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8|回复: 0

香港保险的分红机制详解

[复制链接]

385

主题

385

帖子

116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65
发表于 2023-11-30 16: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目前,

内地客户去香港购买的保险产品大多属于分红保险,

包括最热门和被大家熟知的重疾险和终身寿险

(也被称为分红储蓄险)。

据2023年上半年新增保费统计,

仅是「终身寿险」的保费收入占比

就已经达到了总保费的80%。



不过,

市场上对于分红保险的理解还是存在两种声音:

一种声音就是分红保单非常好,

尤其是分红险收益真是太香了!

复利高达7%,

买一份保险就能轻松“富过三代”;

另一种声音就是

大家对于这个分红产品还是有很多疑虑的,

内地这么低的分红有必要吗?

香港这么高的分红真的靠谱吗?

说到这个分红险大家也一定不陌生了,

但是分红的原理及分红的机制

却很少有伙伴透彻的研究过,

今天就从分红的机制和原理展开聊聊。

什么是分红险
分红保单是一种

为保单持有人派发非保证分红的保险合约,

保单持有人与保险公司

会按照一定比例“分享”保险公司

经营该保险业务所取得的额外利润

(即“可分配盈余”)。

分红的起源
保单分红早在200多年前就了已经出现。

1762年,

大名鼎鼎的公平人寿保险公司

(The Equitable Life Assurance Society)

在伦敦成立。

公平人寿的精算师也是历史上第一位

拥有精算师头衔的人——威廉·摩根。

在对公平人寿的评估后发现,

公平人寿早期对保单持有人收取的保费有些高,

导致公司在经营业务当中产生了较大的盈余,

威廉·摩根就认为保险公司赚取这么多利润

对投保人而言是非常不公平的,

因此就尝试运用了多种方法,

将保险公司经营利润的一部分“返还”给保单持有人,

其中就包括一套复归红利系统,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英式分红。

从分红险的起源,我们也能看出来,

分红险其实很好的体现了保险公司

在经营保险业务中所要把握的“公平性原则”。

保险公司多收了一层“保费垫子”,

客户拿到了红利抵御了通货膨胀,

保险公司因为多收取了保费,

抵御了经营风险。

分红也更能体现出保险公司与投保人之间

“风险共担、利润共享”这样一种互利共赢的状态。

并且,

香港保险业历经了180多年的历史,

分红形态也更加成熟,

并且设有美式分红、英式分红两种分红形式,

能够为投保人解决不同的保险规划需求。

保险中的分红从哪来
分红来源于保险公司的“可分配盈余”,

那这个可分配盈又是由哪些部分组成呢?

因为保险公司所经营的是未来不确定的“风险”,

因此在为产品定价的时候,

所有的金额都是基于定价假设去计算的,

这也包括死亡发生率、重疾发生率、

退保率、费用率、定价利率等。

所以,

经营过程中,

如果这个假设与实际发生的情况有所偏差的话,

就有机会获得额外的收益或者是亏损。

如果是分红保单,

那这个额外利润就可以称为「可分配盈余」。

那这其中的偏差依据呢?

就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来计算,

就是死亡率、费用率及定价利率。

所以,分红保单中的分红,

就是由保险公司通过“三差”所获取的“可分配盈余”。

他们分别是死差、费差与利差。



储蓄分红险主要通过投资收益来获得“可分配盈余”,

也就是保险公司将收取的保费

交由专门的投资团队进行投资,

赚取投资收益。

由于分红保单的“可分配盈余”

是多收的那部分“保费垫子”,

所以,

按照保单分红的基本原则,

“可分配盈余”的绝大部分都应属于保单持有人。

这么一看,这不就是保险公司给我打工吗?

世界上最顶级、最安全的投资团队,

给我保证收益的同时,

还跟我分享大部分的“额外利润”,

他们就挣个管理费,

这种好事儿哪里找啊?

保险公司会把多少利润分享出来?

实际上根据大陆的监管要求,

保险公司必须

将不少于70%的“可分配盈余”分配给客户;

东南亚的一些国家,

如新加坡、马来西亚等,

此比例为不少于90%;

在香港保险市场,

保诚及安盛这两家公司

有承诺将不少于90%的“可分配盈余”

分配于保单持有人;

其他香港保险公司虽没有明确的分配比例,

然而,

这个红利的派发也是要遵循

“保单持有人优先”的基本原则的,

有些公司在投资不佳的年份

也会动用股东的资本金来“补贴”保单持有人。



英式分红和美式分红
目前香港保险市场上的分红形式有两种,

一种是英式分红,

另一种是美式分红。

在保险市场上,

英式分红保单与美式分红保单可以说是各领风骚,

占有自己的一壁江山。

对于很多伙伴来说,

「英式分红」与「美式分红」的界限可能是模糊的:

大家都只是看看计划书,

了解下收益而已。

对于保单的分红机制,

却很少有人具体了解过,

其实这两种不同的分红方式,

实际上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英式分红(保额分红):

分的是保额,

每年派发的红利会以保额形式增加至保单总保额,

所以总保额和保单现金价值都会随之增加;

通俗来讲,

英式分红分配红利的方式好比股票送股票,

比如1000股送100股,

这100股并没有变成现金

而是继续留存在保险公司的投资项目里获取利润。

英式分红派发的面值,

这个面值其实是来进行身故赔偿用的,

但是如果想要从保单中提取现金,

就相当于减额套现、部分退保了,

每提取一次现金都要把保单的红利面值

转换为现金价值才行。

所以,

这里涉及到“折现率”的概念。

这里的变现折扣率,

是会随着时间以及市场投资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

通常来讲,

红利的提取越早,

折现率越低(如80%),

折现的损失就越大,

所能提取出的红利就越少。

以下以「隽S」产品为例:



这其实也是英式分红保单的

一种早期提取的惩罚机制,

这也是关乎着英式分红底层的投资标的,

因为这类型的产品

更多投向于封闭期较长的投资标的,

就像我们买了一支股票多头私募基金,

这个基金的封闭期是1年,

但是我刚买了几天急需用钱怎么办?

基金合同中明确写出违约赎回

是要承担30%的违约赎回费用的,

那这时这个违约赎回成本也就等同于“折现率”,

这个概念是一样的。

但是随着时间慢慢推进,

封闭期结束了,

我可以随意申赎,

变现折扣率会逐渐接近于1,

这时再提取红利就不会再有损失。

因此,

如果一款终身重疾险是英式分红,

一般并不牵扯到折现损失,

除非中途退保。

美式分红(现金分红):

分的是钱,

可以随时支取,

也可以抵缴保费,

同时也可留在现金账户中继续增值;

美式分红派发机制就更像是买股票分配股息,

比如1000 股送股息100 块,

这100块直接派发现金。

美式分红派发的现金,

因为没有转换面值与现金的概念,

所以美式分红的周年红利是所见即所得。

美式分红的投资底层标的

就更偏向于灵活度高的资产,

像是债券啊、货币基金一样,

因为封闭期很短,或没有封闭期,

从始至终都可以灵活赎回。

以下以「简A延续」为例:



不管是英式分红还是美式分红,

他们都是由保证部分+非保证部分组成的,

只是非保证部分包括

复归红利/周年红利再加上终期红利。

英式分红的复归红利每年派发的是面值,

美式分红的周年红利每年派发的是现金。

这两者一经派发都是确定的、保证的。

对于两种分红形式「终期红利」,

这个终期红利其实都是非保证的,

虽然我们在计划书中可以看到一个确定的值,

但是公布不代表能够“落袋”,

保险都是会根据每年的投资情况作适度的调整,

终期分红也大多数会通过一些投资衍生品

或债券来平衡掉每年红利不稳定的收益及达成率。

如何快速区分出两者
两个方法:

1、去看一下产品小册子或者中文计划书中的描述,

只要是带有周年红利、每年红利、

同年红利、保证可支取现金这些字样的,

一般都是美式分红;

带有复归红利、归原红利、保额增值红利

字样的一般都是英式分红。

2、出一份英文版计划书,

因为中文总是存在一词多义很难分辨的情况,

英文描述相对于简单直接,

那在计划书中所出现的英文

如Reversionary Bonus 就是复归红利,

一般是英式分红;

Cash payments /Dividends现金支付,

一般是美式分红了。


简单类比一下两者分红形式,

英式分红相当于基金投资中的「红利再投资」;

而美式分红相当于现金分红。

红利再投产生复利,

而现金分红则可以随时提取分红。

那这两种分红形式其实他们各自的优势

也就完美的体现出来了,

英式分红的资金使用率高,收益较高;

而美式分红采用周年派息,流动性较好。

保险公司怎么保证分红的稳定派发
无论是英式分红,还是美式分红,

保险公司都会运用一种

稳定分红派发的“缓和调整机制”,

即在投资收益好的年份保留部分收益

进入保险公司一个名为“分红特别储备金”的账户,

在投资收益不好的年份补发部分收益。

以友邦在2022年度的年报数据为例,

在报表上我们可以看出

友邦在去年是亏损了300多亿的,

我们再看下去年的股东权益还是600多亿,

到今年只有300多亿,

那这部分钱去哪了呢?

