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38|回复: 0

不知道这两点,买了百万医疗早晚后悔!&想给孩子存笔钱,放哪合适?

[复制链接]

167

主题

167

帖子

51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11
发表于 2020-6-22 08:48: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科普 | 百万医疗

知识指数:★ | 入门

百万医疗险不能忽视的两大问题:断保与调价。

大家好,我是一个觉得“人人都该买保险”的男人。

百万医疗险,可以说是这几年卖得最火的保险了。

买一份只要几百元,住院了最多能报销几百万,这么高的杠杆,想不火都难。

但是也有不少人对百万医疗险“冷眼审视”,看到了盛名之下隐藏的问题,觉得百万医疗险走不远。

到底百万医疗险有什么问题?

面对这么火的保险,为什么有人看衰?

我们到底要不要买百万医疗险?

今天这篇文章可能会颠覆你对百万医疗险的认识,如果你买了百万医疗险,或者想买百万医疗险,教主建议你一定要看看。

1

百万医疗不能忽视的问题:断保、调价



(1)断保:保着保着不保了


百万医疗险的第一个问题:无法保证续保,即使“六年保证续保”的产品也不多。

换句话说:今年你买了一款不错的百万医疗险,觉得捡到了便宜,但是可能第二年,产品就不卖了。

年轻的时候身体好,不卖了就买别的产品,问题不大;但是如果是中老年人,健康状况变差,很可能买不了新的医疗险。

这种不持久的保障,让很多人对百万医疗险又爱又恨,就像是面对不安分的美女,想和她长相厮守,难!



有人可能会问:保险公司卖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把产品停售?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主要是很多百万医疗险不赚钱,赔本赚吆喝。

由于竞争激烈,百万医疗险成了各大保险公司“价格战的主战场”,本来就几百元的价格,为了竞争还要一压再压,导致利润急剧减少。

但是该理赔的钱一分也不能少,试想,一个重病病人报销的医疗费,可能要吃掉上万人交的保费,保险公司想从百万医疗险赚钱,真的不容易。

以2018年为例,中国31家经营健康险的公司中,有25家承保亏损,总计亏损-12.3亿,承保利润为-9.81%。

亏得这么厉害,保险公司只能通过停售来止损,但这种停售,肯定会影响相关客户的保障。

所以,百万医疗险便宜是便宜,但要想获得长期稳定的保障,并不容易。


(2)调价:钱越交越多,交到人不想交


人越大生病住院的概率越高,所以随着年龄变大,百万医疗每年交的钱也会随之上涨。

这种“钱越交越多”的趋势在年轻时还不太明显,在年老时就体现得非常明显。

例如某款百万医疗险的费率表,60岁时价格是1599元,65岁时涨到2541元,5年涨了差不多60%。



这种费率机制,除了让我们享受保障的成本不断攀升,从人性角度看,它还会让人越来越不想交费。

假如教主30岁时买了一款百万医疗险,刚开始一年只需要几百元,但交的钱会随着年龄不断攀升,到50岁时(如果产品还在的话),保费已经涨了好几倍。

不过因为人年轻时住院的几率很小,我交了几十年保费,保险一直没用过,这会让我忍不住思考买这款保险的意义:

保费交的越来越多,但是我一次也没用上过,当价格突破一定的心理关口时,我甚至会怀疑自己,还要不要继续交钱?



这就是人的本性啊,当持续投入却没有“回报”时,很多人可能会坚持不下去,放弃交费。

当然除了“保费随年龄不断攀升”,百万医疗险的费率还会随着医疗通胀情况调整,换句话说,百万医疗险不仅随着年龄越来越贵,还会因为医疗通胀原因变得更贵。

这里简单解释下,什么是医疗通胀,说白了就是看病越来越贵。

中国的医疗通胀大概是什么水平呢?教主查到了2016年的数据:

      


如上图,仅看中国大陆,2016年的医疗通胀率达到了惊人的10%,是通货膨胀率的5倍。

这是什么概念,按照这样的通胀速度,你2016年看个病花20万,大概7年后(2023年)看同样的病要花40万(费用翻一倍)。





↑利率计算的“72法则”↑

水涨自然船高,看病要花的钱在上涨,买医疗保险的钱自然也要上涨,并且上涨速度要和医疗通胀的水平相当,这么一说,你心情如何?

