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17|回复: 0

【学习做妈妈】宝宝重疾险有必要买吗?

[复制链接]

145

主题

145

帖子

44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45
发表于 2023-3-8 19:45: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点击蓝字

关注我FOCUS ON US

上篇说医疗险比较复杂真是言之过早,研究完重疾险我发现重疾险才是最复杂的险种没有之一。

因为够复杂,我需要用足够长的篇幅来介绍。虽然聚焦的问题是宝宝需不需要买重疾,但我还是得先把重疾险的基本概念和逻辑讲清楚。

嫌篇幅长(全文7000+字)没耐心看完的可以先看结论,宝宝重疾险我觉得可以冲,理由如下:

1.便宜是王道。对保险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重疾险的保费在各类保险中是最高的。保额买少了不顶事,想加高保额保费蹭一下就上去了。拿我自己举例,35岁女性如果想买到50万保额(缴费20年,保终身,不含身故责任),保费至少在15000元往上。而少儿重疾险在保费上有非常大的优势,拿我儿子举例,同样50万保额(缴费20年,保终身,不含身故责任),最便宜的保费在2400元左右,贵一点的产品保费在5000元左右(差别在哪,见第4部分)。考虑到年龄差异,有通胀的因素在里面,成年人的50万保额价值不等于未成年人的50万,把儿子的保额加到70万,保费在3500元左右。这个价格差异很让人心动有没有。重疾险的费率同样是随着年龄变化而变化,但不同于医疗险的是,重疾险的保费是一个随着年龄增长而线性增长的趋势,也就是说,年龄越小,保费越低,而且这个保费是锁定的,投保成功后不会再发生变化。另一方面,重疾险不但保费贵,对被保险人的身体状况要求很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如果身体出现一些异常,在购买重疾险时,这种情况毫无疑问会被除外责任,因此,重疾险越早购买,保障越全面。2.花最小的代价给宝宝一份终身保障。重疾险保障期限有定期和终身之分,但一般来说我们都会选择缴费满一定年限保障终身的产品。定期产品虽然保费低不少,但往往年龄越大重疾发病率越高,重疾的保障期间自然是越长越好。定期产品适合于缺乏保障但保费预算又较为有限的情况。对于宝宝来说,我们肯定是选择保障终身。每年花费2400元-5000元,缴满20年,就可以让孩子拥有50-70万的终身重疾保障,是不是很香。很多人都知道重疾险的好处,但相较于医疗险来说,其投保率要低得多,主要还是因为贵。作为我来说,单位给我们配买了10万保额的重疾险,虽然比没有还是强很多,但保额明显偏低,另外也没有缴满20年保终身这一说,团险只能交一年保一年。但是让我自己每年拿1万多交保费,一交20年,我也有些犹豫。试想,如果我们的父母在年幼时给我们配置了一份保障终身的重疾险,那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只是想象一下,事实上那个时候还不具备条件,80年代中国的保险业才刚刚蹒跚起步)。3.宝宝的重疾险是家庭保障体系的一部分。普遍的观点认为,重疾险是为了弥补患病治疗期间的收入损失,所以在配备重疾险时,首先考虑的应该是家庭收入主力。这个逻辑当然没错,但事实上宝宝的重疾险也是家庭保障体系的一部分。抛开情感因素,单纯从理性考虑这个问题,如果未成年人生病住院,因为还不具备自理能力,不能像成年人一样可以请护工照料,一定需要一个成年人在身旁贴身照顾。如果这个治疗的周期是一年甚至几年,除了本身的治疗费用,康复费用、营养费用,以及成年人因陪护照顾而损失的家庭收入也是需要考虑的,这个经济负担无疑不比成年人生病的花销轻松。综合考量,在宝宝小的时候配置一份重疾险还是非常必要的,毕竟便宜啊。

