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4|回复: 0

重疾险攻略/文字版

[复制链接]

153

主题

153

帖子

46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69
发表于 2024-6-4 11:4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温馨提示:全文近20000字,预计阅读时间为1个小时

两年前,我们制作了一个48分钟的重疾险攻略,

在收获到了很多小伙伴肯定的同时,我也发现了有一些当时并没有讲得很清晰的地方。

比如说,网红产品能不能买呢?大小公司哪个更好?理赔上有什么差异?服务又有什么不同呢?再或者遇到拒赔了要怎么处理?

包括像轻中症,额外赔付,或者多次赔付,储蓄型,消费型,等等这些保障责任,也要再重新梳理一遍。

所以,我决定重新开一版,希望能用一个更清晰的方式,带你搞清楚重疾险的选购逻辑。

对于这次的文章,我依旧会采用长篇的方式。

因为,在大家的反馈中,我有个特别明显的感受,就是大家对于一个攻略的【客观性和完整性】有着一定的要求,需要自己想清楚为什么,不仅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而短文或短视频,更多告诉我们的是一个结论,但是这个结论很明显并不适用于所有人的,特别的片面,并且还有明显的偏向性。

所以,我也希望大家能稍微的耐心一些,我讲的时间或许会长一些,但是这个攻略能带来的收获,我保证,绝对是多少短视频都无法带来的。

好啦,我们直接以实践检验真理吧。

01保险合同解读
我们知道保险是一种【互助式契约】,所以我们买的保险,无论花了多少保费,实际呈现出来的就是一份合同而已。

所以,这一部分,我们先来大概得了解一下保险合同。

关于这个重疾险合同的范本,需要的小伙伴可以找我们领取,我已经在里面做好了各种标注。大家可以对照查看。

在购买之前,我们能看到的只是保险条款和投保规则,而保险合同,是购买之后才会发到我们手中的。

合同拿到手了之后,我们可以先看一下目录,其中有四项是非常重要的,分别是保单页,现金价值表,投保资料,以及保险条款。



保险条款是在购买保险之前就需要去看的,这个是我们内容的重点,后面再说。

如果拿到了保险合同,你首先一定要核对一下保险单中的信息。

保险单中有保险公司的盖章,表明了合同的合法性。

上面还会写上投保人,被保险人以及受益人的信息。

投保人就是为这份保险付钱的那个人,它拥有这份保单的所有权。

被保险人,就是保险保障的标的,保险保障的就是这个被保险人,保险费用也是基于被保险人计算出来的。

那受益人,一般来说,重疾险一旦触发重疾了,这笔钱是自动给到被保险人的,不能说我当投保人,给别人买了一个重疾险,一旦他得病了,钱还是赔给我的,这是不合理的。

如果我们买了一个带身故责任的重疾险,你就会发现这里还有一个身故受益人的信息。

那这个身故受益人是什么意思,就是一旦被保险人身故了,这笔钱是给到谁的。

这里,我建议:不要默认为法定受益人,真赔付的时候手续会特别的繁琐,所以最好在投保时就直接指定了受益人或者 尽快更改成指定。

保单上面还会载明年缴的保费,合同的有效期等等。



包括如果这份保险有其他附加险,也都会在这里体现出来。

我不建议:在重疾险中配置附加险,因为重疾险保障的是疾病,一旦赔付了重疾 ,基本上合同终止了,其他的附加险也同时失效了。而且这种保险相对较复杂,大家未必能弄得清楚。

然后,我们再看一下现金价值。



现金价值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这份合同值多少钱。

我们一定要清楚,买一份长期保险,不是说买了,这个钱就花掉了,它就像买一个房子一样,除了房子本身有居住功能之外,它也是有价格的,只要有需要,我们还能卖掉房子。

保险也是一样的,除了保险提供的保障之外,这个保险本身也是有价格的。

只不过这个价格,又不像房子一样是市场决定的,而是直接写在保险合同中的,某年值多少钱,都很明确。

如果我们在某一个时间选择跟保险公司解除合同,我们会明确的知道能拿回来多少钱,也可以理解为保险公司在某年欠了我们多少钱。

这个现金价值,通常会在某个时间达到最高值,有的会接近保额,有的会接近已交保费。



所以,在购买保险之前,我们对于现金价值也是要心中有数的,知道保单什么时候有多少价值,而且在拿到合同之后也要核对一下。

现金价值这里我们还有一些小细节要知道。

第一,这个现金价值是属于谁的呢?它是属于投保人的。

如果投保人不在了,那么根据保险法,是由被保险人及其继承人享有的,也就是说,无论是寿终正寝也好,还是身故也好,这个现金价值都会有,并不会凭空被保险公司赚走。

第二,这个现金价值也是一种资产,是可以用来抵押贷款的,这就意味着,如果未来某一天,急需一笔钱,那现金价值就能直接派上用场啦。一般,贷款上限是现金价值的80%。

再然后,就是投保资料了,这个,也是我们在拿到合同之后阅读的重点。

投保资料其实就是投保单的完整版,那它为什么很重要呢?

我们可以看到,其中有这么一段话啊,与投保单有关的各种问卷和体检报告书的各项内容如实完整的告知。所有告知事项以书面告知为准,如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根据保险法,有权解除保险合同并且不承担保险责任。



可以这么理解,所有因未如实告知拒赔的起因都在这里,

所以,拿到了保险合同之后,我们一定要再检查一遍投保资料,尤其是健康告知的事项,看看自己有没有漏掉的告知内容,避免未来理赔时真的发生纠纷。

如果我们发现了什么不对的地方,请大家一定要及时更改,长期险都是有一个犹豫期的,一般是15天,也就是说,在购买保险后的十五天之内,我们完全是可以无理由退保的。

最后,就是保险条款了,与购买后需要检查的不同,条款是需要我们在购买保险之前就去理解的。也是我们接下来文章的重点内容 。

02重疾险的核心保障

大家想一想,选择重疾险到底选择的是什么?说白了就是条款而已。

下面,我会从完整的重疾险对比表中,拿出6款不同类型的重疾险,

他们都是各个渠道比较畅销的产品,我们一起来拆解重疾险的重点在哪里。

当然,如果有需要完整对比表的小伙伴,只需要点赞私信我们,或者通过二维码找我们获取拉,这个对比表格,我们持续更新的,大家可以放心使用。



那对于这种重疾险的对比表格,大家一定不陌生了吧?