不知道有多少人收入能保证每年10%的上涨?能不能赶上医疗通胀的水平?



可以说,年龄是推高百万医疗险价格的第一波浪,医疗通胀是推高百万医疗险价格的第二波浪。

所以综合对比,你会发现百万医疗险的角色有点尴尬:

一方面,保险公司在亏钱,会停掉百万医疗止损,导致有些人失去保障,面临裸奔风险;

另一方面,年轻人买了百万医疗,会因为保费越交越多,以及以为的“没用”,放弃交费。

这些被动的、主动的“各种停止”,确实让百万医疗险的保障很不稳定!

那么,百万医疗险还要不要买?

2

买了百万医疗险,还要有重疾险


虽然百万医疗险保障不稳定,但还是很值得买的,特别是年轻人,一年只需要几百块,只需要你少吃一次火锅、少喝几杯奶茶,钱就省出来了,交起来完全无压力。

并且,万一不幸住院,一次住院报销,之前交的钱就全部回本了。

不过买归买赔归赔,百万医疗险保障不稳定的问题始终存在啊,要想获得安全稳定的保障,我们还需要额外配置重疾险,特别是终身重疾险。

终身重疾险,相比百万医疗险,好处显而易见:

首先,终身重疾险的保障要稳定得多。

只要正常缴纳保费,终身重疾险能保我们一辈子,不用担心续保,也不用担心停售。合同里写了“保终身”,就肯定保你一辈子。

其次,重疾险一般采取的是“均衡费率”方式,每年交的保费恒定,交费时间也恒定。

例如每年缴费3000元,连续交20年,你正常按合同交完20年的保费,就可以享受终身保障了,不用操心保费上涨,也不用担心某天保费涨到交不起。



在教主看来,买百万医疗险和终身重疾险,就像是租房和买房,租房便宜,但不长久啊,今天房租涨了,明天房东不想租了,这些幺蛾子租过房的人都懂。

而买房虽然前期投入大,但是买完就是自己的了,你住一辈子都没问题。

并且,买房还贷只是几十年,还完贷款房子就完全属于自己了,而租房就不一样,只要租着就要按时交房租。

所以,为自己的长远考虑,最好在百万医疗险之外,再买一份重疾险,终身重疾最佳,如果预算不多,就考虑定期重疾。

3

买百万医疗,就像薅羊毛!


相信经过前面的解释,你肯定看出来了:

百万医疗险和重疾险最好都买,前者主打”住院报销“,几百万的住院报销额度,不是重疾险能比的,万一重病住院,百万医疗险确实能帮上大忙。

而重疾险的主要优势在于稳定,一旦购买,不用担心停售,不用担心涨价,只要按期交保费,就可以稳稳地享受保障。

所以,预算够的话,最好把两种保险一起都买了,重疾险做核心保障,安全稳定;至于百万医疗险,就当是薅羊毛,毕竟一年几百块的保费,谁都买得起!

毕竟,买了,付出的成本极小;不买,却可能承受极大损失。

这样的”好产品“,为什么不买呢?

PS:想知道自己适合买哪款百万医疗险,可以联系小编咨询百万医疗险,市面上的好产品一网打尽,总有一款适合你。





video: https://mp.weixin.qq.com/mp/readtemplate?t=pages/video_player_tmpl&action=mpvideo&auto=0&vid=wxv_932650719965085696

新保险,唯服务!

何为专业服务?

何为贴心服务?

“童管家”四大服务项目(上)

“童管家”四大服务项目(下)

童管家健康医疗服务重磅上线!

普通人靠保险能不能度过一个不太惨的晚年?

科普 | 养老

知识指数:★★ | 基础

如何用保险提高我们晚年生活的质量?

最近刷知乎,隔三岔五就能看到一些奇怪的问题,比如:

如何30岁财务自由?

如何在40岁之前退休?

如何说服女朋友不要彩礼?