以上是本篇的核心结论,对重疾险详解内容没啥兴趣,但对我选择产品对比过程感兴趣的,可以直接跳到第四部分。

PART01
重疾险的购买逻辑
我已经有医疗险了,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多的保费买那么贵的重疾险?保险本质上是一种风险管理的工具,选择买保险就是为了运用这一工具降低风险管理成本。从这个角度来考虑,这个杠杆越大越好。对比几个险种也不难发现,杠杆最高的是意外险,其次是医疗险,最后才是重疾。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杠杆差异,我们就不去深入研究了,这是保险精算师根据不同风险发生的概率、历史的理赔数据等因素精算的结果。其核心还是回归于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商品的价格是其价值的体现。
医疗险之所以投保率高,是因为随着社会发展,医疗水平提高以及平均寿命的增长,大部分人都有生病住院的可能性,但即使对于收入水平尚可的中产家庭来说,家庭成员发生重症也是难以承受的风险。有一句话叫做,中产和赤贫之间只隔着一场大病。这种意识这些年在整个社会层面都有了很大提升,连我父母那种没有很高知识文化水平,出身农村的人对这个问题也有着极其清醒的认知。我妈总说,没什么别没钱,有什么别有病。老太太现在快60了还每天坚持上舞蹈课,她说自己的积蓄不多,但只要能保持身体健康,养老就不会给我们造成什么负担,所以一定要把身体锻炼好。我爸就更惜命了,每天养生、锻炼,比我都要自律。写到这里,我幡然醒悟,自己能保持一点自律,是有很大的遗传因素啊。
话说回来,医疗险是我认为最必要配备的险种,这也是为什么中国花了那么大的代价坚持要推行全民医保,这是真正的民生工程,也是社会稳定和提升全民幸福感的助推器。但是当大病发生的时候,仅有医疗险够吗?如果身边有类似的案例,就不难发现,大病的花销远不止治疗费用。大病往往不是短期内可以康复的,治疗周期可能是几个月甚至几年,这个期间不仅需要负担高额的治疗费用花销,还会因为不能工作而失去收入来源。同时这个期间还需要家人或请人照料,也会对家庭经济造成一定的影响。另外还有营养费用、康复理疗费用等,这些费用都是医疗险不能报销的。早上在办公室听到两个同事聊天,A同事的公公最近住院了(似乎是癌症),B同事(妈妈有过癌症治疗的经历)对A同事说,要跟你公公多买点补品,海参一定要吃,灵芝孢子粉也可以买一点……我当时就跟我妈妈买了这些,对病情恢复很好。B同事说,我的工资就这么点啊(确实是普通家境)。弦外之音大家都能听出来,这不是一场高情商的职场聊天,在经济条件不那么允许的情况下,公公和亲妈能比吗。再延展一些考虑,家庭主力患病没有收入时,房贷怎么办?孩子的教育费用怎么办?另外还有很多癌症是需要院外购药的,这些也不能在医疗险内报销。医疗险是报销制,甚至对很多家庭来说,在治疗期间的费用都要先去借钱才能支付。现实生活的剧本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残酷得多。重疾险的赔付是一次性给付,而且对于特定的疾病是确诊即赔付,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
为什么重疾是确诊即赔付,关于重疾险的发明有一个小故事,它是被南非著名的心脏外科医生Dr.Barnard发明的。
当我治好他们的病,我看到的却是他们穷困潦倒的样子,我的内心同样受到谴责。