很多顾问,都会给大家做上这么一份对比表的。

只不过他们对比的都只是一两款产品,那今天,我们对比的渠道就要多一些,更客观一些,而且更重要的是什么呢?是要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如果遇到其他类型的产品,我们也要看得明白。

我们先看表格的最左侧,重疾/中症/轻症啊,癌症保障/特疾保障/保费豁免啊,60岁之前额外赔呀,等等。

各种术语,各种保障,是不是眼花缭乱,非常头疼了?

别担心哈。

只要我们理解一下原理,你会发现整个重疾险是非常简单的。

一般来说,大家买重疾险,主要就两个需求。

第一,得了病之后,祸不及家人,能补偿收入损失,依旧能保障家人的正常生活。这是比较基础的。

第二,就是更进一步,在得了病之后,能够有钱治病,比如说指定医生获得更好的治疗方案,能够有钱长时间不工作还能充分的康复疗养,提高生存率,有质量的活着。

所以,重疾险最重要的保障是什么?

一定是重疾嘛,重疾就是重疾险最基础的责任。

那我们就先从重疾开始,把左边所有的责任都过一遍,让大家能够 理解它是什么,然后我们再说如何选择。

说到重疾责任,我们先想一下,这个重疾能保障什么疾病,不能保障什么疾病,是我们能去挑选的吗?



比如说,我认为肺癌还能救一下,我就想保障肺癌,我认为胰腺癌没必要治了,就不需要保障了,可以吗?

当然是不可以的。

什么是重疾,这个重到底有多重,达到什么标准才能赔,是我们决定的吗?是保险公司决定的吗?都不是。

那是谁决定的呢?

是国家,由保险协会联合医师协会制定的,目前我们执行的是2020版重疾规范,是第二版,第一版是早在2007年就有的,这个标准我们可以理解为国标,给“重大”这个概念赋予了一个标准,统一了占发病率95%以上的28种重疾。



我们可以看下中国精算师协会统计的数据,中国2014年-2018年的疾病原因占比表。



我们会看到罹患这28种以外的疾病,男性的占比是2.6%,而女性的占比更少,仅是1.5%,28种可以说已经涵盖了几乎所有的病种。

这也就表明了,只要包含了这28种重疾,即便有的产品保障了一万种疾病,无非是什么呢?是98%和99%的区别。

因此,在表格中的这个多少多少种重疾,以及在条款中的各种各样的重疾定义,我们需要去关注吗?完全不用。大家都是一样的,没什么区别。

所以,大家才说买重疾险就是买保额,保额是最重要的,就是这么回事。

不过,关于重疾,也有的小伙伴会疑惑,大家不都说这个疾病定义很坑吗?不是被称为绝症险吗?

我觉得,有必要为重疾险澄清一下。

一,

就拿手机来说,我们可以说某个厂商制造的某款手机很差,但是我们很难说手机这个工具本身很差,重疾险也是一样的,我们可以说某款产品很坑,但我们很难说重疾险这个工具本身有多坑,工具坑与不坑全在于我们怎么去制造,怎么去使用,对吧?

而且大家一定要注意理解官方和保险公司不同的立场,国家之所以统一了标准,它的目的是规范市场,给什么是严重的疾病下了个定义而已,让重疾险这个工具拥有一个统一的规范,并不是为了坑老百姓的。

二,

我们可以看看来源于国家精算师协会的数据,



高发的重疾平均的生存率可以达到60%。

那也就是说,一旦罹患了重大疾病,因病致死的概率是40%,还有至少60%概率是可以生存的。

还有另外一组数据也可以说明一定的问题,

2014年-2018年,共有295.4万件赔案。



其中重大疾病赔案的占比是65.8%。

非重疾身故和重疾身故赔案是28.6%。

轻症赔案的占比仅是5.5%。



当然轻症的占比很少,也是因为那个时候的轻症责任并不普及,

不过,这些数据起码都能够说明了,重疾险并非等同于绝症才赔。

而且,相比于直接因病致死的绝症,我们最怕的是什么呢?就是没有活下去的希望,生病钱不够,甚至还会拖累家人,怕的就是这种生不如死的状态,对吧?

所以,重疾险有没有用呢?一定是有用的,人是极其聪明的,如果一个工具没有用,存在就是个错误,那么这个工具早就消失了。再说,能伤及性命的枪炮,毁灭城市的核武器都能存在,更不用说重疾险了。任何的工具都没有好坏之分,全看我们如何去使用。

03重疾险的设计理念和思路

那既然重疾的数量不用关注,疾病的定义也不用关注,所有的重疾都是国家统一的标准,那么保险公司怎么实现差异化竞争呢?

答案就在以下的责任上,比如轻中症责任。

这个轻中症就体现了整个重疾险的设计思路,

什么思路呢?就是分级赔付。

注意啊,分级赔付这个设计思路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基本上所有的责任,包括表格下面的,什么额外赔付呀,多次赔付呀,都是根据分级赔付这个理念进行设计的。

什么是分级赔付呢?

就是衡量一下哪种情况更惨,更惨的,多赔一些,没有那么惨的,就少赔一些,

也就是说,“重的重赔,轻的轻赔”。

我们会发现,轻症,中症,重疾,就是分级赔付一个最直观的体现。

比如说,

严重的癌症,较重的急性心梗,危险的手术,像需要开胸的冠状动脉搭桥术等等,这些符合了重疾标准的重大疾病,赔付的就是100%的基本保额。

而像相对来说没有那么严重的疾病,比如说原位癌呀,较轻的急性心梗,微创的冠状动脉介入术等等,这种相对容易恢复的,容易治愈的疾病就是什么呢?就是轻症,只赔付一定比例的重疾保额,比如赔付30%



OK,既然有赔100%的重疾,也有赔30%的轻症,那么有没有比轻的更重点,比重的更轻点,这种中间态的情况呢?肯定有咯,就是中症。又多出来一个级别。

我们知道疾病发展的规律,肯定是由轻到重的,并不是莫名其妙直接就变成重疾的,对吧?

所以,轻中症虽然赔付的比例更低了,但由于疾病更轻,赔付的概率也增加了。



而且一旦赔付了轻中症,那么剩余的保费也是被豁免了,我们可以看到,这些重疾险下面都有这么一条,轻中症被保险人豁免。

之前就遇到过一个小姐姐,交了一年的保险费,第二年因为宫颈cin3赔付了20多万,同时还豁免了剩余的保费。

所以,有了轻中症责任的重疾险,相比于纯重疾,就像什么呢?就像从只能打电话的手机,升级成了智能手机,适用的范围更广了。

关于轻中症这里,我们要注意什么呢?注意:这款产品是否涵盖了高发的轻症中症。

高发的重疾一般对应的都有高发的轻症。

我把表格放在这里,我给大家的资料包中也都有,大家可以稍微的对照一下。



当然,轻中重基本上是所有重疾险的标配了,保险公司的竞争很激烈,该有的现在都有了,我们也不需要费力去比较了。

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的可选责任上来。

04重疾险的三种分级方式

我们看下面的,前症,癌症多次赔付,心脑血管疾病多次赔,特疾保障,60岁前额外赔付等等,这些保障又是什么意思呢?看看是不是一样的思路呢?