如何……

别说,热度都还挺高。

我个人琢磨了一下,发现这些问题都有一个特点:根本无法解决,但想想就很爽。

下面的答案大多也天马行空,一边吹牛,一边做白日梦:

人在XX,刚下飞机;

财务自由,资产1亿;

年化复利,10%起;

40退休,躺吃利息;

不婚不房,毫无压力;

女友可爱,不要彩礼……

总结一下就是:听听很爽,但根本学不会。

直到我看到了这么一个问题:普通人靠保险能不能度过一个不太惨的晚年。

终于有一个我能回答(装B)的了。



接下来我们就来谈一下,如何用保险提高我们晚年生活的质量。

1

普通人与不太惨的晚年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定性,什么样的人算普通人,什么样的晚年是“不太惨的晚年”。

普通人的范围囊括的很广——白领、工人、农民、小商贩,凡是需要辛勤工作的人都是普通人。

哦,这种不算。



普通人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手停口停”——一旦停止工作,现金流就没了。

以前的时候,地主阶级靠土地收租维持现金流;

现在,包租公包租婆们靠租金维持现金流;

资本家们靠公司、股票维持现金流。

所以他们的抗风险能力还是很强的,就算自己身体机能下降了,也有被动收入存在。

而普通人则不行,一旦身体机能减弱,不能够继续工作,就没有收入了。

当然,因为有社保和养老金的存在,我们不至于像旧社会的工人、佃户一样凄惨,一场病就能要半个命,到老了就要等死。



(电影        《楢山节考》中超过80岁在雪中等死的老人)

但问题是,社保只能维持一个基本的生活——

看得起不太难治的病;

失业了靠失业金不至于饿死;

老了退休了,能靠失业金吃上土豆;

社保是劫富济贫的,把有钱人的钱多收一些,收上来补贴给没钱的人。

但问题是普通人并不属于穷人。中国人的平均年收入是3万,有6亿群众的月收入仅1千。

无论从平均值的角度还是从中位数的角度,我们号的读者大概率上都是“富人”,换句话说,你更大概率是“被劫富”那个。

      


所以普通人仅仅依靠社保是维持不了其正常的生活水平的。   

OK,我们在这时就勾勒出了普通人面对的问题:

①纯粹的无产阶级,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维生;

②身体条件变差,无法继续出卖劳动力后,单纯依靠社会福利无法维持正常的生活水平。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什么样的晚年才是不太惨的晚年。

这牵扯到一个概念——净结余。

同样是年薪30万,北上广的白领们苦成狗,一年能攒下来5、6万就算不错了;而二线城市的土著公务员们则有可能全攒下来。

30/5=6,换句话说就是,同样收入,后者可支配的钱是前者的6倍。

而且这还不算完。

可支配收入并不意味着你想怎么花就怎么花,而是要考虑风险与流动性的。

病了,要不要去看病?

失业了,要不要留点钱,防止房贷还不上?

要不要攒钱供孩子上学?

父母有什么意外怎么办?

把这些全刨除了,才是你的净结余。

而一旦有了净结余,你的生活就不会太惨了,因为这笔钱,你可以任意支配。

你可以随便花,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

也可以用来给自己改善生活——给自己换个改善型的房子、定时出国旅游、实现自己的小众爱好;

你还可以用这笔钱进行价值投资,很多东西只要拿住了就能赚翻了,茅台7年翻了10倍,而且根本不用操心,是躺着赚的,爽不爽?但绝大多数人拿不了7年,就会因为各种各样的情况出售掉,而作为净结余的这笔钱你可以一直拿下去。

可以看到,净结余是我们通往幸福生活的起点,在没有净结余之前,你的一切都是在为了生存,有了净结余之后才有生活。

所以普通人如何度过一个不太惨的晚年所需要的条件就很明显了:

①拥有被动收入,成为有产阶级;

②拥有随意支配都不会影响生活的净结余。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如何用保险实现这个目的。

2

高杠杆解放资金,实现净结余


保险的最大的特点就是高杠杆:



200块能报销200万的百万医疗;

300块能换来100万的综合意外;

5000块顶50万的重疾险。

而高杠杆最大的好处就是解放了我们为应对风险所需要准备的资金,把它变成了净结余。

我们拿癌症举例,如果单纯靠我们自己应对癌症,我们需要准备:

①治疗费和手术费用,医保报销之后我们算20万好了;

②护理费和生活费,按照治疗3年,每月1万计算,这是30万;

③房贷,得了癌症,房贷还是要还的,一个月按1万计算,又是30万。

以上都是非极端情况,如果碰到极端情况用上PD-1免疫疗法、质子重离子疗法等特殊疗法就要占用更多资金了。

我们是普通人,要求普通人存起来80万放在那应对风险,这太难了,光攒都要攒到猴年马月去,如果照着这个目标去奋斗,估计很多人一直奋斗到退休都还在攒这笔钱……

这时候,保险的高杠杆属性就起到作用了。

200块的医疗险解决20万的医疗费;

1万块的重疾险变成80万的现金。

医药费、住院费、生活费、护理费、因病情而丢失的收入全部搞定。

本来要攒80万才能有结余,而现在攒1万左右就可以了,剩下的79万可以随意支配,足够普通人过上一个舒适的生活。

当然,这个舒适的生活有一个前提——我们有着长期稳定的收入。

保险的高杠杆属性虽然解放了我们风险储蓄所占用的资金,但是如果我们收入发生了波动,那这笔钱就要拿回去填我们的生活费用。

这时候就需要保险的另一个作用了——提供持续稳定的现金流。

3

持续现金流,打造被动收入


持续稳定的现金流就相当于我们的被动收入。

这两年吹被动收入吹的很火——被动收入,拥有复利,十年十倍,天下无敌。

但实际上,绝大多数被动收入都不是持续稳定的。

靠作品挣版权税——

头两年还有被动收入,几年后就没了,今年杰伦的《Mojoto》大火,但去年的等你下课已经没有人再下载了。

靠理财赚被动收入——

股市有风险,七亏二平一盈,绝大多数人都是去里面当韭菜,让大户包了饺子;

而且,绝对保本的产品,利率在下行,余额宝已经跌破1.5%了;

不绝对保本的银行理财开始亏本,看的大家是一脸懵逼。



把这些都想清楚了,保险能够提供长期稳定现金流的特点就弥足珍贵了——

保险是唯一一个普通人能够接触到的、门槛最低的、能够维持长期稳定被动收入的产品。

我们以年金险为例:

①领取时间和领取金额全部写入合同,收益完全确定,即不会亏损也不会减少;

②按年领取或者按月领取,部分产品可领取终身,提供与生命等长的现金流,永远有钱花。

一旦现金流稳了,那拥有自由支配的净结余的我们无论如何都不会过的太惨了。

4

理想的晚年生活


年轻的时候靠打工挣钱,用保障型保险做高杠杆,解放自己的资金,让自己拥有净结余;

退休了之后靠年金险+养老保险为自己提供持续稳定的现金流,让自己始终不需要消耗净结余。

这样我们就能拥有一个理想的晚年。

当然,这个方案也有弊端,那就是——

①你现在要有钱,应付完生活,交完保险之后能剩下净结余;

②你能把消费欲望维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不要把所有的净结余都花光。

当然,这就不是保险的问题了,而是关系到我们自身挣钱的能力和对欲望的掌控力。

保险只是一个工具,提高的是我们的效率,而打铁自身还是要硬。

趁年轻,提升自己的能力,增加可支配收入;

多清醒,放弃无用消费,保住自己的净结余;

买保险,解放资金占用,提高自己积攒净结余的效率;

配年金,提供持续终身的现金流。

多方面配合,才能达成我们的目的,而一旦完成了这些条件,那就是年年有余,岁岁有余,永远有钱花,永远花不完,一个理想的晚年,自然不成问题。

世界很危险,父亲投了原油宝,母亲把钱存进了中信银行,大哥在公司996享受福报,小弟在B站看完后浪,想学习要花十几万的爱好,但好在还有保险通过保障和现金流为我们守住净结余。

让我们还有希望说一声:我们都拥有光明的未来。



video: https://mp.weixin.qq.com/mp/readtemplate?t=pages/video_player_tmpl&action=mpvideo&auto=0&vid=wxv_932655241777119236

新保险,唯服务!