我们需要重疾险,不仅仅是有人会离去,更是因为有人需要好好活。

     ---南非著名心脏外科医生Dr.Barnar
巴纳德医生是南非的一位著名的外科医生,他医术高明,曾做过世界上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经他手术过的患者能够存活很久,最长的存活了23年。作为心脏外科的权威,有很多人慕名而来。这其中就有一位三十多岁的女性,她的手术很成功,只要静养两年,她至少可以存活十年以上。可是,两年后她却再次来找巴纳德医生,而且已经面容憔悴,离死不远了。巴纳德医生很生气,问她为什么不好好在家静养?她说自己是个单身妈妈,有两个孩子需要抚养,如果自己不去上班的话,她的孩子们就会饿死。因为术后马上投入工作,日以继夜,心力交瘁。两个月后,这个病人死了。她生前买的人寿保险获得了赔偿,但是两个孩子却永远地失去了他们的妈妈。这件事情对巴纳德医生的触动很大,他慢慢发现,手术后越来越多的患者以及他们的家庭财务状况已经陷入绝境,无法进行后续的康复治疗。加之要为家庭经济奔走,即便患者熬过了为期两年的器官排异,用不了多久也会因为病情的加重而去世。他意识到作为医生他可以治病救人,但是却解决不了患者因为缺钱而放弃康复治疗的问题。所以他希望设计一种保险,能够让患者在被确诊为重大疾病时,就能获得一笔保险金,而不是在身故后才能获得赔偿;他希望这种保险不仅能够延长病人的寿命,还可以维持他们的家庭在这样一个非常时期的生活质量;他希望病人在身体恶化的时候,起码财务是健康的。终于,在1983年,巴纳德医生和南非的CRUSADER保险公司合作开发了世界上首款重大疾病保险,作为寿险的附加险销售,保障4种疾病:心肌梗塞、脑中风、癌症、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最高发的几种重疾)。而巴纳德医生也因此被称为“重疾险之父”。

PART02
重疾险该怎么选?
从保障期限上来说,重疾险分定期和终身。定期是指可以指定选择保障的年限,比如保30年、保到70岁都是可以的。终身是指缴满一定年限可以保至终身。
区别在于定期重疾险的保费会比终身的低很多。因为重疾险的底层逻辑保障的是因患病带来的家庭收入损失,从这个角度考虑,退休或70岁以后的老人与年轻人相比,创造经济价值的能力要低得多,重疾险的必要性也就没有那么强。对于保费预算有限的情况,定期重疾险不失为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从保障内容上来说,重疾分轻症、中症、重症。重疾险面世时,只有重症,没有轻症、中症、重症之分。随着市场需求发展,逐渐出现了轻症、中症的概念。目前市面上的产品机会都会涵盖轻、中、重症责任,也有少量只有重症责任的,比如某些大公司早期的产品。轻症赔付保额一般是重症保额的30%,中症比例为60%。重症一般只赔付一次,重症赔付后所有责任自动终止。而轻症、中症赔付后,不影响重症的责任,同时还会豁免后续的保费。另外,现在也有一些多次赔付的产品,保费会更高一些,多次赔付有没有必要的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保额保费来说,重疾险保费绝对是占了家庭保费支出的大头。买多少保额个人觉得要综合保障需求和家庭收入两方面来考虑。个人觉得家庭的整体保费支出控制在收入的10%以内是合理的,超过这个比例,保费支出会觉得相对吃力。
产品选择的逻辑万变不离其宗,结合自身需求,同样的责任选择保费低的,同样的保费选择责任好的。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重疾毕竟是涉及到终身责任的产品,有的人会在意保司的实力,对小保险公司能否提供持久而安全的保障持存疑态度。这个问题同样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般来说,无论保司规模大小,安全性、监管机制以及破产兜底机制都是一样健全的。首先,国内的保司牌照非常难拿,截止2018年12月,在大陆经营的保险公司,集团型公司12家,人身险公司96家,财产险公司89家。这其中还包括平安之类的大公司一家公司拥有多个牌照。综合算下来,真实数字在120家左右,真不多。能拿到牌照的保险公司都不是差钱的主。其次,我国的保险行业监管是非常严格的,对于资金运用和偿付能力都有较为严格的监管。
再次,如果万一保险公司经营不善,真的破产了,还有兜底机制。
《保险法》九十二条规定:

如果保险公司被依法撤销或宣告破产,其持有的人寿保险合同及责任准备金,必须转让给其他保险公司。达不成转让协议的,由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指定接受转让。

