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有许多客户提到:之前买过香港保险,却不清楚保障责任和内容。
一是来自于"买保险就是买心安"的普众心理,二是繁体的字样,保险条款的专业性,加上我们普通汉语言文字表达逻辑上的差异性,导致的自行解读和理解上的困难。
说香港保险比内地保险好,这没错,就是观点过时了,4年前这么说可能有一定的道理。
这几年,内地保险借着互联网开花,迅速发展,早可以跟香港保险硬刚了。
说香港保险好的,无非是那几个点。
1. 香港保险更便宜
以前是,现在不是。
香港的人均寿命比内地高、重疾发生率比内地低,这是事实。
发生率是影响保险定价的一大因素,所以内地保险在借助互联网渠道发力前,价格一直被香港保险碾压。
直到今天,很多主力走线下渠道的老牌保险公司,产品价格对比香港保险,依然软弱无力。
但是现在有很多新秀保险公司,性价比开始反碾压香港保险了。
香港保险更便宜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2.香港保险的疾病保障更好,这也是老观点了。
不可否认,几年前内地重疾险还是保30种重疾的时候,香港保险就已经保100种重疾还带轻症了。
不过现在谁家出个重疾险,不是含轻症、中症,再带100种以上重疾保障呢?
至于病种宽松程度,每家每个产品更是见仁见智,细节各不相同。
3. 香港保险有分红收益
这可能是确实是港险的一大优势了。至于分红的多少,能否确定的利益,后续案例展开。
也有客户拿来香港保险产品的计划书,问到说香港的重疾险更便宜,更宽松,而且还有分红,是不是值得购买。
于是仔细研读了这份【友邦加裕智倍保】计划书,整理成此篇。
香港与内地保险的差异
监管体制
产品形态
利益分配
疾病定义
理赔
01
监管与体制差异
香港监管体制:
1、市场非常开放,竞争激烈。
自由市场经济,是香港经济最基本的特征。
保险业参与主体多,服务对象广泛。
2、监管以自律为主。
公司发展模式、策略更加多元化,形成产业划分更加细化。
3、货币自由兑换、全球资产配置。
内地监管体制:
1、市场较为开放,各类主体各展所长。
国家宏观调控+市场经济的结合。
国有企业为主体,多种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监管以法律为主。
十大安全监管机制,保证金制度,保险法。偿付能力监管领先。
3、外汇管控、保险资产配置主要集中在境内,有限度地境外投资。
香港保险保障机制是:保证赔偿部分政府监管,且可靠;不保证赔偿部分是不管的。
随着保险公司的收益状况变动而变动,“非保证”的金额既可能低于,也可能高于预期收益。
内地保险机制:《保险法》,十大国家监管机制,强制赔偿。
加裕智倍保:适用的是期间费率
1、周年费率,2020.4.1-2021.3.31征费率0.085%
2、不停售即可续保,保司拥有对保费调整的最终解释权
3、危疾赔付后,保费相应减少
内地的保险产品,费率终身恒定。
02
产品形态-重疾险为例
以重疾险为例,香港保险为美元保单,有分红;疾病种类没有统一的定义,各家公司不同;多数包含癌症、中风、心脏病多次赔付;症重症身故共用保额。
内地重疾险一般不包含分红;25种必含重疾病种统一,其他可选;轻症、中症不占用重疾保额;罹患轻症、中症豁免保费。
以下是重疾险种对比:
加裕智倍保,所有保障责任共用保额;
重疾病种57+1种;
重疾赔偿前提和模式,需满足两个要求
1、之前没有身故赔偿
2、必须扣除轻症赔偿的比例后
癌症、中风、心脏病多次赔付限制年龄
85岁以前,如果第一次是癌症或者中风、心脏病,后续就在这三类里面重复赔偿;
如果第一次是其他重疾,那么还可以赔偿癌症、中风、心脏病;85岁以后,如果才有第二次重疾,是不赔偿的;
重疾赔偿金额(保证100万+不保证)
1、不保证分红必须兑现
2、之前如果有轻症,就要等比例扣除
分红:
内地带分红的重疾险,确实没有香港做的好,保费也比较贵。
这跟香港开放的投资环境有关,保险公司的预期收益率通常会比内地的要高,当然投资有风险,很多不确定性在,分红没有稳定之谈。
而且由于没有严格的监管,香港保险公司跟客户展示的预期收益率,虚高的较多,港险的分红利率是比内地高,但绝不至于差两倍这么多。
分红不确定性:
1、不保证分红数字没有上限监督,各家自律和自己写,不兑现没有责任,因此保诚13年挑起,友邦跟进,目前不保证分红整体比13年前高很多。
2、香港保险公司后期赔偿准备金提取要求很低,内地要求高很多,因此保险公司很容易把未来赔偿金提取为利润,分配给股东,源自香港保险监管政策的不成熟。
这里有一个朋友投保英国保诚的实际案例。可以看到,第十年的红利现价,从1155到405。
仅供参考。不保证红利的不确定性。
轻症、中症及豁免
香港的轻症赔偿都要占用首次重疾和寿险的额度,本质上属于一种选择权。
加裕智倍保,轻症是保证的20%,限定单次最高5万美金额度。
内地重疾险产品轻症、中症不占用重疾保额,额外赔付20%-40%不等,中症赔付30%-50%不等。一旦轻症,后续整体保费豁免不用交。
癌症、中风和心脏病多次赔付:
加裕智倍保,多次赔付间隔期3年,必须85岁之前。
第2图片来自精算视觉
购买和理赔
缴费续费成本和方便性:香港开户,每年转账到香港账户,香港账户有少量管理费,绑定可以自动扣费。
核保要求:需要如实申报已经医院和体检机构发现的异常、疾病 vs 有限如实告知
关于健康告知
有人觉得内地保险的核保好严格啊,这也问那也问,一不留神就要智能核保或者人工核保,而在香港买保险,也没有要求做体检,健康告知的环节就在销售顾问的三个问题中结束了~
抽烟么?以前做过手术么?有没有家族性遗传病史?