何为专业服务?

何为贴心服务?

“童管家”四大服务项目(上)

“童管家”四大服务项目(下)

童管家健康医疗服务重磅上线!

想给孩子存笔钱,放哪合适?

大家好!我是茄子姐,一个用专业为保险发光的老母亲。
茄子姐家里的两只神兽,疫情之后就再也没有上过学,每天打来打去,时不时地就鼻青脸肿一下,我已经快要崩溃了。 本来满怀欣喜地期待着幼儿园6月份能开学,结果老师一个通知后,瞬间凉凉,家长群里一片哀嚎。



老大居然就要在这样一个没有ending的节奏中直接毕业了,也算是人生的一段特别体验吧。 说到孩子,前几天一堆老母亲过来问我: 手里有笔钱,想给孩子存着,却不知道该往哪放好,有没有合适的储蓄险可以买。 大家都明白,现在环境不好,钱要么不小心花掉,要么凭本事亏掉,存下来一些,心里也踏实点,这样就算万一遇到最坏的情况,孩子的教育也能得到保障。 所以今天,茄子姐索性就和大家一起聊聊关于储蓄的问题。

1

经济环境不好,钱该往哪放?


如今这个市场环境,想要安安稳稳地存一笔钱,可真不容易。 一方面,股票、期货这类高风险市场,是要承担本金亏损风险去博取高收益的,并不太适合用来存钱。 前期爆雷的原油宝和动不动就过山车的股市,大家也都见识过了它们的威力,一不留神,可能底裤都要赔光。 另一方面,银行理财这类相对安全的产品,短期存钱是可以,但长期来看,又会面临“利率下行”的风险损失。 当前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各国货币政策都在放水刺激,去年全球就有近30个经济体央行竞相宣布降息,而今年在疫情的打击下,形势更为严峻。 5月20日,英国首次以-0.003%的负收益率出售了37.5亿英镑的三年期国债,拍卖获得2.15倍认购。 这意味着投资者不仅赚不到钱,还要倒贴向政府提供贷款。



那么为什么还有人愿意买这些债券呢? 原因很简单,现在买的这些人没有谁是想要持有至到期的,大家都在赌收益率还会继续下跌。 假如债券后期收益率进一步跌到-0.01%,那这批投资人就能转手获利。 这可不是个别投资者的想法,货币市场甚至在押注英国央行将于2021年6月货币政策会议上正式推出负利率。 而此前,日本和北欧等国,早已经实施负利率政策。


(英国国债拍卖利率走势) 国内虽没那么惨,但也没好到哪里去,无论是银行存款,还是银行理财,利率都在哗啦啦地往下走。 这是中国历年的利率走势图:



大家所熟知的一年期银行存款,最近十几年一直在走下坡路,最高的时候年利率超过10%,现在,连2%都不到。 余额宝等货基们也不行了,收益率从6%一路跌到1.5%以下:



根据《证券日报》结合多家监测机构统计得出的数据,现在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也都已跌破4%。



这还是包含很多非保本理财产品的数据,如果只看保本型理财产品,收益率已经降到3%了,一些国有大行的收益率更是降到了2%左右。


工行、农行的保本理财收益率 综上来看,银行理财等低风险投资渠道,“利率下行”的势头已经难以扭转,这就会导致我们家庭的无风险资产在长期利率进程中,不断缩水。 所以,如果你这笔钱想要存的更长久(5年以上),那我们就需要在普通的理财渠道之外,再买一点能长期锁定收益的储蓄险(也叫理财险)产品,来对抗利率风险。 这类产品不仅能提前锁定收益,长期稳定在3.5%-4%的复利水平,让资产像滚雪球的方式一样不断增长。 更重要的是,这笔钱无论是本金还是收益,都可以提前写入合同,得到100%的刚性兑付保证。 毕竟,给孩子存的钱,安全、稳定地增值是最重要的。 只不过,储蓄险一般前几年回本比较慢,会影响钱的流动性,因此最好是把5年内不用的钱放进来。 从整体来看,一个比较理想的家庭资产配置模型是这样的:



大家可以参照图中,把一部分短期要用的钱,和一部分拿去投资市场博收益的钱留出来,剩下的放到保险账户中,做一个长期的保障。 这样整个家庭资产就达成了一个长短结合、高低风险/收益互补的状态,就比较均衡稳定了。

2

给孩子存钱的两大需求及产品


好,我们知道了钱的存放方向,那接下来就具体看看有什么产品适合给孩子存钱吧。 我做过很多咨询答疑,发现父母们给孩子存钱的需求主要分成两类: 一类是目的性非常明确的,就是给孩子上大学用(一般是出国留学),到了孩子上学的时间点就要把钱取出来。 这类需求对应了市场上一种专门的教育金,这种教育金通常都是由一款定期年金构成,你存进去一部分钱后,会在孩子的高中、大学,或是刚进入工作的时候,每年给孩子返回一些钱。 我们拿一款卖得比较好的4.025%教育金产品【天天向上】举例: 这款产品,0到16岁的孩子,都可以买。 根据领取时间的不同,有3个计划可选:
大学教育金:针对大学本科,19-22岁每年领钱,30岁领满期金;
深造教育金:针对大学研究生阶段,23-25岁每年领钱,30岁领满期金;
大学+深造教育金:19-25岁每年领钱,30岁领满期金。
另外,这个产品回本很快。 如果选择一次性交清保费,第一年交完钱,第二年就完全回本了,之后的每一年,产品的现金价值都按照4.025%的年化复利滚存,完全可以当存钱用,而收益要比银行存款高的多。 再有就是,上述的3个领钱计划是可以灵活变更的。 如果之前买了大学教育金计划,想要变更为其它计划,18岁前和保险公司申请就行,甚至你还可以申请把这个计划转为终身的,长年享受4%收益,真是美哉。 另一类人存钱的目的性可能就没有那么明确了,大部分就是很纯粹地想要存一笔钱……



当然,这笔钱会用来给孩子的教育或者生活兜底,以免因为一些意外情况而导致孩子最根本的开支保障都没了。 那么这类人群需要的就是一款更加灵活、期限也更长的储蓄险产品来保障,比如终身年金和增额终身寿。 终身年金简单说,就是你往保险公司存一笔钱,然后保险公司就会从约定的时间开始,每年或者每月定期给孩子“发工资”,相当于给孩子额外提供了个一辈子的“铁饭碗”。 而增额终身寿险则更像是给孩子存了一个保险箱,箱子里的钱会自己长期复利增值,不仅能随取随用,用不完的钱还能在孩子身故后继续留给下一代。 两个产品的主要区别在于,年金险是会定期把钱打到你账上,而增额寿则是把钱放在保险公司的账户里,你要用的时候再取。



接下来,我以天安的【启明星】为例说明,让大家感受一下这类产品的增值方式。 天安这款产品是个终身年金,给孩子买后,可以从18岁开始,每年或者每个月从保险公司固定领取一笔钱。活多久就能领多久,同时账户里还始终留有一部分储蓄供孩子急用。 比如,我们给一个0岁的男孩存钱,每年10万,分10年存进去100万。 那么孩子在18岁后,就可以开始每年从账户里领取5万多。 在他上学的时候,这笔钱可以用作学费或者生活费支出,买他喜欢的笔记本,多请女同学吃吃饭,多报一些想要学习的培训班,让他能够勇敢地去体验、探索自己所热爱的生活。 到了他工作以后,这笔钱可以给他当作创业金,或者补充生活费,让他不用为生计奔波而陷入现金渴求所带来的混沌和迷茫。 等他结婚了,这笔钱还可以给他买车,还房贷,让他不至于因为家庭的压力而焦虑不堪。 待他老了,这笔钱还可以给他增加额外的养老现金流,每年领钱的同时,账户里还始终能剩下100多万以防不时之需,让他安然度过一个美好的晚年。 就这样,一笔钱换来了孩子一辈子的保障,孩子也就有了更多的底气和从容去面对未来的生活。