当然也是,

别看他们好像很复杂,其实就是分级赔付的一种体现。

不管这些责任叫什么名字,怎么保障的,我们都可以把它们分为三类。

按疾病分级,按时间分级,以及按次数分级。

先来说按疾病分级,

刚才说的轻中重就是最典型的按疾病分级。重的重赔,轻的轻赔。

不过,我们想一想,轻中重3个级别就足够了吗?还能不能继续分呢?

即便都是重疾,不同的重疾能一样吗?也是不一样的呀。

从五年生存率的数据来说,重症肝炎的生存率不足20%,而冠状动脉搭桥术呢?超过了95%。



同样都是恶性肿瘤,甲状腺癌的5年生存率就接近于100%,胰腺癌,肝癌,却不足30%。

从治疗花费上来说,有的光治疗费用就超过百万,有的,就需要长期的护理,像瘫痪这种。

同样都是重疾,但有的相对轻,有的又很重,是不能比的。

所以,在轻中重三个基础的分级上,我们可以继续划分了。

比如说这一款重疾的特定疾病额外赔付,那一款重疾的罕见疾病额外赔付,就是把更严重的疾病挑选出来,在原先100%保额的基础上,多赔一倍,甚至二倍。

在标准统一的基础上,越是严重的疾病,赔付的越多,完全符合“重的重赔,轻的轻赔“这个思路。

当然,反过来,我们能不能在轻症上,增加更轻的级别呢?只赔10%,可不可以呢?当然也可以,比如说这款产品的前症,或者未来还可能出什么微症。

其实不管出了什么,统统都是按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



即便是我们这个表格中没有,如果你看到了类似的责任也是可以对号入座的。

这就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至于说是更重的疾病多赔好,还是更轻的疾病能赔好呢?

我认为,像这种特定疾病额外赔付更好。

因为,比轻症更轻的疾病,损失更小,赔付的金额也少,100万的保额估计才能赔10-15万,损失可以自己承担的。

所以就不如回归到重疾险保障严重疾病的初衷上来,让更重的疾病得到更多的赔付。

然后就是按时间分级。

不同的疾病严重程度不同,那么,从时间的角度讲,不同时间是不是也会不同呢?

比如说,有的人会想,如果几十年后我得了重疾,赔的这100万因为通胀也不值钱了呀,如果老了得病,保额又不够,多惨呀?

这个问题能不能解决呢?当然能。

如果你认为年纪大需要更多的保额,我们可以把70周岁以后的保额从100万变成200万,这个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当然,每个人的想法不同,也有的人不这么想,他会认为年轻的时候罹患重疾更惨,需要更多的钱,既要保障家人,也要保障自己的康复治疗。老年了,房贷还完了,子女也成年了,经济责任明显小了,少赔一点可以接受呀。

所以他会希望在年轻的时候保额更高。

能不能实现呢?当然也能。

比如说,我们可以看到,这几款产品就是在60岁之前额外赔付60%-100%的保额。



无论怎么设计,其实都跑不出按照时间来分级的范畴。无非就是前期的保额更多,或者是后期的保额更多。

再遇到类似的,多少多少岁额外赔付的责任,你能不能通过举一反三理解了呢?我相信一定能了。



在这种类型的责任上,我认为前面增加保额的方式更好,为什么呢?

就像前面说的,老年时期的我们,如果做好了一些财务规划,储蓄了一笔钱,有了一定的退休金,基本上可以从容地面对疾病了。

而年轻的时候,既有家庭责任,还需要更好的治疗方式,更缺钱。

所以,如果你的保费有限,是完全可以通过60岁额外赔这种责任去获得更充足的保额的。

最后就是按次数分级。

这个也很好理解的呀,

人有没有可能多次患病呢?肯定是有可能的,那么相比于一辈子没罹患过,或者只罹患过一次重疾轻症的,是不是多次罹患会更惨呢?

既然有了更惨,更严重,那么就可以分级赔付了。

按次数分级同样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可以重复理赔同一种重疾的,比如说这个产品就有恶性肿瘤多次赔付,

无论第一次罹患了什么重疾,恶性肿瘤都可以再赔付一次。这就是可以保障高复发疾病的多次赔付。还有的这款产品,像心脑血管疾病也可以多次赔付。



另外一种,是只能理赔不同疾病的,比如说,我们可以在这款重疾险中看到,100种重疾赔付2次,20种中症赔付2次,40种轻症赔付3次的,这种,只能赔付的是不同疾病,也就是说我赔了一次恶性肿瘤,第二次就只能赔付其他的重疾了,不能再重复的理赔同一个疾病。



当然这里又分为分组和不分组的概念。

分组是什么意思呢?假设癌症和器官移植术分在一个组了,那么一旦赔了癌症,就不能再赔器官移植术了,大大降低了二次获赔的概率。

不分组,就是只要2次疾病不是同一种,比如罹患了恶性肿瘤,后续再要实施器官移植术,也是能够赔付的。

那么显然,不分组的更好一些。

那高发疾病多次赔付,分组以及不分组多次赔付,这些责任哪个更好呢?

答案是,在同样的价格下,癌症多次赔付更优。

为什么呢?

我们直接来看数据。

还是2014年-2018年疾病原因占比表。

我们可以看到,仅恶性肿瘤一个疾病,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占比都是超越50%的,其中女性甚至可以达到82%。

假设一个人会得两次重疾,我们把重疾分成恶性肿瘤和其他重疾两类,就可以计算出来大概的概率。



显然,两次中罹患一次恶性肿瘤的概率,以及两次都罹患恶性肿瘤的概率是高于其他的。

所以,在价格差不多的情况下,如果我们只能选择一个,那么,恶性肿瘤多次赔付是优于不分组多次赔付,又优于分组多次赔付的。

而且我也十分推荐恶性肿瘤的多次赔付责任,恶性肿瘤本身也有易持续、易复发的特点,以现在的医疗手段,即便是罹患了恶性肿瘤再生存个五年、十年、甚至几十年都是有可能发生的。这个期间难保不会再得病,所以一个能保障多次赔付的重疾,还是比较香的。

当我们理解了什么是按病种,时间,次数分级,你会发现所有的重疾险你都能看得懂了,没什么难的,无非就是分级的方式不同而已。

你自己也能设计重疾险的保障责任了。

当然,任何一款重疾险不可能光有保障责任,还需要 有什么呢?

