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0|回复: 0

聊聊年金——该怎么认识年金呢?

[复制链接]

224

主题

224

帖子

68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82
发表于 2025-8-24 22:43: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熊熊有天问我:你为什么那么喜欢年金

我诧异:为什么不喜欢年金?

直到有一天,天祥哥说,更多人喜欢增额寿,我才恍然。

其实,我不是不喜欢增额寿。任何金融产品,都有招人喜欢的地方。

只是年金,现阶段,更加符合我个人对“功能性配置”的需要。

那么,什么是“功能性配置”?

来,举几个例子。

01一个单身女生的养老思考


比如我,单身,但不贵族。

一方面迫切的想拓展生命的长度和宽度,另一方面又开始陷入思虑,如果一直单身,该如何有尊严的从容度过老年生活?

毕竟作为一枚80后,做牛马太苦了,总梦想着那一堆兴趣愿望可以到退休后去实现呢。

目测一下,国家养老金大概率是不够用的——饿不死,但仅限于饿不死。

并且,我深知人性的弱点,自己一个都不少:


    开心了,有钱就想花掉

    谨慎起来,又怕钱都花没了,开始畏首畏尾

    脑袋一热,搞个投资,钱亏掉大半


于是,总想着自己存多少钱才叫够,总担心老了钱如果花光了,怎么办...

于是,有一段时间各种研究,各种算——我的养老金能有多少?

直到思淼给我讲保险,讲到了年金????。

我才发觉,想要的就是持续且稳定的现金流入。

    不工作,每月都有足够“工资”入账,不用担心“失业”

    这个月钱花光了,也不用担心,后面还有

    就算钱亏掉了/被骗了,也不用担心,后面还有

    有这个养老保底的钱,就可以开始规划退休了

    有这个养老保底的钱,就可以从容的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


这种现金流带来的安全感,和名下的房产、账户里的存款带来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当然如果能有一个小目标,安全感也应该不低



但普通人,先管好/配置好自己辛苦赚来的钱,是第一步。

所以,我给自己买年金。

02一位老父亲对女儿爱的托举


听过一场演讲。

一位父亲分享了他如何为女儿的一生保驾护航的经验。

他的女儿大概与我同龄,80后。

上个世纪90年代,在预定利率9%-10%的时代,他买了4份年金给女儿。

每张保单每个月保费平均是400元左右,一直交20年,已经交完了。

她的女儿,从40岁开始,每个月开始领取2万元,活多久,领多久。

当时他说,之所以给女儿买年金,是因为:

1. 锁息,直到现在,这几份年金依旧在按照9%-10%的利率水平在滚动积累;

2. 永续现金流:活多久,领多久,雷打不动。不用担心女儿将来“失业”而窘迫,如果她想创业、想退休,无论老父亲在与不在,都有托底;

3. 婚姻财产隔离:作为父亲,无法确信的女儿未来婚姻是否一定美满,就算所遇非良人,这些永续现金流,永远只属于女儿个人,其他人无权分割;

4. 家庭债务隔离:作为企业主,无法确保将来事业是否会遇到风暴,但确信,就算企业债台高筑,也追偿不到留给女儿的这份保障金。

最后,他讲了自己已近暮年,会再为自己的女儿和外孙配置一些。

不作为遗产,是因为遗产会被分割。

不给女婿买,是因为女婿也是位父亲,他懂的。
03靠房产 VS 靠养老金的爷爷奶奶们


一个朋友,有天开玩笑的说:准备辞职,给爷爷奶奶打工。

因为她爷爷奶奶退休金+养老年金有3万多。

他们全家人都希望爷爷奶奶长命百岁。

另一个邻居,老爷子辛苦一生,攥着房产,期冀儿女孝顺。

但为了房产证改名,房产继承,一家人打的不可开交。

最后房产归了儿女,老爷子被“赶”到了廉价养老院。

其实家庭伦理,逃不开人性,是遇到了就无法逃避的话题。

金融呢,有一堆理论和公式,可以论证资产和现金流之间的等价关系。

但是面对人性,资产和现金流,无法用“等价”评判。

04一个为孩子强制储蓄的妈妈


我的一个同学,二胎妈妈,是我身边最有保险意识的妈妈。

她家庭条件其实不错,老公有事业,自己也有稳定工作。

我一直认为,以她的条件,完全不用担心孩子教育的问题。

但她还是不断地给女儿配置教育年金。

从孩子出生不久就开始了。

我问她,为啥?

她说:“我不怕没钱,我只怕在我孩子最需要的时候钱没了”。

比如说:

她老公的事业现在顺畅,但是难免不会遇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比如前两年疫情,身边就有朋友大几千万说没就没了。

而且他们在事业上升期,远没有达到真正财务自由的时候,老公想奔更大的事业发展,她不能不支持。

但真的遇到事情,怎么办?