3

感性的爱,理性的规划


说完了这些,终于可以长长松一口气。 因为每次写孩子的保障,我总是不自觉地带入自己的情感。 很多时候,我看着两个孩子纯真的笑脸,真的很想就此望过他们的一生。 未来的他们,会如何? 生活总有躲不过去的泥沼和坑洼,多想,他们在见过了世界的真相之后,还能如此阳光般的干净和灿烂。



父母对孩子的爱浓烈、纯粹又简单,总想要给孩子一份“更好的”。 然而感性的爱,离不开理性的规划。 如果你想给孩子一辈子踏实的守护,请你认真对待。


video: https://mp.weixin.qq.com/mp/readtemplate?t=pages/video_player_tmpl&action=mpvideo&auto=0&vid=wxv_932652197735825408

新保险,唯服务!

何为专业服务?

何为贴心服务?

“童管家”四大服务项目(上)

“童管家”四大服务项目(下)

童管家健康医疗服务重磅上线!
失独妇女因重病负债自杀,生命不可承受的“病老之重”

“三哥,三哥,救救我!”

身患脑梗的孙玉华不断在电话中求救,而电话那头的三哥孙忠武却束手无策。

这是凤凰周刊关于“失独者自杀”的一则新闻报道。孙忠武、孙玉华兄妹都是失独者,他们在人到中年时失去了唯一的孩子。



等到这群失独者人老年迈时,疾病、无助困住了他们,一群老弱病残抱在一起互相取暖,上演了一场老无所依的悲凉故事。

凤凰周刊的这篇报道我前前后后看了三遍,这是属于60后的老年故事,但是对即将步入中年的80后、90后,却有着极强的警示意义。

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很多人看不到、不愿看或者装作没看到的“老年生活另一面”:痛苦、无助和绝望。

1

折磨


孙玉华和她的老公,得的都是脑梗。

这个病不但能致人死亡,更可怕的是,它的致残率也非常高,甚至高达80%。

孙玉华治疗后,留下半身不遂的后遗症,行动非常不便;而其老公林郁庆,因为脑梗+脑瘤,手术后成为智障,耳朵也聋了。



图片来源:凤凰周刊·凤凰星新闻报道

如果说癌症是快刀子进出,那脑梗更像钝刀子割肉,让人在痛苦中苟活。

想一想,两个老年人,都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无儿无女,生活该怎么过?

但是,脑梗给这两个老人带来不只是身体上的痛苦,他们也因为疾病跌入了贫穷的深渊。

为了看病,老两口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卖掉了金银首饰,还找兄弟姐妹借了十几万。

但是,钱依然不够。

走投无路的孙玉华,在做第三次脑梗手术前夕,服安眠药自杀。

可能很多年轻人不理解,仅仅是一场病就自杀,至于吗?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人到老年,不仅是和一种病战斗,而是好多病一起涌来。

就如报道里所说,孙玉华到了晚年,高血压、糖尿病这些慢性病开始吞噬身体,照顾重病的丈夫时,肾结石、脑梗、胆囊炎也纷至沓来。

这种心境,就像是和缠绕身体的蛇在战斗,你打走一条,又来了两条,并且越缠越紧,让你喘不过气。

可以说,疾病给老年人带来的,不仅是肉体上的痛苦,还有无边无际的绝望。

俗话说有病治病有药吃药,但现实的残酷在于,很多老人的养老金,根本无法支撑高昂的医疗费用。

孙玉华的老伴林郁庆,治疗完脑梗和脑瘤后一直没去北京复查,不是不想去,而是舍不得一次上万元的花费,结果落得常常头痛的后遗症。



图片来源:凤凰周刊·凤凰星新闻报道

人到老年,没有几十万存款,或者几十万保险,真的会在疾病面前缴械投降。

等到被各种疾病轮番蹂躏后,要么苟活,要么绝望地死去。

2

苟活

看报道的时候我一直在想,如果孙玉华夫妇没有在十几年前失去独女,处境会不会好一点?