05保障期限

当保障责任加上了保障期限,才构成了一份完整的保险。

重疾险的保障期限,有三种,

分别是一年期,也就是短期的,像这款重疾险就是短期。

定期,比如说保障到70周岁,保障30年等等,有一个固定终止时间的,都是定期。

还有终身,超越了固定的时间,变成了与生命捆绑在一起,等长的这么一个概念。

这三种有什么不同吗?

首先是从概率上的不同。

保障一年的,意味着保障的是极小概率事件。

保障到70周岁这种定期的呢?意味着保障的是小概率事件。

与生命等长的终身呢?则跨越了一大步,直接提升为大概率事件。



这个也很好理解,不管一个人的生命有多长,是风华正茂离开的,还是年逾古稀离开的也好,身故的原因无非就是那么几种,自我了断,意外,疾病以及老死。我们只要用终局思维简单的想一想,有多少人不是因为疾病身故的就能够清楚了。

根本就不用知道具体的概率有多少,对吧?

其次,是现金价值的不同。

前面我们有说过,我们买长期保险,并不是说买了它这个钱就消失了,这个保单本身也是有价值的。

具体的价值,在现金价值表中明确可以看到。

1年期的保险没有任何现金价值。

保障到70周岁的定期重疾,现金价值大概是这个样子的,当70周岁的时候,现金价值同步消失。

而不带身故责任的终身重疾,现金价值是这个样子的,慢慢升高,甚至高于已交保费,然后再慢慢下降,直到106岁消失。

另外储蓄型重疾,也就是带身故责任的终身重疾险,它的现金价值通常是会持续上涨,直到与保额持平,甚至超越保额。



所以也可以这么理解。

一年期的就相当于短租,到期了能不能续租还是要看房东的。

定期的就相当于一种长租,到期了,你就不能再续租了,只能把房子还给房东。

所以这两种,我们通常叫做消费型,到期了,房子就不是你的了,房租就被消费掉了,这就是消费型的意思。

终身型,就相当于买了个房子,不存在到期的概念,这个房子是完全属于你的,真不想要了还可以卖掉。

这里要注意一下,网上很多人说什么不带身故责任的就是消费型,不是这样的哈,只有一年期,定期的,这种租的,花的钱没了,房子也不属于我们了,才叫做消费。

以上就是不同保障期限的区别。

那我的建议是什么,

如果你想买定期重疾,只需要考虑重疾保额就够了,其余的保障,像轻中症,身故责任,特定疾病额外赔付,多次赔付,也都是定期的,用处不大,保障的越全面反而越吃亏。

如果选择买终身型重疾,再去考虑附加其他的保障,考虑一些定制的需求。

原因也很简单,这就像既然是租的房子,满足基本住的功能即可,也不用给它装修得多么豪华。

如果是自己买的呢?那就可以考虑得更全面一点,喜欢书房就加书房,喜欢衣帽间就加个衣帽间,都OK。

那这消费型和终身型哪个更优先呢?

我的建议是优先考虑终身型,再考虑定期。先买,再租。

原因很简单,因为它更划算。

就拿这两个重疾险举例子。



从收益的角度来看,

终身型的虽然价格更高,总缴保费是141800,但是,70岁的时候保单依旧值181725元。(达尔文,男性30岁,50w保额,20年缴费,附加责任都不带)

而租的定期型,70岁之后,是实打实花掉了87100元。

换句话说,我们是用多花的54700元,换回了181725元。以当下的市场利率,什么投资能保证你一定实现这个收益呢?几乎没有。

我们还知道,年龄越大患病的概率也就越高,

那如果不幸刚刚好是70周岁后患病了,那就是用54700元,换回了50w保额。收益更高了,你觉得哪个合适呢?

除了收益,终身型,还给了我们一个选择权,到70岁能够保留保单的权利,定期的可就没有咯。

有选择等于自由,这是非常可贵的,能买得起房子和被迫租房完全是两回事。

而且,终身型可以附加的保障很多,

比如说癌症多次赔付,如果真的不幸罹患了恶性肿瘤,还有一个保障终身的恶性肿瘤复发保障。如果是定期重疾,那么即便是附加了多次赔付,也是定期的,万一到期了恰好又需要怎么办?

如果你需要更多的保额,那么也可以附加一个60岁之前额外赔的,既降低保费,又能提高赚钱时期的保额,会更实用。

所以,终身的适用性更强,虽然价格会高一点,但是非常值。

除非什么呢?

第一,除非未来的终身型价格更高了,就像房价一样,租个一百年都未必能买一套房子,那或许租更合适。

第二,即便终身的更划算,除非我真的没有钱,只是想要一个过渡,那当然可以买定期,其他情况,但凡是能买终身,就要买终身的。

这些,就是我们要在保障期限上理解的东西。

06重疾险的多种形态

那像这个重疾险的身故责任,或者是我没放在上面的分红、返还等等责任是怎么回事呢?

刚才我们说过,保障责任 加上 保障期限,就变成了一个完整的重疾险,

这里的保障责任,指的是像轻中症,重疾多次赔付等,属于重疾险专有的保障责任,

但如果把这些责任放在其他保险上呢?

比如说放在医疗险上,一旦得了重疾,也能给1万元,这就是把重疾险的保障拿过去了。

那我们想想,重疾险能不能把其他保险的责任也拿过来组合一下呢?

当然可以。

就像手机,手机如果只有通讯功能,就只是手机而已,如果把电脑的操作系统拿来呢?如果把相机上的摄像头拿来呢?

是不是就变成了智能手机呢?