其实就是用来补足分红的派发,

这可不是1、2个亿而是200多亿哦~



计划书中的数据怎么来的
那还有不少伙伴对于这个

保单计划书演示中的数据有些疑问,

这数据怎么来的?

不会是保险公司瞎填的吧?

预期情景、乐观情景、悲观情景的数值

又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呢?

首先,

可以明确的告诉大家,

这三种情景演示,

都是监管要求保险公司必须披露的,

为的也是不在销售期间给消费者造成误导,

并且这些数据也都是要经过保监严格审批的!

实际上,

保险公司在开发一款储蓄分红险的时候,

会根据不同的投资配比,

使用不同的投资收益情景模拟器,

用来模拟未来各个保单年度的投资收益情况。

情景模拟器中的每一个情景,

都是对未来数百年

所可能发生的投资环境的一个预测,

成千上万个情景,

就形成了一张保单在未来各个年份

收益情况的成千上万种映射就如下面的图所示:



而这些预期收益的数据,

就是通过模拟器测算出来的,

而这个预期收益就是在数据中的一个平均值,

也就是中间档收益,

也是一个比较保守的预期,

但是由于政策的强监管之下,

害怕只有这一组数字会客户造成误导,

所以也是把悲观收益和乐观收益

一起披露出来作为一个参照,

那也是在极端情况才会出现的,

而这个预期收益在测算中是一个中位数收益,

所以对于保险公司来说也是比较容易轻松达成的。

当然也免不了受整个金融大环境的影响,

会出现一些波动。

强监管机制下的利好
对于这类产品的强监管,

香港保监也是在2017 年1 月1 日

正式施行GN16 条文,

并且在最新修订的GN16将于2024年起开始执行,

保险公司将被要求在自己的主页上

公布分红保单的红利实现率及过往派息记录,

同时需要说明分红的计算方法。

这个政策其实也是“倒逼”保险公司

去尽力达成计划书上面的预期收益,

不然数据不好看,

也没有办法吸引到更多的客观购买产品。

也使得整个行业变得更加透明,

当然,

对于保险人或消费者都是好事情,

如果历史分红率数据特别好,

无异于帮保险公司打了个广告;

但如果这个数据比较差,

也能减少销售期间对于消费者的误导。

如何计算分红实现率
无论是英式分红还是美式分红,

无论计划书演示的非保证分红有多高,

如果实际派发无法达成,

一切都是空谈。

我们可以以经过了足够情景的

样本假设计划书的演示作为基础参照,

再加上更多年份的

历史分红实现率就更有说服力一些。

就买理财产品而言,

如果连历史业绩都不好的产品,

你真的相信他未来的投资能力么?

那如何来计算分红实现率和总价值比率呢?

分红实现率也叫履行比率,

英文 fulfillment ratio:

红利实现率是用来衡量在指定时间内

实际非保证利益的履行表现,

并以客户购买产品时建议书内

说明的非保证利益所达之百分率表示。



总现金价值实现率,也叫总价值比率,

英文 total value ratio:

总现金价值实现率就实际总现金价值

与建议书内说明的总现金价值作比较,

总现金价值包括保证及非保证利益。

由于非保证利益仅占总价值的一部分,

而保证利益又是100%派发的,

因此对于某个保单年度,

其“总现金价值实现率”一定高于“红利实现率。



于此同时,

在参考公司过往分红实现率时,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

因为一张保单在某个保单年度的红利实现率

是基于截至这个保单年度末的累积红利来计算的。

一张分红保单在前两个保单年度

所要派发的红利很少(甚至没有红利),

公司想要达成

最初几个保单年度的红利派发相对容易;

而随着保单年度的增加,

所累积的预期红利越来越多,

实际中想要达成预期的红利派发也就更加困难。

因此,

对于一个全新的分红产品,

其最初两个保单年度分红实现率的参考意义不大,

后续保单年度有更高的参考价值。

最后
1、分红险原理完美的体现了

保险公司在经营业务中所要遵循的「公平性原则」,

全球保险公司都愿意

将大部分的额外利润分享给客户;

2、同时我们了解到英式和美式区别之后,

也建议大家更多参考分红产品特性

以及投资底层的投向,

再加上分红实现率的达成水平

综合考量才是「王道」~

3、强监管下的香港保险业逐渐趋于理性,

也使得保险行业更加透明,

重数据的年代,

也鼓励大家多去参考有价值的数据。

也希望我们中国香港的保险业继续璀璨下去,

带给我们无限的可能~

作者:港险服务指南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4-11-26 07:34 , Processed in 0.03638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