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8|回复: 0

什么是香港保险?揭开那些没人敢明说的真相

[复制链接]

895

主题

895

帖子

269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695
发表于 15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00万投进去,6年后每年领6%-7%,领到100岁,剩下的还能传三代——这话你是不是听得耳朵起茧了?别急着信。今天咱们不聊理想,聊现实;不吹收溢,谈风险。

我不是来推销产品的,我是希希,在保智库做了六年港险咨询,经手过超300位高净值客户。说实话,最近我都被问麻了: “希希,XX产品真能跑出7%?” “友邦的分红稳吗?” “保诚那个旧闻是不是真有事?”

普通人只知道“港险收溢高”,可没人告诉你——这些数字是怎么来的,背后的公司到底靠不靠谱,以及你手上这份保单,会不会在某个年份突然变脸不认人。

我们今天就来撕开这张温情脉脉的面纱,看看什么是真·香港保险。
一、你以为买的是保险?其实买的是“全球股市+美联储印钞机”的期权

先说一个事实:你投进香港保险的钱,最后90%以上,都进了美股市场。

别不信。来看这张图:



这是美国人寿(Sun Life)分红账户的历史投资构成——看到没?谷票占18%、房地产14.8%、私人固收17.5%……这哪是保险公司,分明是个私募基金。

再看一张更关键的:



左边是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右边是标普500指数。两条线几乎贴着走。 什么意思? ???? 美联储一放水,股市就涨。???? 股市涨了,保险公司的投资回报就高。???? 回报高了,它们才敢跟你承诺7%的长期收溢。

所以你买的不是什么“稳健锂财产品”,而是一场对美元体系和美股长牛的下注。

这逻辑没错。过去100年,标普500年化收溢7.45%,股息再投资后更高。但问题来了:未来的100年,还会这样吗?

没人敢打包票。

尤其是现在——美联储加息周期结束,全球去美元化提速,地缘冲突频发。你还敢把全家未来几十年的现金流,押在一个“过去成立”的模型上吗?
二、7%的远端收溢?先看看第10年的IRR是多少

这两年新出的港险,都在喊:“70年IRR可达7.2%!” 听着很香。可我想问一句:你要活到100岁吗?能hold住70年不动?

现实是: 绝大多数人,在第10年退保时才发现,IRR才2.3%。 第20年,也就4.8%左右。 离7%差得不是一点半点。

为什么?因为这些产品的设计就是“前低后高”。早期保正部分越来越薄,复归红利占比越来越高,钱都拿去搏美股了。

举个例子。我们拿市面上最火的几款产品拉了个对比:
产品名称第10年IRR第20年IRR30年+IRR预期
???? 永明万年青星河尊享23.1%5.2%6.50%
???? 友邦环宇盈活2.8%4.9%6.50%
???? 安盛盛利II2.5%4.6%6.50%
???? 周大福匠心传承2尊尚版2.7%4.7%6.50%

看出规律了吗? 前期回报普遍偏低,靠后期爆发撑起“长期高收溢”的人设。

这就像你投资一家初创公司,前十年不停烧钱扩张,第11年才开始盈利。你是愿意拿稳定股息的股东,还是赌它能上市的VC?

如果你是要用这笔钱养老,建议慎重。毕竟,时间成本也是成本。
三、分红实现率≠保正收溢,有人已经踩过坑

“分红实现率95%以上,很稳吧?” 这话听着安心,可真相呢?

我们查了2023年各大保险公司的分红实现报告。发现一个关键细节:很多公司只公布“整体实现率”,却不拆解具体红利类型。

比如,一家公司说:“我们的产品实现率98%。” 听起来不错。但如果你细看,会发现:
    周年红利(现金分红)实现率:99%复归红利实现率:96%终期分红实现率:83%

注意!终期分红往往是总额里最大的一块。结果这块只兑现了83%,等于你原本指望的100万,实际拿到83万,少了17万。

而这种数据,普通客户根本看不到。销售也不会主动告诉你。

更离谱的是,有些公司还会“美化”实现率。比如把亏损年份的缺口,用盈利年份的超额收溢去“平滑”填平。表面上看没违约,实际上你早就被稀释了。

这才是最危险的地方:账面漂亮,实则缩水。

所以我一直跟客户说:

“别看宣传页画的饼,要看过去10年的分红兑现记录,尤其是终期分红那一栏。”



这张图来自香港保险业监管局发布的GL16指引,明确要求保险公司公开分红实现率。 但问题是——公布是一回事,你看懂是另一回事。

就像你去餐厅点菜,菜单写“招牌牛排”,端上来发现是边角料拼的。你说它骗你了吗?没有。但它也没告诉你全部真相。
四、那些没人愿意提的名字:股东背景、母公司风波、历史爆雷

接下来要说的,是很多人闭口不谈的部分。 因为一旦说出来,会影响销量。

但我既然坐在这儿跟你聊,就不打算藏着掖着。
1. 万通富饶千秋,为什么中期收溢第一?

因为它的投资策略极其激进。 终期分红占比超70%,大量配置非流动性资产,比如私募股权、基础设施项目。

听起来很高大上,对吧? 可问题是——万通背后的股东是谁?

圈内人都知道,几年前它换了实控人,新东家是一家激进的民营资本集团。这导致整个投资风格明显转向“赌增速”。 有客户私下问我:“希希,我查到他们有个海外地产项目去年亏损30%,会影响分红吗?” 我只能说:“这个问题,官网不会回答。”

这种级别的信息,只有长期跟踪港险动态的人才会留意。你指望一个销售顾问告诉你?不可能。
2. 周大福匠心传承2尊尚版,母公司最近不太平

这款产品本身不错,提领灵活,566方案下剩余价值排前三。 但它的发行方是鼎诚人寿,前身是新生命人寿,曾因偿付能力不足被接管多年。

而“周大福”只是品牌合作方。真正的股东结构复杂,涉及多家离岸公司交叉持股。

更关键的是——今年年初,周大福集团内部传出高管贪腐案,涉及金额巨大。虽然不影响保险业务,但作为品牌背书,多少会让人心生疑虑。

这类信息,公开渠道几乎找不到。可一旦出事,影响的是整个品牌的信任度。
3. 保诚信守明天,“保诚XX事件”我都已经被客户问麻了

这不是空穴来风。 2018年,保诚旗下一只基金在新兴市场暴跌中未能及时止损,导致多个分红产品当年度分红下调超15%。 当时很多客户收到通知,还以为是临时波动,结果这一跌就是连续三年未恢复。

而最近几年,保诚又频繁调整其“复归红利计提规则”,变相降低客户可提取现金价值。

你说它违约了吗?没有。 但它确实在合规范围内,悄悄改变了游戏规则。
4. 宏利宏挚传承,复归红利有猫腻

宏利号称“强积金最大管理人”,听起来很稳。 可我们拆解过它的红利结构,发现问题不小。

它的复归红利不是每年固定派发,而是根据“分红池”余额动态调整。 也就是说,市场好时多发一点,市场差时直接暂停派发。

这在合同条款里写得清清楚楚,但字体小到要用放大镜才能看清。

很多人以为买了就是锁定增长,结果十年后一看,复归红利竟然还有两年是零增长。

建议买之前一定要让经纪人把历年分红演示表打印出来,逐条核对。 不会看的?可以找希希帮你比对。
5. 汇丰汇图多元货币保险计划,银行系产品到底靠不靠谱?

汇丰这类银行系保险,最大的问题是:费用结构太复杂。

你以为你买的是保险,其实是银行在帮你做资产管理,顺带收一笔通道费。

光是初始费用,就可能高达前5年保费的40%。再加上年度管理费、转换费、提领手续费……层层扒皮,到你手里能剩多少?