PART03
重疾都是确诊即赔付吗?
还真不是。这也是为什么有人觉得买了重疾比较坑,买的时候说都能赔,赔的时候完全不是这回事。这不是保险的问题,是无良保险代理人的问题,在销售保险时没有把注意事项向客户介绍清楚,或者是他们自身专业能力没有达到,自己都没整明白。重疾保额的赔付是直接一次性给付,理赔的条件相对严苛。重疾险可以确诊即赔付的种类很少,严格来说只有4种,很多疾病需要达到一定的条件才可以理赔。2007年,保监会和中国医师协会统一定义了25种法定重疾。2020年,扩展到28种重疾+3种重疾轻症。这28种重疾占到了重疾理赔95%左右,其它重疾病种多是凑数作用。这也延伸出来另一个问题,重疾保险的疾病种类是不是越多越好?由此可见并不是,重要的是要看有没有覆盖以上28种法定的高发疾病。
以 28+3种重疾为例,赔付条件基本可以分为 3 类:

确诊即赔:4种
实施某种治疗才能赔:6种
达到某种状态才能赔:21 种

除了赔付条件有限制,理赔还要看疾病的程度是轻症、中症还是重症。以比较常发的疾病「脑中风」来举例。得了脑中风,重疾是不是立马可以赔首先要看疾病的程度属于轻症还是重症,其次还要看是否满足赔付条件。
比如,对脑中风轻症理赔的要求是:

在疾病确诊180天后,仍遗留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至少包含以下其中一种:

(1)一肢或一肢以上肢体肌力III级或III级以下的运动功能障碍。

(2)无法独立完成六项基本日常生活活动中的一项或一项以上。

重症理赔的要求是:

神经系统永久性的功能障碍,指疾病确诊180天后,仍留下以下一种或多种障碍:

(1)一肢或一肢以上肢体机能完全丧失

(2)语言能力或咀嚼吞咽能力完全丧失

(3)自主生活能力完全丧失,无法独立完成六项基本日常生活活动中的三项或三项以上。

确实很复杂吧,所以购买重疾险一定要咨询专业人士。

PART04
宝宝的重疾险怎么选?
宝宝配置重疾险的理由已经在前面详细介绍了,这里我们对比具体产品。先来看一下这个比较典型的常规产品的责任:


这是一个常规的重疾险,但在常规轻症、中症、重症的基础上添加了“少儿特定疾病保险金”责任。少儿特定疾病是指在少儿时期高发的一些疾病,每个产品保障的内容不一样,比如这个产品的少儿特疾有10类,分别是白血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重症手足口病、严重心肌病、严重瑞氏综合症、严重川崎病、严重脑损伤、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成骨不全症第三型、严重哮喘。少儿特疾作为附加责任,只有少数一些产品可选择添加。在关注这类产品的时候,我主要关注的是涵盖此责任的产品。测算下来,50万保额对应的保费大约在5000左右,如果附加身故责任的话保费6000多。宝宝的重疾险我倾向于不添加身故责任,成年人一般会选择添加身故的逻辑是考虑到在承保期内,即使没有发生重疾赔付,到身故也总可以拿回保费或赔付保额。对于未成年人来说,这个年限过长,失去意义。
5000多的保费相对于成年人来说,低了不少,但还有没有性价比更高的产品呢?有的。
去年有一款火遍全网的互联网少儿特定重疾险产品(所谓少儿特定产品,是指专门针对未成年人的产品,被保人年龄为18周岁以下)叫做“XX大黄蜂”,责任如下:


责任更好了,保费如何呢?按50万保额20年缴费期保障期限终身测算,只要2500左右。这个产品还有一个优势,保额可以增加到70万,而常规产品最多只能50万。考虑通货膨胀因素,保额当然是越高越好。按照70万保额测算,保费在3500左右。对比下来这个价格太上头了,我差点准备冲进去付款了。但理性提醒我这么便宜的产品还是要多深入研究一下。这个XX人寿保险公司至少从名称上比较陌生。
虽说我知道保险公司并不是只有大公司好,但拿TUTU来说,现在才1岁多,这张保单的效力至少还有80年甚至100年,我得要把保单的安全性尽可能提到最高。保司的选择上需要更加谨慎一些。我查了一下这家保司的信息,股东列表如下:


9个股东里面4个有问题,尽管有监管机制和兜底机制,我还是不太放心把往后100年的保单交给这样一家公司。而了解了一下,针对少儿特定的重疾险,只有类似的互联网产品(一般新成立的保险公司为了竞争才会选择互联网产品,互联网产品成本低,保费可以做得比较低,保费竞争力强)。
就在我准备放弃少儿特定重疾险的时候,这家公司的一个竞品进入了我的视野,叫做“XX小青龙”,在“XX大黄蜂”之后上市,一看名字就是摆明了对着干来的。
小青龙的责任、保费和大黄蜂都没有太大差别。它的优势在于,股东结构简单。


股东列表上只有两家企业,而且看名字就比较厉害。这两家企业都是什么来头呢?先说台湾人寿。



这是台湾排名前八的人寿保险公司,其中台湾人寿排第六。能在台湾排名第六的保司大概是个什么概念呢?
保险有两个概念叫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保险密度是指是指按当地人口计算的人均保险费额。保险密度反映了该地国民参加保险的程度,一国国民经济和保险业的发展水平。保险深度是指保费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是反映一个国家的保险业在其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的一个重要指标。我们的保险密度为每人3179元,是北美地区的6%,欧盟的16%,保险深度为3.9%,是北美地区的三分之一,欧盟的二分之一。
2020年,台湾的保险密度为4800美元,保险深度为19.99%(全球第一)。即便按照1:6.5的汇率计算,也是相差了很多倍。由此可见,台湾的保险市场已经高度成熟,能在这个市场中存活且排名靠前的绝非等闲之辈。更不简单的是,整个中国内地有台资涉足的保司仅六家,主要是因为:
1、大陆的保险牌照不怎么好拿。

2、由于两岸关系的特殊性,两岸均对进入大陆保险市场有严格限制。台湾在2002年才允许保险公司到大陆开设办事处。大陆则只允许境外金融机构经营保险业务,而且还有其它条件,例如母公司经营超过30年、连续三个会计年度盈利、总资产不少于50亿美元、最近三年评级为A等。
所以台湾人寿入股这家保司,应该不仅仅是财务投资,更带有战略投资的性质。这家保司的运营管理大可不必担心。
另一家股东建发集团又是什么来头呢,我没听说过这家公司。网上查了一下,感觉就是有钱,太有钱了。虽然只是厦门市国资委所属的企业,但2022年的营收7000+亿,资产规模6000+亿,位列世界500强榜单第77位,中国500强26位。20年分期总价值7万元的保单交给这样的两家公司我是很放心的。冲。综上,最后给TUTU安排了70万保额20年缴费期保障期限为终身的“XX小青龙”,附加了“投保人豁免”责任,年保费3643元。


最后,补充一点,少儿特定重疾险还有一项附加可选责任---“投保人豁免”,每年增加2-300元就可以添加此项责任。这项责任是指,无论被保人(子女)还是投保人(父或母,投保时选定)发生了轻症、中症或重症,后期未交完的保费全部可以豁免。这是为了保障万一父母发生重疾,家庭收入来源受阻的情况下,不至于负担不了孩子的保费,也是非常人性化了。以上就是关于宝宝重疾险的分享,喜欢可以点赞!非常喜欢的还可以打赏!哈哈!祝大家女神节快乐!~


END

丢掉幻想,准备斗争

是我的中年人生态度

如果恰好和你有一点点的契合

欢迎关注~

往期回顾
#
【学习做妈妈】宝宝“医疗险篇”出炉啦
#
【学习做妈妈】之“给宝宝买了第一份保险”

作者:知了和夏天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4-11-25 23:16 , Processed in 0.03901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