重疾险也是一样的,其他保险上的责任我们也可以拿过来组合一下。

像寿险的身故责任,年金险的生存金责任等等其他保险的责任,我叫做共有责任。

这样一来,重疾险就更好理解了,无非就是,它的专有责任加上保障期限,变成了纯重疾。

纯重疾再加上共有责任,就变成了一种混合其他保险责任的重疾险,叫做复合重疾,或者混合重疾。



当然什么称呼不重要,都是我编的,理解一下就行。

比如说,像终身型重疾与终身寿险结合之后,既有了寿险专属的身故责任,又有了重疾险专属的疾病责任,就变成了大家熟悉的储蓄型重疾险。

再比如说,终身型重疾与分红险结合之后,既保了重疾,还能分红,就是分红型重疾。

或者,纯重疾与年金险合作,保重疾的同时,到期还能返还保费,就变成了返还型重疾。

甚至是既有年金分红的功能,又有寿险的功能,可以叫做分红储蓄返还型重疾,也完全OK。年金险+分红险+寿险+纯重疾=分红储蓄返还型重疾



总之组合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这就是市面上的保险类型,为什么这么多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不过组合再多,再复杂,只要能理解设计思路,都难不倒我们。

那这种混合的重疾好不好呢?

我们只要想想杂交水稻就清楚了,

答案就是,有的好,有的不好。

如果杂交水稻没有任何的优势,那么也没有必要研究杂交水稻了,对不对?

但如果随便两种水稻杂交就能获得优良的品种,那么人人都可以当袁隆平了。

对于重疾险也是一样的,混合的好不好,我想关键在于

【混合后是否有无法取代的优势】。

简单的来说,如果同样的费用,单独买个智能手机,不如买一个手机,再买个相机来得划算,那智能手机就是能被取代的。

反过来,同样的费用,如果买智能手机能实现想要的功能,拆成相机和手机达不到同样的效果,那就是有无法取代的优势。

比如说,你买一个纯重疾需要花费10000元,买附加分红或者返还就需要15000,是不是价格高了5000了呢?

那这高出来的5000元,你也可以去看看纯粹的分红险或者纯粹的年金险,能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如果你拆开来买更划算,那为什么要合在一起买呢?

显然,大部分的分红型和返还型重疾,都是拆开买更好的。

那同样被人诟病的,经常被喷的储蓄型重疾呢?

很遗憾,它就是那个袁老杂交出来的水稻,有无法取代的优势。

从确定性上来说,如果说终身型重疾保障的是大概率事件,那么有了身故责任后,就是把这个大概率事件变成了确定的事件。

所以,这个经常被骂的储蓄型重疾,有着无法取代的优势。

第一,

如果说终身纯重疾是买了一个房子,最终卖的价格不确定,那么储蓄型重疾就是买了一个确定会涨价的房子,而且这个确定会涨价的房子还能定向传承。

所以贵一点正不正常呢?我觉得是正常的。

第二,在理赔上更有优势的,如果说纯重疾一定是要严格得符合了条款才能赔付,那么有了身故责任之后,保险公司在遇到可赔可不赔的情况时,会优先考虑赔付,原因很简单,既然早赔晚赔都是赔,那么何必那么死板呢?现在赔付了重疾,未来发生身故就不需要再赔了,而且也能减少理赔纠纷,是双赢的。

第三,投保条件相对宽松,纯粹的重疾险保障的仅是疾病,那么自然会对身体的要求更高,所以纯重疾的投保条件是相当严格的,只有在很健康的情况下才能购买。

而储蓄型重疾,保障的不仅仅是纯粹的疾病,那么核保就会宽松一些,使那些身体有些问题也可以投保,既对投保人有利,也对保险公司有利,同样是一件双赢的事情。

而大部分人三十岁左右,有了家庭责任之后,才想起来买保险,但这个时候,身体可能已经出现了一些异常,那么纯重疾就很难投保了。

所以,在这里我要给某些公司的“高价“重疾解释一下,它之所以贵,很大原因是因为它的适用群体更广,能够允许更多身体有异常的人投保,那么保费贵一点我觉得也是很正常的。如果非得要和核保严格的重疾险去比价格,并不太公平。



三点结合来看,我们就能知道,(1)从功能上来说,储蓄型重疾绝对不坑,(2)从价格上来说,一份储蓄型重疾比【纯重疾+终身寿险】组合要便宜,只不过它的重疾赔付和身故赔付是两者赔一的。

但现在有很多人为了一己私利,一味的鼓吹纯重疾,以价格来打压储蓄型重疾,好像纯重疾就是最好的,这是不对的。

所以我的建议是什么呢?

第一,我们没有必要把纯重疾和储蓄型重疾对立起来,也是可以组合购买的,既能降低理赔时打官司的风险,比如当遇到可赔可不赔的情况时,一家赔下来了,我是不是可以拿着这份理赔通知书和另一家争取呢?肯定可以的嘛。另外,还能降低保费,获取更好的保障。

第二,如果因为身体的原因,只能买储蓄型重疾,也不要认为自己花了冤枉钱,选择优秀的储蓄型重疾同样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它并不是用来坑人的。这个完全可以放心。

第三,如果只选择纯重疾,也可以加上定期寿险,通过两种保险组合的形式获得更好的保障。



07选购逻辑
OK,到这里,整个重疾险的保障责任我们就梳理清楚了。

我们整体再梳理一下选择逻辑。

第一优先的肯定是身体情况,根据身体情况去挑选。身体越健康,那么选择的范围就越大。我们一定要在可以购买的产品中,去挑选适合自己的,这是第一优先的,也是一个大前提。

第二优先的肯定是重疾责任,但不是病种,而是保额。买重疾险买的就是保额。在允许的范围内尽量提高保额。

第三优先的是保障期限,先买终身,再买定期。我们可以在终身重疾的基础上,去附加各种自己需要的责任。

第四,再根据自己的情况,按需挑选一些其他责任,比如说60岁前额外赔,多次赔、身故责任等等,我个人的建议:最好选上一个60岁前额外赔,再加多次赔付,这样保障能更加的全面。那如果一个产品的功能满足不了你的需求,可以进行产品组合。



最后,根据你所选的责任,再筛选出同样类型的产品,对比一下价格,综合考虑一下公司和服务之类的,就OK啦。

我们已经把同类型的产品对比表整理出来了,私聊可获取哦

这里我也要提醒一下小伙伴们,在价格上我们不要陷入极端的陷阱。

其实对于所有的产品我们都可以这么理解,有的产品价格等于价值,买到了就是物有所值,也有的产品,价格低于价值,如果买到,就是物超所值。不过这两种终究还是少数,毕竟生意的本质就是不能吃亏,更多的产品都是产品价格高于其价值的,就是有溢价,只不过这个溢价是多还是少的问题。

所有的商品都是这样的,这是客观规律。

但是,有的人由于担心理赔的问题,或者是安全性的问题,认为贵的就是好的,去买明显有高溢价的产品;