而且,银行系保险普遍偏向保守配置,固收占比高,导致长期收溢拉不上去。 你看它的60年IRR才5.39%,比主流产品低了整整一个档次。

所以我说:银行推荐的产品,你可以听,但千万别盲信。
五、真正的选择,不是“哪个收溢高”,而是“谁更能扛过黑天鹅”

你现在面对的不是一个简单的锂财产品选择题。 而是一场对未来30年的押注。

你要考虑的,不只是收溢数字,还有:
    这家公司经历过几次金融危机?它的分红策略是平滑为主,还是波动极大?股东是否稳定,有没有频繁更换实控人?投资团队是否专业,有没有海外大型资管经验?历史分红实现率是否一贯稳定,尤其在2008、2020这种极端年份?

这些,才是决定你未来能不能真正拿到“宣传页上那个数字”的关键。

我们保智库内部有一张表,记录了每家保险公司过去15年的分红实现轨迹、重大事件、股东变更、投资策略偏移程度……这些资料从不对外公开。

但每次客户来咨询,我都会调出来对比。 因为我清楚:买港险,不是比谁today收溢高,而是比谁能last longer。
六、要不要现在冲7%的产品?监管可能真要出手了

最近传言满天飞: “明年起,港险演示利率要限高!” “美元保单调到6.5%以内!”

看这张图:



这是所谓的“窗口指导草案”,虽未落地,但业内都在传。 一旦实施,7%将成为历史。

所以很多人在犹豫:现在要不要上车?

我的建议是:别为了“赶末班车”而仓促决定。

因为:
    演示利率7%,≠ 实际能拿7%越高的预期收溢,意味着越高的权益暴露,风险越大你现在买的,是一个70年的承诺。你能保正70年后这家公司还在吗?

真正聪明的做法,是:
    先搞清楚自己的资金用途(教育?养老?传承?)再匹配合适的产品类型(英式?美式?提领型?锁定型?)最后选一家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公司,而不是仅看收溢率排名
七、有一个产品,我不方便公开推,但真的很特殊

说了这么多主流产品,最后提一个例外。

我们保智库有一款独家代销的储蓄险,不在市面上公开宣传,名字也不能说太细,因为门槛不低。

简单说几点:
    是国寿海外旗下的新产品,2025年10月刚推央企背景,资金安全等级拉满表现非常亮眼:9年时间,资金可实现年化单利10.5%回报秒杀全港所有同类产品,没有之一

但它也有缺点:
    是短期分红险,不适合做终身传承起投门槛100万港币(之前是200万,现在降了,但额度紧缺)需要验资,不是谁都能买

如果你预算紧张,那我还是推荐永明万年青星河尊享2或友邦环宇盈活这些主流爆款。

但如果你是高净值客户,追求短期内资金快速滚动,这个产品值得深入了解。

当然,具体能不能买、适不适合你,还得看情况。 这种产品,我们从不群发推广,只做一对一沟通。
结尾:你真正需要的,不是一个产品,而是一个懂行的人

回过头看,你有没有发现一件事? 市面上90%的港险文章,都在干同一件事:列IRR、画曲线、吹收溢。

可没人告诉你:
    分红怎么算出来的?哪些公司有过历史污点?当年宣传的6%,现在兑现了几成?什么情况下你会拿不到预期分红?

而这些,才是真正决定你钱袋子安全的东西。

所以别再自己查资料了。 信息太碎片,真假难辨,连实现率都能“技术性美化”。

如果你真的打算配置港险,与其花一个月自学,不如花半小时,找个真正懂的人聊聊。

我们在保智库做的,就是帮客户穿透宣传话术,看清产品本质。 不是为了卖某一款产品,而是帮你选出未来20年都不会后悔的那一张保单。

????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戳中了你的焦虑点, ???? 如果你也担心自己买的不是“资产”,而是“坑”,

不妨来找希希聊一聊。三十分钟,我们把逻辑讲透,方向理清。买不买无所谓,但至少,你要知道自己在投什么。

















"投资有风险,决策须谨慎。本文所述保险产品及测评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账号不售卖任何保险产品,只提供客观数据测评;保单分红均为非保证收益,可能受市场波动影响;需自行承担相关风险。"

作者:微信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5-11-18 16:38 , Processed in 0.05458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