她说:


我从来不害怕遇到困难,就算一时钱没了,未来还可以翻身,再赚嘛。

但是,有一个前提,孩子的教育不能受到影响。

最佳教育窗口期就在那里,如果在最需要家庭托举的时候,没有能力给她们提供好的教育资源,让她们错过机会,后悔一生。

我要的是年金监督我强制储蓄,也防着钱被提前支取和挪用,还可以享受增值,多好。


所以,保险年金,

不是简单的收益高低的问题。

她解决的是人生规划的问题。

总结一下,上面几个例子,应该可以看出,从产品属性上,下面几个特点,让年金变得很招人稀罕:

1. 将资产转为现金流

2. 锁息

3. 指定“受益人”/定向归属/债务隔离

4. 免税

也正是由于以上几个特点,年金在我们的生活中,能够发挥出很多作用:

1. 养老保障的必备神器,没有之一

2. 传承工具之一

3. 家企隔离工具之一

4. 子女教育金工具之一

5. 强制储蓄/防“剁手”

6. 保障子女未来基础生活/防挥霍

7. 防范家庭伦理纠纷

……





但有,有朋友可能会说啦,你说的这些功能,其他产品也可以做到的:

比如,储蓄型保险(除了投连险和变额年金),都可以锁息;

比如,传承、家企隔离、免税,也是保险的通用优势,不是只有年金才有。更何况,还有信托呢;

比如,给子女教育金,增额寿不是更好吗,回钱快,还支取灵活。

是的,APPLE姐的喜欢,很多是源于对保险的喜欢。

那么,独属于年金的呢?

“年金”,真正招人喜欢的,只有一点:

将资产转为未来持续的现金流!

只有这一点,是其他产品,都无法做到的。

也只有这一点,能够做到“防挥霍”、“防范家里伦理纠纷”。

也正是这一点,让年金成为养老规划中必须要有的一个基础配置,必备神器,没有之一。





然后,有朋友会问,那增额寿呢?

APPLE姐的个人观点:

从养老保障的角度上,更具保险属性的是年金,不是增额寿。

怎么讲?

养老年金,特别是活到老、保到老(至少100岁吧),最大的价值在于预防长寿风险。

什么是长寿风险?

就是寿命比一般人长,需要的养老金更多,否则有一天会把存款花光、无钱可用的风险。

在不考虑靠儿女养老的基础上,仅靠自己,60岁退休,甚至40岁就开始等待退休的我们,真的为100岁人生的后40年做好准备了吗?

(如果已经做了决定并确定完全放弃长寿的人,不用考虑这个问题)。

增额寿预防不了长寿风险,因为没到长寿,大概率钱就已经被一次性/分批支取了,取完了保单就终止了。

增额寿能够提供的,是返给你一笔钱(也可以是分开几次),不是保证持续的、稳定的现金流。

只有年金,可以保证。

之前在聊保险的类型的时候,聊过“消费型”和“储蓄型”。里面有一个保险公司的底层分配逻辑,就是一部分人将自己没有用到的利益,让另一部分人用了。

年金虽然是储蓄型保险,但这种“互助”性的味道很浓。

寿命短的补贴寿命长的。

比的就是谁活的长。


所以,年金,从保险公司的角度,除了考验保险公司的投资能力(增值),也考验精算能力。

所以,从我们的角度,年金,又何尝不是,以牺牲一些现有资产的流动性,来换取未来抵御长寿风险的一个机会。

这是保险应该有的样子!

能抵御长寿风险的,是年金。

而增额寿,在收益性和流动性上更有优势,可以作为养老配置上的补充。





年金这么好,难道她没有弱点吗?

当然不是。

APPLE姐第一次配置年金时,那是纠结了好久,顾虑很多:

    年金的持有期太长了,我要怎么确保50年后不会被违约?

    年金的前期现金价值真的好低,不值得聊“流动性“

    年金的预期收益,拉了下IRR,真不高,也就和固收类资产(银行、国债)有一拼;开始几年根本没法看,活的长的那几年(80岁之后),才开始看着有点吸引力。


对于上面这些问题,APPLE姐觉得以下几点还是挺重要的:

去了解《保险法》、保险公司运作机制、以及看看保险业成熟的欧美国家保险业发展历史,了解保险产品如何跨越周期,并增加保险公司“百年老店”的判断辨识能力。

与社保相比,商业保险优势在于产品的多样性。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以及对未来生活的规划,进行合理配置。

要理解,保险,它的价值就不是挪储,更不是理财。非逼着保险去和理财收益去比IRR,既小瞧了她,也委屈了她。

认识其“功能性”优势,就会明白,配置她,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要付出什么代价。具体值不值,搞懂了,就好判断了。

分散配置,很重要。

个人财富规划,短期资产和长期资产要有分工。储蓄型保险是典型的长期资产配置,其中,年金最长。她解决不了短期的问题,所以要准备好短期的钱,再谈长期配置。

如果还是不放心,可以考虑产品分散。

今天先聊到这里吧,写不动了。

明天开始聊聊一些技术性的东西——不同类型的年金,以及如何选择和配置。

最后,抛一张预定利率2.5时代尾巴上的养老年金保单,AAA保司,固收类(错过了4.025、3.5时代,是APPLE姐的痛

)。

感受下,活的长,是值得期待的事情!

愿我们都长命百岁,安稳喜乐。


晚安哦~

2025/08/24  于北京。





APPLE姐的闲聊室欢迎找我来聊!

作者:微信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5-9-10 01:41 , Processed in 0.03745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