还有的人,不想当大冤种,就抱着价格高就等于被坑的心态,一定要买到价格最低的产品。

当我们以这两种心态去选择产品的时候,就是把自己限制住了,就好像中间有路不走,非得要贴着线开车一样,交通事故的概率自然高。

所以,我的建议是什么呢?就是要认真理性的考虑自己的需求,从需求出发,既不要买溢价很高的产品,也不要一味地追求所谓的性价比,只要处于合理的范围内,价格稍微高一点很正常。



这些,就是我们仅从重疾险功能的角度出发,给大家的一些选择建议。

以上,我们重点讲解了重疾险的设计理念,以及选购的底层逻辑,如果你再结合各种产品的对比表进一步学习,我相信大家对于产品的理解,已经超越了90%的人,甚至比某些保险行业的从业人员更加的专业。

但是,保险并不是只需要理解产品就可以了,我们还要了解保险公司、服务,包括大家所关心的理赔,才算完整,那接下来,我们就抛开产品,继续解决大家比较困惑的问题。

比如说,

买多少保额合适呢?小公司的无法保证理赔吗?大公司的产品一定坑吗?不同的渠道,服务有区别吗?如何尽量的保证理赔不出现问题?
08重疾险需要多少保额?
那么,保额多少算是足够呢?

有很多人说是年收入的5倍。刚一听好像有点道理,但仔细一想却好像有点不那么靠谱,如果我1年的收入是1000万,难道就要买5000万保额的重疾险吗?是不是太多了?

确实有点可疑。

其实按照收入来计算,只是一种非常简单的计算方式,重疾险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补偿收入损失,那么用补偿5年的收入来计算,这个逻辑本身是没有错的。

但是这个收入本身指的就是劳动收入,适用的是手停嘴停的打工人。

那如果收入中大部分都是像分红房租这种被动收入的人呢?如果是没有收入的其他家庭成员,比如说孩子呢?或者是劳动收入比较高的群体呢?怎么办?

如果是这些情况,这种计算方式可能就不太适用了。

因此,我们还有适用范围更广的计算方式。

患病后的年支出X5

注意,和我们平常日常的年支出不同,是患病的年支出。

也就是(一年常规日常支出+一年患病后额外开销)X5



常规的日常支出,很容易理解,包括了一年的衣食住行,抚养 赡养,房贷车贷等平常的开销,保障患病后能使家庭维持过去的生活状态,防止因病造成的返贫,或者生活质量的下降,所以这一部分是最基本的。

患病后额外的开销,是我们估算出来的,并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值,包含了,比如说康复疗养的费用,指定专家治疗的费用,更好治疗手段的费用,甚至是海外就医的费用等等,所以这一部分是丰俭由人的,如果你的收入很高,多留一些保额,如果收入比较低,也可以少留一些保额。



就拿我来说,我给我妈妈只买了30万的保额,因为年龄大了嘛,重疾险就贵了,总保费几乎倒挂,而且她也退休了,医保和商业医疗险都有,按理说是不需要重疾险的,为什么我还买呢?就是因为如果真的不幸患病了,这笔钱如果知道是保险赔的,那就能让她没有负担的看病养病,也能够请顶尖的医生,不会因为没有尽力而后悔。

这样一来,无论靠的是劳动收入,还是资产的被动收入,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无论收入高还是收入低,只要不是那种账户上随意就有几百上千万的,又实在花不了的巨富阶级,基本上都是适用的。

以当下来看,我建议是最少五十万起步。我个人的保额目前是300万,其中包括了部分60岁之前额外赔付的保额。

09重疾险在哪里买?

好了,我们再看另外一些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

小公司的无法保证理赔吗?

大公司的产品一定坑吗?

不同的渠道服务有区别吗?

这些问题,其实都是一种类型的问题,像便宜的靠不靠谱,线上线下的区别,大公司小公司的区别,经纪人代理人的区别等等,考虑的都是重疾险条款之外的一些因素,所以我们合起来说。

那在这里,我们把能购买保险的渠道分为三种类型。

代理人渠道,经纪人渠道,以及互联网渠道。

先来说这三种渠道的产品覆盖面。

代理人渠道,其实它有点类似于专卖店,只能售卖自己公司的产品,虽然中小型保险公司也是有代理人,不过,我们谈及代理人通常是以大型保险公司为主,因为大型保险公司有很多产品是代理人独占的,其他的渠道没有。

经纪人渠道,有点类似于商场,特点是产品线最为全面,大中小型公司的产品都有,只不过部分代理人和互联网独占的产品它可能没有,比如说重疾险它就是以中小型公司为主的,大型公司的产品比较少。

互联网渠道,有点类似于无人超市,也是大中小公司的产品都有,和经纪人渠道有点像,当然,小型公司的产品会偏多一点,特点是需要自己下单,服务的人员是客服,而非专业的销售。



我更偏向于有专人服务的经纪人和代理人渠道,它更有温度,如果某个产品只在互联网渠道销售,也是尽量找专业的人咨询。

但是,无论是什么渠道,是代理人也好,还是经纪人也好,我们要认识到,所有销售的流动性都很大,好坏也参差不齐。

所以,

挑选不同渠道的销售人员最好是,做的时间比较久的,比较稳定的,在此基础上,还比较专业的,比较客观的,这个标准在任何渠道都是通用的。

专业是客观的基础,如果懂得比较少,那么也就谈不上什么客观。

客观,就是真正站在你的立场去思考的,而不是只想推销你某个产品。

就像去看病一样,这个医生是不是客观的,一定是建立在他懂得多的基础上,如果认知本身就局限,那么误诊也就不奇怪。对吧?

像这样的,稳定,专业,且客观的销售,肯定做的都不错,那我们在后续遇到问题时,他才能给你更好的支持和服务。

10大家所关心的理赔

那不同的渠道,或者保险公司,对我们最关心的理赔有影响吗?

谈及理赔,你会发现不同的渠道之间互相掐得很厉害,

很多代理人是公司至上派,没听过的公司就等于不安全,惜赔,没人服务。

很多互联网的宣传,就是便宜至上派,反正我便宜就是好,你谈再多的服务,都是空的。

又有很多经纪人,是表面中立派,大公司的贵,小公司的惜赔,都有缺点,所以中型保险公司的最好。



总是会有人拿理赔来说事。

那你一旦听多了这种宣传,就会特别的焦虑,买贵的不甘心,买便宜的又担心不能赔,两难。

但是公司实力真的和能不能赔有关系吗?