连说三个没有,签字画押,这就通过了健康告知…
但现在看保单,健康告知上还有好多密密麻麻的问题,居然全选了否。
慌不慌……
因为仔细看完健康告知,才发现相比于国内保险的“有限告知”,香港保险才是真正的无限告知。
它的每一个问题后面都会加上“或其他xxx任何疾病”的字眼,理论上我们有一点点病史都要说清楚。
但是当初压根也没人问啊,等未来因为健康告知无法理赔时,责任可就全在我们这一边了…
投保人豁免:没有投保人重疾和轻症豁免 vs 自带被保人豁免可附加投保人轻症、中症、重疾保费豁免
保单及理赔速度:严格合同办事,绝大部分理赔挺快,部分疾病调查比较久。vs 内地有保险法规定1个月内必须出结果
03
利益分配
利益倾向于投保人 vs 受益人。
以下图片from精算视觉
04
疾病定义
至于说香港保险疾病定义更宽松,应该是半斤八两。
香港保险没有统一的疾病定义标准,每家保险公司对疾病的定义都不一样,而内地保险从2007年开始,保监会就统一了25种重大疾病的定义,这25种重疾占到了赔付率的95%以上。
在高发的疾病定义方面,香港保险确实对像脑中风后遗症这类心脑血管疾病的定义,要宽松一些,但也有轻症赔付占用重疾保额、早期甲状腺癌只赔轻症的不足。
05
理赔
理赔速度 :
严格合同办事,绝大部分理赔挺快,部分疾病调查比较久。
vs 比较快,保险法规定,1个月内必须出结果。
Summary
差异总结
1、香港重疾险理赔效率略低于内地,这是必然的,因为毕竟公司在香港,处理周期略长,另外对部分可疑购买时隐藏重要疾病情况,香港调查起来看就是几个月,而内地法律要求必须一个月内出结果;对于购买时很健康的人,后期重疾整个理赔相对比较快,调查少
2、香港重疾险一定会赔偿,这个按照法律办事,没什么争议。
3、重疾险的主要功能是应对重大疾病带来的治疗费用+不能工作的收入损失补偿;回归到应对突发风险,弥补收入损失,维持现有生活品质的保障目的
4、重疾险从保障上来讲,内地保障全面,理赔确定性,多次赔付,包含中症,灵活附加癌症多次赔付,投保人豁免等,更注重健康险的纯粹的保障功能。
5、分红理财性质的计划,建议与保障型的产品分开,专款专用,不与健康保障共享保额,不降低健康保障责任。
6、基于周边案例分红的实战经验,需全面、慎重考虑【非保证终期分红】的未来不确定性。
7、健康险立足于保障本身,可搭配选择增额终身寿或年金险作为稳健理财。
图片来自精算视觉
附 香港友邦加裕智倍保 与 大陆现有产品的保障责任对比:
写在最后
资金出海??制度套利??
对于生活在内地、普通收入的家庭来说,不建议购买香港保险,目前内地的保险性价比也越来越高,而且投保、缴费、理赔都比香港保险要便捷,没必要专门跑去香港投保。
一个客户,从刚刚接触香港保险,到了解、咨询、研究、对比,再到安排行程、请假、办旅行签注、订机票酒店、赴港投保、体检、银行开户,一系列流程下来,其实是十分繁琐且漫长的。
毕竟当你躺在病床上需要救急时,而理赔金却无法转移到境内,这样的风险是真实存在的。
其次,无论是港险销售顾问,还是想要买港险的客户,在整个赴港投保的过程中,实际上都承担了若干风险和不确定性。而香港局势不确定性的增加和客户对于香港心态上的变化,更是让港险的成交周期不断拉长,甚至会让很多已经临近成交的客户走掉。所以,面对当前的经济大环境,对于香港保险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是否足够乐观的判断,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最后,是对于有境外资产配置需求的人来说,若要购买香港保险,建议先找一个靠谱的经纪人,除了可以给到你高性价比的保险配置方案外,在缴费、续期和领取理赔金方面,还可以给到你专业的建议,确保资金的安全。
点一个“在看”
收获一份喜欢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