他们本来有一个女儿,但是在23岁时,当汽车售票员的女儿被一场车祸夺取了生命。

女儿被车祸燃起的大火活活烧死,失去女儿的孙玉华夫妇,心彻底垮了,丈夫林郁庆患上了严重抑郁症,老两口的身体也变得越来越不好。



后来,老两口先后患上脑梗,留下身体残疾,林郁庆耳聋癫痫智障,孙玉华半身瘫痪,两个人勉强支撑,但谁都知道难以长久。

例如林郁庆给孙玉华洗头,为了不让水流进脖子,他使劲按她的脖子,把她掐得嗷嗷叫,但是智障又耳聋的老伴却浑然不知。

两个无助的老人,如此绝望的生活,除了“苟活”,我实在想不出第二个词。

在中国,这种失独的家庭并不少见,仅在孙玉华所住的一栋楼,就有三个失独家庭。孙玉华的三哥孙忠武也是一位“失独父亲”,他16岁的儿子在上学路上出车祸去世。



时代的一粒尘,却可能砸惨万千普通人。我专门去查了一下数据,根据北大人口学家穆光宗教授的估算:

中国的失独家庭约为540万户。这也就意味着,在中国至少会有540万个家庭陷入“独自凄凉无人管”的境况之中。

孙玉华这代人老无所依,更多是时代的悲剧,赶上了计划生育,又不幸失独,算是“被动地老无所依”。

但是,看到现在很多80、90后选择不婚、不育,就为他们将来的养老捏一把汗。

等到我们将来年老时,身边没有一儿半女,是不是也会重蹈孙玉华夫妇那样的悲惨命运?

可能很多人会抱怨养孩子很苦很贵,但是苦也就是几年,并且孩子教育丰俭由人,关键是要有“人”在身边。

丁克年轻时可以获得很潇洒,但是我听做养老院的朋友说,如果没有子女签字,住养老院都费劲,即使住进去,因为无儿无女,也很容易受欺负。



↑知乎网友分享养老院内幕↑

当然,生不生孩子完全是个人自由,无论生或不生,都需要提前为自己的养老做好准备,要么有人、要么有钱,最好是既有人、又有钱。

3

活不起

看凤凰周刊的报道,孙玉华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活不起。

夫妻俩的退休金每月本来有四五千元,但是因为吃药、看病,加上日常支出,根本不够用。

孙玉华吃的治脑梗的药,光丁苯酞一项,一个月就要花掉1400,还有老伴的各种药。

钱始终不够花,各种病又一个接一个地来,以至于孙玉华一见到有人来医院看望她,她就哭,哭着求别人给她买点药。

但是看病吃药是个无底洞,孙玉华花光了积蓄,欠下了外债,最后把自己出嫁时的金镯子、金项链也卖了。

但是看到像傻子一样的老伴,和自己看不好的各种病,她最终选择结束痛苦,服安眠药自杀。

孙玉华,这个出生于1961年的女人,在经历了60年代的社会动乱、70年代的上山下乡、80年代的一胎限制、90年代的分流下岗……

本以为在退休时能享受一下老年生活,却因为病痛、无助、贫穷的轮番折磨,而最终选择自杀。

一个老年人的不幸,是一个群体的悲哀,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哀。

4

出路在哪?

看完凤凰周刊这篇报道,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人人都会老,等我老时,我会过什么样的老年生活?

是不是也会像孙玉华夫妇一样,长期忍受病痛的折磨?我有足够的钱养老吗?能拿得出看病钱、吃药钱吗?如果没有一儿半女,我会不会也像孙玉华夫妇一样孤独、无助?

总之,面对未来我忧心忡忡,所有问题幻化成一个”终极问题“:

老了、退休了,我能不能过上体面的生活?

万一重病、失能,我能不能活得稍微有尊严一些?

亦或者,能够体面地死去?

这是一个没有明确答案的问题,虽然我有保险、有存款,也会生育子女,不过我现在,并不敢为”未来“保证。

但是,我想有一些事实、一些道理是大家都认可的:

人生短短几十载,走着走着就老了,自忖还是年轻人,回首已是白头身。想让自己的退休生活体面一点,还是要尽早准备。

毕竟,有备才能无患。

新保险,唯服务!

何为专业服务?

何为贴心服务?

“童管家”四大服务项目(上)

“童管家”四大服务项目(下)

童管家健康医疗服务重磅上线!

               
作者:财富风险管理专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4-11-24 14:34 , Processed in 0.03859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