没有的。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逻辑,但凡把能不能赔和公司实力关联的都是制造焦虑而已。

为什么呢?因为理赔是保险公司成立的基础。我们不能违反常识,把异常状态等同于一种常态。

拿银行来举例,存取款业务同样也是银行成立的基础。

如果我们把这个错误的逻辑代入到银行上来。

这就好像什么呢?好像能不能把自己的钱从银行取出来,是银行大小决定的一样,是不是有些怪异?

能不能把自己的钱取出来,是银行大小决定的吗?难道银行小了一些,就会不让我们取款了吗?肯定不是这样的,

不管是什么银行,大银行也好,小银行也好,只要能存款,就能取款,这个取款的保障是法律给的,而不是银行说了算的,银行自己没有这个权利。

假如你存了10万,

它既不会因为是大银行,就能取出来50万。

也不会因为是小银行,明天他就怎么都取不出来了。

同样,保险公司的理赔也是法律保障的,并不是保险公司实力决定的。

即便是保险公司错误的拒赔了,也是可以通过协商和诉讼来保证理赔的。

当然一定是错误的拒赔,如果真的是我们本身有问题, 比如故意骗保,或者是不符合理赔条件,那么法律也没有办法保障了。

这些在数据上也是有比较直观的一个体现,

我们看一下2021年第四季度保险消费者投诉情况通报,可以在银保监会搜索到这个数据。

http://www.cbirc.gov.cn/cn/view/pages/ItemDetail.html?docId=1039511&itemId=925&generaltype=0

理赔纠纷仅占投诉总量的10%。



而每亿元保费投诉量最多的公司,有多少个投诉呢?16件,也就是说每亿元保费,即便是理赔纠纷最多的公司,也只有1.6件是理赔纠纷。



万张保单投诉最多的公司呢?一万张保单中仅有0.135件是理赔纠纷。



所以无论大小公司怎么样去拼理赔,充其量也只不过是99.99%去笑99.9%而已。

差距真的有那么大吗?并没有的,

另外,无论是什么公司,只要有骗保的事实,就不可能保证赔,不管这家保险公司有多大。

同样,无论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只要他还受到法律限制,就不可能任性的说不赔就不赔,即便不赔他也要找个站得住脚的理由。

因此就能得出一个结论,只要我们没有刻意的去骗保,理赔的问题用担心吗?压根就不用担心。担心这个就像担心买一个手机,它会不会连打电话的功能都没有一样,纯属多虑了。

11保险公司的价值

不过我们这么一说,就好像大公司完全没什么价值了。

真的没有价值吗?当然也不可能。

大公司的价值在哪里呢?

首先,大公司更不容易发生经营危机,这是真的。

刚才我们所说的理赔差距不大,是在公司没有发生经营危机的情况下。

但任何一家公司一旦没钱了,理赔肯定会发生问题呀,就像银行没钱了,取款也会困难一样。

保险,虽然有国家强监管,经营危机的概率极低,而且即便它真的经营危机了,最后还是能赔。

但是这个理赔的过程肯定会更曲折一些,这也是毫无疑问的。

而且不光是理赔,经营危机也会直接影响某些险种,什么险种呢?比如说医疗险,意外险,或者其他的短期险种。

这些类型的保险,如果你不希望总更换产品,肯定是大公司的更稳定,不容易停售。

所以在经营风险上,大公司是有优势的。

其次,从服务上来说,

能不能赔虽然并不是服务,根本不用考虑,但是赔得快和慢是不是一种服务呢?理赔的便捷度算不算是一种服务呢?当然算。

就像银行的取款,能不能取当然不算是服务。但是银行网点的数量,能否在网上便捷的转账,算不算一种服务呢?肯定是算的。

所以在理赔便捷度上,大型保险公司毫无疑问是有优势的,

当然,现在由于互联网保险新规的出台,所有互联网保险都必须保障能线上办理各种业务了,所以在便捷度上也是非常有优势的。

除了理赔便捷度,还有增值服务。



我们可以想想,为什么很多人,不去计较利率上的差异,选择把钱存在大银行,而不是小银行呢?

不止是因为大银行更稳健,还因为大银行的服务更好,比如私人银行会提供很多增值服务,会有油卡,sam超市88折,各类沙龙等等。

保险公司也是一样的,如果我们仅仅是一个小客户,那么无论大公司小公司都没有区别,所有公司都是一视同仁的,因为我们不可能用1万块钱的保费,就获取到百万千万级别的服务,这是不现实的,对吧?

但是如果是大客户,保险公司服务上的不同差异就会有所体现了,它会把整体的盈利抽出来一部分,去倾斜在大客户身上。

而且你会发现,大公司由于掌握的资源更多,某些高端服务的成本反而更低,而这些服务,某些小公司由于受到自身的限制很难获取到,这就是以大致胜,所以,在增值服务方面毫无疑问大公司更有优势。

打个比方,大公司的产品怎么说,有点像别墅,中小型公司有点像住宅公寓,别墅贵一点也很正常,我们不能说别墅就是骗人的。对吧?

但是别墅,是你有足够的能力买下一整栋的时候,才能感受它的好。

如果钱不够,只买了一个别墅的洗手间,连基本的需求都没满足,这种情况下,肯定会感觉被骗了。

这也是很正常的。

12保险公司与投保渠道的选择

那么整体看下来,我们再去思考一下,重疾险怎么去选择保险公司或者投保渠道。

我的建议是什么呢?

第一,最关键的,就是看自己能否接受。

任何风险,只要你能想清楚,自己能接受就可以。

比如说,假设某个小公司产品的价格是1000元,理赔的确实慢一些,流程繁琐一些,30天才赔到,而某个大公司确实快一些,提交资料,瞬间理赔,但他的产品是2000元,假设其他没有差异,那么你是否愿意为这个理赔时间差异而支付额外的1000元费用。



再比如说,我们知道小公司确实会有一定的经营风险,假设当它发生经营危机时会惜赔,那么我们自己能不能接受到时候和它打官司的这个麻烦。

当然这都是假设,大公司的产品未必就贵那么多,小公司也未必一定发生经营风险。

重点在于你自己想没想清楚,能不能接受,这个才是最关键的。

第二,我的建议是看预算和保额。

如果预算/保额偏少,其实选择什么公司都无所谓,大小公司都不会有什么特殊的优待,而且本身就没有足够预算的情况下,追求一点性价比,关注产品本身,用更低的保费获取更高的保额,又有什么不好呢?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个能力,去买别墅的。

