的治疗药物/治疗方式。好药/好的治疗方式在公立医院普通部难以用上,有些药械普通部根本就没有,一些没有进入集采目录的好药好器械会被报价较低的仿制药所替代。
以治疗糖尿病的二甲双胍片举例,进口的(0.5g/片)售价为0.9575元/片,国产的(0.25g/片)售价为0.0294元/片。集采药的价格真的便宜了很多,但是也有很多慢性病者发现,以前常吃的牌子,医生不开了,医院没有,现在吃的药虽然便宜,但效果好像不如以前常吃的那么好了。想买就得自己去药店购买。
还有,常见的心脏搭桥手术,以前医生会问你是选择进口支架还是国产支架,现在不需要选了,因为进口的没有了。
再比如,人血白蛋白,虽然是医保内用药,但必须达到医保规定的适应症指标才能使用。如果能通过院外购药的方式早点使用的话,是能减轻不少痛苦的。
而且,为了控制住院费用,很多检查会放在门诊去做,因为很多地方门诊是不能报销或者额度比较低,那就只能自费了。
还有一个大家可能想不到的地方,就是每次住院只能治一种疾病,不能合并治疗了。举个例子来说,患者如果因为阑尾炎住院,检查出来有胆结石,因为胆结石不属于阑尾炎治疗病组,如果合并治疗,就会导致医疗费用超标,胆结石的治疗费用医保不报,就需要医院自行承担。而且多数时候就落到了医生的头上。为了纳入医保报销,医院就需要先做阑尾炎手术,患者出院15天后再安排重新入院,做胆结石手术。原来一次就能解决的问题,就需要开两次刀了。听上去是不是挺无奈的。
就医选择权
那么如果我想提高就医的质量,在治疗时有更好的药品和方案的选择,还有什么其他办法吗?办法倒是有,那就是放弃医保身份就医,纯走自费或者去公立医院特需部和私立医院。
但如果做出了这样的选择,也就意味着百万医疗险起的作用就更小了。因为百万医疗的报销基础就是使用医保,如果不使用医保,报销比例会剧降为60%。而且百万医疗中的院外购药责任通常是有清单限制的癌症特效药,并非广义上的外购药。就更不用说还来不及收进目录的新药了(新药有时候就是救命药啊)。而肿瘤等重疾治疗过程中,药品的价格一般较高,也不是吃个一两盒就停药的,随便举个例子,8千一盒的特药如果持续自费购买,这对普通家庭来说压力就非常大,如果我们选择的医疗险能报销的话,那就是雪中送炭了。
所以,如果真的想在就医时实现选择权的自由,解决大病就医时的医疗费用和医疗资源问题。就要从这几方面升级我们的商业医疗险。
1.可选相对低的免赔额
2.就医范围扩展至特需部,甚至是部分私立医院。
3.可以报销外购药/医疗器械,且不限清单,不限“适应症”
如果不考虑扩展就医范围到国外的话,这几点其实中端医疗险就可以做到。
市面上目前的中端医疗险,保障不限清单的外购药责任的产品并不多。一个巴掌就能数得过来,我也曾多次跟朋友们安利过。原先的这几个产品的免赔额对特需部和普通部都是一样的,所以如果选择了0免赔,可以报销的概率更大,但保费就会比较高;选择高免赔额,大病就医质量相对有保障,但一些小病住院的费用就有可能达不到报销的门槛。
明爱&平安联手打造的中端医疗险
那有没有折衷的两头都能兼顾的产品呢?别急,这就来。
前两天,明亚和中国平安就发布了一款贴合这个需求的产品——明爱安馨长期医疗险。
它有几个特点,我概括一下:
它产品功能灵活,可以公立医院普通部,也可以扩展到特需部和国际部。计划一仅包含普通部住院,计划二普通部+特需部住院(推荐),含门诊选计划三。特需部有(0/1.5万/3万)3档免赔额可设置,免赔额不同,保费不同。
普通部就医,可以0免赔,也就是生病住院就可以理赔,这个责任是个基础责任。但为了控制逆选择,对于1万以下的赔付比例设定为80%,如果当年没有理赔,第二年赔付比例可递增10%,最高递增至100%。如果后期发生理赔,理赔次年后调回80%且保证续保期间不再调整。
这就意味着,如果我们选择了投保计划二。那么小病在普通部用医保先结算,小额的自费部分也能报销。而大病就医如果担心DRG的影响,可以直接去特需部,不需要社保身份就医,以便享受更好的医疗资源和就医选择权。
包含院外购药责任,计划一有1万额度,计划二和三有100万额度,特别强调一点这些都是无药品清单限制的。
另外,相较于同级产品来说,还有这几点表现比较突出:
普通部的主险责任保证续保10年写进合同,续保可以自动扣费。
儿童可以单独投保,这是一个很大的福利,其他同级产品儿童单独投保往往是限时开放的。
特别说明一下,这两点在百万医疗可能不算特别,在中端医疗产品中却是很难得的。
这个产品还有一个细节特别的用心。这里涉及到一个知识点,上海的质子重离子医院只接收14岁以上的患者。对于儿童肿瘤患者,产品专门扩展了可以接收儿童做质子治疗的河北一洲肿瘤医院。
除了这家医院,该产品还拓展了200多个重点私立医院,比如全国知名血液病医院——陆道培医院等,可突破公立医院的限制,为及时的就医争取时间。
背靠平安健康这棵大树,这个产品的全流程就医服务也是杠杠滴。包含门诊住院协助、出入院专车接送+陪诊,住院垫付+直付,手术协助、二诊、护工、院后康复、心理电话咨询等。这些服务也都是由训练有素的第三方服务商提供。详情可见下图,限于篇幅就不一一介绍了。有问题想进一步了解的可以加微信私聊(见文章末尾)。
说了很多好处,再谈谈它的不足。
作为长期医疗险,它的等待期为90天,比一年期产品稍微长了一点。
核保以智能核保为主,超61周岁的被保人可以转人工核保。
再有就是,相比百万医疗,中端医疗每年的保费要高出一两千不等。
平心而论,中端医疗险能获得的医疗资源更丰富,而且报销范围广,报销门槛低。从整个保证续保的周期(10年)来看,一次报销就有机会弥补多年保费带来的差距。且不说就医速度更有保证这一点,单看手持中端医疗可以选择在特需部的单人间住院这一条,良好的休息无论是对病人还是家属来说都太重要了。所以综合来看,贵是贵了一点,好则好了很多,花一次省内游的预算升级全家的医疗险,还是相当值得推荐的。
任何疑问,可以扫码找我咨询:
作者:微信文章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