如果预算/保额充足,比如说200万以上的保额,我认为,一是可以适当的考虑作一定的拆分,比如说拆成四个50万,这样无论是理赔还是经营的风险都会降低,二,能买高保额,那你的实力确实更强一点,说白了就是更有钱,那么也可以考虑服务更好的保险公司。



这个就像选择银行一样,没必要非得要选择四大行的,比四大行稍微差一点的,招商,民生,中信这种行不行呢?也行的,服务也挺好,也很安全。

甚至更小的银行行不行呢?当然也行,50万以内的存款,只要你能确认是存款,受到存款保险条例保护的,都是安全的。

这里还要多说一句,虽然保险的监管比银行的监管还要更严格一些,出问题的可能性不大,

但受到前一阵的的某银行事件影响,

这里我还是要给大家推荐一个保单验真的方法,我们可以下载一个APP,叫做金事通,是中国银保信的官方app。

如果你购买的保险能在这里查到,那你买的就是真的保险,是受到保险法保护的,那么也就可以放心了,这就避免了我们买的保险可能不是保险的尴尬局面。

当然,也可能会遇到某些短期保险查询不到的情况,那么我们也可以通过拨打保司电话确认。



第三,重疾险还是需要考虑理赔的便捷度。即便是追求性价比,也要关注一下基础的服务。

要么就买本省份有分公司的,要么就买线上能实现保全和理赔功能的产品。

13遇到拒赔怎么办?

最后,我们再聊一下,如果遇到了拒赔怎么办?

无论是保险公司也好,还是销售及理赔专员也好,未来都是有可能变化的。

大型保险公司就不会变小吗?也是可能会的,对吧?公司是会变的,理赔便捷度,也是有可能会变的。

而专门服务你的人,也不可能真的保证一辈子都在,所以只要是人就是有风险的。

那么,最好的情况肯定是我们自己懂一点理赔的知识了,这是最靠谱的。

之所以会有拒赔的问题,无非是两个原因。

一个是没有达到赔付标准,另一个是不符合投保条件。

先来说如果没有达到赔付标准的情况。

我们知道重疾险的疾病定义是银保监会和医师协会定的,并不是保险公司定的。

原则上来说,如果疾病没那么重,不符合理赔条件,确实是不应该获得赔付,如果什么病都赔付,保险公司不就成冤大头了么?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有些情况是比较模糊的,如果恰好处于可赔可不赔的界限上,那么一定要记住,千万不要直接放弃,都是可以协商的。

你需要做的就是,要找一个靠谱的专业人士,做好不赔的预期去尽量的争取理赔。

就比如前一阵子我们接到的一个case,神经内分泌瘤,保险公司可以选择按重疾、也可以选择按轻症去赔。但最终它直接理赔了重疾。

当然,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协商,按重疾理赔也不是我的功劳,完全是保险公司自己的意愿,不过他起码说明了什么呢?起码说明了模糊的情况也是可能赔到的。

然后我们再看一下更重要的投保条件。

我们都知道买保险最起码的要求就是要如实告知健康情况,符合了投保条件才能投保,不能说得了重病再去买,那还是把保险公司当成了冤大头,肯定是不赔的。

那如果符合了理赔条件,但健康告知有疏忽,就等于一定赔不了吗?

也不是,我之前就遇到过,

我一个朋友给她妈妈买的重疾险,购买保险后不到一年就查出了宫颈癌,保险公司直接拒赔了。

拒赔的理由,是她没有告知三年前查出来的乳腺囊肿,但当初医生说没什么问题,所以妈妈是真的忘了。

我拿到了体检报告之后,我就告诉她,是能赔到的。

为什么呢?

第一,没告知的乳腺囊肿并不影响承保,即便当初告知了,这个保险也能买的,那么根据保险法第十六条,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



再根据保险法司法解释二第八条,未行使合同解除权,直接以十六条拒赔的,不予支持。但当事人就拒绝赔偿事宜达成一致的情况除外。



所以根据法律来看,保司连解除合同的权利都没有,更不用说拒赔了。

第二,即便是确实影响了承保,根据保险法司法解释二第五条,投保人明知的,才属于“应当如实告知内容”。



明知是关键。

这个乳腺囊肿是在三年前查出来的,两三年前的事忘记了正常吗?正常的。而且这个乳腺囊肿很小,医生也没特别的医嘱,那正常人会重视吗?不会。妈妈又不是医生,也不是专业人士,自己没当回事,正常吗?正常的呀。

所以这点根本就不能算是明知。

就算是明知的,根据保险法第十六条,未如实告知的内容对保险事故的发生有严重影响的才能拒赔,乳腺囊肿是导致宫颈癌的原因吗?

如果是,那肯定得保险公司拿出证据吧?



所以,有理有据的和保险公司协商了一下,很快就赔下来了。

那这个案例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即便通过法律可以赔的,在理赔时也是极有可能发生意外情况的。

我们要清楚,并不是所有的销售人员和理赔专员,都是懂保险法的,很多只是按照流程办事的,而这个流程,并不是没有缺陷的。

要知道,如实告知了等于一定能赔,不仅仅是销售人员的理解。

反过来讲,未如实告知等于拒赔,也是理赔专员的正常思路呀,如果他遇到了他就会拒赔,他不管什么保险法不保险法的,他也不一定懂。

包括疾病也是,你说核赔的人一定很懂医学吗?也不一定的。

所以,这也就造成了很多特殊的情况,本不应该拒赔的,他也会拒赔。

但是没有关系,拒赔不代表最终不会理赔了,理赔人员也是人,犯错在所难免的,最终看的还是法律,只要我们是占理的,就不需要担心,法律是我们的后盾。

所以,我的建议是什么呢?

在如实告知的前提下,

一是,自己要懂点保险法,那我已经把和理赔直接相关的法条梳理成了流程图,可供大家学习,有需要的可以找我获取。



第二,如果遇到了问题,一定要找一个专业的人。

第三,跟保险公司沟通时,一定要以协商为主,能商量的就不要去打官司,如果我们的理由站得住脚,就像我之前的案例一样,保险公司也会赔的,毕竟他们也不傻,明知自己会输的官司,它不可能打的。

那如果保险公司欺人太甚,再去准备诉讼,诉讼是最后的武器。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如果文章对你有用,也别忘了点赞支持哦,我们下期再见,拜拜

·

·

·

再次感谢大家的耐心

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我们的支持

也欢迎大家再次选择我们的服务

这个世界有眼光的客户太多

但真的非常缺乏靠谱的顾问

也欢迎各位有识之士加入我们

愿我们能互相长久的陪伴



作者:一抹地气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4-11-24 18:53 , Processed in 0.04206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